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不尊重父母的孩子,不會懂得尊重任何人!

作者:養育男孩, 魚爸

1

有一天, 在社區門口的早餐店裡。

一對父女坐在那吃早餐。

八九歲左右的小女孩, 突然大聲地發起了脾氣。

她爸爸就說了幾句話, 要她不要在這裡鬧。

沒想到小女孩更生氣了。

罵道:“不要你管, 你就是一個X逼。 ”

“你從哪學來的罵人話?”爸爸也被惹怒了。

“不要你管, 你管不著。 ”

只見那個爸爸氣得臉色煞白。

被自己心愛的女兒痛駡, 可想這位爸爸的心肯定是滴血的。

為什麼如此愛孩子, 為何卻得不到尊重?

如今我們父母極力想著培養自己的孩子成才。

卻不經意間忽視了孩子的品格教育。

養出了太多以自我為中心,

沒有學會尊重人的孩子。

2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 必須儘早。

當然對一個小小的孩子來說, 你跟他談尊重兩個字, 肯定聽不懂。

但是孩子能從遊戲中, 從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尊重, 並學會尊重。

讓孩子學會尊重, 最關鍵的不是跟孩子說教。

讓孩子體驗到被尊重的感受, 比什麼都有效。

事實上, 很多父母對孩子是沒有真正尊重的。

要求孩子必須聽話, 不能強嘴, 不能反抗。

養了孩子的軀體, 卻沒有關注他的內心。

在這樣的情形下, 孩子壓抑著內心的不滿。

孩子對父母的“怕”多於尊重。

而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多於尊重。

有一位媽媽說過自己的一個小故事, 其實在很多家庭都很常見。

她有一次給孩子做了很多美味的菜肴。

晚上吃飯時, 兒子只吃肉, 其他的都不吃。

這時她就跟孩子說應該怎麼做, 告訴他先把米飯放在盤子裡, 然後放肉和蔬菜。 兒子爭論:“你不能規定我吃飯菜的次序。 ”

“我們可以!”她的態度要很堅決。

但孩子還是不聽。

她直接就發飆了, 強迫孩子聽自己的。

最後兒子哭著把飯吃了。

晚飯後兒子跟她說:“媽媽, 你告訴我要先放米飯, 再放肉、蔬菜, 你顯示自己聰明, 讓我顯得很愚蠢。 ”

當時她覺得自己被孩子點醒了。

一直以為尊重孩子, 卻用控制來代替愛。

這樣的安排只會讓孩子覺得:“原來在你的眼裡, 我飯都不會吃。 ”

很多孩子就是在這樣的控制下, 放棄了自己, 什麼都依賴父母。

而“媽寶男”和巨嬰往往就是這樣一步步製造出來的。

心理學家分析, 父母的行為習慣, 不管我們喜歡的主動繼承過來, 還是不喜歡的極力避免複製, 最終, 因為成長過程中的耳濡目染, 我們都習得了那些行為方式, 成為自己的父母。 只是, 有些是顯性的, 有些是隱性的, 但都在我們的骨血裡。

孩子的行為早就被原生家庭塑造了。

什麼樣的家庭, 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過尊重的孩子, 肯定是不會尊重人的。

3

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其實有很多的方法。

比如讓孩子自己得到“自己做主”的機會。

孩子們都喜歡看動畫片。

但是有的父母是直接禁止,

跟孩子說NO。

孩子問為什麼?

答案就是:“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

或者是“為了你好”對眼睛不好, 浪費學習時間等等。

為什麼不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比如觀看的時間、次數、內容。

這些都是可以相互約定, 定下規矩的。

另外對於孩子來說, 自己的東西自己做主, 也能體會到被尊重。

物權意識的培養應該是第一步。

我們會發現, 幾個孩子在一起, 往往就會爭執一些物品。

孩子的想法就是維護自己的, 並且把最好玩的搶到手, 最後都是我的。

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對自己的玩具擁有絕對的主權。

他可以決定玩具是不是要借出去, 父母不能礙于面子強制孩子分享。

可以告訴孩子“這個是你的, 你可以做主, 只是你可以給那個小朋友玩一會, 等會還是會還給你。而且你能跟那個小朋友交換,一起分享。”

4

當孩子感受到了被尊重,還要學會去尊重他人的權利。

假如孩子一定要別人的東西,不管怎麼勸都一定要,該怎麼辦?

其實這樣的小衝突中,是最好的學習時間。

父母可以怎麼做呢?

有一次我帶兒子在外邊玩的時候,發現兩個3歲左右的孩子。

一個是媽媽帶著,一個是奶奶帶著。

媽媽帶的孩子還有一個小推車,裡面放著自己的小汽車玩具。

她把車子放在路旁,然後帶著孩子去跟另外的一個朋友玩。

奶奶帶的這個孩子,一個人在那轉圈,突然發現了推車裡的玩具。

這時孩子就回頭看了奶奶一眼。

然後指著那個玩具說要玩。

“不能玩,那是別人的玩具。”

“我就是要玩”孩子哭著臉說。

這時奶奶就沒說話了,反過頭看廣場舞去了。

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默許。

孩子這時候就趕緊跑過去,拿起了那個玩具。

對孩子來說,這個玩具在自己稍微堅持的情況下,馬上就能到手。

而且沒有任何人會說什麼。

最關鍵的是,沒有任何人告訴他該怎麼做。

就是這樣小小的經歷,往往給孩子造成很多麻煩。

這個孩子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

也許不會問大人,自己直接拿。

如果沒人發現,他還會偷偷拿回家。

孩子不會認為這是偷拿。

因為他們還沒有這樣的是非觀。

很多父母給我留言說孩子偷偷拿同學或者學校的東西回家。

往往是小的時候,沒有樹立正確的物權意識。

上次給兒子讀動物故事。

裡面說小狐狸的世界跟我們人類的世界不一樣。

它們覺得自己看到的東西,都是自己的。

所以它們去偷人類的雞不叫偷,而是一種捕獵方式。

我問兒子,“那我們人類世界是什麼樣的?”

“別人的東西是別人的,我們需要的話,必須跟人說,得到同意。”

小傢伙的回答很好。

父母要幫助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物權觀。

如果當時那位奶奶告訴孩子,這是另外一個小朋友的玩具。

你可以玩,但是必須跟人說一聲,得到同意才可以。

然後堅持把這件事做好。

讓孩子去找阿姨說,或者自己帶孩子一起跟玩具的小主人說一聲,也是可以的。

就算對方不答應,也沒關係。

這樣做最重要的是幫孩子樹立物權意識。

學會去尊重他人擁有物品的權利。

5

另外請告訴孩子這句話:人是平等的,一定要尊重別人跟你不一樣。

這是我常常跟兒子說的一句話。

所以當他有時候說哪個小朋友做的不好時,我會提醒他去看到哪個小朋友的優點。

而且你想想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不如人的地方呢?

學會尊重他人,因為大家都是一樣的。

並不需要自卑,更不要去嘲笑別人。

學會尊重他人權利,是父母跟孩子的重要一課。

等會還是會還給你。而且你能跟那個小朋友交換,一起分享。”

4

當孩子感受到了被尊重,還要學會去尊重他人的權利。

假如孩子一定要別人的東西,不管怎麼勸都一定要,該怎麼辦?

其實這樣的小衝突中,是最好的學習時間。

父母可以怎麼做呢?

有一次我帶兒子在外邊玩的時候,發現兩個3歲左右的孩子。

一個是媽媽帶著,一個是奶奶帶著。

媽媽帶的孩子還有一個小推車,裡面放著自己的小汽車玩具。

她把車子放在路旁,然後帶著孩子去跟另外的一個朋友玩。

奶奶帶的這個孩子,一個人在那轉圈,突然發現了推車裡的玩具。

這時孩子就回頭看了奶奶一眼。

然後指著那個玩具說要玩。

“不能玩,那是別人的玩具。”

“我就是要玩”孩子哭著臉說。

這時奶奶就沒說話了,反過頭看廣場舞去了。

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默許。

孩子這時候就趕緊跑過去,拿起了那個玩具。

對孩子來說,這個玩具在自己稍微堅持的情況下,馬上就能到手。

而且沒有任何人會說什麼。

最關鍵的是,沒有任何人告訴他該怎麼做。

就是這樣小小的經歷,往往給孩子造成很多麻煩。

這個孩子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

也許不會問大人,自己直接拿。

如果沒人發現,他還會偷偷拿回家。

孩子不會認為這是偷拿。

因為他們還沒有這樣的是非觀。

很多父母給我留言說孩子偷偷拿同學或者學校的東西回家。

往往是小的時候,沒有樹立正確的物權意識。

上次給兒子讀動物故事。

裡面說小狐狸的世界跟我們人類的世界不一樣。

它們覺得自己看到的東西,都是自己的。

所以它們去偷人類的雞不叫偷,而是一種捕獵方式。

我問兒子,“那我們人類世界是什麼樣的?”

“別人的東西是別人的,我們需要的話,必須跟人說,得到同意。”

小傢伙的回答很好。

父母要幫助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物權觀。

如果當時那位奶奶告訴孩子,這是另外一個小朋友的玩具。

你可以玩,但是必須跟人說一聲,得到同意才可以。

然後堅持把這件事做好。

讓孩子去找阿姨說,或者自己帶孩子一起跟玩具的小主人說一聲,也是可以的。

就算對方不答應,也沒關係。

這樣做最重要的是幫孩子樹立物權意識。

學會去尊重他人擁有物品的權利。

5

另外請告訴孩子這句話:人是平等的,一定要尊重別人跟你不一樣。

這是我常常跟兒子說的一句話。

所以當他有時候說哪個小朋友做的不好時,我會提醒他去看到哪個小朋友的優點。

而且你想想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不如人的地方呢?

學會尊重他人,因為大家都是一樣的。

並不需要自卑,更不要去嘲笑別人。

學會尊重他人權利,是父母跟孩子的重要一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