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勸一個不想動的人跑步?11個心理防禦機制,只靠同理心夠嗎?

如果不是感冒得昏天暗地, 大概也不會意識到“同理心”的藥效弱爆了。 因為人不舒服, 導致對上馬的關注度直線下降, 除了刷朋友圈看到的戰況, 連點個贊的心情都沒有了。

反思著心理變化的反差怎麼會那麼大, 就像一個不愛動的, 成天看著一群戶外跑步的人鬧騰。 “與我無關, 直接跳到一下步”的感覺。 此時此刻, 說任何運動有益的同理心的話, 都直接遮罩, 反駁, 刪除。 心理學管這個狀態叫“心理防禦機制”。

“心理防禦機制”說白了, 就是自我的緩解焦慮的防衛功能, 是每個人出廠設備中自帶的APP。 當有矛盾和衝突時, 就自動啟動了, 完全不需要被動點播。 要想用同理心戰勝防禦機制, 就先來一起看看11大防禦機制是什麼?

“回避型”的有壓抑、否定、退化;“發洩型”的有反向形成、轉移、昇華;“紋飾型”的是投射、合理化、幽默、自居。

壓抑:重要的防禦機制之一, 這種感覺應該人人都經歷過, 無需多解釋。

否定:就是拒絕看見或者拒絕面對不愉快的現實來減輕焦慮, 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這條也容易理解。

反向或反應形成:就是不讓真實欲望表達出來, 以對立的態度或行為表現。 比如秀恩愛來掩飾心中的恨。

投射:把自己無意識的想法和衝動,

歸於他人, 免除自己的痛苦。

轉移:轉移和投射不同, 是把精神上的轉化為軀體症狀表現出來, 上課時老師說70%的疾病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 投射另一個典型的表現:在辦公室裡受的氣, 回家對最親近的人發洩, 即轉移到“較為安全的物件上”這條防禦機制, 應該常常見到。

合理化:口語化表達就是找個理由, 讓自己心理舒服。

退化:行為退化不成熟的階段。

自居或認同:認同比如語言的認同, 父母的認同。 自居就是通過攀比來提高自己的價值。

補償:培養積極的特質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這個是有正面作用的。

幽默:以幽默的語言或行為來應付緊張的情境或表達潛意識的欲望。

昇華:將受挫的欲望或衝動改頭換面,

轉化為創造性的行為, 比如當代藝術創作, 畫家。

防禦中積極的機制, 補償、幽默、昇華, 也許會被各種同理心說服。 遇上回避型, 發洩型的就好比我處於長期感冒期, 自己不能跑的壓根不想聽跑步的人, 只有等情緒散發完, 才能慢慢地上價值-同理心的價值觀。

總結一下, 就是分情運用同理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