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又吐奶了是身體不舒服嗎?這7個導致吐奶的原因你要分辨清楚

寶寶一吃完奶後, 常常會出現嘴角有些許奶水流出, 或是嘔吐量更多一點的情形, 對於很多新手的爸爸媽媽們, 一時間會手忙腳亂、不知該如何是好,

有的還懷疑可能是寶寶病了。

那麼,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吐奶呢?

1、只是溢奶, 不是吐奶

寶寶喝奶後一切正常, 可是, 大約十幾分鐘以後, 嘴角突然有一口奶流了出來。 這種情況, 不需過度緊張, 因為從寶寶吐奶的量看, 不屬於吐奶而是溢奶(漾乳)。

溢奶和吐奶是有區別的, 溢奶是指吃奶時將空氣帶入胃裡, 因胃中壓力, 將一小部分奶水擠壓出來, 導致胃中的奶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的情況。 而吐奶則是由於嬰兒的胃、腸等消化系統功能還不健全而出現的食物倒流現象。

通常情況下, 吐奶可能發生在餵奶後不久, 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 而且吐奶的量也比較大, 嚴重時還可能出現呈噴射狀吐奶。

通過觀察寶寶吐奶時的表現, 父母可以較準確判斷出寶寶的吐奶現象究竟屬於哪種情況, 如果只是輕微溢奶, 就不需要採取特別的治療方式, 只要耐心地幫寶寶拍打就可以了。

2、仰臥餵奶可引起寶寶吐奶

寶寶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 而是呈水準方向的, 胃的容量小, 存放食物少, 胃收縮功能又沒有完全發育健全, 所以才很容易發生吐奶。 不瞭解寶寶腸胃特點的爸爸媽媽, 可能會在餵奶過程中, 因為錯誤的姿勢而導致了寶寶吐奶。

有些父母怕寶寶累著, 或是便於餵奶, 就採取寶寶仰臥時餵奶的方法, 其實這是不科學的。 由於寶寶胃結構的特殊性, 仰臥時, 很容易造成奶水在胃裡滯留,

很容易導致吐奶。 比較正確的姿勢是抱起寶寶餵奶, 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 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 這樣就可以防止寶寶因躺著吃而造成吐奶了。

3、餵奶時空氣進入

與大人相比, 寶寶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 再加上他們含乳頭的方式不正確,

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 這樣在打嗝或晃動身體時很容易出現吐奶的現象。

抱著寶寶餵奶時, 動作儘量要輕, 不要劇烈晃動寶寶的身體。 另外在餵奶時, 要讓寶寶的嘴裹住整個乳頭, 不要讓空氣乘虛而入。 用奶瓶喂時, 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乳頭, 儘量避免空氣在餵奶時帶進寶寶的胃裡, 造成吐奶。

4、病理性吐奶

如果寶寶吃奶後出現持續性吐奶或噴射狀吐奶, 那就要找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 是否有病態性的原因。 出現吐奶的病理性情況可能有:

5、感冒咳嗽引起吐奶。

寶寶感冒時, 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時, 會引發咳嗽等症狀。 咳嗽會使得腹壓升高, 也常常合併嘔吐的症狀。 這個時候如果給寶寶餵奶,

就非常容易出現吐奶現象。 在寶寶感冒時給寶寶餵奶要特別小心, 速度一定不要太快, 要確認寶寶已經咽下口中的奶水後再喂下一口, 並儘量做到“少量多餐”。

6、幽門狹窄。

這種症狀比較常見於剛出生3個星期到2個月之間的小寶寶, 通常在1個月時, 症狀開始明顯。這種情況的寶寶往往是邊喂邊吐,可能每每吃個兩三餐就吐一次,吐完之後因饑餓又吵嚷著想要再吃,偏偏吃完後又會出現噴射狀的嘔吐,整個餵奶過程不知要吐多少回。

如果是這種情況,目前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儘早到醫院診斷,並手術。

7、胃食道逆流。

人類的食道和胃有個地方叫做賁門,通常從食道到胃本就要避免食物回流,但是由於賁門不像幽門有厚的肌肉當關防,其肌肉壓力本來就比較低,因此在正常情況下,還是很容易逆流回去。

一般說來,會有5%~10%的嬰兒所吃的奶會回流上去,所以是正常現象,年紀愈大愈會漸趨好轉,2歲以後會完全好。

症狀開始明顯。這種情況的寶寶往往是邊喂邊吐,可能每每吃個兩三餐就吐一次,吐完之後因饑餓又吵嚷著想要再吃,偏偏吃完後又會出現噴射狀的嘔吐,整個餵奶過程不知要吐多少回。

如果是這種情況,目前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儘早到醫院診斷,並手術。

7、胃食道逆流。

人類的食道和胃有個地方叫做賁門,通常從食道到胃本就要避免食物回流,但是由於賁門不像幽門有厚的肌肉當關防,其肌肉壓力本來就比較低,因此在正常情況下,還是很容易逆流回去。

一般說來,會有5%~10%的嬰兒所吃的奶會回流上去,所以是正常現象,年紀愈大愈會漸趨好轉,2歲以後會完全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