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教育部長,為何因國民黨元老一句話憤然辭職,回去教書?

蔣夢麟在《西潮》一書中說, 他任教育部長期間, 年壯氣盛, 不肯通融, 終因“中央大學易長及勞動大學停辦”兩事與國民黨元老們意見相左, 被迫辭職。

辭職前夜, 國民黨要員吳稚暉來教育部, 責問蔣夢麟, 說中央、勞動兩校所犯何罪, 教育部長是當朝大臣, 應該多管國家大事, 少管學校小事。 臨別之際, 吳稚暉還厲聲給蔣夢麟下一斷語:“你真是無大臣之風!”第二天, 蔣夢麟毅然辭去部長一職, 回北京大學當他的教書匠去了。 好友劉半農聞之, 贈蔣圖章一方, 印文曰:“無大臣之風。 ”

何謂大臣之風?漢宣帝時宰相丙吉外出視察, 逢路人群毆, 他“過之不問”。 遇到農夫趕牛, “牛喘吐舌”, 他卻停下來, 反復追問原因。 下屬不解, 問他為何重畜輕人。 丙吉說, 路人鬥毆, 是小事, 自有長安令、京兆尹管, “宰相不親小事”。 而牛則不同, 如今還是春天, 天氣不熱, 牛卻氣喘吁吁, 極不正常, 不搞清楚會影響農業生產,

農業事關立國之本, 是大事, 所以得搞清楚。 丙吉這種抓大放小、主次分明的行為, 就是“大臣之風”。

宋仁宗時期的宰相文彥博, 曾被監察禦史唐介上章彈劾而貶官許州。 後來唐介也因故被貶, 但在宋仁宗重新起用文彥博為宰相時,

文彥博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他說:“唐某所言, 正當臣罪。 召臣未召唐某, 臣不敢行。 ”他要求宋仁宗先複唐介的職, 自己才就任。 文彥博這種寬宏大度、唯才是舉的表現, 也是“大臣之風”。

那麼, 蔣夢麟有無“大臣之風”?蔣夢麟, 前清秀才出身, 留學美國, 師從杜威, 獲哲學和教育學博士學位, 學貫中西。 他曾任國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長、行政院秘書長、北京大學校長。 他無論是在任教育部長還是北大校長期間, 始終懷著教育強國、中興教育的夢想。 他先後在北京大學工作二十餘年, 是北大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 他按照美國的大學教育制度, 對北大舊的教學和科研制度進行了深入改革, 實行教授專任, 推行學分制, 提出“教授治學, 學生求學,

職員治事, 校長治校”。 可以說, 在北大走上制度化、正規化的現代大學之路上, 蔣夢麟功不可沒。

蔣夢麟一生, 是為中國教育事業鞠躬盡瘁的一生。 孫中山曾預言蔣夢麟說:“他日當為中國教育泰斗”。 蔣複璁評價蔣夢麟:“以儒立身, 以道處世, 以墨治學, 以西辦事。

”陳雪屏說:“他尊重個人自由:凡個人行為之不涉及公眾權益者, 他絕不過問或批評;凡他的同事在分層負責的範圍內所決定的事項, 他從不挑剔或干預。 他信服老莊的道理, 對於屑細的是非之爭與成虧之辨看得很淡。 因此他能夠超脫於複雜的人事糾紛之上。 ” 胡適說:“他是一個理想的校長, 有魄力、有擔當, 他對我們三個院長說:‘辭退舊人, 我去做;選聘新人, 你們去做’。 ”

這些評價, 可見蔣夢麟的氣度與擔當, 也恰恰證明了他的“大臣之風”。 按照臺灣作家李敖的說法, 反倒是以吳稚暉為代表的國民黨人沒有“大臣之風”。

李敖在《國民黨無大臣之風》一文中說:“他(吳稚暉)一輩子希旨承風,為當道家臣,又何來‘大臣之風’?至於吳稚暉以下的國民黨大臣,整天的把戲都是南北奔波、閒話家常、巡視考場、慰問災區、親督黨務、政由己出、專管小事。滿朝大臣,卻無一個值得持‘大臣之體’、有‘大臣之風’,也不知道真正天下大計、百年大計是什麼,該怎麼定法。國民黨的“大人先生”,擅長的卻是如此小孩家家酒,哀哉!”

李敖在《國民黨無大臣之風》一文中說:“他(吳稚暉)一輩子希旨承風,為當道家臣,又何來‘大臣之風’?至於吳稚暉以下的國民黨大臣,整天的把戲都是南北奔波、閒話家常、巡視考場、慰問災區、親督黨務、政由己出、專管小事。滿朝大臣,卻無一個值得持‘大臣之體’、有‘大臣之風’,也不知道真正天下大計、百年大計是什麼,該怎麼定法。國民黨的“大人先生”,擅長的卻是如此小孩家家酒,哀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