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九大宣講接地氣 泰州泰興組織板凳學習會

11月8日,泰興市分界鎮開綠村第六黨小組的10多名黨員和群眾攜帶板凳、椅子,來到附近黨員中心戶顧為雷家的院子裡。 宣講員、村支書周玉春沒有照本宣科地領讀十九大報告,而是用農民聽得懂的語言,將土地承包、鄉村振興、扶貧工作等事關農民切身利益的內容進行瞭解讀。

“大家說今年收成怎麼樣?”“比去年好啊。 ”村民們齊聲回答。 村民顧興禮說,今年收成好主要是黨的政策好,這次十九大又把農村土地承包制延長30年,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村民顧為生說,現在的政策給大家吃下了定心丸,今年他準備再承包200畝土地。

“十九大報告提出美麗中國建設,我們開綠村村民,絕對要加大對環境的保護力度。 ”說起村裡的變化,顧興禮更是高興。 原先因為養殖的畜禽糞便污染河道,農民不敢下河淘米洗衣,現在政府對黑臭河道進行了整治,環境大大改善。 村裡還積極招引能人返鄉創業,將糞便變廢為寶,生產的有機肥料銷往全國各地。

一個多小時的互動交流,就像是“拉家常”,讓大家更直觀地領會十九大精神。 周玉春說,該村在外打工村民占全村青壯勞力的半數以上,部分良田並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十九大召開後,短短幾周內,返鄉創業農民明顯增多。 村民種田的積極性更高了,主動和村裡聯繫,一下子又流轉了1000多畝。

這邊農家小院裡聊得熱鬧,那邊田間地頭也談得暢快。

在分界鎮王廠村的農田邊,村秸稈禁燒巡查小組的成員在巡邏工作結束後,三五成群搬著塑膠凳圍坐在田頭,一起交流十九大精神學習體會。 村民張桂興說,如今村裡有了健身廣場,環境也越來越好,“六位一體”環境管護、河長制巡查常態化,讓人感覺生活在鄉間花園裡。 以往農民都是穿雨靴下田,現在道路硬質化,種田機械化,再不像以前那麼辛苦了。 十九大為農民勾畫了更加幸福的美好藍圖,大家覺得日子越來越有過頭。

“沒有佈置一新的會場,田間地頭就是宣講現場。 ”分界鎮黨委書記潘冬子說,該鎮的板凳學習會目前已經在11個村開展了近30場,並將在全鎮所有自然村進行推廣,確保將十九大精神傳播到全鎮每一個角落。

(趙曉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