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曆下的這個女子

李清照

曆下的泉水, 滋養了天下人的心府。 一百年間, 艾蕪、胡適、老舍、瞿秋白、沈從文、孫犁、徐志摩、周作人……多少深情的襟懷, 都曾經與這些泉水發生了深長的共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的一個夏日, 對女子有著獨到體貼的郭沫若, 就在趵突泉邊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一代詞人有舊居, 半生飄泊憾何如?”(《題濟南李清照故居》)一個“憾”字, 訴盡了對於這個曆下女子半生飄泊的無限同情。

曾於夢裡尋找她的足跡, 瘦瘦的月亮, 正照著一城的清泉。

800多年的煙雲怎能模糊了她的容顏?這個夾在北宋南宋之間的女子, 竟在當下這個月瘦泉綻的夜晚, 如此地生動著。 月色泉影裡, 輕輕地, 仿佛有她的魂魄, 還在徘徊複徘徊。

她是在獨自思鄉的煎熬中辭世的。 這種獨自的思鄉, 煎熬了她二十多年。 一番番的風, 一番番的雨, 在她蒼老的心上咬出著斑駁的傷痕。 當然還有如泣的蛩鳴和一下下擣衣的砧聲,

再把這斑駁的傷痕撕扯得血肉模糊。 而一聲一聲無情的滴漏, 更是拉長了無眠的夜, 讓她清醒在銳利的苦痛裡, 思鄉的情緒也就越發地如這泉水一樣訴吟不已了。 也許, 讓她能夠在這種漫長而又無望的苦刑中活下去的支撐之一, 就有曆下的這片甘醇而又從不枯竭的泉水。 那時的泉水該不會叫“漱玉”的吧?

因為就是這片泉水印證著她曾經有過的幸福。 那是可以對於愛情自由嚮往的少年時代, 那是與所愛的人趙明誠朝夕相處了10年的青年時代。

清的茶香是與明亮的笑聲一起, 在這活潑著野性的泉邊盛開的。 屋內身邊, 盡是兩人竭其所有換來的金石書畫。 把玩展閱自不必說, 當然還會有校勘、整理與題簽。

最為歡樂的時刻, 還是以打賭的勝負決定喝茶先後的遊戲。 隨意說起一件事, 便指著堆積的書史, 讓她說出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金石錄後序》)。 常常是連連被她言中, 那茶也便會喝了又喝, 竟至興奮忘情地大笑著, 將茶杯連同茶水一起傾覆在懷中。

雖然家族因為朝廷的政治鬥爭而正被殘酷地打壓, 可是她卻沉沒於自己的幸福之中。 這是一個女人的幸福, 沒有任何奢望, 更是與世無爭, 只需要愛人的陪伴。 幸福是這樣的刻骨銘心, 以至於在她潦倒得親人、財產連同健康全都一無所有的晚年, 還在一遍遍地憶起那個傾覆的茶杯, 並死死地抱著歸來堂時的那個念想:能與丈夫默默無聞地老死于這個泉邊的鄉間該有多好!

可是國破的時分, 一個幸福的女子怎能不跌入悲劇的深淵?她所曾經的幸福與歡樂, 似乎只是為了加重、凸顯這種悲劇的深切與沉重。

這是連星月也被窒息的黑夜, 只有這些清泉會在濃稠的黑暗裡獨自開放, 睜著清清亮亮的眼睛, 為這方土地留下不涸的光明。 即使在冰天雪地、連人的心都冷酷成冰塊的日子, 這些泉水也會汩汩地湧著淌著, 讓那絲絲縷縷的暖意藤蔓般萌生了。

但是連這點光明與溫暖, 也與這個夾在北宋南宋之間的女子完全無關。 在時驟時疏的金兵鐵蹄的擂擊聲裡, 那樣愛著的丈夫在她46歲的時候猝然病逝, 連一心依賴的皇帝也逃得追不到蹤影。 真是靠山山倒, 倚牆牆塌,

無依無靠的女子, 獨自惶恐在破碎的山河之中。

惶恐中, 她也緊緊地守著與丈夫一起收藏著的金石書畫——那裡有著丈夫的體溫手澤和曾經的快活時光, 當然還有著那只傾覆在懷中的盛滿著笑聲的茶杯。

再是緊緊地守護, 一雙女人的手, 又怎能守護得住?先是故鄉中排滿了十來間房屋的書冊全部被金人付之一炬;繼而, 南奔時“連艫渡江”的兩萬卷書和兩千卷金石刻, 也在金人所占的洪州基本散為雲煙。 就在她為緊緊守護的金石書畫損失殆盡而悲傷不已之時, 朝廷卻又傳出丈夫曾經將一把玉壺送給金人的謠諑。 為了給丈夫洗清冤屈, 更為了避免滅頂之災, 悚怖之極的她只好盡將家中所藏古器, 全部獻給朝廷。 只顧逃跑的皇帝哪裡去尋?這些珍器最終盡皆落入官軍之手。南奔時曾經載了15車的金石書畫,等流落到會稽賃居於一鐘姓人家時,僅剩下五七箱便於攜帶、又最為夫婦二人所喜愛的書畫硯墨。

再也不能有所閃失,就把它們放在臥榻的旁邊吧,目能及,手能觸。哪天不是一遍遍將箱子開開合合?哪怕只是看上它們一眼,悽惶孤苦的心也會稍稍得著些慰藉。誰知上蒼竟是如此無情,他似乎覺得這個孤單的女人還沒苦到極處,非要奪走她僅餘的慰藉。是在一個晚上,這僅存的書畫硯墨,竟被人鑿牆竊走五箱。必須記住這個竊賊的名字:卜居會稽時的鄰居,鐘複皓。

視同性命、意在與身俱存亡的書冊卷軸金銅古器,轉眼成空。

孑然的女子,孑然的慟傷,泣血的心和著寸斷的肝腸。無助的淚眼盯向蒼天,她問:可是我命菲福薄,不能享受這些尤物?瘦弱的身子俯在殘零不全的三數種書冊之上,顫抖如風中枯草。向著無盡的黑暗,她問:夫君,夫君,可是你太過愛惜這些凝著咱們生命的寶貝,才把它們拿走?不然,為什麼費盡心血熬去歲月艱難得到的人間珍品,卻這樣的易於失去呢?!

帶血的哀慟會讓石頭感動。數百年後,以厲苛著稱、絕少人情味的明朝內閣大學士張居正,竟會因為這個女子的哀慟而錯罰自己的部吏。那是在他見到一個浙江口音且又姓鐘的部吏時,迅速想到了夾在北宋南宋之間的那個女子的哀慟,立刻追問對方是否是會稽人。當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張居正勃然變色。雖然無辜的部吏趕緊解釋自己的家是才從湖廣搬來也無濟於事,還是受到了莫名的貶謫處分。

丈夫辭世3年之後,被哀慟籠罩的女子終於病倒了。國破,家破,夫亡,己病,又沒有自己的兒女,幾乎絕望的女子,掙扎著也是賭注般地選擇了再嫁之路。苦難似乎沒有止境。曾經滄海難為水,更何況再嫁之人張汝舟竟然是一個隻圖她的金石書畫的貪婪小人。貪婪必然兇殘,當張汝舟知道花言巧語騙娶的女人已經沒有多少收藏、並且僅存的一點也無法到手的時候,“遂肆侵淩,日加毆擊”(《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拳腳相加之外還生出了殺人奪物的邪心。

共同生活了100天之後,這個身處無助困境且看似柔弱的女子,又做出了甚至比再婚還要驚世駭俗的舉動:告發張汝舟妄增舉數獲取官職的罪行,寧肯坐牢也要堅決離婚(宋朝刑律明確規定:告發丈夫,不管對錯是非,都要坐牢二年)。

再婚離婚,這個病中的弱女子,獨自承當著身敗名裂的人生結局。且不說盡失愛人趙明誠的親朋,要以曾經的千金之軀、貴婦之身去坐不堪設想的牢獄,還有罄竹難述又有口莫辯的現世的誹謗與謾駡、蔑視與唾棄。她甚至因為看到了 “敗德敗名”的“萬世之譏”,而更讓身心受著“愧”與“慚”的熬煎。這是可以將大山一樣的男人擠為粉齏的空前的壓力啊。

但是她挺身而起。

柔懦的身體裡,其實流動著故鄉那片泉水的神韻。那是自由的歌唱,那是光明粹淨而又剛烈不撓的血脈。誰會理解一個孤獨無助的女子的內心?對於家庭溫暖的渴望,對於異性照撫的渴望,在這樣風雨飄搖、國破家碎的時候,也就來得更加的殷切了。再嫁,這是一個正常而又正當的選擇。正人君子們可能會覺得這是對於已故丈夫的背叛,何況他們有著那樣深摯的情感。可是誰去顧及她的艱難,困苦,孤獨,無助,還有她那細膩而又高貴的心弦上顫慄的憂傷與寂寞?而離婚,則是她逃離深淵、爭得寧靜與潔淨的惟一選擇。

再嫁。離婚。固然是一個女子的無奈,卻也見出著男人絕少具備的磊落與膽魄,以及自由光明、粹淨剛烈的心性。

她不會為了一個“貞節”的虛名,讓生命在虛幻中無所憑依。但是她又絕不會為了不落駡名,而屈己苟活。對於貪婪殘忍的張汝舟,她寧肯坐牢落下“萬世之譏”,也不稍作讓步。而對於前夫趙明誠,她則一往情深,有擔待,能忍讓,善回護,肯犧牲。滲透著他們共同心血的傳世經典《金石錄》,是她悉心保存、精心整理,而後署上丈夫的名字獻給朝廷。作為建康(今南京)的首長,趙明誠曾在兵變之時與副職乘夜墜城逃跑。作為妻子,她有著很大的不滿。她的“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詩句,不光是對於朝廷只顧逃跑、不去抗戰的不滿,也有著對於丈夫的批評。批評著,卻也愛著,這就是莫大的催促了,丈夫于兵慌馬亂的溽熱之際策馬赴任的急切,不是也有著她的影子嗎?沒有生育,丈夫也一生沒有娶妾,她是受著感動的。但是丈夫日久所生的待慢,更有在任上與年輕女子的交往,都曾深深地剌傷了她。她痛苦悲傷,也怨也怪,卻又真情地勸他,信任他,也給他改過的時間。儘管她有著天縱之才,寫著天下第一好的詞,寫著天下第一等的美文,還留下了我國女性所作的第一篇文學評論、也是我國詞史上最早產生重大影響的理論文章《詞論》——但是她更是個女人,從而也葆有著不被外在因素所異化的完整的人性。她沒有奢求,只是要擁有這樣一個人,廝守著,愛著他也讓他愛著,不要富貴,不要出人頭地,也不要光宗耀祖,兩人就在這泉邊的鄉間默默無聞一生。甚至所擁有的金石書畫也不重要,它們只不過是他們所愛的道具與見證罷了。在她的心中,所謂的經典《金石錄》,哪有傾覆在懷中的那只茶杯分量重?有一個“歸來堂”足矣,讓生命本色地放置其中。“ 易安居士”的自謂,不正透露著她真實的心跡嗎?

就是這樣一個“易安”女子的平常心願,在那樣的中國,卻絕難實現。雖然因為友人的搭救,她只在監獄中呆了9天。但是誰能說,她的後半生不都是在煉獄中度過的?據說她活到73歲,可是她的最後20年,在歷史上幾乎是一片空白,甚至連到底死於何年何月也沒有一個定論。

沒誰再去關注這樣一個進入老境的女人,更無人知道她的心中到底盛著多少愁苦、傷痛與酸楚。偏安的朝廷與它的百官們早已酣醉在歌舞昇平之中,丈夫墓前的柏樹也該有半圍粗細了。只有那顆心還在醒著,再多的酒,也不能稍稍麻痹這醒著的心。但是已經沒有明天,只有回憶,便是一番番的風、一番番的雨,也無法打斷寂寞連著的寂寞。寂寞,寂寞,寂寞,不舍晝夜,襲來,襲來,襲來,不分晝夜。

偌大的中國,任憑這個憔悴無助的女子,將盛滿著愁苦、傷痛與酸楚的心,醃在寂寞的深淵裡。

是死在秋風苦雨之夜的吧?沒有月亮,沒有子嗣,沒有親人,更沒有可以指望的男人。無盡的寂寥與苦澀終於可以結束了,只有那不瞑的眼睛裡,還向天閃著故鄉泉水的光亮。這光亮透著一個詩意靈魂的綿綿的幽怨、憤恨與不甘。二十年間,這樣一個揣著人間第一摯情又有著人間第一才情的女子,竟然默默無語。是她再用撕毀自己的自戕方式,來宣洩無法與世人溝通的悲憤與幽怨嗎?這是不鳴之鳴啊!我們今人承領著“進步“的稱號,不再往這樣一個女子的身上潑灑髒水,甚至還會有體諒、欣賞與同情。但是,那種徹入骨髓的幽怨與悲憤,我們能夠感同身受嗎?就如都看見著她故鄉泉水的湧流,可是誰能知道它們地下的曲折與宏富?那個曾經為她抱憾的郭沫若,在1968年4月22日之後的三天裡,卻是心上滴答著血、啞默如石般地抄寫愛子郭世英的日記,一連抄寫了八大本。這個有著獨立思想與自由靈魂的兒子,是被北京農業大學的造反派毒打刑訊了三天之後,反綁著沖出三樓的視窗摔地身亡。是已經毒打致死後被造反派扔出窗外?還是自己反抗毒打與淩辱時的自殺?至今沒有結論。但是心上滴答著鮮血的郭沫若,是具體地體驗到了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的息息相關。

如今,瘦瘦的月正照著這一地的清泉。

幽幽的泉水中,那顫動的月魂,可是她憔悴的容顏?潸潸的清泉,可是她的淚水在流?輕輕綻開又輕輕散落的泉珠,是她挼碎的梅花?還是她沾滿淚水的碎了的心蕊?

就在我們無動於衷的時候,她的悲劇卻感動了世界。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世界天文界竟然用她的名字命名水星(又一個“水”字)的一道環形山脈。

這樣看來,我們應當永遠記住並愛戴這樣一個曆下女子——李清照,記住並珍視這片伴她成長並在中國獨一無二的地方——中國濟南曆下與曆下的這些泉水們。

(本文入選濟南出版社《風雅濟南》一書)

作者簡介:

李木生,山東省散文學會副會長,中國孔子基金會講師團成員。寫過300萬字的散文與300多首詩,所寫散文百餘篇次入選各種選本,曾獲冰心散文獎,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首屆泰山文藝獎等。

只顧逃跑的皇帝哪裡去尋?這些珍器最終盡皆落入官軍之手。南奔時曾經載了15車的金石書畫,等流落到會稽賃居於一鐘姓人家時,僅剩下五七箱便於攜帶、又最為夫婦二人所喜愛的書畫硯墨。

再也不能有所閃失,就把它們放在臥榻的旁邊吧,目能及,手能觸。哪天不是一遍遍將箱子開開合合?哪怕只是看上它們一眼,悽惶孤苦的心也會稍稍得著些慰藉。誰知上蒼竟是如此無情,他似乎覺得這個孤單的女人還沒苦到極處,非要奪走她僅餘的慰藉。是在一個晚上,這僅存的書畫硯墨,竟被人鑿牆竊走五箱。必須記住這個竊賊的名字:卜居會稽時的鄰居,鐘複皓。

視同性命、意在與身俱存亡的書冊卷軸金銅古器,轉眼成空。

孑然的女子,孑然的慟傷,泣血的心和著寸斷的肝腸。無助的淚眼盯向蒼天,她問:可是我命菲福薄,不能享受這些尤物?瘦弱的身子俯在殘零不全的三數種書冊之上,顫抖如風中枯草。向著無盡的黑暗,她問:夫君,夫君,可是你太過愛惜這些凝著咱們生命的寶貝,才把它們拿走?不然,為什麼費盡心血熬去歲月艱難得到的人間珍品,卻這樣的易於失去呢?!

帶血的哀慟會讓石頭感動。數百年後,以厲苛著稱、絕少人情味的明朝內閣大學士張居正,竟會因為這個女子的哀慟而錯罰自己的部吏。那是在他見到一個浙江口音且又姓鐘的部吏時,迅速想到了夾在北宋南宋之間的那個女子的哀慟,立刻追問對方是否是會稽人。當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張居正勃然變色。雖然無辜的部吏趕緊解釋自己的家是才從湖廣搬來也無濟於事,還是受到了莫名的貶謫處分。

丈夫辭世3年之後,被哀慟籠罩的女子終於病倒了。國破,家破,夫亡,己病,又沒有自己的兒女,幾乎絕望的女子,掙扎著也是賭注般地選擇了再嫁之路。苦難似乎沒有止境。曾經滄海難為水,更何況再嫁之人張汝舟竟然是一個隻圖她的金石書畫的貪婪小人。貪婪必然兇殘,當張汝舟知道花言巧語騙娶的女人已經沒有多少收藏、並且僅存的一點也無法到手的時候,“遂肆侵淩,日加毆擊”(《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拳腳相加之外還生出了殺人奪物的邪心。

共同生活了100天之後,這個身處無助困境且看似柔弱的女子,又做出了甚至比再婚還要驚世駭俗的舉動:告發張汝舟妄增舉數獲取官職的罪行,寧肯坐牢也要堅決離婚(宋朝刑律明確規定:告發丈夫,不管對錯是非,都要坐牢二年)。

再婚離婚,這個病中的弱女子,獨自承當著身敗名裂的人生結局。且不說盡失愛人趙明誠的親朋,要以曾經的千金之軀、貴婦之身去坐不堪設想的牢獄,還有罄竹難述又有口莫辯的現世的誹謗與謾駡、蔑視與唾棄。她甚至因為看到了 “敗德敗名”的“萬世之譏”,而更讓身心受著“愧”與“慚”的熬煎。這是可以將大山一樣的男人擠為粉齏的空前的壓力啊。

但是她挺身而起。

柔懦的身體裡,其實流動著故鄉那片泉水的神韻。那是自由的歌唱,那是光明粹淨而又剛烈不撓的血脈。誰會理解一個孤獨無助的女子的內心?對於家庭溫暖的渴望,對於異性照撫的渴望,在這樣風雨飄搖、國破家碎的時候,也就來得更加的殷切了。再嫁,這是一個正常而又正當的選擇。正人君子們可能會覺得這是對於已故丈夫的背叛,何況他們有著那樣深摯的情感。可是誰去顧及她的艱難,困苦,孤獨,無助,還有她那細膩而又高貴的心弦上顫慄的憂傷與寂寞?而離婚,則是她逃離深淵、爭得寧靜與潔淨的惟一選擇。

再嫁。離婚。固然是一個女子的無奈,卻也見出著男人絕少具備的磊落與膽魄,以及自由光明、粹淨剛烈的心性。

她不會為了一個“貞節”的虛名,讓生命在虛幻中無所憑依。但是她又絕不會為了不落駡名,而屈己苟活。對於貪婪殘忍的張汝舟,她寧肯坐牢落下“萬世之譏”,也不稍作讓步。而對於前夫趙明誠,她則一往情深,有擔待,能忍讓,善回護,肯犧牲。滲透著他們共同心血的傳世經典《金石錄》,是她悉心保存、精心整理,而後署上丈夫的名字獻給朝廷。作為建康(今南京)的首長,趙明誠曾在兵變之時與副職乘夜墜城逃跑。作為妻子,她有著很大的不滿。她的“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詩句,不光是對於朝廷只顧逃跑、不去抗戰的不滿,也有著對於丈夫的批評。批評著,卻也愛著,這就是莫大的催促了,丈夫于兵慌馬亂的溽熱之際策馬赴任的急切,不是也有著她的影子嗎?沒有生育,丈夫也一生沒有娶妾,她是受著感動的。但是丈夫日久所生的待慢,更有在任上與年輕女子的交往,都曾深深地剌傷了她。她痛苦悲傷,也怨也怪,卻又真情地勸他,信任他,也給他改過的時間。儘管她有著天縱之才,寫著天下第一好的詞,寫著天下第一等的美文,還留下了我國女性所作的第一篇文學評論、也是我國詞史上最早產生重大影響的理論文章《詞論》——但是她更是個女人,從而也葆有著不被外在因素所異化的完整的人性。她沒有奢求,只是要擁有這樣一個人,廝守著,愛著他也讓他愛著,不要富貴,不要出人頭地,也不要光宗耀祖,兩人就在這泉邊的鄉間默默無聞一生。甚至所擁有的金石書畫也不重要,它們只不過是他們所愛的道具與見證罷了。在她的心中,所謂的經典《金石錄》,哪有傾覆在懷中的那只茶杯分量重?有一個“歸來堂”足矣,讓生命本色地放置其中。“ 易安居士”的自謂,不正透露著她真實的心跡嗎?

就是這樣一個“易安”女子的平常心願,在那樣的中國,卻絕難實現。雖然因為友人的搭救,她只在監獄中呆了9天。但是誰能說,她的後半生不都是在煉獄中度過的?據說她活到73歲,可是她的最後20年,在歷史上幾乎是一片空白,甚至連到底死於何年何月也沒有一個定論。

沒誰再去關注這樣一個進入老境的女人,更無人知道她的心中到底盛著多少愁苦、傷痛與酸楚。偏安的朝廷與它的百官們早已酣醉在歌舞昇平之中,丈夫墓前的柏樹也該有半圍粗細了。只有那顆心還在醒著,再多的酒,也不能稍稍麻痹這醒著的心。但是已經沒有明天,只有回憶,便是一番番的風、一番番的雨,也無法打斷寂寞連著的寂寞。寂寞,寂寞,寂寞,不舍晝夜,襲來,襲來,襲來,不分晝夜。

偌大的中國,任憑這個憔悴無助的女子,將盛滿著愁苦、傷痛與酸楚的心,醃在寂寞的深淵裡。

是死在秋風苦雨之夜的吧?沒有月亮,沒有子嗣,沒有親人,更沒有可以指望的男人。無盡的寂寥與苦澀終於可以結束了,只有那不瞑的眼睛裡,還向天閃著故鄉泉水的光亮。這光亮透著一個詩意靈魂的綿綿的幽怨、憤恨與不甘。二十年間,這樣一個揣著人間第一摯情又有著人間第一才情的女子,竟然默默無語。是她再用撕毀自己的自戕方式,來宣洩無法與世人溝通的悲憤與幽怨嗎?這是不鳴之鳴啊!我們今人承領著“進步“的稱號,不再往這樣一個女子的身上潑灑髒水,甚至還會有體諒、欣賞與同情。但是,那種徹入骨髓的幽怨與悲憤,我們能夠感同身受嗎?就如都看見著她故鄉泉水的湧流,可是誰能知道它們地下的曲折與宏富?那個曾經為她抱憾的郭沫若,在1968年4月22日之後的三天裡,卻是心上滴答著血、啞默如石般地抄寫愛子郭世英的日記,一連抄寫了八大本。這個有著獨立思想與自由靈魂的兒子,是被北京農業大學的造反派毒打刑訊了三天之後,反綁著沖出三樓的視窗摔地身亡。是已經毒打致死後被造反派扔出窗外?還是自己反抗毒打與淩辱時的自殺?至今沒有結論。但是心上滴答著鮮血的郭沫若,是具體地體驗到了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的息息相關。

如今,瘦瘦的月正照著這一地的清泉。

幽幽的泉水中,那顫動的月魂,可是她憔悴的容顏?潸潸的清泉,可是她的淚水在流?輕輕綻開又輕輕散落的泉珠,是她挼碎的梅花?還是她沾滿淚水的碎了的心蕊?

就在我們無動於衷的時候,她的悲劇卻感動了世界。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世界天文界竟然用她的名字命名水星(又一個“水”字)的一道環形山脈。

這樣看來,我們應當永遠記住並愛戴這樣一個曆下女子——李清照,記住並珍視這片伴她成長並在中國獨一無二的地方——中國濟南曆下與曆下的這些泉水們。

(本文入選濟南出版社《風雅濟南》一書)

作者簡介:

李木生,山東省散文學會副會長,中國孔子基金會講師團成員。寫過300萬字的散文與300多首詩,所寫散文百餘篇次入選各種選本,曾獲冰心散文獎,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首屆泰山文藝獎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