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國總理段祺瑞坑了日本人1.45億銀元,還說:我就沒打算還

清朝是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朝代, 這是一個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權, 清朝初期, 歷代統治者發憤圖強, 勤政愛民, 給百姓創造了和平安定的生活條件, 還曾出現了“康乾盛世”, 晚清卻一落千丈, 自從慈禧進宮後, 一切都變了, 人們普遍認為清朝是毀在了她的手裡, 儘管慈禧長得不是特別驚豔, 但她會使用手段與心機, 因此將咸豐帝迷得神魂顛倒, 並生有一子, 即後來的同治皇帝。

慈禧同武則天一樣, 也是個有野心的女人, 因此在咸豐帝駕崩後, 她就聯合大臣從8個顧命大臣手中多的權力, 還謀害慈安皇后,

開始47年的垂簾聽政, 她掌權之後並不關心國家大事, 一味的貪圖享樂, 清朝國庫銀兩幾乎全用在她的吃喝玩樂, 還有陪葬上, 導致中國軍隊武器落後, 軍事力量大大下降, 因此根本無法與西方侵略國家抗衡, 因此每次都得靠割地賠款苟延殘喘。

但是連年戰爭和多次賠款,

導致清政府入不敷出, 因此有一筆賠款直到清朝滅亡都沒有給完, 那就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 這場戰爭失敗的標誌是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隨後清朝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要求清政府“賠款”兩億兩白銀給日本政府, 然而這筆賠款直到清政府滅亡也沒賠完, 1912年2月溥儀宣告退位, “賠款”由民國政府接手。 不過民國時期, 日本沒有得到賠款, 還倒貼了許多白銀, 這全是段瑞琪的功勞。

段祺瑞

1881年的時候, 段祺瑞的叔叔段從德在山東威海任清軍管帶, 17歲的段祺瑞從老家合肥千里步行投靠他的叔叔。 到了營中, 段從德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7歲的侄子居然步行2000多裡地到了自己身邊, 從此段祺瑞從了軍。 幾年後, 李鴻章創辦北洋武備學堂, 段祺瑞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武備學堂的炮科。

李鴻章

這個時期清朝投了大把銀子培養人才, 對這批學員十分重視, 命李鴻章前來視察。 到了炮科這裡, 天氣不佳, 海面波蕩起伏, 起初預設的靶船在海上晃晃悠悠, 幾炮下去, 全都落了空。 李鴻章的臉一會黑一會白, 正要發怒的時候, 只見靶船轟的一聲被炮擊中。 李鴻章大喜, 詢問之下, 炮手就是段祺瑞, 再問之下還是老鄉, 頓時覺得很有面子, 命隨從記下這年輕人的名字。

段祺瑞在德國(左二)

1889年, 在李鴻章的大力推薦下, 段祺瑞被送到德國繼續深造。 回國後成了北洋武備學堂的教官, 把從德國學到的先進軍事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學生, 名聲大作。 之後,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 請到段祺瑞前來協助, 從此段祺瑞和袁世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段祺瑞也成為了北洋軍中的元老級人物。

1908年末,光緒和慈禧先後駕崩,攝政王載灃拿下了袁世凱並動了殺機。段祺瑞得到情報後,以鎮壓“兵變”為由,指揮大軍開進了直隸,大炮都打到了北京腳下的南苑。載灃不得不收斂鋒芒,放袁世凱回了老家。(此文首發在今日頭條,為《時空雜篇論》原創,如出現在其他平臺,抱歉您是在看抄襲狗的)載灃深悟到要除袁世凱,先除段祺瑞,於是支會不懂政治的隆裕皇太后召見段祺瑞,一見面就給他安了個欺君的罪名,誰知道段祺瑞並不懼怕皇權,大聲據理力爭,嚇的還躺在隆裕懷裡睡覺的溥儀哇哇大哭。載灃也深懼段祺瑞,只得草草收場,將段祺瑞連降三級,把他趕出京城。

在1916年至1920年期間,段祺瑞成為民國實際掌權者,但國庫沒錢,於是就想借點錢花花,向誰借呢?

巧得很,當時世界上最有錢的兩個國家,日本和美國。日本正在打著算盤,侵吞中國,正需要一個傀儡。於是他們看中了段祺瑞,段祺瑞呢,正好尋思著找人借錢呢。正好,冤大頭來了。兩個人各懷鬼胎,一拍即合,促成了著名的“西原借款”。

“西原借款”包括1917年至1918年日本西原龜三經手的八筆對華借款,前後總計達到一億四千五百萬日元。

值得一提的是,“西原借款”只是借款的一部分。有人統計,其總額一共達到了五億日元。而且,日方全部是實足交款,未取回扣和傭金。

當時借款名義是以交通、銀行、鐵路、林礦、電信等名目簽約,最後還是段祺瑞用處別處開支。段祺瑞正是利用這一借款,建立軍隊,緩解了政府財政壓力。當時皖系軍閥有一句話,即“官員無欠薪,軍警無欠餉”,讓其他各路豪傑羡慕嫉妒恨。

很多人認為1.45個億才多少?按照今天的匯率,1.45億元確實沒多少。但在當時,這1.45億元是一筆非常巨大的款項。1893年日本財政預算收入8804萬日元,實際約11377萬,相當於7585萬兩白銀。大清這邊也不過8000萬。到甲午戰爭開戰,日本一年的財政收入都沒有這麼多!

西原借款:中國近代條件最優厚外債

儘管段祺瑞借了那麼多,但段祺瑞壓根就沒打算還。當時馮國璋曾問段祺瑞,為什麼要向日本借債而打內戰?將來如何償還等等?段祺瑞的回答是我就沒想過還。

由於這筆貸款沒抵押,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優惠的一筆貸款,因此段祺瑞還真就沒還,最後隨著抗戰爆發這1.45億也就不了了之了。

段祺瑞因致電要求清帝退位、抵制洪憲帝制和討伐張勳復辟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譽。

段臨終遺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

1924年3月,北京大學紀念25周年活動中,大學生進行國內大人物票選,段祺瑞與胡適同居第四名,前三名為孫中山、陳獨秀和蔡元培。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曾脅迫段祺瑞去東北組織傀儡政府,段祺瑞嚴詞拒絕。1933年1月,蔣介石派專使迎段祺瑞南下,委以“國府委員”銜。

段祺瑞從南京移居上海後,面對記者,段祺瑞慷慨陳詞,”我國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語雲,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備戰,合力應付,則雖有十個日本,何足畏哉!“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i於上海宏恩醫院逝世。

關於段祺瑞,這位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之虎”在後世的評價裡其實是備受爭議的,毀譽參半的背後是他功過是非的評說。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段祺瑞之功

作為皖系的領袖和一段時間的北洋最高指揮者,他的身上一定有領袖的氣質。為官清廉,導致失勢後一度靠蔣公救濟,三造共和是他一生最被標榜的成績,而收復外蒙與力排眾議參與一戰是他戰略上和對國際形勢把握的高瞻。有關他晚年誓死不為日本所用和吃素的表現是讓近年來給予正面形象的修繕的一大重要原因。因此關於他的人格,不少人還是和周先生給的看法不一樣的。

他反對袁世凱稱帝,有人說這是他出於私心;對張勳復辟,人們認為這是他故意縱容又出來平復來感召人們的把戲。後期任人唯親,特別是同族叔叔段芝貴和小舅子吳光新這倆敗類,這二人的花天酒地直接導致了後來皖派的失敗。而段執政時期與日往來緊密也是一大人們常詬病的問題。

總的來說段是一個標準的軍閥,特別是近代混戰時期的軍閥。他的身上既有為了地盤而爭奪權力的努力,也有保持自身獨立的品格。而像吳佩孚、張作霖一樣,既有獨立的一面也有備受爭議的一面。因此段的功過是非應該分開來看。

1908年末,光緒和慈禧先後駕崩,攝政王載灃拿下了袁世凱並動了殺機。段祺瑞得到情報後,以鎮壓“兵變”為由,指揮大軍開進了直隸,大炮都打到了北京腳下的南苑。載灃不得不收斂鋒芒,放袁世凱回了老家。(此文首發在今日頭條,為《時空雜篇論》原創,如出現在其他平臺,抱歉您是在看抄襲狗的)載灃深悟到要除袁世凱,先除段祺瑞,於是支會不懂政治的隆裕皇太后召見段祺瑞,一見面就給他安了個欺君的罪名,誰知道段祺瑞並不懼怕皇權,大聲據理力爭,嚇的還躺在隆裕懷裡睡覺的溥儀哇哇大哭。載灃也深懼段祺瑞,只得草草收場,將段祺瑞連降三級,把他趕出京城。

在1916年至1920年期間,段祺瑞成為民國實際掌權者,但國庫沒錢,於是就想借點錢花花,向誰借呢?

巧得很,當時世界上最有錢的兩個國家,日本和美國。日本正在打著算盤,侵吞中國,正需要一個傀儡。於是他們看中了段祺瑞,段祺瑞呢,正好尋思著找人借錢呢。正好,冤大頭來了。兩個人各懷鬼胎,一拍即合,促成了著名的“西原借款”。

“西原借款”包括1917年至1918年日本西原龜三經手的八筆對華借款,前後總計達到一億四千五百萬日元。

值得一提的是,“西原借款”只是借款的一部分。有人統計,其總額一共達到了五億日元。而且,日方全部是實足交款,未取回扣和傭金。

當時借款名義是以交通、銀行、鐵路、林礦、電信等名目簽約,最後還是段祺瑞用處別處開支。段祺瑞正是利用這一借款,建立軍隊,緩解了政府財政壓力。當時皖系軍閥有一句話,即“官員無欠薪,軍警無欠餉”,讓其他各路豪傑羡慕嫉妒恨。

很多人認為1.45個億才多少?按照今天的匯率,1.45億元確實沒多少。但在當時,這1.45億元是一筆非常巨大的款項。1893年日本財政預算收入8804萬日元,實際約11377萬,相當於7585萬兩白銀。大清這邊也不過8000萬。到甲午戰爭開戰,日本一年的財政收入都沒有這麼多!

西原借款:中國近代條件最優厚外債

儘管段祺瑞借了那麼多,但段祺瑞壓根就沒打算還。當時馮國璋曾問段祺瑞,為什麼要向日本借債而打內戰?將來如何償還等等?段祺瑞的回答是我就沒想過還。

由於這筆貸款沒抵押,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優惠的一筆貸款,因此段祺瑞還真就沒還,最後隨著抗戰爆發這1.45億也就不了了之了。

段祺瑞因致電要求清帝退位、抵制洪憲帝制和討伐張勳復辟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譽。

段臨終遺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

1924年3月,北京大學紀念25周年活動中,大學生進行國內大人物票選,段祺瑞與胡適同居第四名,前三名為孫中山、陳獨秀和蔡元培。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曾脅迫段祺瑞去東北組織傀儡政府,段祺瑞嚴詞拒絕。1933年1月,蔣介石派專使迎段祺瑞南下,委以“國府委員”銜。

段祺瑞從南京移居上海後,面對記者,段祺瑞慷慨陳詞,”我國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語雲,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備戰,合力應付,則雖有十個日本,何足畏哉!“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i於上海宏恩醫院逝世。

關於段祺瑞,這位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之虎”在後世的評價裡其實是備受爭議的,毀譽參半的背後是他功過是非的評說。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段祺瑞之功

作為皖系的領袖和一段時間的北洋最高指揮者,他的身上一定有領袖的氣質。為官清廉,導致失勢後一度靠蔣公救濟,三造共和是他一生最被標榜的成績,而收復外蒙與力排眾議參與一戰是他戰略上和對國際形勢把握的高瞻。有關他晚年誓死不為日本所用和吃素的表現是讓近年來給予正面形象的修繕的一大重要原因。因此關於他的人格,不少人還是和周先生給的看法不一樣的。

他反對袁世凱稱帝,有人說這是他出於私心;對張勳復辟,人們認為這是他故意縱容又出來平復來感召人們的把戲。後期任人唯親,特別是同族叔叔段芝貴和小舅子吳光新這倆敗類,這二人的花天酒地直接導致了後來皖派的失敗。而段執政時期與日往來緊密也是一大人們常詬病的問題。

總的來說段是一個標準的軍閥,特別是近代混戰時期的軍閥。他的身上既有為了地盤而爭奪權力的努力,也有保持自身獨立的品格。而像吳佩孚、張作霖一樣,既有獨立的一面也有備受爭議的一面。因此段的功過是非應該分開來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