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條祖訓導致宋朝文人地位卓絕,經濟繁榮,沒有大規模流血政變

宋朝被歷來公認為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時期, 據考證, 當時的GDP占世界的2/3以上, 富裕得難以想像, 對抗當時最為強大的北方遊牧民族依舊支撐了很長的時間。 後世人認為“太祖誓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是傳統中國從未有過的一項奇異法令, 一項超邁千年的聖賢德政。 因為“太祖誓碑”的存在, 令大宋在國家性質上脫略了五代乃至歷史上的種種野蠻軍政, 進入了文明世界, 為中國歷史、中國法律、中國德政, 提供了了不起的思想增量貢獻, 也給大宋帶來了恒久的光榮。

根據陸遊《避暑漫抄》, 關於“誓碑”的來龍去脈大略是:趙匡胤稱帝后第三年, 秘密鐫刻了一個石碑, 立在太廟寢殿的夾壁室內, 謂之“誓碑”。 “誓碑”用銷金黃幔遮蔽, 夾壁室門鑰封閉甚嚴。 並詔敕有司:從此以後, 天子歲時祭祀, 及新天子即位, 到太廟禮畢後, 要由有司奏請, 恭讀“誓碑”上的誓詞。

屆時, 只有一個不識字的小黃門侍者跟從, 其餘的侍從一律站在遠處, 不得窺見。 這時, 皇上要到“誓碑”前, 拜跪、瞻仰、默誦, 完畢, 再拜, 出。 群臣近侍, 皆不知皇上在此有何盟誓。 從此以後, 歷代帝王都要按此行事。 一百多年, 沒有人知道“誓碑”的內容。 直到靖康之變, 兵亂中, 太廟各門皆洞開, 才有人得以窺見“誓碑”。 據說, 碑高七八尺, 闊四尺餘, 誓詞三行:

其一:“柴氏子孫, 有罪不得加刑, 縱犯謀逆, 止於獄內賜盡, 不得市曹刑戮, 亦不得連坐支屬。 ”

其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

其三:“子孫有渝此誓者, 天必殛之。 ”

《宋史·曹勳傳》、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王明清《揮座後錄》等也有類似的記載。

當然後世之人也有懷疑的論調, 主要是《續資治通鑒長編》、《宋史·太祖本紀》等重要史料及相關文人筆記中, 1986年, 學者杜文玉發表《太祖誓碑質疑》一文, 經過詳盡考證後認為, 關於“誓碑”之事純屬子虛烏有, 是根本不存在的。 但是小玨認為, 從宋朝治理天下的實際情況來看, 這個“太祖誓碑”是極有可能存在的。 第三條主要是誓言形式, 咱們來說說前兩條。

第一條中是保全柴氏子孫, 趙匡胤得到的大宋乃是由“遜周”而來。 但歷史上那麼多殺戮前朝元首, 斬草除根, 以免王朝復辟的手段, 趙匡胤為何不去做?此即去往代戾氣, 養天下和氣。 趙匡胤有“天下目標”。 他聽聞、看到、親歷的梁唐晉漢周, 戾氣太深重了。 培育國脈, 養成一點祥和之氣, “勝殘去殺”, 須有“英雄手段”。 這是真的“強者”的“寬容”。 有宋一朝, 柴家確實得以保全, 沒有像五代時期前朝皇室被屠戮殆盡的情況, 也沒有金對遼、蒙古對金皇室的瘋狂報復。

第二條被認為是宋朝政治開明的源頭。雖然也有例外,例如岳飛官居樞密副使,被殺於風波亭;國相韓侂胄被殺梟首。宋太祖及其後繼者,確實比較嚴格地遵守著不殺大臣和言官這條誓言,對臣下較為寬容,和各朝相比,誅殺很少。慶曆三年(1043),范仲淹曾由衷地讚歎道:“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當然這一條也有從宋朝“重文抑武”的國策考慮。

第二條被認為是宋朝政治開明的源頭。雖然也有例外,例如岳飛官居樞密副使,被殺於風波亭;國相韓侂胄被殺梟首。宋太祖及其後繼者,確實比較嚴格地遵守著不殺大臣和言官這條誓言,對臣下較為寬容,和各朝相比,誅殺很少。慶曆三年(1043),范仲淹曾由衷地讚歎道:“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當然這一條也有從宋朝“重文抑武”的國策考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