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吳起:一個比孫武還牛的兵家鼻祖!

《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其中的吳子指的就是吳起。 唐肅宗時吳起被供奉于武成王廟內, 與歷史上其他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並稱為武廟十哲。 到宋徽宗時吳起又被尊為廣宗伯, 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可以說極盡榮寵。

那麼, 他憑什麼得到後世的尊崇呢?

吳起的早年

從吳起早年說起。

吳起出生于家有千金的富足家庭, 早年在外求官不成, 耗盡全部家產。 遭到同鄉鄰里的人笑話, 也難怪, 孤注一擲, 有安定的生活不過, 偏要去求苦楚, 怎麼不讓人笑?一般人笑了也就笑了, 誰讓自己真的沒成功呢?

但是吳起不同, 他殺掉三十多個譏笑過自己的人!這小子, 心真的夠狠, 殺人要償命, 怎麼辦呢?

他從東門逃出衛國, 和母親訣別時, 咬著胳膊說, "我吳起如果做不了卿相, 就絕不再回衛國。 "

後來他拜曾參之子曾申為師,

學習儒術。 母親病逝, 他沒有回家奔喪, 算是實踐了自己的話, 只是這怎麼說都沒辦法讓儒家老師曾申滿意, 他很生氣, 不承認教過這個弟子, 吳起也是個倔人, 離開老師, 到魯國季孫氏門下學習兵法。

這期間, 他娶了齊國的女子為妻, 生活在魯國。 不過當齊國攻打魯國, 魯穆公想任用吳起為將時, 這個齊國身份大大地限制了他的人生發展, 因為魯穆公擔心他會裡應外合, 不敢用他。

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 吳起殺掉自己的妻子, 率軍大敗齊國大軍。 但是, 勝利後的魯國君臣們又有話說了, "吳起很殘忍, 早年殺死鄉人, 又因為不孝被曾申逐出師門, 現在又殺死自己的妻子。 ……魯衛兄弟之國……"

魯穆公也不想想當初自己的國將不保,

直接免了吳起的官。 季孫氏被殺, 吳起無法在魯國立足, 只好投奔魏國。

在魏國的日子

吳起在眾國的選擇當中, 挑中魏國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就是因為魏文侯賢明, 事實上, 魏文侯的確了不起。

他敢於用別人不敢用的人才——吳起從將軍作起, 輔佐樂羊打下中山國。

西元前409年, 吳起擔任主將, 攻克秦國河西地區等地。 次年, 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 一直打到鄭縣, 攻克洛陰、郃陽並築城。

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 沿河修建防禦工事, 並築重泉城。 在吳起手上, 秦國討不到一分錢便宜, 反而還把自己的河西乖乖送給了魏國,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

吳起在魏國改革兵制, 創立武卒制。 吳起規定凡是能夠身著全副甲胄, 執12石之弩, 背負箭矢50個, 荷戈帶劍, 攜三日口糧, 在半日內跑完百里者, 可入選為武卒, 免除其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租稅。

武卒經過吳起的嚴格訓練, 成為魏國的精銳之師。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 為抵禦秦國的進攻, 修築了吳城(今山西省孝義市西南)。

據《吳子兵法》記載,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率兵南征北戰,

為魏國奪取土地千里。 期間共與諸侯軍隊大戰76次, 大勝64次, 其餘不分勝負。

魏國從此強大, 如果魏武侯能像他老爹一樣有政治眼光的話, 統一天下的也未必是秦國, 可惜, 沒有如果。

魏武侯是個耳根子軟的君主。 魏國一度空前強盛, 軍事上, 吳起打秦國, 伐齊國, 戰無不勝, 政治上, 田文推薦賢能, 國富民安。 但是這一切隨著田文的去世而迅速改變, 田文死後, 公叔繼任。

公叔用卑劣的手段離間吳起與魏武侯, 使得魏武侯不信任吳起, 而吳起也憂傷地離開魏國。

在臨行前, 吳起曾流著淚對車夫說:“你不知道, 如果君侯信任我, 讓我盡自己的才能, 那麼我就可以幫助君侯成就王業。 如今君侯卻聽信小人的饞言不信任我, 西河郡被秦國攻取的日子不會久了,魏國從此要削弱了。”

吳起之死

吳起於是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到楚國後,吳起在楚悼王的支持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全方位地提升了楚國的實力,楚國國力空前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展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

西元前381年,楚國出兵援助趙國,與魏軍大戰於州西。楚軍穿越梁門,駐軍林中,飲馬于黃河,切斷魏國河內郡與首都安邑的聯繫。趙國借助楚國的攻勢,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縣南),攻克黃城(今山東省冠縣南),楚、趙兩國大敗魏軍。

只是吳起的命就是那麼慘!

西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打吳起。吳起慘死於箭下。

不愧是吳起,他到死都沒放過那些仇人,因為朝他放箭的人同時也射中了楚王的屍體,被誅滅三族,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當然,吳起的屍身也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雖然死後,他在楚國的變法失敗。但他無愧於心。

英雄從來都是寂寞的,吳起救了魯國,魯國君臣懷疑他,吳起強大了魏國,魏國拋棄了他,他壯大了楚國,楚國人甚至要了他的命!

幸好後世的人們記得他,因為他除了有理論,更有實踐來證明他的成功,更有後來者——他的同鄉商鞅用事實證明:他的思想可以永放光芒!

他的個人著作:《吳子兵法》,也有人認為《左傳》的成書與他有關。

在《吳子兵法》中,吳起主張把政治和軍事結合起來,對內修明文德,對外做好戰備,兩者必須並重,不可偏廢。

在政治、軍事並重的前提下,吳起更重視政治教化,用道、義、禮、仁治理軍隊和民眾。

吳起還從戰爭起因上將戰爭分為義兵、強兵、剛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質,主張對戰爭要採取慎重的態度,反對窮兵黷武。——這種思想,兩千年後的今天依然沒有過時!

西河郡被秦國攻取的日子不會久了,魏國從此要削弱了。”

吳起之死

吳起於是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到楚國後,吳起在楚悼王的支持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全方位地提升了楚國的實力,楚國國力空前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展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

西元前381年,楚國出兵援助趙國,與魏軍大戰於州西。楚軍穿越梁門,駐軍林中,飲馬于黃河,切斷魏國河內郡與首都安邑的聯繫。趙國借助楚國的攻勢,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縣南),攻克黃城(今山東省冠縣南),楚、趙兩國大敗魏軍。

只是吳起的命就是那麼慘!

西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打吳起。吳起慘死於箭下。

不愧是吳起,他到死都沒放過那些仇人,因為朝他放箭的人同時也射中了楚王的屍體,被誅滅三族,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當然,吳起的屍身也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雖然死後,他在楚國的變法失敗。但他無愧於心。

英雄從來都是寂寞的,吳起救了魯國,魯國君臣懷疑他,吳起強大了魏國,魏國拋棄了他,他壯大了楚國,楚國人甚至要了他的命!

幸好後世的人們記得他,因為他除了有理論,更有實踐來證明他的成功,更有後來者——他的同鄉商鞅用事實證明:他的思想可以永放光芒!

他的個人著作:《吳子兵法》,也有人認為《左傳》的成書與他有關。

在《吳子兵法》中,吳起主張把政治和軍事結合起來,對內修明文德,對外做好戰備,兩者必須並重,不可偏廢。

在政治、軍事並重的前提下,吳起更重視政治教化,用道、義、禮、仁治理軍隊和民眾。

吳起還從戰爭起因上將戰爭分為義兵、強兵、剛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質,主張對戰爭要採取慎重的態度,反對窮兵黷武。——這種思想,兩千年後的今天依然沒有過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