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天上有星的百歲財富老英雄陳偉南:我有1塊錢,把5毛錢捐給家鄉

天上有星的“潮汕幫”財富百歲老英雄:我有1塊錢, 會把5毛錢捐給家鄉

人人都想成為富豪, 但並非每個富豪都是人人稱羨的“財富英雄”。


能體現財富的真實價值, 主要有兩大層面:一面是財富的創造過程, 另一面是財富的分配和消費。 若是僅有前者, 充其量是有錢人, 而後者, 則是最考驗財富創造者的人性和道德。

如果一位富豪, 善於讓財富流動起來並得以消費, 他不僅贏得了更多的追隨者, 而且還集聚了更旺的人氣, 連自個的人性及靈魂, 也得到更高的昇華, 並會獲得了常人很難有的成就感、幸福感。 保有此種財富善果的人, 一定是了不起的“財富英雄”!

今年2月15日, 香港會議會展中心燈火璀璨, 高朋滿座, 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商、學各界人士1000多人歡聚一堂, 連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也親臨現場, 共同祝福一位百歲壽星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這位百歲壽星,

就是我今天要說的“財富英雄”, 他就是贏得了海內外普遍稱譽的知名實業家、社會活動家、慈善家, 同時也是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創會主席陳偉南老先生。

(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祝願摯友陳偉南先生百歲華誕)

陳偉南, 1919年出生于廣東潮安縣沙溪鎮,

1937年赴港謀生, 艱苦奮鬥幾十載, 其創辦香港屏山企業, 已是亞洲最大的飼料企業之一, 被譽為“飼料大王”。

單從財富排行來看, 陳偉南雖為潮商巨賈, 但無法與李嘉誠、謝國民、黃光裕、馬化騰等“潮汕幫”翹楚相比論, 可這位老先生的大愛情懷, 樂於奉獻、服務社會的高尚品質, 比很多頂級富豪更值得天下人敬仰。

一提及陳偉南, 家鄉人會驕傲地告訴你, 這是個“天上有星的潮州人”!2008年,為表彰陳偉南的卓越貢獻, 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國際編號為8126號小行星,命名為“陳偉南星”。 浩瀚星空中, 又多了一個華人位置, 對於一位富豪來說, 活出了天下人的驕傲。

攥著一擔穀換來的5塊大洋闖香江

富可敵國的李嘉誠說過:“即便在馬路上看到一枚硬幣,

我一定會彎腰撿起來。 ”而陳偉南卻說, 我賺的錢不多, “我有1塊錢, 會把5毛錢捐給家鄉。 ”這兩句話, 其實都是致富之後的一種財富“本色”觀。 李嘉誠彎腰撿硬幣, 說的是要保持著克勤克儉的本色;而陳偉南說的也是一個理, 有錢後勿要窮奢極侈, 要報效桑梓, 懂得回饋社會。

查查許多潮汕鉅賈的“家底”, 多是貧苦家庭出身, 均具有一個共同的本色, 那就是刻苦耐勞, 海內外潮商之所以普遍“慷慨”, 樂善好施, 在於初始創業動機是迫於貧困而逼, 腦層多帶有改變現狀、互幫互助、扶危濟困的原始“濟世”情懷。

陳偉南出生的潮州沙溪村, 地勢東高西低, 很貧瘠。 過去, 農民種地不少是“靠天田”, 三日無雨旱災來 , 朝下雨水成災, 所以要想維持生活, 必須勤耕力作。

陳偉南的爺爺是陳羅川, 由於二弟陳同川沒有子嗣, 故而將自己的三兒子, 也就是陳偉南的父親陳春圃過繼給老二。 民國初年, 陳春圃結婚, 幾年之內育有一男一女, 到1919年農曆正月十八, 將添加一新丁, 起了一個“陳鴻志”的名字, 後來,進學堂讀書,先生又幫其取字“國憲”,到香港之後,改名“陳偉南”。

陳偉南家雖無饑寒之憂,也非富庶之家,勤奮好學的陳偉南念完高小後,成績優異的他選擇的是費用最低的韓山師範學校(舊稱省立第二師範),那年他還不足15歲,可招生條件要求年齡在16歲以上,應該是破格錄取。

在韓師念完3年“鄉村師範科”畢業後,陳偉南回到家鄉,按通常打算就是回到他那僻壤窮鄉當小學教員,可韓江南下北上的各色帆影,一直讓這位小青年急於看外面的世界。在家種水稻、扒豬糞大半年後,再也待不住了,立志要去闖天下。

陳偉南的姐夫林樹科,家裡在香港開了一家轉賣藤條、燕窩的公司。當他陳偉南將自己去香港闖世界和父親一說,起初不同意,後來找大伯做通工作,父親挑了一擔穀子到街上賣,換來5塊大洋交給兒子,17歲的陳偉南就這樣到香港謀生。

雖是老闆內弟,陳偉南絕無靠裙帶吃飯的念頭,一心“闖天下”的他勤學苦幹,進貨出貨 ,應接客人,都一絲不苟,深受老闆賞識,後來,他與姐夫的妹妹林碧嬋喜結良緣。可正當家成業將立之際,1941年12月25日,日寇侵佔香港,許多商家被迫歇業,姐夫家公司的倉庫也被日本憲兵貼上封條,只好關門歇業。而這邊太太林碧嬋又剛剛生下一個女兒,失業後的兩口子日子越發艱難,無奈之下,陳偉南只好將妻女送回老家,自己一人留在香港苦鬥。

大生意沒法做,只能做小生意,在香港淪陷那段日子,陳偉南開始街邊擺攤度日,後來與一家竹器店老闆合作賣糧食,人家出錢,他出力,賺了錢一人一半。由於全身心投入,生意做得還蠻熱鬧。期間,被日軍炮火轟炸的潮汕,也淪陷了,陳偉南被嚇得精神有些失常父親一封封信催回,只好趕回家鄉沙溪,在家務農養豬,直到1946年才“二闖香江”。

(陳偉南在沙溪的祖屋)

當有人問陳偉南,“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年輕人怎樣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呢?”他說:“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有些道理仍然十分管用的。要想取得成功,最關鍵是要有“誠信”,這是做人、做事最首要的。第二是要努力,努力做事。不管是什麼事,是哪方面的工作,都要努力去做。如果這兩樣東西齊備了,就比較容易取得成功了。”

陳偉南創辦的人生第一個事業——星洲膠業公司,就是靠“誠信”二字在市場站住腳的。

二次來到香港,陳偉南先是幫姐夫公司複業。1947年,有新加坡商人到香港推銷橡膠,陳偉南認為戰後要復興工業、交通運輸,橡膠是必不可少的原料,故而勸姐夫投資。可姐夫卻認為,在香港做橡膠難有銷路,毫無興趣。陳偉南只好一邊幫姐夫料理生意,一邊與一位叫林作輝的朋友合作,開辦了星洲膠業公司。

公司初創時雖銷售還算不錯,可資金嚴重不足是個大問題。人微位低,借貸無門,一旦新加坡那邊源源不斷供貨,付款就會出狀況。怎麼辦?陳偉南冥思苦想後,終於想出一個“以誠致勝”之道。

具體就是有多少錢做多少生意,攤子不要一下子鋪得太開。只要貨一出手,就給橡膠貨主打款,即使“餓肚子”也絕不拖欠。這一下,東南亞的貨主認為星洲公司最講信用,從不拖欠貸款,這是資本雄厚的表現。一邊積極供貨,一邊是加快銷售,生意規模很快就越做越大。

解放後,由於內地對香港家禽的供應減少,港英政府就鼓勵本地發展禽畜飼養業。陳偉南審時度勢,看到起背後的巨大需求,故而在新界元朗創辦了一家屏山飼料廠。後來,借助改革開放春風,他決定實業報國,到廣州創辦了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飼料企業,最終成就了一番大事業。20世紀80年代,國際權威雜誌、美國《國際飼料》,將陳偉南稱譽為“飼料大王”。

另類的“子承父業”:接力奉獻與發展

見過陳偉南老先生的人,大腦硬碟裡刻下的第一印象是“佛面菩薩”,彌勒佛似的臉、菩薩般的心腸。

人雲:“為善最樂”,做善事多了,心靈深處自然就快樂健康,寫在臉上就是一副彌勒佛般的慈祥的笑容。

陳偉南先生有條著名的座右銘,也是他的人生理念,那就是“事業成功在於努力,人生價值在於奉獻”。我想,這也是財富創造者的最高境界,“富可敵國”的財富使人仰慕不已,而其財富創造的過程、結果,特別是創造財富的“精神遺產”,可以惠及子孫,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的演進,這種思想及精神的富有、修為及品格的魅力,更備受敬重,更為人所津津樂道!

寫了好幾期“潮商”傑出代表,我發現與江浙滬一帶的家族企業相比,潮汕商人總是“默默無聲”地做下一代的接班工作,像江浙流行的“家族辦公室”等外來模式,似乎在這邊無法激起多少波瀾。理由很簡單,潮商多是家族觀念強,注重血緣關係,奉“家族模式”為至寶。

也正因為家族觀念強的這個基因,潮商商人這一龐大的群體,無論是在家鄉,還是在外地、外國,半輩子、一輩子打拼下來,有所成就,對馳援家鄉建設和發展都義無反顧,對慈善公益事業的投入和支持都異常慷慨。

陳偉南是廣東省十大慈善家,作為土生土長的潮汕之子,對家鄉發展牽腸掛肚,他一生積德行善、熱心公益,並七八成的捐款項目都投入到教育事業中,持續數十年,捐款達兩億元,先後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廣東省頒授南粵慈善家等稱號。

有些年輕人會說,“我現在賺不到錢,怎麼奉獻?”其實,陳偉南的貢獻,不在於他個人捐贈多少,而是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行為示範,去感染帶動起一大群人。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陳幼南)

年初的陳偉南先生百歲華誕慶祝主題是“奉獻與發展”分享會,對於二代陳偉南的兒子陳幼南來說,他的“子承父業”傳承主題也是這五個字。

言傳身教春風化雨,從小跟隨于父親身邊的陳偉南,除了接力家族企業旗下的各事業體外,投入精力更多的還是放在傳承接力父親愛國愛鄉的傳統情懷,他認為這是父親給予他的最寶貴財富。多年來,他一直在組織發起家鄉的社團組織,還致力於當一名潮汕文化使者。在他的推動下,舉辦了“香港潮州節”,還將潮人盂蘭勝會項目成功地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陳偉南之孫陳誠傑)

目前,陳偉南先生一家四代同堂,第三代孫兒陳誠傑、孫女陳佩君等也逐漸參與到家族事業,更難能可貴的是,陳氏第三代也在接力祖父輩的弘文勵教、樂襄義舉,將良好的家風與優良的傳統繼承下來,代代相傳。

陳偉南家族後代的“另類”子承父業,從傳承角度來說,“奉獻與發展”與福耀曹德旺的“一手掙錢、一手佈施”,其實是一個道理。

一個成功的家族企業傳承,其實要妥善處理二大層面的問題:

首先,發展是前提,也就是創造成功的事業,並維持家族間的凝聚力,做好家族企業內部治理。

第二個層面,是很多人容易忽視的,上一代成功企業家擁有的工作倫理、領導力、企業家精神,也是需要傳承的。這方面的接棒,若做得到位,並繼續發揚,就更能體現一代成功接班人傳承的價值。

無傳承不家族,財富保全及繼續增值是關鍵,但傳承首要的是家族精神的傳承,也就是家風的傳承,這是家族企業傳承的“上層建築”。富及他人,加上財富架構上好的傳承安排,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實現富過三代。

後來,進學堂讀書,先生又幫其取字“國憲”,到香港之後,改名“陳偉南”。

陳偉南家雖無饑寒之憂,也非富庶之家,勤奮好學的陳偉南念完高小後,成績優異的他選擇的是費用最低的韓山師範學校(舊稱省立第二師範),那年他還不足15歲,可招生條件要求年齡在16歲以上,應該是破格錄取。

在韓師念完3年“鄉村師範科”畢業後,陳偉南回到家鄉,按通常打算就是回到他那僻壤窮鄉當小學教員,可韓江南下北上的各色帆影,一直讓這位小青年急於看外面的世界。在家種水稻、扒豬糞大半年後,再也待不住了,立志要去闖天下。

陳偉南的姐夫林樹科,家裡在香港開了一家轉賣藤條、燕窩的公司。當他陳偉南將自己去香港闖世界和父親一說,起初不同意,後來找大伯做通工作,父親挑了一擔穀子到街上賣,換來5塊大洋交給兒子,17歲的陳偉南就這樣到香港謀生。

雖是老闆內弟,陳偉南絕無靠裙帶吃飯的念頭,一心“闖天下”的他勤學苦幹,進貨出貨 ,應接客人,都一絲不苟,深受老闆賞識,後來,他與姐夫的妹妹林碧嬋喜結良緣。可正當家成業將立之際,1941年12月25日,日寇侵佔香港,許多商家被迫歇業,姐夫家公司的倉庫也被日本憲兵貼上封條,只好關門歇業。而這邊太太林碧嬋又剛剛生下一個女兒,失業後的兩口子日子越發艱難,無奈之下,陳偉南只好將妻女送回老家,自己一人留在香港苦鬥。

大生意沒法做,只能做小生意,在香港淪陷那段日子,陳偉南開始街邊擺攤度日,後來與一家竹器店老闆合作賣糧食,人家出錢,他出力,賺了錢一人一半。由於全身心投入,生意做得還蠻熱鬧。期間,被日軍炮火轟炸的潮汕,也淪陷了,陳偉南被嚇得精神有些失常父親一封封信催回,只好趕回家鄉沙溪,在家務農養豬,直到1946年才“二闖香江”。

(陳偉南在沙溪的祖屋)

當有人問陳偉南,“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年輕人怎樣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呢?”他說:“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有些道理仍然十分管用的。要想取得成功,最關鍵是要有“誠信”,這是做人、做事最首要的。第二是要努力,努力做事。不管是什麼事,是哪方面的工作,都要努力去做。如果這兩樣東西齊備了,就比較容易取得成功了。”

陳偉南創辦的人生第一個事業——星洲膠業公司,就是靠“誠信”二字在市場站住腳的。

二次來到香港,陳偉南先是幫姐夫公司複業。1947年,有新加坡商人到香港推銷橡膠,陳偉南認為戰後要復興工業、交通運輸,橡膠是必不可少的原料,故而勸姐夫投資。可姐夫卻認為,在香港做橡膠難有銷路,毫無興趣。陳偉南只好一邊幫姐夫料理生意,一邊與一位叫林作輝的朋友合作,開辦了星洲膠業公司。

公司初創時雖銷售還算不錯,可資金嚴重不足是個大問題。人微位低,借貸無門,一旦新加坡那邊源源不斷供貨,付款就會出狀況。怎麼辦?陳偉南冥思苦想後,終於想出一個“以誠致勝”之道。

具體就是有多少錢做多少生意,攤子不要一下子鋪得太開。只要貨一出手,就給橡膠貨主打款,即使“餓肚子”也絕不拖欠。這一下,東南亞的貨主認為星洲公司最講信用,從不拖欠貸款,這是資本雄厚的表現。一邊積極供貨,一邊是加快銷售,生意規模很快就越做越大。

解放後,由於內地對香港家禽的供應減少,港英政府就鼓勵本地發展禽畜飼養業。陳偉南審時度勢,看到起背後的巨大需求,故而在新界元朗創辦了一家屏山飼料廠。後來,借助改革開放春風,他決定實業報國,到廣州創辦了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飼料企業,最終成就了一番大事業。20世紀80年代,國際權威雜誌、美國《國際飼料》,將陳偉南稱譽為“飼料大王”。

另類的“子承父業”:接力奉獻與發展

見過陳偉南老先生的人,大腦硬碟裡刻下的第一印象是“佛面菩薩”,彌勒佛似的臉、菩薩般的心腸。

人雲:“為善最樂”,做善事多了,心靈深處自然就快樂健康,寫在臉上就是一副彌勒佛般的慈祥的笑容。

陳偉南先生有條著名的座右銘,也是他的人生理念,那就是“事業成功在於努力,人生價值在於奉獻”。我想,這也是財富創造者的最高境界,“富可敵國”的財富使人仰慕不已,而其財富創造的過程、結果,特別是創造財富的“精神遺產”,可以惠及子孫,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的演進,這種思想及精神的富有、修為及品格的魅力,更備受敬重,更為人所津津樂道!

寫了好幾期“潮商”傑出代表,我發現與江浙滬一帶的家族企業相比,潮汕商人總是“默默無聲”地做下一代的接班工作,像江浙流行的“家族辦公室”等外來模式,似乎在這邊無法激起多少波瀾。理由很簡單,潮商多是家族觀念強,注重血緣關係,奉“家族模式”為至寶。

也正因為家族觀念強的這個基因,潮商商人這一龐大的群體,無論是在家鄉,還是在外地、外國,半輩子、一輩子打拼下來,有所成就,對馳援家鄉建設和發展都義無反顧,對慈善公益事業的投入和支持都異常慷慨。

陳偉南是廣東省十大慈善家,作為土生土長的潮汕之子,對家鄉發展牽腸掛肚,他一生積德行善、熱心公益,並七八成的捐款項目都投入到教育事業中,持續數十年,捐款達兩億元,先後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廣東省頒授南粵慈善家等稱號。

有些年輕人會說,“我現在賺不到錢,怎麼奉獻?”其實,陳偉南的貢獻,不在於他個人捐贈多少,而是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行為示範,去感染帶動起一大群人。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陳幼南)

年初的陳偉南先生百歲華誕慶祝主題是“奉獻與發展”分享會,對於二代陳偉南的兒子陳幼南來說,他的“子承父業”傳承主題也是這五個字。

言傳身教春風化雨,從小跟隨于父親身邊的陳偉南,除了接力家族企業旗下的各事業體外,投入精力更多的還是放在傳承接力父親愛國愛鄉的傳統情懷,他認為這是父親給予他的最寶貴財富。多年來,他一直在組織發起家鄉的社團組織,還致力於當一名潮汕文化使者。在他的推動下,舉辦了“香港潮州節”,還將潮人盂蘭勝會項目成功地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陳偉南之孫陳誠傑)

目前,陳偉南先生一家四代同堂,第三代孫兒陳誠傑、孫女陳佩君等也逐漸參與到家族事業,更難能可貴的是,陳氏第三代也在接力祖父輩的弘文勵教、樂襄義舉,將良好的家風與優良的傳統繼承下來,代代相傳。

陳偉南家族後代的“另類”子承父業,從傳承角度來說,“奉獻與發展”與福耀曹德旺的“一手掙錢、一手佈施”,其實是一個道理。

一個成功的家族企業傳承,其實要妥善處理二大層面的問題:

首先,發展是前提,也就是創造成功的事業,並維持家族間的凝聚力,做好家族企業內部治理。

第二個層面,是很多人容易忽視的,上一代成功企業家擁有的工作倫理、領導力、企業家精神,也是需要傳承的。這方面的接棒,若做得到位,並繼續發揚,就更能體現一代成功接班人傳承的價值。

無傳承不家族,財富保全及繼續增值是關鍵,但傳承首要的是家族精神的傳承,也就是家風的傳承,這是家族企業傳承的“上層建築”。富及他人,加上財富架構上好的傳承安排,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實現富過三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