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晉武帝司馬炎為何要立白癡當太子?

一、智障青年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 字安世, 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 晉朝開國皇帝。

西元265年, 權傾朝野的晉王司馬炎被人逼迫的直冒冷汗, 原來魏國皇帝曹奐嫌皇帝這個職業心理壓力太大, 沒什麼前途, 所以“心甘情願, 斬釘截鐵”的要禪讓給司馬炎。

司馬炎本不願意, 不過誰叫他是忠臣呢, 為了不使皇帝為難, 他在推讓了三次後, 終於接受了“無奈”的現實, 登基做了皇帝。

晉王司馬炎搖身一變, 成了西晉的開國之君, 這就是晉武帝。

晉武帝即位後, 用了十五年的時間, 終於攻破了東吳, 使得“金陵王氣黯然收”,

重新統一了全國。

晉武帝在高興之餘, 覺得也應該選繼承人了, 好讓這大一統的壯麗江山後繼有人, 於是他大筆一揮, 有法可依的立司馬衷為太子。

這項人事方面的任命很符合《嫡長子繼承法》裡的有關規定, 因為司馬衷既是武帝的長子, 又是嫡子, 太子之位看起來非他莫屬。

不過整個事件中, 也有“一點”美中不足的地方, 那就是司馬衷, 其實是一個連大臣們都知道的如假包換的智障青年。

網路配圖

二、免檢考試

晉武帝立了白癡太子後, “朝臣鹹謂純質, 不能親政事”, 於是上書勸諫的不少。

尚書令衛瓘一次參加完皇家宴會, 假借著酒勁跪在龍椅下麵, “欲有所啟。 ”

武帝笑著問他:“愛卿有什麼事情啊?”

老年人通常比較狡猾, 衛瓘欲言又止, 也不明說, 只是撫摸著龍椅喃喃自語:“此座可惜!”

武帝知道他的意思, 於是順勢說道:“愛卿, 你可真喝醉了。 ”於是叫人把衛瓘扶下去了。

“眾口鑠金, 積毀銷骨。

”很多時候一個天才都能被詆毀成白癡, 何況司馬衷是一個真正的弱智呢。

群臣勸諫時間一長,

晉武帝自己也就犯了嘀咕, 心想:難道我的兒子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嗎?為了驗證真假, 晉武帝有一天叫人給太子送去了一疊公文, 讓他批復, 結果第二天太子批復的公文送到案頭, 晉武帝看著上面寫的雖然不是引經據典, 可也頭頭是道, 便大放寬心, 心裡石頭落了地, “省之, 甚悅”。

他轉天高興的對群臣說, 誰說太子傻, 我看不比我差。

可是晉武帝哪裡知道, 太子的批復都是東宮裡的人代寫的, 是典型的作弊, 可笑的晉武帝搞了次免檢考試, 就斷定太子不是癡呆, 國家大事如此草草, 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三、傻人有傻福

其實武帝也不是一點也不知道司馬衷的腦袋有點進水, 只是愛子心切的他, 不知道或者不願知道事情的真相:司馬衷根本就是一個弱智,

他總以為太子只是人比較“憨厚老實”而已。

另外隨著時間的流逝, 有三個要素擺在了武帝的面前, 一個比一個有說服力, 這讓他最終打消了換太子的念頭。

第一, 司馬衷的生母, 武帝的楊皇后病逝前, 曾經讓武帝發誓保住司馬衷的太子之位, 武帝在病床前“流涕許之”。

第二, 楊皇后為司馬衷娶了功臣賈充的女兒, 把位高權重的賈家捆綁在了太子的戰車上, 使武帝有了投鼠忌器之心。

第三, 這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自幼聰明伶俐, 討人喜歡, 武帝十分喜愛, 對他另眼相看, 甚至評價他說:“此兒當興我家。 ”

這樣一來, 武帝為了使日後的司馬遹登上皇位, 也就只能讓司馬衷坐穩皇太子之位先了。

(司馬衷老子沾了兒子的光, 真是傻人有傻福。 )

西元290年, 晉武帝司馬炎病逝, 三十多歲的司馬衷即位, 這就是著名的晉惠帝。

惠帝當上皇帝後, 受“天資”所限, 其主要工作是充當木偶。

一開始, 朝政掌握在他的皇后賈南風手中, 賈南風既黑且醜, 搞的朝廷也是暗無天日。

到了後來,司馬氏諸王也逐漸發現了一個事實,惠帝其實不是皇帝,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任人擺佈的橡皮圖章。

王爺們想明白了這一層後,乾脆帶兵沖進宮中殺了亂政的賈南風,然後開始玩起了奪寶奇兵的遊戲,看誰能把惠帝搶在自己的手裡。

在這場宮廷內的血腥遊戲中,一共有八個王爺前赴後繼,不怕犧牲的參與進來,最後都化作了一堆黃土隨風而逝。

而西晉王朝經過“八王之亂”的折騰,再加上少數民族的打擊,也被搞的大廈將傾,行將就木。

不久之後,中原地區五胡十六國的悲慘時代,緩慢並固執的拉開了血染的帷幕。

著名白癡皇帝司馬衷登上了本不屬於他的歷史舞臺,結果表演的一塌糊塗,不但把自己的命都賠了進去,甚至連舞臺都被少數民族搶去一大半用來排練“五胡亂華”了,這恐怕是晉武帝永遠不會想到的吧。

話又說回來,晉武帝明知道自己的長子智力有缺陷,卻還是立其為接班人,最後導致國破家亡,真是殊為可歎。

正因為如此,唐代的名相房玄齡,在三百年後依然對武帝選人不當的立儲行為痛心疾首,大加抨擊。

在他所著的《晉書》中,房玄齡這樣寫道:

“惠帝可廢而不廢,終使傾覆洪基。夫全一人者德之輕,拯天下者功之重,棄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所謂取輕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聖賢之道,豈若斯乎”!

至於惠帝的弱智,到底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高度,我們可以從一件事情略知一二: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搞的朝廷也是暗無天日。

到了後來,司馬氏諸王也逐漸發現了一個事實,惠帝其實不是皇帝,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任人擺佈的橡皮圖章。

王爺們想明白了這一層後,乾脆帶兵沖進宮中殺了亂政的賈南風,然後開始玩起了奪寶奇兵的遊戲,看誰能把惠帝搶在自己的手裡。

在這場宮廷內的血腥遊戲中,一共有八個王爺前赴後繼,不怕犧牲的參與進來,最後都化作了一堆黃土隨風而逝。

而西晉王朝經過“八王之亂”的折騰,再加上少數民族的打擊,也被搞的大廈將傾,行將就木。

不久之後,中原地區五胡十六國的悲慘時代,緩慢並固執的拉開了血染的帷幕。

著名白癡皇帝司馬衷登上了本不屬於他的歷史舞臺,結果表演的一塌糊塗,不但把自己的命都賠了進去,甚至連舞臺都被少數民族搶去一大半用來排練“五胡亂華”了,這恐怕是晉武帝永遠不會想到的吧。

話又說回來,晉武帝明知道自己的長子智力有缺陷,卻還是立其為接班人,最後導致國破家亡,真是殊為可歎。

正因為如此,唐代的名相房玄齡,在三百年後依然對武帝選人不當的立儲行為痛心疾首,大加抨擊。

在他所著的《晉書》中,房玄齡這樣寫道:

“惠帝可廢而不廢,終使傾覆洪基。夫全一人者德之輕,拯天下者功之重,棄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所謂取輕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聖賢之道,豈若斯乎”!

至於惠帝的弱智,到底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高度,我們可以從一件事情略知一二: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