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作為三姓家奴的呂布被人鄙視,為何十易其主的劉備反而成了英雄

真假三國縱橫談59:十易其主的劉備

熟悉《三國演義》的讀者都知道, 三國初期最為勇猛的武將呂布有一個非常難聽的稱呼“三姓家奴”, 即是指他先生跟隨過丁原和董卓, 都認他們為義父, 加上自己的原姓, 故稱“三姓家奴”。 其實在三國時代, 更換主人對一個人來說根本就是家常便飯。 呂布之所以遭人詬病, 是因為他先後殺害了自己的兩任義父丁原和董卓, 這才犯了眾怒, 給扣上了‘三姓家奴“的帽子。

呂布被人蔑為”三姓家奴“

英雄不問出處。 歷史上的許多英雄豪傑起家時, 往往都依附於某一個軍事集團或政治勢力, 大多數英雄都有過改換門庭的易主記錄。 那麼, 誰是史上易主最多的大英雄?

這頂桂冠無疑應屬於三國時期曾經十易其主的劉備, 他是一位羽翼未豐時韜光養晦、一旦時機成熟便一飛沖天的絕世高手。 現在商界盛行的什麼“借雞生蛋”、“借船出海”等招數,

都是當年劉備玩剩下的。

易中天曾說劉備先後“五易其主”, 其實小覷了這個善於寄人籬下來發展自己的“天下英雄”。 易中天將其易主的歷史說少了一半。 且看《三國志》中關於劉備在赤壁之戰前十易其主的具體記載:

1.最初跟隨校尉鄒靖討黃巾。 (《三國志·先主傳》)

2.在平原人劉子平的推薦下, 跟隨了史失其名的青州從事。 (《三國志·先主傳》裴注引《典略》)

3.投靠大將軍何進的都尉毌(音貫)丘毅。 (《三國志·先主傳》)

4.投奔幽州公孫瓚。 (《三國志·先主傳》)

5.與公孫瓚的青州刺史田楷屯兵齊國(今山東淄博市), 受田楷節制。 (《三國志·先主傳》)

6.離開齊國投歸徐州牧陶謙。 (《三國志·先主傳》)

7.陶謙死後, 劉備領徐州牧, 旋被呂布擊敗, 投降呂布, 屯兵小沛(今江蘇沛縣東)。

(《三國志·先主傳》)

8.被呂布打敗, 投歸曹操。 (《三國志·先主傳》)

9.在徐州被曹操打敗, 投歸袁紹。 (《三國志·先主傳》)

10.離開袁紹, 投歸劉表。 (《三國志·先主傳》)

“城頭變幻大王旗”, 如此頻繁地改換門庭, 古今跳槽者無出其右, 似有反復無常之嫌。 不少善良的讀書人會問:這樣的“變色龍”劉備, 能算大英雄嗎?

劉備像, 他先後十易其主

古語說得好:春秋無義戰, 三國無君子。 在那個群雄逐鹿的軍閥混戰年代, 誰勝出誰便是英雄。 至於其手段, 則在其次。 無論是光明磊落, 還是陰險狡詐, 都不過是為其爭奪天下的終極目標服務的。

劉備是不是英雄呢?歷史的記載明確地、肯定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劉備(161~223年), 字玄德, 即蜀漢昭烈帝, 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西元221~223年在位。 三國時期的政治家。 漢族, 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人, 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為三國蜀國君王。 東漢靈帝末年, 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軍有功, 遂為安喜寨縣尉。 密誅曹操不成, 潛逃。 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 後幫助孫權大勝曹操於赤壁,

入侵奪取益州與南中, 自立為西蜀國王。 221年, 于成都即位, 自稱漢皇帝, 年號章武。 伐東吳兵敗, 損失慘重, 退回白帝城, 因病崩逝, 享年六十三, 諡號昭烈帝, 史稱其劉先主。

劉備志存高遠, 從小就做過皇帝夢。 他家房子的東南角有一棵大桑樹, 高五丈餘, 遠遠看去那樹冠就像一個小車蓋。 劉備兒時與同宗的小夥伴們在樹下玩耍, 發話說:“我定要坐這樣的羽葆蓋車。 ”(車蓋以翠鳥羽毛為裝飾的車, 這樣的車只有皇帝才能坐。 )他的叔父急忙制止說:“不要胡說, 這是要滅門的。 ”(《三國志·先主傳》)

曹操的謀士董昭說過:“備勇而志大。 ”(《三國志·董昭傳》)

劉備在荊州, 從劉表的座上起身上廁所, 回來時流著眼淚。 劉表怪問之, 他回答說:“過去常常身不離鞍, 大腿裡側的肉都消瘦了。時光如同奔馬,不覺老之將至,而功業無成,所以感到悲哀。”(《三國志·先主傳》裴注引《九州春秋》)

在三顧茅廬時,劉備對諸葛亮說:“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奸臣竊奪了皇權),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短淺,遂用猖獗(使我遭受挫折),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三國志·諸葛亮傳》)“欲伸大義於天下”和“志猶未已”這些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充分體現了劉備的“非池中物”的淩雲壯志。

《三國志》中曾如此高度評價劉備:“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讬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三國志·先主傳》)在不可一世的曹操眼裡,除了自己外,只有劉備才夠得上是英雄。

曹操煮酒論英雄

他還說過:“劉備,吾儔也。”(《三國志·武帝紀》裴注引《山陽公載記》)儔、同類,不相上下。

程昱說:“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三國志·武帝紀》)

程昱又說:“劉備有英名。”(《三國志·程昱傳》)

劉曄說:“劉備,人傑也。”(《三國志·劉曄傳》)

魯肅說:“劉備,天下梟雄。”(《三國志·魯肅傳》)

周瑜說:“劉備以梟雄之姿……”(《三國志·周瑜傳》)

劉備待人之好,連刺客都不忍對他下手。《三國志·先主傳》中有這樣的記載:“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魏書》也記載了這則故事:“劉平結客刺備,備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狀語之而去。是時人民饑饉,屯聚鈔暴。備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

這不僅僅是劉備禮賢下士的真實寫照,也說明了劉備的個人修養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三顧茅廬

信史《三國志·先主傳》除記載劉備的英雄之志與時人對其的高度評價外,還記載了當時人們以行動對劉備的追隨:如:中山大商賈張世平和蘇雙,以金錢資助劉備,使他“由是得用合徒眾”。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陶)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但在陳登、孔融等勸說下,“遂領徐州”。據《三國志·麋竺傳》載:在劉備被呂布擊潰的危急關頭,徐州富商麋竺以家資助軍,送來了兩千家奴和大量金銀貨帛,還把妹妹(即後來的麋夫人)嫁給劉備,劉備“于時困匱,賴此複振”。後來曹操想表奏麋竺為嬴郡太守,竺北芳為彭城相,但兄弟倆“皆去官”。決意跟隨劉備。益州平定後,麋竺任安漢將軍,“班在軍師將軍之右”。……這一切,都說明劉備儘管先後十易其主,也不失為一個被歷史所肯定的大英雄。

大腿裡側的肉都消瘦了。時光如同奔馬,不覺老之將至,而功業無成,所以感到悲哀。”(《三國志·先主傳》裴注引《九州春秋》)

在三顧茅廬時,劉備對諸葛亮說:“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奸臣竊奪了皇權),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短淺,遂用猖獗(使我遭受挫折),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三國志·諸葛亮傳》)“欲伸大義於天下”和“志猶未已”這些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充分體現了劉備的“非池中物”的淩雲壯志。

《三國志》中曾如此高度評價劉備:“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讬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三國志·先主傳》)在不可一世的曹操眼裡,除了自己外,只有劉備才夠得上是英雄。

曹操煮酒論英雄

他還說過:“劉備,吾儔也。”(《三國志·武帝紀》裴注引《山陽公載記》)儔、同類,不相上下。

程昱說:“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三國志·武帝紀》)

程昱又說:“劉備有英名。”(《三國志·程昱傳》)

劉曄說:“劉備,人傑也。”(《三國志·劉曄傳》)

魯肅說:“劉備,天下梟雄。”(《三國志·魯肅傳》)

周瑜說:“劉備以梟雄之姿……”(《三國志·周瑜傳》)

劉備待人之好,連刺客都不忍對他下手。《三國志·先主傳》中有這樣的記載:“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魏書》也記載了這則故事:“劉平結客刺備,備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狀語之而去。是時人民饑饉,屯聚鈔暴。備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

這不僅僅是劉備禮賢下士的真實寫照,也說明了劉備的個人修養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三顧茅廬

信史《三國志·先主傳》除記載劉備的英雄之志與時人對其的高度評價外,還記載了當時人們以行動對劉備的追隨:如:中山大商賈張世平和蘇雙,以金錢資助劉備,使他“由是得用合徒眾”。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陶)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但在陳登、孔融等勸說下,“遂領徐州”。據《三國志·麋竺傳》載:在劉備被呂布擊潰的危急關頭,徐州富商麋竺以家資助軍,送來了兩千家奴和大量金銀貨帛,還把妹妹(即後來的麋夫人)嫁給劉備,劉備“于時困匱,賴此複振”。後來曹操想表奏麋竺為嬴郡太守,竺北芳為彭城相,但兄弟倆“皆去官”。決意跟隨劉備。益州平定後,麋竺任安漢將軍,“班在軍師將軍之右”。……這一切,都說明劉備儘管先後十易其主,也不失為一個被歷史所肯定的大英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