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八國聯軍侵華的十五個歷史真相

第一, 八國聯軍侵華禍起義和團之亂。 義和拳民焚燒教堂, 殺害外國傳教士、華人基督徒和家人, 扒鐵路。 慈禧想利用義和拳打洋人,

義和拳順勢打出“扶清滅洋”的旗號。 慈禧為何要打擊洋人, 除了對列強瓜分中國不滿外, 更多是不滿列強同情維新派, 協助康、梁逃離中國, 而慈禧欲廢黜光緒帝遭各國反對, 令她懷恨在心。

第二, 在慈禧的支持下, 清軍跟著義和團殺外國人殺紅了眼。 外國列強多次敦促清政府予以阻止, 並鎮壓肇事者, 無果。 德國公使克林德因此率士兵出外尋釁, 打死約20義和拳民。 後克林德代表各國前往總理衙門要求保護, 途中被清軍神機營軍官恩海伏擊殺死, 這釀成開戰的導火線(此前, 日本公使館書記官杉山彬也被清軍殺死, 並破腹剖心)。

第三, 在輕信一份偽造的情報後(後有詳述), 慈禧昏聵到向西方各國(計有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俄國、奧匈帝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等十一國)同時宣戰,

派兵圍攻北京大使館區和西什庫教堂。 開戰後, 清政府曾公開懸賞捕殺洋人∶“殺一洋人賞五十兩、洋婦四十兩、洋孩三十兩”。

第四, 當時, 清軍和義和拳民曾傾全力攻打京城的外國使館, 但竟然久攻不克。 雙方的力量對比如下:清軍總兵力保守估計至少2萬;使館區內被圍者約3000人, 當中2000人為尋求保護之華人, 外國男性400人。 外國使館久攻不下, 清軍決定火燒英國使館北面的翰林院, 《永樂大典》幾乎全部遭到焚毀。 有說永樂大典為八國聯軍燒毀, 但此時八國聯軍剛剛登陸大沽, 尚未進入北京。

第五, 慈禧不自量力地對十一國宣戰, 外省督撫有頭腦清醒者。 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山東巡撫袁世凱、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等和外國達成地方上的協定,

稱東南互保。 傳統觀點認為, 此為與洋人勾結, 置國家利益於不顧, 是賣國行徑;而新的觀點認為, 此舉起到保境安民之作用。 而事實上, 慈禧很快對貿然宣戰後悔, 默許了“東南互保”。

第六, 至於那份偽造的情報, 前因後果是這樣的。 慈禧曾欲廢光緒帝, 另立端親王載漪的兒子溥俊為帝, 因為外國使團反對而未能如願。 載漪眼看兒子當不成皇帝, 對列強恨之入骨。 他的親信便偽造情報, 說列強將逼迫西太后歸政光緒帝。 嗜權如命的西太后, 才不惜一切後果, 走上宣戰之路。 因此, 清軍戰敗之後, 西方列強提出“懲辦禍首”。

慈禧雖無恙, 端王載漪被終生圈禁。

第七, 當時, 從天津進至北京的部隊其實只有七國(德國只為象徵式的掌旗兵), 共計1萬8千人:日軍8000人, 俄軍4800人, 英軍3000人, 美軍2100人, 法軍800人, 意軍53人, 奧軍50人。 原則上可以說, 這一萬八千洋人就把大清國給滅了。 要知道, 當時沿途的清兵和義和拳民估計有15萬之多, 加上京畿衛戍部隊, 不下20萬之眾。 事實證明, 義和拳民殺教民殺洋人厲害, 但關鍵時刻戰鬥力非常差, 當然, 清軍也好不到哪裡去。

第八, 八國聯軍在中國燒殺姦淫、無惡不作。 的確, 連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也供認, “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 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 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然而, 許多中國人也跟著燒殺姦淫、無惡不作。

尤其是清軍和義和拳民被擊潰後作鳥獸散, 不少敗兵遊勇燒殺姦淫, 無所不為。 北京郊區的老百姓夥同八國聯軍血洗了圓明園。 總之, 中國的皇家和平津百姓遭殃不少!

第九, 除了與洋人矛盾激化, 義和團與京津地區地主和官員的衝突十分激烈, 一些拳民們往往通過搶劫以財入私。 例如, 拳民們曾將協辦大學士孫家鼐(官居一品)東單頭條的家洗劫一空。 所以, 義和拳民也被稱為拳匪。 義和團潰敗後, 一些拳民遭到了報復。 如義和團首領張德成逃亡時被當地的地主抓住活活打死。

第十, 義和團對信教的中國民眾一段時期內到了草菅人命、濫殺無辜的地步, 亂刀砍死的中國教民不計其數。 在義和團盛世之時, 甚至一些清軍軍官也不能倖免。御林軍“虎神營”的翼長阿克丹(二品大員)因為曾經入教,被拳匪斬首示眾。

第十一,一些清軍將領因曾經鎮壓過義和團,結果在聯手抗擊八國聯軍時遭到了義和拳民的攻擊。例如,武毅軍統帥聶士成幾乎是唯一認真抵抗過八國聯軍的清軍將領。但因為他彈壓過義和拳民的殺人放火,義和團對他恨之入骨。就在聶與八國聯軍奮戰方酣之時,拳匪竟然闖入他家,將他的老母、妻子、女兒綁架而去。聶大怒,只能分了半營人去救家人。最終,被義和團和八國聯軍夾擊,聶中炮陣亡,義和拳民還打算“戮屍”,是八國聯軍將聶士成的遺體保護交還給清軍。另付都統慶恒掌管御林軍虎神營,雖是端王載漪的親信,竟也遭義和拳的殺戮,一家老小十三口,連同慶恒本人,被拳匪折磨至死。

第十二,八國聯軍中的英軍值得再提及一番。當時正值布林戰爭期間,英軍主力開赴南非,東亞告急,剛剛組建不久的威海衛“華勇營”,被徵召前往京津地區參戰,與香港軍團、新加坡軍團及若干印度軍團一道,組成英軍主力,參與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和北京的戰鬥。這算是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歷史悲劇嗎?

第十三,《辛丑合約》規定的四億五千萬兩賠款,平均每個中國人賠償一兩白銀。從庚子賠款中獲利最多的是俄國。俄國獨得一億三千多萬,占總賠款額的29%。此後,俄國單獨出兵,在攻佔秦皇島、山海關同時,分五路對東北地區實行軍事佔領。俄國還製造了海蘭泡慘案,居住在海蘭泡的數千名中國人幾乎全部慘殺,俄國又先後將江東六十四屯居民萬余人趕至黑龍江邊槍殺或用斧頭砍死。此後,俄日勢力在東北擴張衝突加劇,最終幾年後在中國領土上大打出手。

第十四,戰爭對清朝政治的影響是:頑固派,諸如載漪、載瀾、載勳、英年、趙舒翹、啟秀、毓賢等人失勢,剛毅、徐桐此已斃命,這扭轉了戊戌之變後中國保守的政治局面,為以後清末那次不成功的憲政改革掃清了道路,而這些改革措施大多是康梁10多年的主張。

第十五,最後說說義和團。後期,慈禧將怒火全部灑向義和團,絞殺義和拳民。解放前,中共認為義和團“排外”、“滅洋”是錯誤的:“義和團的思想由最原始最落後的反動的宗教思想和進步的反對異民族壓迫的思想兩種成份組成的,反映農民知識的狹隘性。”但文革中,戚本禹、胡繩等人掀起了頌揚義和團運動的高潮,稱其為“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的革命群眾運動”,一直到今天。

對義和團運動以及八國聯軍侵華事件的5個中性評價:

1、義和團運動並沒有對當時的中國產生有利的影響,反倒是幫了帝國主義的忙。義和團對教會、使領館的暴力行徑為列強提供了藉口,實際促成了列強的武裝入侵,以及隨後的辛丑合約,導致中國被列強更進一步地勒索榨取。清朝統治力量顯著下降,中國陷入一片混亂。同時俄日兩國趁機在東北擴展勢力範圍,俄國借著中國混亂,趁機侵佔了中國東北,日本也借由此次率先協助軍事鎮壓義和團拳亂,國際地位提高,勢力向中國東北擴張,因此義和團運動也間接導致後來日俄戰爭時中國東北淪為戰場,使中國遭受嚴重損失。

2、義和團運動造成的死亡人數中,絕大多數是中國人。外國人與中國人的死亡人數完全不成比例。

3、義和團運動,雖然喊著“扶清滅洋”口號,可是既沒能“扶清”,也沒能“滅洋”,清朝更弱了,列強更強了,反倒成了“引洋滅清”。燒的、殺的基本都是中國人,損毀的是中國自己的電線杆和鐵路,洋務運動以來的積攢的現代化成果遭到毀滅性破壞。只是一場對自己民族而言的災難性的暴亂。

4、義和團運動如果成功,大清朝則會閉關鎖國,拒絕洋人的一切東西,不與世界接觸,不學習先進技術和制度,將越來越落後。後世對義和團的褒揚,諸如“打擊了帝國主義列強”“民族精神的覺醒”之類云云,多數出於對義和團所代表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同情,或者出於政治意識形態宣傳的需要,並不是出於對事實的理性客觀的判斷,務虛不務實。“愛國主義是一把雙刃劍”,在義和團運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5、義和團的精神在後世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至今仍影響著國人的思想,如2012年的打砸日系車、傷害日系車的車主,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其實,打砸日系車不是愛國,殺害本國教民同胞更不是愛國,而是赤裸裸的罪行,在任何一個法治國家,都應該受到嚴懲。

甚至一些清軍軍官也不能倖免。御林軍“虎神營”的翼長阿克丹(二品大員)因為曾經入教,被拳匪斬首示眾。

第十一,一些清軍將領因曾經鎮壓過義和團,結果在聯手抗擊八國聯軍時遭到了義和拳民的攻擊。例如,武毅軍統帥聶士成幾乎是唯一認真抵抗過八國聯軍的清軍將領。但因為他彈壓過義和拳民的殺人放火,義和團對他恨之入骨。就在聶與八國聯軍奮戰方酣之時,拳匪竟然闖入他家,將他的老母、妻子、女兒綁架而去。聶大怒,只能分了半營人去救家人。最終,被義和團和八國聯軍夾擊,聶中炮陣亡,義和拳民還打算“戮屍”,是八國聯軍將聶士成的遺體保護交還給清軍。另付都統慶恒掌管御林軍虎神營,雖是端王載漪的親信,竟也遭義和拳的殺戮,一家老小十三口,連同慶恒本人,被拳匪折磨至死。

第十二,八國聯軍中的英軍值得再提及一番。當時正值布林戰爭期間,英軍主力開赴南非,東亞告急,剛剛組建不久的威海衛“華勇營”,被徵召前往京津地區參戰,與香港軍團、新加坡軍團及若干印度軍團一道,組成英軍主力,參與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和北京的戰鬥。這算是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歷史悲劇嗎?

第十三,《辛丑合約》規定的四億五千萬兩賠款,平均每個中國人賠償一兩白銀。從庚子賠款中獲利最多的是俄國。俄國獨得一億三千多萬,占總賠款額的29%。此後,俄國單獨出兵,在攻佔秦皇島、山海關同時,分五路對東北地區實行軍事佔領。俄國還製造了海蘭泡慘案,居住在海蘭泡的數千名中國人幾乎全部慘殺,俄國又先後將江東六十四屯居民萬余人趕至黑龍江邊槍殺或用斧頭砍死。此後,俄日勢力在東北擴張衝突加劇,最終幾年後在中國領土上大打出手。

第十四,戰爭對清朝政治的影響是:頑固派,諸如載漪、載瀾、載勳、英年、趙舒翹、啟秀、毓賢等人失勢,剛毅、徐桐此已斃命,這扭轉了戊戌之變後中國保守的政治局面,為以後清末那次不成功的憲政改革掃清了道路,而這些改革措施大多是康梁10多年的主張。

第十五,最後說說義和團。後期,慈禧將怒火全部灑向義和團,絞殺義和拳民。解放前,中共認為義和團“排外”、“滅洋”是錯誤的:“義和團的思想由最原始最落後的反動的宗教思想和進步的反對異民族壓迫的思想兩種成份組成的,反映農民知識的狹隘性。”但文革中,戚本禹、胡繩等人掀起了頌揚義和團運動的高潮,稱其為“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的革命群眾運動”,一直到今天。

對義和團運動以及八國聯軍侵華事件的5個中性評價:

1、義和團運動並沒有對當時的中國產生有利的影響,反倒是幫了帝國主義的忙。義和團對教會、使領館的暴力行徑為列強提供了藉口,實際促成了列強的武裝入侵,以及隨後的辛丑合約,導致中國被列強更進一步地勒索榨取。清朝統治力量顯著下降,中國陷入一片混亂。同時俄日兩國趁機在東北擴展勢力範圍,俄國借著中國混亂,趁機侵佔了中國東北,日本也借由此次率先協助軍事鎮壓義和團拳亂,國際地位提高,勢力向中國東北擴張,因此義和團運動也間接導致後來日俄戰爭時中國東北淪為戰場,使中國遭受嚴重損失。

2、義和團運動造成的死亡人數中,絕大多數是中國人。外國人與中國人的死亡人數完全不成比例。

3、義和團運動,雖然喊著“扶清滅洋”口號,可是既沒能“扶清”,也沒能“滅洋”,清朝更弱了,列強更強了,反倒成了“引洋滅清”。燒的、殺的基本都是中國人,損毀的是中國自己的電線杆和鐵路,洋務運動以來的積攢的現代化成果遭到毀滅性破壞。只是一場對自己民族而言的災難性的暴亂。

4、義和團運動如果成功,大清朝則會閉關鎖國,拒絕洋人的一切東西,不與世界接觸,不學習先進技術和制度,將越來越落後。後世對義和團的褒揚,諸如“打擊了帝國主義列強”“民族精神的覺醒”之類云云,多數出於對義和團所代表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同情,或者出於政治意識形態宣傳的需要,並不是出於對事實的理性客觀的判斷,務虛不務實。“愛國主義是一把雙刃劍”,在義和團運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5、義和團的精神在後世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至今仍影響著國人的思想,如2012年的打砸日系車、傷害日系車的車主,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其實,打砸日系車不是愛國,殺害本國教民同胞更不是愛國,而是赤裸裸的罪行,在任何一個法治國家,都應該受到嚴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