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中國汽車軍團的新征程

編者按:

又是一屆廣州車展, 又是一年總結時。 綜觀今年中國車市, 各路風起雲湧的現象層出不窮。 先是各種新能源合資企業橫空出世,

再到各種收購傳聞此起彼伏, 在“雙積分”時代即將來臨前的中國車市, 底下暗流湧動。 為此, 在此形勢下, 產品作為車企回應市場最好的“武器”, 且看它們是如何憑藉自身的產品力和行銷力, 刷新著行業標準。

時代週報記者 倪佳 發自廣州

臨近年終, 回顧今年等中國車市, 似乎是平穩地走過了“緩增長”的一年。 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極大支持力度, 讓各大車企或轉變或加速自身在華的發展步伐, 而“雙積分”政策的橫空出世, 更給原本增長放緩的中國車市埋下了伏筆。 在傳統汽車企業依然還在為銷量增長博弈的大格局, 湧現了許多新事物, 亦暗藏著機會和挑戰。

只不過, 推廣了數年的新能源汽車短時間內仍然難以撼動傳統市場的地位,

根據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第五屆中韓汽車產業發展研討會作出的表述:“我認為, 我國汽車市場總規模還將在現有的基礎上再增長50%, 可達到4200萬輛。 這是基於保有量和銷售量計算出來的。 ”

此次廣州車展主題“新科技新生活”, 預示著來年的汽車行業, 新科技將成為各自領域的爭奪熱點。 事實上, 隨著智慧互聯技術的普及, 汽車也逐漸升級為移動智慧互聯終端產品。

因此, 在此形勢下, 產品依然還是車企回應市場最好的“武器”, 各家車企都努力用新產品、新的行銷思路刷新行業標準, 為即將到來的“新時代”鋪路。

自主的絕招

在剛過去的“銀十”裡, 自主品牌銷量表現亮眼, 除了得益於前幾年在SUV市場的提前發力之外,

自主品牌近幾年在新技術領域的探索和沉澱也是其能夠獲得持續增長的關鍵。

其中, 逐漸消化吸收購入富豪所獲得的技術之後, 吉利汽車終於有望問鼎自主品牌第一的寶座。 根據吉利汽車最新公佈的銷量資料顯示:吉利汽車10月份銷量達到了12.5萬輛, 其中6款車型月銷過萬, 1-10月累計銷量達到了95.2萬輛。 相比長城汽車10月裡10.8萬輛, 1-10月累計81.3萬輛的銷量成績, 只要在最後的2個月衝刺階段不出意外, 穩定發揮, 吉利獲得今年自主品牌銷量第一的稱號, 幾乎是板上釘釘。

同時, 吉利今年推出的領克品牌, 也即將開始發力市場。 根據吉利汽車自身的規劃, 領克將於2018-2019年推出14個新車款, 當中8個屬吉利品牌, 另外6個則屬領克品牌。

吉利汽車能夠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對富豪技術的消化和吸收。 例如原本屬於富豪獨到的空氣淨化系統, 如今在10萬元級別的吉利帝豪GS身上就已經配備, 但就這個配置, 目前主流合資品牌當中的價格高一檔次的產品仍尚未搭載。

另外, 此前首次實現雙百突破的長安汽車, 雖然今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但是銷量依然還在自主前三位置。 今年長安汽車更提出了“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燃油車”的戰略目標, 誓要向新能源轉型。

在傳統燃油機已經接近極限的當下, 將技術研發轉向新能源領域、為下階段的博弈提早鋪墊, 是大多數自主品牌的共識。

憑藉SUV獲得飛速發展的長城汽車, 在新能源領域落後不少。

目前其新能源產品僅有一款, 銷量也僅為兩位數, 即使沒有《積分並行辦法》, 原來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辦法》(工業部2013年15號公告)和2014年10月14日公佈的《關於加強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都將對長城帶來合規性以及對高油耗車停產的風險。

因此, 長城汽車在發展高端品牌WEY之餘, 也開始了與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合資合作, 此舉短時間內能夠解燃眉之急, 但是長城汽車對於未來的積澱相對競品顯然是不夠充分的。

合資的蓄力

不出意外的話,大眾汽車今年依然會是中國乘用車企業當中銷量領軍品牌。中國市場挽救大眾汽車的說法,已經得到全世界的認同,無論是大眾集團還是旗下的大眾以及其他子品牌,都將中國市場視為最重要市場之一。同樣,在中國市場也將受到雙積分政策的影響,這應該是大眾汽車為什麼選擇江淮成為第三家新能源合資夥伴的重要原因,大眾汽車也是國內汽車合資領域第一個組建第三家合資企業的品牌,此舉標誌著大眾汽車對中國市場的更為倚重。

與此同時,緩過神來的大眾汽車今年陸續投放了數款SUV產品來發力中國市場,而明年也將迎來全新系列的SUV新品,可謂是大眾SUV的集中爆發年份。大眾補齊這一塊短板的目標,自然是為了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投中國消費者所好。

大眾汽車的老對手、逐漸復蘇的豐田汽車也將在廣州車展迎來重大時刻。在推廣混動成效初見之余,豐田汽車將迎來旗下全新產品體系的變革,TNGA全球化平臺構架的推出,將意味著豐田汽車在華走上全面突擊的新階段,打破以為保守的戰略姿態。

此次豐田率先推出最重要的B級車凱美瑞和CH-R,然後旗下全系產品將在未來2年時間裡陸續換代。這也將為此前大眾和通用兩強象徵的局面帶來更多的變化,當然,對於消費者而言則是好事。

一直穩紮穩打的通用汽車,入華已經20餘載。如今的上汽通用正憑藉強大的體系力以及智慧網聯技術主導著變革。今年通用汽車將主打黑科技的智慧驅動、智慧互聯和智慧安全科技等技術,在傳統的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技術的基礎上,提升通用旗下智慧科技的配置,為未來移動出行提供更加安全、節能、高效和更好的用戶體驗。

“雙積分”仍留下巨大缺口

對於傳統燃油車企業而言,今年推出的雙積分政策,無論對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是約束。

簡單來說,該政策主要針對中國境內傳統能源乘用車年產量或者進口量超過5萬輛的乘用車企,需要按照比例獲得新能源汽車積分。2018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從8%、10%、12%階梯形上升,也就是說傳統車企必須生產銷售符合規定的純電動車、插電混動車型來獲得積分。每年的積分不得進行轉結、交易,配額必須在一年內完成,對於積分未達標者,工信部將會暫停其高油耗產品的生產、申報。

按照今年1-10月傳統乘用車的產量18554236輛來說,當雙積分實行後,新能源汽車產量大約需要達到92萬輛才能符合,而目前1-10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累計僅為39.3萬輛,離92萬輛的目標差距巨大。因此,明年雙積分政策一旦落實,對於新能源市場將會帶來巨大的刺激。

正是雙積分政策的推出,令各界的目光真正彙集到了新能源產品領域,並積極尋求一種解決方案,如此一來也給一些其他的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以生存發展的思考,例如促成了福特與眾泰、寶馬與長城之間的合作。

目前國內幾大汽車集團包括一汽、東風、上汽等早已在動力電池領域佈局,與優秀電池企業的形成強強聯合,與此同時,奧迪、賓士、寶馬等豪華品牌也紛紛在華自建電池企業,以縮短供應鏈週期、實現產品快速的電氣化。

“雙積分”政策的頒佈,迫使眾多車企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態度從原本的曖昧轉為正視,留給他們的準備時間只有明年一年時間,相信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能夠看到更多新能源領域的新品和新技術的展現,而在這個領域,中國的自主品牌是具備一定優勢的。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合資的蓄力

不出意外的話,大眾汽車今年依然會是中國乘用車企業當中銷量領軍品牌。中國市場挽救大眾汽車的說法,已經得到全世界的認同,無論是大眾集團還是旗下的大眾以及其他子品牌,都將中國市場視為最重要市場之一。同樣,在中國市場也將受到雙積分政策的影響,這應該是大眾汽車為什麼選擇江淮成為第三家新能源合資夥伴的重要原因,大眾汽車也是國內汽車合資領域第一個組建第三家合資企業的品牌,此舉標誌著大眾汽車對中國市場的更為倚重。

與此同時,緩過神來的大眾汽車今年陸續投放了數款SUV產品來發力中國市場,而明年也將迎來全新系列的SUV新品,可謂是大眾SUV的集中爆發年份。大眾補齊這一塊短板的目標,自然是為了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投中國消費者所好。

大眾汽車的老對手、逐漸復蘇的豐田汽車也將在廣州車展迎來重大時刻。在推廣混動成效初見之余,豐田汽車將迎來旗下全新產品體系的變革,TNGA全球化平臺構架的推出,將意味著豐田汽車在華走上全面突擊的新階段,打破以為保守的戰略姿態。

此次豐田率先推出最重要的B級車凱美瑞和CH-R,然後旗下全系產品將在未來2年時間裡陸續換代。這也將為此前大眾和通用兩強象徵的局面帶來更多的變化,當然,對於消費者而言則是好事。

一直穩紮穩打的通用汽車,入華已經20餘載。如今的上汽通用正憑藉強大的體系力以及智慧網聯技術主導著變革。今年通用汽車將主打黑科技的智慧驅動、智慧互聯和智慧安全科技等技術,在傳統的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技術的基礎上,提升通用旗下智慧科技的配置,為未來移動出行提供更加安全、節能、高效和更好的用戶體驗。

“雙積分”仍留下巨大缺口

對於傳統燃油車企業而言,今年推出的雙積分政策,無論對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是約束。

簡單來說,該政策主要針對中國境內傳統能源乘用車年產量或者進口量超過5萬輛的乘用車企,需要按照比例獲得新能源汽車積分。2018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從8%、10%、12%階梯形上升,也就是說傳統車企必須生產銷售符合規定的純電動車、插電混動車型來獲得積分。每年的積分不得進行轉結、交易,配額必須在一年內完成,對於積分未達標者,工信部將會暫停其高油耗產品的生產、申報。

按照今年1-10月傳統乘用車的產量18554236輛來說,當雙積分實行後,新能源汽車產量大約需要達到92萬輛才能符合,而目前1-10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累計僅為39.3萬輛,離92萬輛的目標差距巨大。因此,明年雙積分政策一旦落實,對於新能源市場將會帶來巨大的刺激。

正是雙積分政策的推出,令各界的目光真正彙集到了新能源產品領域,並積極尋求一種解決方案,如此一來也給一些其他的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以生存發展的思考,例如促成了福特與眾泰、寶馬與長城之間的合作。

目前國內幾大汽車集團包括一汽、東風、上汽等早已在動力電池領域佈局,與優秀電池企業的形成強強聯合,與此同時,奧迪、賓士、寶馬等豪華品牌也紛紛在華自建電池企業,以縮短供應鏈週期、實現產品快速的電氣化。

“雙積分”政策的頒佈,迫使眾多車企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態度從原本的曖昧轉為正視,留給他們的準備時間只有明年一年時間,相信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能夠看到更多新能源領域的新品和新技術的展現,而在這個領域,中國的自主品牌是具備一定優勢的。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