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這個連地圖上都找不到的絕美原始古村落,質樸得令人震驚!

某些時刻, 都市中的有些人就呼喊著“城市套路深, 我要回農村”, 有些人想真正享受一下恬適美好的田園風光。

那既然要回, 就回到一個真正原始、質樸的地方, 雲南的俄亞大村, 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它不僅原始、質樸, 還很神秘, 一個連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地方!

這裡至今不通公路, 進出翻山越嶺靠馬幫;這裡的語言外人不懂;這裡的婚姻很複雜;這裡的人至今還織麻布、穿麻衣、打綁腿……

攝影/宋明

攝影/丁振東

攝影/成衛東

俄亞大村

一個連地圖上都找不到的深山古村落

這是一個被崇山峻嶺圍困的原始古村落, 地處橫斷山脈腹地, 雲川兩省麗江、中甸、寧蒗、稻城、木裡5縣的交界, 藏於大山褶皺深處。

攝影/ 獵途姐

攝影/ 獵途姐

四周被重重的高山和金沙江、無量河、龍達河環繞, 真正是"雞鳴兩省五縣", 交通閉塞, 與世隔絕。

攝影/ 獵途姐

攝影/毛祥生

蜂窩狀建築群:世界罕見

整個村子200多戶人家的房屋建成一體, 依山而建, 房屋間留有可供人畜通行的通道, 各戶房屋縱橫交錯, 彼此相連, 鱗次櫛比, 遠遠看上去形似蜂巢, 十分壯觀。

攝影/ 獵途姐

如此規模宏大的蜂窩式建築在納西地區、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極為罕見的。

攝影/laowoo

攝影/眉子

建築層層疊疊,雜亂中不失美感。下面一家的房頂就是上面一家的場。

攝影/ 獵途姐

攝影/成衛東

一家挨著一家,一戶靠著一戶,相鄰的院牆都有一根獨木梯,從一戶人家走進去,就可走遍全村。

攝影/ 獵途姐

這是一種團結的象徵,同時也是為了防盜,防止外來入侵。

攝影/眉子

每一堵牆、每一戶人家都是用石料、泥土堆積起來的,形成了一條條縱橫的小巷。

攝影/laowoo

依山攀援,巷道蜿蜒縱深,四通八達、縱橫交錯,若是沒有嚮導,總有點讓你找不著北的感覺。

攝影/laowoo

讓我們著實找不到北,沒有嚮導根本出不來。

攝影/毛祥生

科學的設計!

這是一幢三層房屋。最下面一層是畜圈,第二屋是主屋,第三層是屋頂。

攝影/毛祥生

每層用木板隔開,屋頂除了曬壩,邊上又建有四間供人居住的小屋。拾階而上時,已來到第二層,門廳向東面無牆,雞鴨也喂在這裡,像是陽臺,除正房外,還有糧倉、蓄物室和住房。

攝影/毛祥生

正房是一家人的主要生活和活動場所。右角是一大火塘,火塘上兩堆爐火燒得旺旺的,火塘東面北面留有一米寬的坐位與火塘相連,西面南面是水池和堆放的食物。

攝影/毛祥生

採光是屋頂上的出煙窗,太晴朗的日子裡,陽光傾瀉而下,形成了一束束的光柱,很是好看,照著正在燒水做飯的灶膛上,煙霧升騰而起映襯出一縷縷的光線,正是攝影人最愛的光影效果。

攝影/眉子

正房旁有一樓梯通向房頂,上到房頂一看,房頂錯落有致,門廳、正房、小屋,一屋一頂,平平整整用來打曬糧食。

攝影/laowoo

納西族社會活化石

400多年歷史了!

建民居所需建材很簡單,圓木、白土、石塊,就這三樣就建成了一幢幢碉樓。俄亞大村建築的奇特就在於它保留了最原始的建築方式,很好地保持了納西最原始的文化。

它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被稱為“納西族原生態文化留存地”,有“一塊巨大的社會活化石”之稱。

這四百多年的自耕自足,四百多年的古老文化,濃縮成了今日烈日下那份與世隔絕的神奇與寧靜,還沒有走進古寨,心已經醉在了它濃郁的古老氣息裡。

攝影/成衛東

最後的馬幫

從山上把玉米運回家的功臣要數他們的馬幫,而所謂的馬幫其實都是騾子,幾乎家家戶戶都養有幾頭騾子來馱運東西。

攝影/毛祥生

攝影/ 獵途姐

每當早晨或者傍晚村子裡到處看到騾隊的身影,聽到它們脖子裡鈴鐺發出清脆的叮鐺聲,仿佛正在傾聽一曲山間的協奏曲。

攝影/ 獵途姐

每到此時,靜靜的龍達河畔頓時喧鬧無比,塵土飛揚,這樣的情景,日復一日,周而復始……

攝影/眉子

攝影/宋明

東巴文字

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由於這種字由東巴所掌握,稱作東巴文,約有1400個字。

攝影/陶小野

奇特的婚姻

深山峽谷,環境閉塞,傳統習俗,血緣相連,親情傳承,文化信仰,是俄亞大村至今還保留著許多與內地截然不同的傳統習俗和生活習慣的重要原因。

在這裡,至今還保持著最原始的婚姻習俗,俄亞的納西族有一夫一妻制,但同時還存在多夫(兄弟)一(共)妻、多妻一夫、不落夫家、“阿達”(親密朋友)走婚等多種婚姻狀態。

在外人眼中神秘甚至難以理解的婚俗習慣,在俄亞卻延續至今,這是人類適應生存環境的產物,有著其樸素而堅固的內在邏輯。

攝影/xu弋隼

在交通閉塞和生活條件艱苦的地區,人們本能地會去尋找最適合其生存的生活方式,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也是為了家庭財產不分割、人員也不分離。

攝影/眉子

在俄亞,外來人幾乎很難辨別農戶之間的血緣親情,這家的女主人或許就是鄰家戶主的姐妹、姑嫂,而在另一戶農家,這家的男主人或許又是前兩家主人的叔舅或兄弟。

攝影/成衛東

新年歌舞

村子中有一個有一塊狹小的空地,老鄉們把這裡稱為“小四方街”,每到新年,俄亞大村的村民在這裡輕歌曼舞。

攝影/陳高齡

舞姿不奔放,歌曲也不高亢,但就是能打動人,他們用質樸簡單的舞姿表達著對生活的感恩。

攝影/陳高齡

那些真實的生活碎片

這個幾百年歷史的深山古村,有著一種強大的感染力,獨特而很接地氣,讓你那顆在都市中繃緊的心徹底舒緩放鬆下來。

攝影/宋明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這裡,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你大可以登高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一幕幕簡單質樸的生活場景,如一幅原生態的畫卷在你眼前打開,一切都是那麼鮮活、真實、祥和、自然。

攝影/宋明

這裡的人們熱情好客,當你進到屋裡,他們便會拿出最好的黃酒佳釀來款待你。

攝影/ 獵途姐

村裡不論誰家有事,村民們都會前來幫忙祝賀;

攝影/成衛東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嫋嫋的炊煙、暮歸的馬幫、回家的村民和在房前屋後玩耍的孩子.......人間煙火氣息濃濃。

攝影/xu弋隼

攝影/毛祥生

◆ ◆ ◆

原始,但有意味著貧窮!

那裡的人們還在用木柴取暖,用塘火做飯,延續著以物換物的原始習俗,當地物產匱乏,需要用玉米等農作物,來交換山外運來的大米等物資。

攝影/鄭躍芳

攝影/眉子

當看到孩童們那純真的笑容,整個心都融化了,願去到那裡的人,能獻上一份愛。

攝影/鄭躍芳

攝影/ 獵途姐

◆ ◆ ◆

知道去那裡,有多難嗎?

看路就知道了,你需要翻山涉水,通過駕車+騎馬、徒步等方式,才能到達那裡。

座標:雲川兩省麗江、中甸、寧蒗、稻城、木裡5縣的交界處。

攝影/ 獵途姐

攝影/laowoo

攝影/眉子

建築層層疊疊,雜亂中不失美感。下面一家的房頂就是上面一家的場。

攝影/ 獵途姐

攝影/成衛東

一家挨著一家,一戶靠著一戶,相鄰的院牆都有一根獨木梯,從一戶人家走進去,就可走遍全村。

攝影/ 獵途姐

這是一種團結的象徵,同時也是為了防盜,防止外來入侵。

攝影/眉子

每一堵牆、每一戶人家都是用石料、泥土堆積起來的,形成了一條條縱橫的小巷。

攝影/laowoo

依山攀援,巷道蜿蜒縱深,四通八達、縱橫交錯,若是沒有嚮導,總有點讓你找不著北的感覺。

攝影/laowoo

讓我們著實找不到北,沒有嚮導根本出不來。

攝影/毛祥生

科學的設計!

這是一幢三層房屋。最下面一層是畜圈,第二屋是主屋,第三層是屋頂。

攝影/毛祥生

每層用木板隔開,屋頂除了曬壩,邊上又建有四間供人居住的小屋。拾階而上時,已來到第二層,門廳向東面無牆,雞鴨也喂在這裡,像是陽臺,除正房外,還有糧倉、蓄物室和住房。

攝影/毛祥生

正房是一家人的主要生活和活動場所。右角是一大火塘,火塘上兩堆爐火燒得旺旺的,火塘東面北面留有一米寬的坐位與火塘相連,西面南面是水池和堆放的食物。

攝影/毛祥生

採光是屋頂上的出煙窗,太晴朗的日子裡,陽光傾瀉而下,形成了一束束的光柱,很是好看,照著正在燒水做飯的灶膛上,煙霧升騰而起映襯出一縷縷的光線,正是攝影人最愛的光影效果。

攝影/眉子

正房旁有一樓梯通向房頂,上到房頂一看,房頂錯落有致,門廳、正房、小屋,一屋一頂,平平整整用來打曬糧食。

攝影/laowoo

納西族社會活化石

400多年歷史了!

建民居所需建材很簡單,圓木、白土、石塊,就這三樣就建成了一幢幢碉樓。俄亞大村建築的奇特就在於它保留了最原始的建築方式,很好地保持了納西最原始的文化。

它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被稱為“納西族原生態文化留存地”,有“一塊巨大的社會活化石”之稱。

這四百多年的自耕自足,四百多年的古老文化,濃縮成了今日烈日下那份與世隔絕的神奇與寧靜,還沒有走進古寨,心已經醉在了它濃郁的古老氣息裡。

攝影/成衛東

最後的馬幫

從山上把玉米運回家的功臣要數他們的馬幫,而所謂的馬幫其實都是騾子,幾乎家家戶戶都養有幾頭騾子來馱運東西。

攝影/毛祥生

攝影/ 獵途姐

每當早晨或者傍晚村子裡到處看到騾隊的身影,聽到它們脖子裡鈴鐺發出清脆的叮鐺聲,仿佛正在傾聽一曲山間的協奏曲。

攝影/ 獵途姐

每到此時,靜靜的龍達河畔頓時喧鬧無比,塵土飛揚,這樣的情景,日復一日,周而復始……

攝影/眉子

攝影/宋明

東巴文字

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由於這種字由東巴所掌握,稱作東巴文,約有1400個字。

攝影/陶小野

奇特的婚姻

深山峽谷,環境閉塞,傳統習俗,血緣相連,親情傳承,文化信仰,是俄亞大村至今還保留著許多與內地截然不同的傳統習俗和生活習慣的重要原因。

在這裡,至今還保持著最原始的婚姻習俗,俄亞的納西族有一夫一妻制,但同時還存在多夫(兄弟)一(共)妻、多妻一夫、不落夫家、“阿達”(親密朋友)走婚等多種婚姻狀態。

在外人眼中神秘甚至難以理解的婚俗習慣,在俄亞卻延續至今,這是人類適應生存環境的產物,有著其樸素而堅固的內在邏輯。

攝影/xu弋隼

在交通閉塞和生活條件艱苦的地區,人們本能地會去尋找最適合其生存的生活方式,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也是為了家庭財產不分割、人員也不分離。

攝影/眉子

在俄亞,外來人幾乎很難辨別農戶之間的血緣親情,這家的女主人或許就是鄰家戶主的姐妹、姑嫂,而在另一戶農家,這家的男主人或許又是前兩家主人的叔舅或兄弟。

攝影/成衛東

新年歌舞

村子中有一個有一塊狹小的空地,老鄉們把這裡稱為“小四方街”,每到新年,俄亞大村的村民在這裡輕歌曼舞。

攝影/陳高齡

舞姿不奔放,歌曲也不高亢,但就是能打動人,他們用質樸簡單的舞姿表達著對生活的感恩。

攝影/陳高齡

那些真實的生活碎片

這個幾百年歷史的深山古村,有著一種強大的感染力,獨特而很接地氣,讓你那顆在都市中繃緊的心徹底舒緩放鬆下來。

攝影/宋明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這裡,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你大可以登高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一幕幕簡單質樸的生活場景,如一幅原生態的畫卷在你眼前打開,一切都是那麼鮮活、真實、祥和、自然。

攝影/宋明

這裡的人們熱情好客,當你進到屋裡,他們便會拿出最好的黃酒佳釀來款待你。

攝影/ 獵途姐

村裡不論誰家有事,村民們都會前來幫忙祝賀;

攝影/成衛東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嫋嫋的炊煙、暮歸的馬幫、回家的村民和在房前屋後玩耍的孩子.......人間煙火氣息濃濃。

攝影/xu弋隼

攝影/毛祥生

◆ ◆ ◆

原始,但有意味著貧窮!

那裡的人們還在用木柴取暖,用塘火做飯,延續著以物換物的原始習俗,當地物產匱乏,需要用玉米等農作物,來交換山外運來的大米等物資。

攝影/鄭躍芳

攝影/眉子

當看到孩童們那純真的笑容,整個心都融化了,願去到那裡的人,能獻上一份愛。

攝影/鄭躍芳

攝影/ 獵途姐

◆ ◆ ◆

知道去那裡,有多難嗎?

看路就知道了,你需要翻山涉水,通過駕車+騎馬、徒步等方式,才能到達那裡。

座標:雲川兩省麗江、中甸、寧蒗、稻城、木裡5縣的交界處。

攝影/ 獵途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