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那些年咱一起咥過滴老陝霸氣流水席,架勢大味道美!

流水席確切地說是一種宴會的形式, 也是一種古老的民情風俗。 當村子裡遇到紅白喜事, 都會以這樣的方式宴請賓朋。 今天我們就一起回味一下。

據記載, 流水席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流水席”最早因寺廟依靠流動的泉水漂送條盤內的齋飯給香客, 以“借流水上席”而得名。 客人陸續來到, 隨到隨吃隨走的習俗也跟“流水”的名字非常貼切。 流水席不像一般的宴席那樣先上齊所有的涼菜,

再上齊所有的熱菜。 流水席的最大特點是陸續上菜, 如行雲流水。

咱老陝的流水席說到時間, 一般三天才能完畢。 第一天叫“知客”, 即主家的親屬、知己在一起進行的酒席;第二天叫“正酒”, 是所有來賓都來恭賀的盛大酒席。 重要的儀式都在這天進行;第三天叫“答謝酒”,

用來感謝左鄰右舍前來幫忙的鄉里鄉親。

另一種“流水席”與酒店招待不同, 客人要輪流坐, 一般分為第一輪, 第二輪, 直到把客人全部待完為止, 有的從早帶到晚, 有的分先待上親客(新婚女方娘家人)後待男方客人, 這也叫“流水席”。

陝西人的餐桌上怎能少了油潑辣子, 流水席也不例外。 一般來說陝西人嗜辣如命的喜好, 是與陝西人愛恨分明的個性分不開的。 吃油潑辣子長大的陝西女子, 就象紅燦燦、油汪汪的油潑辣子——光鮮靚麗, 潑辣豪爽。 心靈手巧的她們能用最簡單的原料,

烹製出你意想不到、但卻離不開也忘不了的美好生活。

陝北流水席與關中近似, 一碗美味的麵食是必不可少的。 由於來賓眾多, 麵食需提前一天準備好。 但凡家裡辦事兒, 少不了嗩呐助陣。 歡快的嗩呐聲傳遍四鄉八裡, 有著別樣的熱鬧氣氛。 以米飯為主的陝南地區, “流水席”的菜品主要是能下飯。依主家經濟實力和待客的熱鬧度來看流水席的“席面”。 所謂的“席面”即桌上菜品的檔次。

逢紅白喜事,主家會請來村上有威望的老者(司儀)作為主事的,迎送四方賓朋。鄉鄰各司其職,供水劈柴、端盤下席、散發杯筷等等。流水席大多擺在自家的院子或鄰里的弄堂,主事的師傅按照“先遠客後近客,先親朋後鄉鄰,先客親後主家”的順序安排人們坐席,一撥撥直到所有人都入席完畢。

別 樣 的 席 面

韓城十三花

韓城地處黃河中游,川原環抱,山水相依,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最早進入農耕文明的地區之一。百姓種糧種菜養豬以自食,紡線織布以自衣,除了必需的物資交換,商業經濟並不發達。這種經濟和社會形態必然形成當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十三花”便是其飲食文化的代表。

“十三花”是以豬肉為主料而製作的系列菜肴,因由十三道菜組成,故稱“十三花”。傳統的十三花由“五大、五小、一糕、一湯、一丸子”組成。“五大”即紅肉、白肉、酥肉、雜燴(雅稱“全家福”)、蛋捲;“五小”即燒肚絲、燒腰花、燒肥腸、燒蹄筋、海帶粉;“一糕”為甜糕,“一湯”為勾芡甜汁;“一丸子”為瘦肉丸子湯。十三個菜上完之後,再上主食。主食多為饃菜。菜一般為四個,稱“四座菜”,兩熱兩涼,兩葷兩素。兩熱為炒肉絲、炒白菜加豬肉臊子(俗稱“小炒”);兩涼為涼拌三絲和醋溜白菜(或醋溜蓮菜)。“十三花”最大的特色是巧妙利用豬身上的各個部位,圍繞全豬作菜肴。口味以清淡為主。因後期製作工藝簡單省時,所以能夠適應紅白喜事人多的就餐需要。

渭南“九碗”

渭南一帶普通的喜慶宴席流行吃“九碗”,亦叫“換吃”。先上一涼盤(內裝豆芽等菜,上澆肉臊子),擺在中間。四角擺四個小碟子,內盛麻葉。四面還可擺四小碟五香豆或四個小涼盤,這些菜是下酒菜。酒喝完後,開始“換吃”,連續上品種花樣不同的菜,一般為“七換”、“十換”,最多有“十三換”的。“換吃”時一般不喝酒,主人可說句客氣話“把酒帶上”,愛喝酒的就繼續喝酒,大多數人只是品嘗佳餚,“換吃”中間上“八寶飯”。“換吃”後大家離坐稍事休息。主人端走殘菜,擦淨桌子,然後又端上“九碗”(如“帶把肘子”、“黃燜雞”、“條子肉”、“粉蒸肉”等)和“沒棱饃”(50克一個的小饃),放在客人面前,吃完“九碗”就散席了

大荔九品十三花

和九碗十三花類似的還有是九品十三香,十三花和十三香是一樣的,為13道涼菜拼成特殊的圖形,品和碗卻有不同。碗是以蒸菜為主,葷素搭配的飯菜;品是比碗大,比湯盆小的容器,用於盛湯菜,大荔的九品也稱作大荔水席,或清湯、或白湯、或酸辣湯,配以各類肉蔬,媲美洛陽水席。目前的九碗十三花是在大荔傳統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十三花擺成方形,四角為水菜,意味著四季發財,而中心四葷四素中,包含了水磨絲等大荔名菜。在行菜部分,選擇了清湯燴魷魚和酸辣燴吊子這兩道具有代表性的湯菜。還有大荔帶把肘子、蜜汁咕嚕等特色菜品,穿插著泡泡油糕、旦旦餅、花卷饅頭等小吃主食。九碗部分也經過改良,特意增加了因閻敬銘閻閣老改名的升官圖。葷素搭配,最後以三香菜收尾,完成整道宴席,行成一套行菜布菜具有嚴格體系、飽含歷史故事與保留民間傳統特色的宴席。

潼關八大碗

潼關水席也是自古就有,“七碟子八碗”是潼關宴席招牌菜! 陝西潼關八大碗(四葷四素):燒肉片(塊)、糖醋裡脊、黃燜雞、酥肉、燴三鮮、拔絲紅薯(土豆)、粳糕、紅燒豆腐。宴客一般是先上八個菜喝酒,後上八個菜吃飯,因“前八”“後八”,故稱“八八到底”席。在做法上和口感上,都是高湯煮一些不同食材,入口更軟滑。

藍田九大碗

藍田九大碗是燉白菜、燉虎皮豆腐、燉蘿蔔片、方塊肉、甜飯、條子肉、芥末蘿蔔絲、紅燒肉丁老豆腐、丸子燉海帶。

九大碗始于唐,據說唐代詩人王維隱居藍田時將宮廷的招待方式傳入民間,之後藍田九大碗便大行其道,至明清時達到鼎盛,藍田也湧現出大批廚師,他們憑藉一把炒勺便可養家糊口,闖蕩世界。江湖人送外號“藍田勺勺客”。

驪山十三花

驪山十三花是當地村民紅白喜事宴請賓朋的最高禮遇。四素為四季如春,四葷為全珍珠寶,四大碗是燉雞紅豬蹄、木耳黃花肚絲湯、甜酒醪糟雞蛋花、蛋捲爛冬瓜,寓意天賜良緣、花好月圓。四大盤:大炒小炒,有素有葷,以示健康長壽,流連忘返。頂盤是豬八大件或丸子湯,同時搭配四樣乾果。

咋樣?看完流口水了吧~

“流水席”的菜品主要是能下飯。依主家經濟實力和待客的熱鬧度來看流水席的“席面”。 所謂的“席面”即桌上菜品的檔次。

逢紅白喜事,主家會請來村上有威望的老者(司儀)作為主事的,迎送四方賓朋。鄉鄰各司其職,供水劈柴、端盤下席、散發杯筷等等。流水席大多擺在自家的院子或鄰里的弄堂,主事的師傅按照“先遠客後近客,先親朋後鄉鄰,先客親後主家”的順序安排人們坐席,一撥撥直到所有人都入席完畢。

別 樣 的 席 面

韓城十三花

韓城地處黃河中游,川原環抱,山水相依,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最早進入農耕文明的地區之一。百姓種糧種菜養豬以自食,紡線織布以自衣,除了必需的物資交換,商業經濟並不發達。這種經濟和社會形態必然形成當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十三花”便是其飲食文化的代表。

“十三花”是以豬肉為主料而製作的系列菜肴,因由十三道菜組成,故稱“十三花”。傳統的十三花由“五大、五小、一糕、一湯、一丸子”組成。“五大”即紅肉、白肉、酥肉、雜燴(雅稱“全家福”)、蛋捲;“五小”即燒肚絲、燒腰花、燒肥腸、燒蹄筋、海帶粉;“一糕”為甜糕,“一湯”為勾芡甜汁;“一丸子”為瘦肉丸子湯。十三個菜上完之後,再上主食。主食多為饃菜。菜一般為四個,稱“四座菜”,兩熱兩涼,兩葷兩素。兩熱為炒肉絲、炒白菜加豬肉臊子(俗稱“小炒”);兩涼為涼拌三絲和醋溜白菜(或醋溜蓮菜)。“十三花”最大的特色是巧妙利用豬身上的各個部位,圍繞全豬作菜肴。口味以清淡為主。因後期製作工藝簡單省時,所以能夠適應紅白喜事人多的就餐需要。

渭南“九碗”

渭南一帶普通的喜慶宴席流行吃“九碗”,亦叫“換吃”。先上一涼盤(內裝豆芽等菜,上澆肉臊子),擺在中間。四角擺四個小碟子,內盛麻葉。四面還可擺四小碟五香豆或四個小涼盤,這些菜是下酒菜。酒喝完後,開始“換吃”,連續上品種花樣不同的菜,一般為“七換”、“十換”,最多有“十三換”的。“換吃”時一般不喝酒,主人可說句客氣話“把酒帶上”,愛喝酒的就繼續喝酒,大多數人只是品嘗佳餚,“換吃”中間上“八寶飯”。“換吃”後大家離坐稍事休息。主人端走殘菜,擦淨桌子,然後又端上“九碗”(如“帶把肘子”、“黃燜雞”、“條子肉”、“粉蒸肉”等)和“沒棱饃”(50克一個的小饃),放在客人面前,吃完“九碗”就散席了

大荔九品十三花

和九碗十三花類似的還有是九品十三香,十三花和十三香是一樣的,為13道涼菜拼成特殊的圖形,品和碗卻有不同。碗是以蒸菜為主,葷素搭配的飯菜;品是比碗大,比湯盆小的容器,用於盛湯菜,大荔的九品也稱作大荔水席,或清湯、或白湯、或酸辣湯,配以各類肉蔬,媲美洛陽水席。目前的九碗十三花是在大荔傳統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十三花擺成方形,四角為水菜,意味著四季發財,而中心四葷四素中,包含了水磨絲等大荔名菜。在行菜部分,選擇了清湯燴魷魚和酸辣燴吊子這兩道具有代表性的湯菜。還有大荔帶把肘子、蜜汁咕嚕等特色菜品,穿插著泡泡油糕、旦旦餅、花卷饅頭等小吃主食。九碗部分也經過改良,特意增加了因閻敬銘閻閣老改名的升官圖。葷素搭配,最後以三香菜收尾,完成整道宴席,行成一套行菜布菜具有嚴格體系、飽含歷史故事與保留民間傳統特色的宴席。

潼關八大碗

潼關水席也是自古就有,“七碟子八碗”是潼關宴席招牌菜! 陝西潼關八大碗(四葷四素):燒肉片(塊)、糖醋裡脊、黃燜雞、酥肉、燴三鮮、拔絲紅薯(土豆)、粳糕、紅燒豆腐。宴客一般是先上八個菜喝酒,後上八個菜吃飯,因“前八”“後八”,故稱“八八到底”席。在做法上和口感上,都是高湯煮一些不同食材,入口更軟滑。

藍田九大碗

藍田九大碗是燉白菜、燉虎皮豆腐、燉蘿蔔片、方塊肉、甜飯、條子肉、芥末蘿蔔絲、紅燒肉丁老豆腐、丸子燉海帶。

九大碗始于唐,據說唐代詩人王維隱居藍田時將宮廷的招待方式傳入民間,之後藍田九大碗便大行其道,至明清時達到鼎盛,藍田也湧現出大批廚師,他們憑藉一把炒勺便可養家糊口,闖蕩世界。江湖人送外號“藍田勺勺客”。

驪山十三花

驪山十三花是當地村民紅白喜事宴請賓朋的最高禮遇。四素為四季如春,四葷為全珍珠寶,四大碗是燉雞紅豬蹄、木耳黃花肚絲湯、甜酒醪糟雞蛋花、蛋捲爛冬瓜,寓意天賜良緣、花好月圓。四大盤:大炒小炒,有素有葷,以示健康長壽,流連忘返。頂盤是豬八大件或丸子湯,同時搭配四樣乾果。

咋樣?看完流口水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