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廣西師大出版社《錯了?》獲2017年度“中國最美的書”

2017年度“中國最美的書”評選今天(11月13日)揭曉, 來自全國各地22家出版社的25種圖書榮膺本年度“中國最美的書”稱號, 並將代表中國參加2018年度的“世界最美的書”評選。 其中, 廣西師大出版社魔法象童書館出版的圖畫書《錯了?》(楊思帆 著)獲得2017年度“中國最美的書”的稱號。 相關評審專家認為, 這是一部富有童趣的繪本。 造型簡約生動, 色彩明快清爽, 情節風趣幽默。 單雙頁色彩的區分和不同字體的運用有利於內容的陳述。 整本書既有新鮮的時代感也帶有濃厚的東方韻味。

據瞭解, 本年度“中國最美的書”評選報名工作始於今年6月,

通過單位、個人選送及專家推薦三種途徑, 共收到參評圖書312種, 624冊。 這312種圖書分別來自全國各省市94家出版單位, 所有參評圖書內容涵蓋文學、藝術、科技、教育、歷史、生活、兒童等方面。 在評委會和評選工作班子的努力下, 經過全體評委三輪投票評選, 於11月11日產生了最終結果。

本次獲獎的《錯了?》今年也是多次獲得業內相關獎項, 9月14日, 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評選組委會正式發佈了2017“年度十大童書”百本入圍書單, 《錯了?》強勢入圍百強。

楊思帆

楊思凡簡介:圖畫書作家、插畫家。 過去的15年一直致力童書出版, 早期擔任兒童雜誌的編輯, 之後成為兒童圖書的藝術指導。 與此同時, 他還為近百本童書創作插圖或從事裝幀設計。 曾獲2016年第九屆華東書籍設計雙年展插圖獎, 作品入選2017年布拉提斯拉瓦國際插畫雙年展。

目前, 他在專心創作自己的童書, 至今已出版了15本圖畫書, 風格輕鬆幽默、簡約且有創意, 具有個人特色。 作品彰顯遊戲精神, 蘊含人生體悟。

楊思帆部分作品

《錯了?》

內容簡介:我們常常以為糟了、壞了、錯了的, 其實, 也可以不錯、還不錯、真不錯!在包容的世界遊戲, 在想像的世界任性, 每個孩子都會擁有錯不了的人生。

書籍獲獎信息:入選2017年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100強

王林(兒童文學博士):好書應該對心性的養成、心境的培養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這本書文字淺顯, 富有創意, 蘊含哲理, 是“無意義之意思”之作。

吳穎(《父母必讀》編輯部主任):楊思帆懂得怎麼畫出一個好玩的故事, 但我覺得, 他更懂孩子。 在育兒時, 我們要經常審視和反思自己——是否站在孩子的世界看待孩子?

相關書評

臺灣地區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林文寶

兒童文學作家、編輯孫玉虎

兒童閱讀推廣人天使魚

等名家撰長文深度分析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新華書目報》

澎湃新聞、百道網、作家網

重點媒體作家專訪發佈

帶你走進楊思帆的創意世界

楊思帆的私房遊戲

楊思帆擅於尋找遊戲的規則,然後把遊戲放入故事,讓故事與遊戲巧妙結合,成為遊戲性十足的圖畫書,這就是他的私房遊戲。從楊思帆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個很愛玩遊戲的孩子,他的作品充滿了笑聲與遊戲。《呀!》《錯了?》都是一種“題目-解題”的猜謎式故事結構,使得孩子可以沉浸在猜謎的趣味當中,發揮想像力,玩一場猜謎的遊戲。

《錯了?》的猜謎式故事結構如下:題目(錯了?)-解題(不錯!),看樣子本來是錯了的東西,到最後發現其實並沒有錯。作者試圖告訴讀者,只要你擁有一顆“遊戲的心”,或者是“開放的心”,會發現許多事情並非你所想的那樣。《呀!》的猜謎式故事結構如下:題目(××我愛吃!)-解題(呀!我變成XX了!)。

舉凡角色所吃下肚的東西,都會變成角色身體的一部分,展現出“吃什麼就會是什麼”的邏輯,是一場有趣的想像力遊戲,也暗示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然而,這類圖畫書最重要的就是結局,一個好的結局能讓故事有韻味,餘音繞梁;若是結局處理不好,則會變成一場災難。

《錯了?》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哈哈,這回真錯了吧?沒想到作者還是找到一個有趣的解答——傳說中的神獸——讓故事有個完美又富有韻味的結束。而《呀!》的最後一個題目,是一隻什麼都愛吃的鱷魚,他最後會變成什麼呢?答案是一隻“醜八怪”。這兩個結局都處理得相當有水準,畫龍點睛。而《奇妙的書》這本無字書,也是一場想像力的遊戲。

在故事當中,書變成沙發、蹺蹺板、盾牌、房屋、翅膀等。同樣一本書因為閱讀者的不同而有所改變,變成能為閱讀者所用的工具,能帶給他們無窮的樂趣,這就是閱讀的樂趣。為了讓幼兒能更容易讀懂故事,創作者必須相當瞭解幼兒,包括使用的語言、故事的設計都必須符合幼兒的特點,方能使幼兒享受閱讀的樂趣。例如,幼兒喜歡明亮、簡單、有趣、重複的東西,若是依據這些元素創作圖畫書,一來能符合幼兒的特點,二來也能讓孩子喜歡作品。顯然,楊思帆掌握了這些元素。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風格了,角色的造型、材料的選擇、構圖的設計,這些細節構成個人創作的風格。楊思帆相當熟悉幼兒圖畫書的語言,無論顏色的使用與角色造型的設計都有獨特味道。他喜歡使用簡單的邏輯,利用重複的效果,每一次卻有些微的變化,讓孩子能從線索中找到邏輯點,發揮想像力,開心玩遊戲。

楊思帆的圖畫書作品,無論是顏色使用還是說故事的方式,都有日本圖畫書的影子——溫潤的顏色和簡單重複的情節。讓人開心的是,不管楊思帆的作品是不是有日風,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他的“創作美學”已經成形,“遊戲”“想像”與“趣味”儼然是楊思帆創作美學中最重要的元素。通過閱讀這樣的圖畫書,遊戲精神潛移默化地進入孩子們的生活,他們便能自然而然地使用想像力克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這也是閱讀的價值。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新華書目報》

澎湃新聞、百道網、作家網

重點媒體作家專訪發佈

帶你走進楊思帆的創意世界

楊思帆的私房遊戲

楊思帆擅於尋找遊戲的規則,然後把遊戲放入故事,讓故事與遊戲巧妙結合,成為遊戲性十足的圖畫書,這就是他的私房遊戲。從楊思帆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個很愛玩遊戲的孩子,他的作品充滿了笑聲與遊戲。《呀!》《錯了?》都是一種“題目-解題”的猜謎式故事結構,使得孩子可以沉浸在猜謎的趣味當中,發揮想像力,玩一場猜謎的遊戲。

《錯了?》的猜謎式故事結構如下:題目(錯了?)-解題(不錯!),看樣子本來是錯了的東西,到最後發現其實並沒有錯。作者試圖告訴讀者,只要你擁有一顆“遊戲的心”,或者是“開放的心”,會發現許多事情並非你所想的那樣。《呀!》的猜謎式故事結構如下:題目(××我愛吃!)-解題(呀!我變成XX了!)。

舉凡角色所吃下肚的東西,都會變成角色身體的一部分,展現出“吃什麼就會是什麼”的邏輯,是一場有趣的想像力遊戲,也暗示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然而,這類圖畫書最重要的就是結局,一個好的結局能讓故事有韻味,餘音繞梁;若是結局處理不好,則會變成一場災難。

《錯了?》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哈哈,這回真錯了吧?沒想到作者還是找到一個有趣的解答——傳說中的神獸——讓故事有個完美又富有韻味的結束。而《呀!》的最後一個題目,是一隻什麼都愛吃的鱷魚,他最後會變成什麼呢?答案是一隻“醜八怪”。這兩個結局都處理得相當有水準,畫龍點睛。而《奇妙的書》這本無字書,也是一場想像力的遊戲。

在故事當中,書變成沙發、蹺蹺板、盾牌、房屋、翅膀等。同樣一本書因為閱讀者的不同而有所改變,變成能為閱讀者所用的工具,能帶給他們無窮的樂趣,這就是閱讀的樂趣。為了讓幼兒能更容易讀懂故事,創作者必須相當瞭解幼兒,包括使用的語言、故事的設計都必須符合幼兒的特點,方能使幼兒享受閱讀的樂趣。例如,幼兒喜歡明亮、簡單、有趣、重複的東西,若是依據這些元素創作圖畫書,一來能符合幼兒的特點,二來也能讓孩子喜歡作品。顯然,楊思帆掌握了這些元素。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風格了,角色的造型、材料的選擇、構圖的設計,這些細節構成個人創作的風格。楊思帆相當熟悉幼兒圖畫書的語言,無論顏色的使用與角色造型的設計都有獨特味道。他喜歡使用簡單的邏輯,利用重複的效果,每一次卻有些微的變化,讓孩子能從線索中找到邏輯點,發揮想像力,開心玩遊戲。

楊思帆的圖畫書作品,無論是顏色使用還是說故事的方式,都有日本圖畫書的影子——溫潤的顏色和簡單重複的情節。讓人開心的是,不管楊思帆的作品是不是有日風,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他的“創作美學”已經成形,“遊戲”“想像”與“趣味”儼然是楊思帆創作美學中最重要的元素。通過閱讀這樣的圖畫書,遊戲精神潛移默化地進入孩子們的生活,他們便能自然而然地使用想像力克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這也是閱讀的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