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兩個福建人當了漢奸,一個15年滅掉南明,一個卻為南宋續命120年

“史筆流芳, 雖未成名終可法;洪恩浩蕩, 不得報國反成仇。 ”

這幅對聯, 上聯說的是抗清名臣史可法, 下聯說的是明末大漢奸洪承疇。

洪承疇, 字彥演, 號亨九, 福建泉州南安人, 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 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 後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 1644年隨清軍入關, 帶著隊伍下江南, 一直到15年之後, 1659年攻佔雲南, 與吳三桂聯手滅掉南明, 看著永曆皇帝被弓弦勒死, 他才回到北京。

鮮為人知的是, “大漢奸”洪承疇的塑像還曾經被北京的關帝廟供奉過。

天啊!

原來, 當年崇禎皇帝聽說洪承疇陣亡的消息後, 立刻下了聖旨:全國致哀, 並在北京前門外的一座關帝廟供奉洪承疇塑像。 聖旨一下, 衙役們從關帝廟裡請出了關老爺, 塑上洪承疇的像。 崇禎皇帝還親率文武百官來到廟裡上香。

後來, 前線隨軍太監從清軍軍營裡逃出來, 洪承疇投降的消息立刻傳遍京城,

老百姓們沖進關帝廟, 一起動手把洪承疇塑像砸爛了。

比洪承疇早五百年的南宋, 有個施宜生, 福建邵武人, 金兵攻佔了汴梁, 他投降了, 官至翰林學士。

1159年, 他作為副使跟隨金朝高官出使大宋。

當時, 宋金已“和平相處”二十年, 但是金主完顏亮讀到柳永的《望海潮》“三秋桂子, 十裡荷花”, 垂涎江南, 遂起投鞭之志, 計畫渡過長江, 統一天下。

而南宋朝廷依然是“暖風熏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並未引起基本的警惕。

施宜生雖然做了“漢奸”, 但還是心念故國。

只是大庭廣眾之下不知道該怎麼告訴南宋官員, 而且當時犬牙交錯、魚龍混雜, 也許對面的南宋官員就是金朝間諜, 所以他也不敢冒昧行事。

臨走之前的一個夜裡, 幾個宋朝大臣和他聊天, 他抓住機會, 對著他們說:“今日北風甚勁”, 暗示北方有情況, 又索要紙筆, 說“筆來, 筆來!”, 諧音是“必來, 必來”。

幸虧其中一個南宋大臣很機靈, 馬上領悟了意思, 趕緊向宋高宗報告, 做好戰爭準備。

果然隨後完顏亮率領六十萬大軍,

兵分四路對南宋發動全面進攻。

幸虧南宋已有準備, 採石之戰遏制了完顏亮攻勢, 才倖免於亡國, 一直堅持到1279年。

但施宜生卻因為“洩密”, 回到北方之後便被一口大鍋活活煮死。

緊要關頭, 他獻出自己的生命, 為南宋延續了120年壽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