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養孩子就是投資,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重男輕女的現象

有人認為, 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是這一比例失調的主要原因, 但為什麼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了多生男孩, 而不是相反?值得關注的是, 性別比高的區域並非僅僅在素有“重男輕女”習俗的農村, 在城市中同樣存在。 這種“男孩情結”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呢?

當前的這個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傳統思想觀念問題, 數千年的觀念習慣不是幾十年就可以改變的。 當然究其根源也是經濟問題, 不過是幾千年前的經濟問題。

對父母來講, 家庭財富增值的重要途徑就是對子女進行投資, 培育人力資本, 通過子女使自己的生產力得以延續。 當家庭財力有限的時候, 必須有選擇地進行投資, 這時候, 就遇到一個選擇投資物件的問題。 到底把錢花在男孩身上, 還花在是女孩身上呢?這種投資物件的選擇應該滿足家庭財富增值最大化的要求。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

體力和持續力是財富生產的關鍵性因素。 從事農業生產當然離不開體力, 這方面女人處於劣勢。 即使從事智力活動, 如讀書考試, 由於女人要擔負生育子女的任務, 其持續力也比不上男人, 男人更容易持續努力直至取得功名。 因此在傳統社會, 男孩的投資價值要遠遠高於女孩, 把有限財力投到男孩身上符合進化意義上競爭效率的原則。

從不同民族的女性地位來看, 農耕民族的婦女地位相對較低, 而遊牧, 商業民族的婦女地位相對較高。 其原因是不同性別在不同經濟模式下的不同經濟地位不同造成的, 因為在農業活動中, 婦女作用較小, 而在牧商活動中作用相對較高。

而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是屬於標準的農耕民族, 所以從進入農耕時代開始, 男性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就開始明顯高於婦女, 隨之的社會地位就開始逐步提高, 並隨著農耕文明的延續, 而日益增強。 作為父母, 當然希望擁有在農業經濟活動中能發揮更多作用的男性後代, 所以這種觀念在數千年的農耕時代中不斷傳遞,

不斷強化。

雖然現在中國的主體經濟發展, 已經達到工業化初期的水準, 但是數千年傳承的觀念, 不是幾十年就可以消除的, 並且幾乎是不可能徹底根除的。 這種觀念只可能隨著經濟模式的發展中, 男女在經濟活動中的實際經濟作用的改變, 而逐步被改變。

換句話說, 男女在經濟活動中的實際經濟作用可以認為是其本質價值, 而父母在生育過程中的選擇, 是追求價值較高後代的過程。 而“重男輕女”的觀念就是在男性實際經濟作用長期普遍高於女性的環境下, 形成的定勢思維。 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觀念的做法只是能隨著經濟發展過程中, 男女實際經濟作用的改變, 而輔助性的通過宣傳手段, 適當加速生育選擇過程向實際經濟經濟作用回歸。 而任何強行加速拉動手段, 必然會引起更加劇烈的波動反彈。

由於下一代家庭是由男女雙方共同組成, 下一代家庭的收入分配必須體現一個“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 這樣才能對男方父母的人力資本投資形成有效的激勵。 而傳統上的男婚女嫁正是這樣一種制度安排,男方父母對下一代家庭的財富有了更大控制權和剩餘的分配權(有權利對下一代提出物質上和服務上的要求),而作為補償,男方父母會付給女方父母一筆固定的酬金——婚嫁彩禮。這樣一種婚嫁制度安排體現了一種效率原則,也揭示了重男輕女這一傳統觀念的理性根源。

而傳統上的男婚女嫁正是這樣一種制度安排,男方父母對下一代家庭的財富有了更大控制權和剩餘的分配權(有權利對下一代提出物質上和服務上的要求),而作為補償,男方父母會付給女方父母一筆固定的酬金——婚嫁彩禮。這樣一種婚嫁制度安排體現了一種效率原則,也揭示了重男輕女這一傳統觀念的理性根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