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初次購車必看,最全的小白買車指南,讓你選車不再糾結

前幾天二師兄玩車車友群一美女車友建議我, 既然我常和修車賣車的混一起, 多少對車有所瞭解, 想讓我寫篇關於新手買車的文章。 下面就本人有限的水準來侃下入門級家用車的看法。 大神請繞道, 拍磚的也請留條命。

一、網路傳言可信度究竟幾何?

“日本車皮薄”, “美國車耗油”“德國車燒機油”, “韓國車高速飄”, “法國車不保值”, “國產車毛病多”, 這些標籤生活中時常聽到, 也是4S店攻擊對手時最常用的說辭, 甚至有不少老司機也這樣說。 那到底可信度有幾何呢?

1.1 日本車皮薄

真有其事, 但是為嘛鐵皮薄也能在碰撞測試中拿高分?10萬左右的車大多也就1.2~~1.3噸。 日本車鐵皮薄難道發動機, 底盤比美德的重?前幾天看見一視頻:軒逸同級別鐵皮最厚(總之就是尼桑的車)難道其他車企學壞了?科普一下, 在高速碰撞過程中車架鋼結構吸能.引導.分散衝擊力減少駕駛艙的形變可能性, 再加上氣囊和安全帶等作用來保證周全。 當車速過高, 富豪也不安全!其實鐵皮厚的好處是, 在輕微碰撞剮蹭中能減少鈑金錢, 這點效果還是蠻明顯的。

1.2美國車耗油

那是美帝喜歡做大皮卡, 悍馬一樣的大型功能車, 加之美帝收入水準高領著美國的薪水燒和中國差不多一樣價的油, 問題也不大。 然而新科魯茲, 新英朗等車的油耗和同級別比起來也差不多, 難道我開過的是假的美系車?時代在變時常在變美系要生活也要適應市場的是吧!

1.3德國車燒機油

這話沒毛病, 我在服務區見過奧迪車主加機油的, 寶馬還燒呢, 大眾車賣的多就更不奇怪了。 其實我要說的是燒機油也不是什麼天理難容十惡不赦的大事, 在一個保養週期內燒的不是太多, 關係也不是太大。 每次保養餘下的機油帶回就是, 需要就加點兒。 德國人能整出燒機油不壞車也是種能力。

1.4韓國車高速發飄

以我個人經驗, 開部門同事的韓系車140碼就有點飄了, 回頭對比同級也好不到哪裡去。 車重在那, 重心和風阻係數估計韓國人這方面相對考慮少點, 外形想的多點。 想開快又不飄買更好的車去。

1.5法國車不保值

好吧不討論,做2手車的都這麼說。法國人時間多花在浪漫上了,做車的細節比起其他還差點意思。

1.6國車小毛病多

我們也很無語,我們哪裡比合資繳稅少?觀致老表那樣嘛,做好了貴點市場不認,我們拼價格,拼用料,拼內飾,拼科技感我們哪裡花成本少了?還請各位讀者給次機會,我們會像國產手機一樣對得起國人的。其實我見過一些4年多啥毛病沒有,怠速聲比一些合資小的國車。所以請看到國車在進步,不要花7~8萬去對比13.4萬。好比榮耀對蘋果,起碼也要拿P去比吧。

二、除了三大件,你還應該關注些什麼?

三大件也是車友們喜歡討論的重點話題之一,下面說下你們愛聽的汽車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

2.1發動機

我們不討論什麼直列,V型,還是斯巴魯保時捷的水準對置,亦是馬自達心中的信仰轉子。很多朋友買車前網上看一通,千瓦數,扭矩等資料很直觀。其實一台發動機並不直接能體現出整車效果的,華晨還用過原裝寶馬發動機呢......研究研究本身並沒錯,但是我們主要看這台發動機還用在那些車上面,有無通病.硬傷就差不多了。發動機重要,但是如果只看發動機就斷定一款車,那就有是你的不對了!

2.2變速箱

我們不比較采埃孚,愛信等牌子。也不細挖MT,AT,CVT,雙離合。榮放和途觀都用一樣的變速箱,通過我自己的駕駛感受還問了蠻多開過兩車的童鞋,大部分都說榮放駕駛質感更好一些。所以網上有這麼一個結論:大眾是愛信的情人,得到的只有身體。豐田是愛信老公,得到了身體也得到了靈魂。所以同樣的變速箱給不同的廠家,工程團隊能整出不一樣的效果,千萬不要聽銷售妹子說我們的車用的是XXX變速箱就以為是很可靠了。

此外,關於市場上很多認談雙離合色變。其實我想說其實雙離合並沒有那麼不堪,起碼大眾系的高爾夫,奧迪A4,A6的駕乘感受都有口皆碑。難道奧迪那麼多車主沒有開過其他車?所以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自己去體驗才最牢。至於4AT,6AT,9AT和CVT還有手動這些沒有太多可以說的,結合車自己去比較哈。

2.3底盤

藏在裡面,這玩意不是很直觀。我只能說點笨辦法,去看這部車在這個品牌車企裡處於一個什麼平臺生產。這個平臺還有哪些車。如果這個平臺還有更貴更高大上的車,那麼這個車底盤不會差到哪裡去。

2.4懸架

三大件以外一般銷售都不會細說,但是又很重要的一個大件。懸架系統是車身(架)和車輪之間的彈性連接系統。由彈性件,減震器,和導向機構組成。作用是減震,緩衝同力的傳遞。能很多程度的影響駕乘體驗和操控。懸架有前懸架和後懸架。一般車前懸架大都採用麥弗遜,豪華車用麥弗遜+雙叉臂。當然大奔那樣的多連杆前懸就更帥了。後懸架,有低成本的扭力梁非獨立懸架,上來是2連杆獨立懸架,再高檔點的多連杆獨立懸架(當然也有2連杆加穩定杆說成多連杆的)。

一般家用車前懸架基本都是麥弗遜,這點沒有毛病(成本)。但是連接車輪和車身的那個擺臂文章就大了啊。過去幾年常聽說XX車又斷軸了。主要說的就是這個擺臂設計和用料問題。奇葩的就是某車型全球在賣,為嘛只中國的車斷軸?當一個人好好的開車,突然前擺臂哢嚓,車輪歪一邊,車子失控去了馬路溝洗澡,或者頂上了公路中間隔離帶,後面正好又個大貨車,刹車還不及時。想著菊花就一緊。就車價而言入門家用車基本衝壓件為主,想知道長啥樣可以去萬能的百度淘寶看。看車的時候如果好奇懸架系統,可以瞄一下哪家的粗壯點,穿短裙的妹子可以帶個自拍杆伸進去拍。

2.5內飾

內飾和細節之處更顯一個企業的良心,內飾無非視覺,觸覺,味覺。大夥都顯而易見,多比較自然見效果。至於那些高逼格車的碳纖維,納帕,Alcantara不在研究之列。我有個朋友看車的時候很喜歡在中控台上面用力按壓,他給我的解釋是中控台如果鬆鬆垮垮的,久了就異響噪音不斷。這個暫且不去細究,我來說說我生活中的幾個鮮活的例子!

實例一:有次我晚上開車,前方路邊停一車,我速度50樣子也沒有在意。當我開到跟前時,才發現前車車門是打開的,嚇的條件反射直接刹停。事後想想,如果是一小孩我沒看到呢?如果我反映慢點沒刹住呢?心中萬馬奔騰,背上濕了一片..(如果他的車有門內有門燈,開門就就亮,我是不是可以更早的做出判斷)

實例二:有次一同事去客戶那做客訴,後備箱放了蠻多工具。回來途中給大車追尾了,一鐵管直接貫穿後排坐。辛虧後排沒有人。(你說後排坐的鐵板能簡配麼?類似的事故死人的新聞都有)

實例三:高速上面看見一起連環事故,有的車車門可以打開乘員可以跑出來,但有些私活開不了被困在車內。我當時就好奇,回來的時候問汽修朋友是不是由於車門內的防撞梁導致的。他說主要原因是門鉸鏈(為此有次我路過報廢場還特意忽悠大爺給我進去看過),如果鉸鏈保持完整的話,即便車門變形一般也是可以打開的。確實衝壓件的門鉸鏈不如鍛造切割工藝的門鉸鏈牢固。然而大部分車都是衝壓式門鉸鏈。

實例四:電子手刹這玩意我不喜歡,聽說它成本還高。有次無聊就和朋友在沒有通車的道路上實驗了一把!當車速在70+公里那會我給拉了機械手刹結果沒有啥多大用。換電子手刹來效果那是相當立竿見影啊。(當前方突發事件需刹住的時候,電子手刹絕對給你自信哈)。

其他還需要注意的細節包括:發動機倉的佈局,管線走向和防護,ESP,氣囊。這些就不多說了,網上對比看看就知道了!有總比沒有好是真理。

雞零狗碎一通之後我想讓大夥明白的是,一部車的整體駕駛感受不光是一個發送機,或者變速箱能單個決定的。更多的是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協同作用,通過軟體的匹配讓發動機產生的動能經變速箱不斷的傳導到車輪做功。這期間懸架底盤座椅等把路面的回饋力進行分散過濾才得出的一個整體感受,然後再搭配優秀的汽車內外飾設計、汽車配置的搭配、汽車內飾的做工等給人一個整體性的主觀感受,不同人的偏好感受不一。比如江鈴某車用的福特一樣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也抄來了。然而得出的整車還是差蠻多點意思。

三、如何在4S店獲得物美價廉的購物體驗?

關於這個店,我認為早上去比較好,時間充足。帶上幾個朋友一起去幫你完成套路與反套路的博弈。一般你就讓朋友去和銷售一邊說著,你自己一邊研究上面說的細節什麼的摸摸看看。然後你就把前後排座椅坐他個15~20分鐘,越久越好!那樣你就能知道這車的座椅軟硬怎麼樣,靠背,腰部,腿部支撐,頭枕什麼的。然後你就能想像如果你開著這車出遊。你愛人,長輩在上面坐他大幾個小時啥感受了(家人很重要)。

接著試駕,你開著車,銷售邊上給你解說,後排坐上滿滿的大夥伴。儘量試試走走停停起步加速,能上個坡,過幾個減速帶就更好了。這樣一通下來你就能知道這車能否滿足你一家出行了,動力夠不夠啊,什麼AT,CVT,雙離合,手動具體怎麼個情形,要不要來個渦輪,有無很強的頓挫,溝坎的過濾,隔音效果如何,起碼能分析的差不多。

然後讓你的朋友開開。你去後面感受下後排體驗。總之蠻多朋友平常沒有都沒有機會開很多的車所以駕駛感受就是靠多體驗不同的車才能比較出來的。還有請記住一點,就是當你開某部車感覺駕駛感受不好的時候,不要聽銷售BB什麼人和車要適應,要磨合以後就會好(你心理要明白,你開其他車都這樣那是你的問題,如果就個別車讓你感覺不佳,果斷就是車的問題,咱們小老百姓花錢買車,體驗不好那買個屁,)結論就是多試,多試,實驗出真知。

試車完了基本決定買哪款。接下來就該回家了,讓銷售自己找你。你也可以去其他4S或者靠譜的貿易公司去砍價。貿易公司相對靈活點所以價格也相對能下來一些(有的貿易商可以一同去4S提車的)。4S更放心點。不管你多喜歡一款車,在砍價那會千萬不要表現出來,你永遠要說還有其他車可以選擇(在貿易公司你就說他們那沒有的)。總之不能讓他們一會就把你拉去簽字了,其他地方還想去看看就是。什麼優惠送什麼也可以提,多看幾家他們都能給你個大概,都是為了省錢。

總結:關於入門級家庭用車,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國車也有了很大提高。特別那幾家用心造車的企業。當然由於長期技術積累,合資車還有一定的優勢,但優勢不像前些年那麼明顯了。在懂車人眼中,是車都有毛病,東西本無完美。買車結合收入,自己喜歡就好,開著舒服就行。你一嘴他一舌,到頭來滿臉懵逼一頭霧水。特別是那些自己都沒有開超過5部車(開一個月以上算開過),一上來就告訴你買XXX車的,更是要慎重考慮。買車先瞭解,再多試驗。然後有主見,不要自己買車費個牛勁請教N個朋友,最後拿著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買了別人喜歡的車!

說明:此文寫給剛拿證或者買人生第一部車的朋友。若您在某4S看到商家拿問題車賣給你(比如試駕車,運輸過程發生了小碰撞等再鈑金的),你找朋友看看確認下。萬一出現問題,我也很樂意幫你解決。有空的親,可以加入二師兄玩車全國車友微信交流群,一起談談車,聊聊人生!

1.5法國車不保值

好吧不討論,做2手車的都這麼說。法國人時間多花在浪漫上了,做車的細節比起其他還差點意思。

1.6國車小毛病多

我們也很無語,我們哪裡比合資繳稅少?觀致老表那樣嘛,做好了貴點市場不認,我們拼價格,拼用料,拼內飾,拼科技感我們哪裡花成本少了?還請各位讀者給次機會,我們會像國產手機一樣對得起國人的。其實我見過一些4年多啥毛病沒有,怠速聲比一些合資小的國車。所以請看到國車在進步,不要花7~8萬去對比13.4萬。好比榮耀對蘋果,起碼也要拿P去比吧。

二、除了三大件,你還應該關注些什麼?

三大件也是車友們喜歡討論的重點話題之一,下面說下你們愛聽的汽車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

2.1發動機

我們不討論什麼直列,V型,還是斯巴魯保時捷的水準對置,亦是馬自達心中的信仰轉子。很多朋友買車前網上看一通,千瓦數,扭矩等資料很直觀。其實一台發動機並不直接能體現出整車效果的,華晨還用過原裝寶馬發動機呢......研究研究本身並沒錯,但是我們主要看這台發動機還用在那些車上面,有無通病.硬傷就差不多了。發動機重要,但是如果只看發動機就斷定一款車,那就有是你的不對了!

2.2變速箱

我們不比較采埃孚,愛信等牌子。也不細挖MT,AT,CVT,雙離合。榮放和途觀都用一樣的變速箱,通過我自己的駕駛感受還問了蠻多開過兩車的童鞋,大部分都說榮放駕駛質感更好一些。所以網上有這麼一個結論:大眾是愛信的情人,得到的只有身體。豐田是愛信老公,得到了身體也得到了靈魂。所以同樣的變速箱給不同的廠家,工程團隊能整出不一樣的效果,千萬不要聽銷售妹子說我們的車用的是XXX變速箱就以為是很可靠了。

此外,關於市場上很多認談雙離合色變。其實我想說其實雙離合並沒有那麼不堪,起碼大眾系的高爾夫,奧迪A4,A6的駕乘感受都有口皆碑。難道奧迪那麼多車主沒有開過其他車?所以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自己去體驗才最牢。至於4AT,6AT,9AT和CVT還有手動這些沒有太多可以說的,結合車自己去比較哈。

2.3底盤

藏在裡面,這玩意不是很直觀。我只能說點笨辦法,去看這部車在這個品牌車企裡處於一個什麼平臺生產。這個平臺還有哪些車。如果這個平臺還有更貴更高大上的車,那麼這個車底盤不會差到哪裡去。

2.4懸架

三大件以外一般銷售都不會細說,但是又很重要的一個大件。懸架系統是車身(架)和車輪之間的彈性連接系統。由彈性件,減震器,和導向機構組成。作用是減震,緩衝同力的傳遞。能很多程度的影響駕乘體驗和操控。懸架有前懸架和後懸架。一般車前懸架大都採用麥弗遜,豪華車用麥弗遜+雙叉臂。當然大奔那樣的多連杆前懸就更帥了。後懸架,有低成本的扭力梁非獨立懸架,上來是2連杆獨立懸架,再高檔點的多連杆獨立懸架(當然也有2連杆加穩定杆說成多連杆的)。

一般家用車前懸架基本都是麥弗遜,這點沒有毛病(成本)。但是連接車輪和車身的那個擺臂文章就大了啊。過去幾年常聽說XX車又斷軸了。主要說的就是這個擺臂設計和用料問題。奇葩的就是某車型全球在賣,為嘛只中國的車斷軸?當一個人好好的開車,突然前擺臂哢嚓,車輪歪一邊,車子失控去了馬路溝洗澡,或者頂上了公路中間隔離帶,後面正好又個大貨車,刹車還不及時。想著菊花就一緊。就車價而言入門家用車基本衝壓件為主,想知道長啥樣可以去萬能的百度淘寶看。看車的時候如果好奇懸架系統,可以瞄一下哪家的粗壯點,穿短裙的妹子可以帶個自拍杆伸進去拍。

2.5內飾

內飾和細節之處更顯一個企業的良心,內飾無非視覺,觸覺,味覺。大夥都顯而易見,多比較自然見效果。至於那些高逼格車的碳纖維,納帕,Alcantara不在研究之列。我有個朋友看車的時候很喜歡在中控台上面用力按壓,他給我的解釋是中控台如果鬆鬆垮垮的,久了就異響噪音不斷。這個暫且不去細究,我來說說我生活中的幾個鮮活的例子!

實例一:有次我晚上開車,前方路邊停一車,我速度50樣子也沒有在意。當我開到跟前時,才發現前車車門是打開的,嚇的條件反射直接刹停。事後想想,如果是一小孩我沒看到呢?如果我反映慢點沒刹住呢?心中萬馬奔騰,背上濕了一片..(如果他的車有門內有門燈,開門就就亮,我是不是可以更早的做出判斷)

實例二:有次一同事去客戶那做客訴,後備箱放了蠻多工具。回來途中給大車追尾了,一鐵管直接貫穿後排坐。辛虧後排沒有人。(你說後排坐的鐵板能簡配麼?類似的事故死人的新聞都有)

實例三:高速上面看見一起連環事故,有的車車門可以打開乘員可以跑出來,但有些私活開不了被困在車內。我當時就好奇,回來的時候問汽修朋友是不是由於車門內的防撞梁導致的。他說主要原因是門鉸鏈(為此有次我路過報廢場還特意忽悠大爺給我進去看過),如果鉸鏈保持完整的話,即便車門變形一般也是可以打開的。確實衝壓件的門鉸鏈不如鍛造切割工藝的門鉸鏈牢固。然而大部分車都是衝壓式門鉸鏈。

實例四:電子手刹這玩意我不喜歡,聽說它成本還高。有次無聊就和朋友在沒有通車的道路上實驗了一把!當車速在70+公里那會我給拉了機械手刹結果沒有啥多大用。換電子手刹來效果那是相當立竿見影啊。(當前方突發事件需刹住的時候,電子手刹絕對給你自信哈)。

其他還需要注意的細節包括:發動機倉的佈局,管線走向和防護,ESP,氣囊。這些就不多說了,網上對比看看就知道了!有總比沒有好是真理。

雞零狗碎一通之後我想讓大夥明白的是,一部車的整體駕駛感受不光是一個發送機,或者變速箱能單個決定的。更多的是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協同作用,通過軟體的匹配讓發動機產生的動能經變速箱不斷的傳導到車輪做功。這期間懸架底盤座椅等把路面的回饋力進行分散過濾才得出的一個整體感受,然後再搭配優秀的汽車內外飾設計、汽車配置的搭配、汽車內飾的做工等給人一個整體性的主觀感受,不同人的偏好感受不一。比如江鈴某車用的福特一樣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也抄來了。然而得出的整車還是差蠻多點意思。

三、如何在4S店獲得物美價廉的購物體驗?

關於這個店,我認為早上去比較好,時間充足。帶上幾個朋友一起去幫你完成套路與反套路的博弈。一般你就讓朋友去和銷售一邊說著,你自己一邊研究上面說的細節什麼的摸摸看看。然後你就把前後排座椅坐他個15~20分鐘,越久越好!那樣你就能知道這車的座椅軟硬怎麼樣,靠背,腰部,腿部支撐,頭枕什麼的。然後你就能想像如果你開著這車出遊。你愛人,長輩在上面坐他大幾個小時啥感受了(家人很重要)。

接著試駕,你開著車,銷售邊上給你解說,後排坐上滿滿的大夥伴。儘量試試走走停停起步加速,能上個坡,過幾個減速帶就更好了。這樣一通下來你就能知道這車能否滿足你一家出行了,動力夠不夠啊,什麼AT,CVT,雙離合,手動具體怎麼個情形,要不要來個渦輪,有無很強的頓挫,溝坎的過濾,隔音效果如何,起碼能分析的差不多。

然後讓你的朋友開開。你去後面感受下後排體驗。總之蠻多朋友平常沒有都沒有機會開很多的車所以駕駛感受就是靠多體驗不同的車才能比較出來的。還有請記住一點,就是當你開某部車感覺駕駛感受不好的時候,不要聽銷售BB什麼人和車要適應,要磨合以後就會好(你心理要明白,你開其他車都這樣那是你的問題,如果就個別車讓你感覺不佳,果斷就是車的問題,咱們小老百姓花錢買車,體驗不好那買個屁,)結論就是多試,多試,實驗出真知。

試車完了基本決定買哪款。接下來就該回家了,讓銷售自己找你。你也可以去其他4S或者靠譜的貿易公司去砍價。貿易公司相對靈活點所以價格也相對能下來一些(有的貿易商可以一同去4S提車的)。4S更放心點。不管你多喜歡一款車,在砍價那會千萬不要表現出來,你永遠要說還有其他車可以選擇(在貿易公司你就說他們那沒有的)。總之不能讓他們一會就把你拉去簽字了,其他地方還想去看看就是。什麼優惠送什麼也可以提,多看幾家他們都能給你個大概,都是為了省錢。

總結:關於入門級家庭用車,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國車也有了很大提高。特別那幾家用心造車的企業。當然由於長期技術積累,合資車還有一定的優勢,但優勢不像前些年那麼明顯了。在懂車人眼中,是車都有毛病,東西本無完美。買車結合收入,自己喜歡就好,開著舒服就行。你一嘴他一舌,到頭來滿臉懵逼一頭霧水。特別是那些自己都沒有開超過5部車(開一個月以上算開過),一上來就告訴你買XXX車的,更是要慎重考慮。買車先瞭解,再多試驗。然後有主見,不要自己買車費個牛勁請教N個朋友,最後拿著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買了別人喜歡的車!

說明:此文寫給剛拿證或者買人生第一部車的朋友。若您在某4S看到商家拿問題車賣給你(比如試駕車,運輸過程發生了小碰撞等再鈑金的),你找朋友看看確認下。萬一出現問題,我也很樂意幫你解決。有空的親,可以加入二師兄玩車全國車友微信交流群,一起談談車,聊聊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