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飛一般的體驗:站得高,就看得遠,面對蒼山來呼喚

早晨, 陽光明媚, 涼風陣陣, 清鮮的空氣中時不時傳來清脆的鳥鳴, 心情極為舒暢。 吃過早餐, 收拾好小小行囊, 背上一把大刀, 我們便出發了, 目的地----大英嶺頂。 本來和女兒說好, 重九那天登的, 但由於別的事耽擱了。

廿多年來, 都沒有登過英頂了。 想起小時候讀書時, 幾乎年年學校都組織春遊、秋遊, 所以那幾年都有登大英嶺, 那時光是快樂的。 今天, 我要帶女兒去登一登, 重拾往事, 順便也讓女兒體驗體驗, 感觸感觸大自然。

早晨, 陽光明媚, 涼風陣陣, 清鮮的空氣中時不時傳來清脆的鳥鳴, 心情極為舒暢。 吃過早餐,
收拾好小小行囊, 背上一把大刀, 我們便出發了, 目的地----大英嶺頂。 本來和女兒說好, 重九那天登的, 但由於別的事耽擱了。 廿多年來, 都沒有登過英頂了。 想起小時候讀書時, 幾乎年年學校都組織春遊、秋遊, 所以那幾年都有登大英嶺, 那時光是快樂的。 今天, 我要帶女兒去登一登, 重拾往事, 順便也讓女兒體驗體驗, 感觸感觸大自然。

風輕輕吹過, 路旁的草木輕搖, 那呼呼、沙沙的聲音, 那麼親切, 似乎和你在傾訴年月的流逝, 家鄉的點滴。

咦, 那草從邊有花, 白色花瓣圍住黃色花蕊, 開得那麼清麗, 忍不住拿出相機彎腰來幾張相片。 哈, 還有一隻小黃蜂來戲花, 輕輕一拈花心, 又飛離, 一拈又飛離, 調戲味十足。 不知是花兒害羞, 還是嗔怒, 一陣風兒吹過, 搖搖掩掩, 趣味十足。

一路彎曲, 荒草遮掩, 顯然極少人行走。 路旁有藤刺、灌木, 還有雞穀子草, 一行過, 惹得滿褲腿都是雞穀子。 不由想起兒時, 大人做工回來, 一粒粒幫大人把雞穀子從褲上摘下來, 還數上一數, 數著數著亂了, 又重新數起,

就這樣直至把它數光, 每次往往都是數不過五十, 現在想想也有那麼點點樂趣…

那裡又有一棵牛奶子, 毛茸茸的葉根結滿果子, 很是飽滿, 只是還沒成熟, 要不然定要摘來嘗嘗, 好好回味下兒時的味道。

這邊有一棵桔兒樹, 葉子依然那般青翠, 閃著綠光。

只是樹上沒結桔兒子, 不, 有兩隻, 藏在綠葉底下, 藏得真深啊。 幸好我眼尖, 不然真把你錯過了, 那酸酸味兒, 我可忘不了。

就這樣走走停停, 玩玩說說笑笑, 不知不覺來到了半山腰, 抬頭望, 這裡是石壁了, 還能上去嗎?本來可以繞開這石壁, 沿山傍而上, 但那路口已錯過, 回頭嗎?最終決定, 迎難而上, 於是我們便鼓起勁兒, 從石壁處往上攀登。

這裡沒路, 我們從石壁旁略微緩陡的地方攀爬, 揮舞大刀披荊斬刺一路迂回曲折穿插而上, 汗水漸漸也滲了出來。 只要登越這段石壁就可以橫過尋回以往登山的老路。 望著似乎不高的這段石壁,卻好似直攀不到頭。累了,坐在石壁略微小平處,向下望,山腳下的村莊盡收眼底,一座座小樓疊立,在綠樹翠竹掩映間,顯得寧靜安祥。竹子擁簇處是那條養育了我們的小河在田野間穿繞而過,兩岸金黃一片,盡顯豐收之象。秋風迎面,激蕩起希望之波,直漾至遠遠天際,好是愜意。情不自禁拿出手機,嚓嚓,把這景色藏進手機,印在記憶中。

在這般美景下,帶著舒暢的心情,我不由捧起大刀耍幾下,便再行程。我閃踩著光禿的石壁一步步向上移動,險陡處,手腳並用,互相協助,向目標進發。石壁上的野草、小樹由於缺水,已顯枯乾跡象。那映山紅葉子泛黃,低垂著,唯有枝幹硬朗,似乎還在倔強地抗爭,待春來再來一次絢爛火熱,映紅這石這山這天。帶著對映山紅的敬意,我們努力前進,終於攀過了這段石壁,到達可以橫過老路的地方。突然,聽聞人聲,在橫坡的側方傳來,我們踩著亂草穿過草木叢,順聲覓去。

在那橫路的盡頭,只見四個人正在坐在路邊大聲聊天,此刻這林深處也顯熱鬧了。我們迎上前,微笑著打招呼。原來這幾個人是鄰村的,上這深山中挖草藥,只見捆捆藤藤根根堆放在路邊,我們也不知這是什麼草藥。

“從這裡還能上大英嶺頂嗎?”我指著他們後背問。

“從這裡可以上到一個墳山那裡,我天天到這割松脂,但再上就不知了,應該到處荒草,很難找到登山路了。”一個穿格子短袖衫衣的人說。

“要上嶺頂要自己找路了,到處荒草灌木叢,如果回去就從這裡下。”一個穿灰上衣的人指了指腳下的路淡然地說,顯然在暗示我們很難登得到山頂。

“好,謝謝!那我再往上看下什麼情況。”我們還是想試一試。

其實自己還是想著"會當英山頂,一覽眾山小”的,登頂去享受那種美好的感受。於是我們又出發了,沿著這條乾淨的割松脂路攀登,路彎彎曲曲,偶有直陡處,已用人工開成梯級(肯定是割松脂的人加工的),踩著梯級往上也不算太難了。不大一會,我們到了草藥人說的那個墳山地,一塊大大的拜台,四周的荒草已用刀削得乾淨。平臺上留下鞭炮包裝紙及燃燒後的殘物,九月九那天定是有人前來拜祭了。這時我們也感餓了,便在那平臺邊坐下,拿出乾糧、水,得填填肚子了。我們邊吃邊聊,跟女兒講講過去,淡淡人生,說說笑話。山四周被松樹、各種雜樹遮蔽,陽光照下,只投下斑斑點點,鳥兒在林深處唱起秋歌,宛轉動聽,醉人幽雅。

“吃飽喝足”,站立尋望,路到這已似乎盡頭,向上盡是樹木荒草,藤藤刺刺。從哪上去呢?我想到魯迅說的“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路是走出來的,心想今天我們也要走出一條路來。

掄刀上陣,向著峰頂揮進,邊走邊用刀削除荒草灌木藤刺。走了一段,便感氣喘,汗水滲流,停下休息下,抬頭一看,那山上的通訊信號塔已可目及,一條條光纜電線從頭頂直架頂峰。應該沒有多高了,不能放棄,再堅持一會試試。

這樣走一段又望望,走一段又望望,近了,近了,峰頂漸漸近了。我揮起大刀,削去那株長滿又尖又彎的刺橫攔去路的藤條,踏了過去,眼前豁然開朗,終於走出了荒草叢。那通訊基站信號塔昂然立在眼前,瞬間一般興奮勁從頭到腳遍佈全身。“我們到頂了,我們到頂了!” “站得高,就看得遠,面對蒼山來呼喚…”不由哼起了歌兒。

“格格,格格”,風搖竹動,頂峰處的一棵勒竹,竹杆摩擦竹杆,發出了“笑”聲,似乎對我們的到來表示稱讚。你看,勒竹還搖擺著枝條要和我們握手呢。握手? 就免了吧,這滿是彎刺的竹“手”,我們可傷不起。繞開竹條,來到了平坦處,駐足遠望,天際茫茫處,層層峰巒向近處疊來,由淡到濃,由朦朦朧朧到綠意波動起伏,向四周綿延,隱約還見到西江在群山中彎曲穿梭。俯看山下,村莊在綠山環抱中,在金色田野映襯中,如此美妙趣致,如此寧靜安祥。好舒暢的視野,一幅畫卷入心入肺。迎著徐徐清風,如此神怡。

故鄉的風,故鄉的情,在這山頂凝集。張開雙臂擁抱這大自然,閉目聽風,聽鳥兒唱歌……醉了,醉了……

望著似乎不高的這段石壁,卻好似直攀不到頭。累了,坐在石壁略微小平處,向下望,山腳下的村莊盡收眼底,一座座小樓疊立,在綠樹翠竹掩映間,顯得寧靜安祥。竹子擁簇處是那條養育了我們的小河在田野間穿繞而過,兩岸金黃一片,盡顯豐收之象。秋風迎面,激蕩起希望之波,直漾至遠遠天際,好是愜意。情不自禁拿出手機,嚓嚓,把這景色藏進手機,印在記憶中。

在這般美景下,帶著舒暢的心情,我不由捧起大刀耍幾下,便再行程。我閃踩著光禿的石壁一步步向上移動,險陡處,手腳並用,互相協助,向目標進發。石壁上的野草、小樹由於缺水,已顯枯乾跡象。那映山紅葉子泛黃,低垂著,唯有枝幹硬朗,似乎還在倔強地抗爭,待春來再來一次絢爛火熱,映紅這石這山這天。帶著對映山紅的敬意,我們努力前進,終於攀過了這段石壁,到達可以橫過老路的地方。突然,聽聞人聲,在橫坡的側方傳來,我們踩著亂草穿過草木叢,順聲覓去。

在那橫路的盡頭,只見四個人正在坐在路邊大聲聊天,此刻這林深處也顯熱鬧了。我們迎上前,微笑著打招呼。原來這幾個人是鄰村的,上這深山中挖草藥,只見捆捆藤藤根根堆放在路邊,我們也不知這是什麼草藥。

“從這裡還能上大英嶺頂嗎?”我指著他們後背問。

“從這裡可以上到一個墳山那裡,我天天到這割松脂,但再上就不知了,應該到處荒草,很難找到登山路了。”一個穿格子短袖衫衣的人說。

“要上嶺頂要自己找路了,到處荒草灌木叢,如果回去就從這裡下。”一個穿灰上衣的人指了指腳下的路淡然地說,顯然在暗示我們很難登得到山頂。

“好,謝謝!那我再往上看下什麼情況。”我們還是想試一試。

其實自己還是想著"會當英山頂,一覽眾山小”的,登頂去享受那種美好的感受。於是我們又出發了,沿著這條乾淨的割松脂路攀登,路彎彎曲曲,偶有直陡處,已用人工開成梯級(肯定是割松脂的人加工的),踩著梯級往上也不算太難了。不大一會,我們到了草藥人說的那個墳山地,一塊大大的拜台,四周的荒草已用刀削得乾淨。平臺上留下鞭炮包裝紙及燃燒後的殘物,九月九那天定是有人前來拜祭了。這時我們也感餓了,便在那平臺邊坐下,拿出乾糧、水,得填填肚子了。我們邊吃邊聊,跟女兒講講過去,淡淡人生,說說笑話。山四周被松樹、各種雜樹遮蔽,陽光照下,只投下斑斑點點,鳥兒在林深處唱起秋歌,宛轉動聽,醉人幽雅。

“吃飽喝足”,站立尋望,路到這已似乎盡頭,向上盡是樹木荒草,藤藤刺刺。從哪上去呢?我想到魯迅說的“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路是走出來的,心想今天我們也要走出一條路來。

掄刀上陣,向著峰頂揮進,邊走邊用刀削除荒草灌木藤刺。走了一段,便感氣喘,汗水滲流,停下休息下,抬頭一看,那山上的通訊信號塔已可目及,一條條光纜電線從頭頂直架頂峰。應該沒有多高了,不能放棄,再堅持一會試試。

這樣走一段又望望,走一段又望望,近了,近了,峰頂漸漸近了。我揮起大刀,削去那株長滿又尖又彎的刺橫攔去路的藤條,踏了過去,眼前豁然開朗,終於走出了荒草叢。那通訊基站信號塔昂然立在眼前,瞬間一般興奮勁從頭到腳遍佈全身。“我們到頂了,我們到頂了!” “站得高,就看得遠,面對蒼山來呼喚…”不由哼起了歌兒。

“格格,格格”,風搖竹動,頂峰處的一棵勒竹,竹杆摩擦竹杆,發出了“笑”聲,似乎對我們的到來表示稱讚。你看,勒竹還搖擺著枝條要和我們握手呢。握手? 就免了吧,這滿是彎刺的竹“手”,我們可傷不起。繞開竹條,來到了平坦處,駐足遠望,天際茫茫處,層層峰巒向近處疊來,由淡到濃,由朦朦朧朧到綠意波動起伏,向四周綿延,隱約還見到西江在群山中彎曲穿梭。俯看山下,村莊在綠山環抱中,在金色田野映襯中,如此美妙趣致,如此寧靜安祥。好舒暢的視野,一幅畫卷入心入肺。迎著徐徐清風,如此神怡。

故鄉的風,故鄉的情,在這山頂凝集。張開雙臂擁抱這大自然,閉目聽風,聽鳥兒唱歌……醉了,醉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