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服裝電商試水線下 新零售正重構消費者體驗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5日訊隨著傳統品牌紛紛“觸電”, 線上競爭迅速加劇, 近年來, 多個互聯網企業都開始探索線下發展模式。 O2O模式席捲之下, 諸如號稱傳統書店終結者的“亞馬遜”, 也宣佈計畫開體驗店, 提升線下用戶體驗, 聚美優品、京東、愛奇藝等都走到了線下開店。

作為最早進入淘寶商城的服裝品牌, 在品類佈局基本完成後, 2015年7月, 茵曼啟動了“茵曼+千城萬店”計畫, 線上下管道佈局, 計畫5年內在全國1000個城市中開設10000個線下體驗店鋪。 其中, 一線城市採用直營的方式, 與大型百貨商場合作;二三四線城市會開放加盟。

佈局線下, 從何入手?

“整個商業邏輯都發生了變化”, 匯美集團O2O運營負責人悠悠告訴記者, “線上銷售是爆款思維, 一個產品要賣一兩萬件, 搜索才會靠前, 才能快速翻單, 賣爆才算成功。 而線上下, 店鋪有地域的限制, 比如覆蓋3-5公里, 這個空間內很多人穿一樣的衣服是很奇怪的事情, 消費者也不願意和別人穿成一樣。 ”

此外, 線上銷售是以單品的形式呈現, 而顧客逛街的時候如果有試穿、搭配的話, 很多時候會買一套衣服, 因此產品的設計思路也發生了變化, 比如今年春季的“荷蘭風物”主題, 下面的細分品類裡都會有“荷蘭”的元素, 比如風車, 比如代爾夫特藍的運用。 強調“系列”和“搭配”, 其實是回歸了服裝的本質概念。

貨品的分配方式也不一樣了, 過去一個品牌的貨大量存在總倉, 通過快遞發走;現在更多貨品希望通過前端去展示, 倉庫裡的貨品不用以前那麼多。 消費者不僅能看到模特的圖片, 還能真實地觸摸、試穿, 消費體驗更完整……

作為全國第一個做線上、線下全管道運營的互聯網時尚品牌, 茵曼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消費場景, 根據品牌的調性, 努力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廣州正佳廣場店放置了具有情感功能的日本軟銀機器人、具有RFID識別功能的人工智慧“魔鏡”、移動端語音導覽等等。 結合本土文化, 打造“慢生活空間”, 玩廣州情懷, 從“早茶”切入, 到店鋪陳列, 以及線上、線下的互動行銷, 都緊扣“粵式慢生活”的主題, 讓本地粉絲在文化情懷中,

增強貼近性, 從而記住品牌。

“服裝店裡做咖啡店是不動腦筋的場景化, 為什麼顧客不去星巴克, 而要去賣衣服的店裡和咖啡?”悠悠表示, 茵曼的文化是“慢生活”, 慢生活的情感不一定非要用咖啡來輸出, “我們的主要顧客都是女性, 所以我們準備了特製的花草茶, 並且是非賣品, 只送給顧客喝。 這就是複製家庭待客的理念, 客人來了泡杯茶, 當然不會收錢。 ”

玩轉社群, 增強粘性

有別于其他傳統門店, 在“茵曼+千城萬店”計畫中, 匯美集團董事長兼CEO、茵曼品牌創始人方建華提出了“三個零”, 指的是“零庫存”、“零加盟費”、“零軟裝”;在盈利策略方面, 形成店商、電商、微商結合的模式, 收益按不同的比例, 與加盟商分成。

方建華表示, 以往的傳統線下店鋪,

存在線上、線下利益衝突, 由於價格差異等因素, 線下的門店成為了線上的“試衣間”, 而“茵曼+”線下店採取線上、線下同價, 線下店主要是為了給客戶提供舒適的生活體驗。

“傳統的銷售模式, 是通過百貨、門店接觸顧客, 這樣就形成了產品資訊握在品牌手上, 消費資訊歸管道管, 管道反而把消費者和品牌商隔開了。 ”方建華認為, “茵曼+千城萬店”模式的創新之處, 在於充分挖掘茵曼“鐵粉”的能量。

目前, 茵曼在全國開設了約400家體驗店。 由於線上分成模式的設立, 茵曼加盟商對於發展會員的活動積極性較高, “茵曼+”項目的負責人馬曉波介紹說, “很多店鋪會去和別的機構進行跨間合作, 比如健身會所、咖啡廳, 大家共用粉絲資源,

這是陌生流量引進方式”。 當這些流量來到店裡, 店主會通過插花、塗鴉、親子等等“慢”的活動來留住具有共同愛好、品味的消費群體。 店鋪佈置方面, 茵曼旗下家居傢俱產品也會出現在實體店中, 店裡可見的東西消費者通通可以買, 包括衣架、沙發和衣櫃等, 甚至還可以把裝修風格帶回家。

悠悠總結說, “與其它女裝店相比, 我們的優勢是對資料的把控能力, 會員互動、社群運營。 傳統零售店是拉你進店, 推銷, 談折扣以實現銷售, 我們換個路徑, 講文化、帶你玩。 每個店每個月有一定數額的基金, 專門用於粉絲活動和社群維護, 如果你能做好這塊, ‘粉絲’越多, 生意會越來越好。 ”

新零售不只是全管道

阿裡集團CEO張勇曾在多個場合表示, 零售最終還是要回到三個字“人,貨,場(景)”,新零售能否成功,要看圍繞這三者的商業元素的重構是否有效、能不能真正帶來效率。

以茵曼的轉型為例:到明年,品牌線上線下庫存、消費者的訂單、廠家發貨、退貨管道將全部打通。天貓的訂單可能會讓就近的實體店發貨――“總倉”的概念被弱化,所有店鋪都變成前端的分倉,“並且這個倉庫還帶有銷售和展示屬性”,悠悠說,體驗店內陳列服裝的吊牌上都有二維碼,體驗店和線上同價,買家挑選試穿後,可以在店內付款現場取貨,也可掃碼線上購買,茵曼將會將貨品配送到買家的家中。

說起來容易,茵曼摸索了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天貓銷售量較大,每次活動將消除大量庫存,如果庫存同步則難以保證線下實體的銷售,為此O2O中心在主推款上做了機動的調解,線下會保存一部分庫存;更新頻率方面,線上更新的頻率一般受行銷節奏影響較大,例如雙11、雙12結束,幾乎冬裝新款已經上新大部分,而對於線下來說,春節前仍是冬裝銷售的高峰期,所以其實對於線上線下而言,最重要的仍是找准自己的節奏,而不是一味的求同。

加盟商不再需要大量進貨,茵曼會配送樣品到店中,15%左右是推薦陳列款,還有85%是店主根據當地需求選配。茵曼根據加盟商店面的銷售能力給予其不同的貨品許可權,當一件商品銷售出去後,店主可以在後臺庫中隨便再挑取一件貨品進行即時的補貨,並且每隔一至兩周店鋪即可擁有大批量更新貨品的許可權。“這種方式保證店鋪在零庫存的前提下,實現商品的大量上新。”馬曉波表示,正是因為這種貨品快速更新的玩法,將消費者原先三周左右光顧一次實體店的頻率提高到了近每週一次。

正如張勇所言,最終每個企業都要走向資料公司,才有可能走向新零售。基於互聯網形成的扁平化管道,形成最直接的消費者洞察,以此帶動商品設計者、生產者、銷售者和物流鏈條更高效率地運轉,這才是市場制勝的關鍵。

零售最終還是要回到三個字“人,貨,場(景)”,新零售能否成功,要看圍繞這三者的商業元素的重構是否有效、能不能真正帶來效率。

以茵曼的轉型為例:到明年,品牌線上線下庫存、消費者的訂單、廠家發貨、退貨管道將全部打通。天貓的訂單可能會讓就近的實體店發貨――“總倉”的概念被弱化,所有店鋪都變成前端的分倉,“並且這個倉庫還帶有銷售和展示屬性”,悠悠說,體驗店內陳列服裝的吊牌上都有二維碼,體驗店和線上同價,買家挑選試穿後,可以在店內付款現場取貨,也可掃碼線上購買,茵曼將會將貨品配送到買家的家中。

說起來容易,茵曼摸索了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天貓銷售量較大,每次活動將消除大量庫存,如果庫存同步則難以保證線下實體的銷售,為此O2O中心在主推款上做了機動的調解,線下會保存一部分庫存;更新頻率方面,線上更新的頻率一般受行銷節奏影響較大,例如雙11、雙12結束,幾乎冬裝新款已經上新大部分,而對於線下來說,春節前仍是冬裝銷售的高峰期,所以其實對於線上線下而言,最重要的仍是找准自己的節奏,而不是一味的求同。

加盟商不再需要大量進貨,茵曼會配送樣品到店中,15%左右是推薦陳列款,還有85%是店主根據當地需求選配。茵曼根據加盟商店面的銷售能力給予其不同的貨品許可權,當一件商品銷售出去後,店主可以在後臺庫中隨便再挑取一件貨品進行即時的補貨,並且每隔一至兩周店鋪即可擁有大批量更新貨品的許可權。“這種方式保證店鋪在零庫存的前提下,實現商品的大量上新。”馬曉波表示,正是因為這種貨品快速更新的玩法,將消費者原先三周左右光顧一次實體店的頻率提高到了近每週一次。

正如張勇所言,最終每個企業都要走向資料公司,才有可能走向新零售。基於互聯網形成的扁平化管道,形成最直接的消費者洞察,以此帶動商品設計者、生產者、銷售者和物流鏈條更高效率地運轉,這才是市場制勝的關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