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代溝:怎麼樣搞定那些“老鳥”、“老前輩”、“賣老族”

無論是初涉職場者還是跳槽到新工作單位的“老鳥”, 往往會驚訝地發現, 身邊並非都是同齡人。 與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職業履歷的人共事, 便無法回避“職場代溝”的存在。

吳棟跳槽到物流公司, 發現自己處境不妙。 上有一群人到中年的同事, 下有一幫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同事。 他努力想融入這個團隊, 可沒多久就發現很難與他們溝通。 吳棟乾脆就誰也不搭理, 但是這讓他更加孤立了。 終於, 難以忍受的隔閡使他向部門經理遞上了辭職報告。

部門經理勸他試著與同事們多溝通, 一個月後再決定是否遞交辭職報告。

經理說:“你感受到代溝的同時, 同事們同樣也在受代溝的困擾。 代溝不是你一個人的事, 而是整個團隊的事, 回避不是辦法。 ”

吳棟細想經理的話, 覺得有道理, 即使辭職到新的公司, 也難保不會遇上代溝。 於是, 他開始站在同事的角度, 經常與他們聊天溝通, 同事有困難他也很熱心去幫助。 很快, 吳棟發現雖然大家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不同, 但同事之間還是有很多可以聊的東西。 一個月後, 吳棟把那份辭職報告撕掉了。

代溝, 是困擾交流與溝通的難點。 那麼, 作為職場人, 該如何輕鬆跨越“職場代溝”呢?

職場專家建議我們, 要克服代溝的阻礙,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要選擇對方能接受的交流和溝通方式

俗話說:“上什麼山唱什麼歌,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年輕人之間有年輕人的話題, 而中年人或者老年人也有他們的話題。 在職場中, 如果你是個年輕人, 對方是個中年人或者老年人, 你當然不能跟他交流只有年輕人才感興趣的事情。 你應該設想一下, 對方那個年齡層的生活狀態是怎樣, 最關心的是什麼, 可能遇到的煩惱又是什麼。 瞭解了這些, 你才可能跟對方有話題可聊, 才容易拉近與對方的心理距離。

(2) 要與人為善

講究職場資歷是不少傳統企業或多或少都存在的“潛規則”, 於是, 職場裡少不了會有一些喜歡以老賣老的“賣老族”。 “賣老族”在工作上既能給新人最大的幫助, 也能設置最大的障礙。 是敵是友, 就取決於新人的態度。

剛畢業的阿梅在一家銷售公司做文員工作, 可辦公室裡的同事都比她年長許多, 還有兩位同事是出了名的“賣老族”。 那兩位“賣老族”對阿梅的工作、生活總是要以“過來人”的姿態處處干涉, 事事指導, 讓阿梅無法施展才華。

開始時阿梅很生氣, 但是後來她靜下心來, 好好分析了一番“賣老族”的心態, 又覺得很能理解“賣老族”的行為方式。 對比自己更年輕的新人的到來, “賣老族”也許會感覺到威脅, 本能地便會有敵意。 指手畫腳地“賣老”, 其實也可視作他們面對新人所帶來的“衝擊”的無奈的自我保護。

對“賣老族”, 阿梅選擇了尊重、理解。 對賣老族的指手畫腳, 阿梅每次都很有禮貌, 作出洗耳恭聽狀, 可該怎麼做, 她還是按照自己的做法去做。

取得了成績, 她也不忘向“賣老族”的“指點”表示一下感謝。 結果, 阿梅贏得了兩位“賣老”同事的好感, 他們都成了阿梅的好朋友。

理解和尊重“老前輩”, 是填平與“賣老族”之間代溝的上策。 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待以老賣老者, 就會發現其以老賣老的行為多少都對“新人”有指導、借鑒作用。

通過他們的“教誨”, 可以儘快熟悉工作, 融人到團隊中去。

當然, 對“賣老族”也不可一味遷就或曲意討好, 否則會讓人覺得你始終是個沒有主見、不能獨當一面的“新手”。 不過, 反對“賣老族”一定要顧忌對方的面子, 講究方式方法, 不要在公開場合反對, 儘量避免正面的衝突, 最好採用私下談心的方式來表達不同看法。

(3) 不要太心急

“代溝”是由於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年齡差異所導致的, 想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代溝問題是不太現實的。 這需要我們有耐心, 有忍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