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十大中心城市 十大中心中國城市排行榜 中國十大城市排名

中國大陸(含港澳)目前有4個直轄市, 2個特別行政區(兩個城市), 283個地級市和374個縣級市, 一共有661個城市。 那麼你知道中國十大城市是哪些嗎?下面隨著小編來瞭解一下中國十大中心城市排名吧。

NO1. 香港---------中國對外經濟中心

香港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簡稱HKSAR), 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 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對外戰敗, 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 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 1980年代, 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 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 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 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 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 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 歷史的變遷, 讓香港從一個當年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 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

NO2. 上海---------中國金融經濟中心

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興的旅遊目的地, 由於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古跡, 如上海的地標——浦西的外灘和新天地。 但在一江之隔的浦東, 卻呈現出另一番繁華景象:東方明珠電視塔與金貿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建築共同組成了全球第五大天際線——上海天際線。 而在建的全國最高建築——上海塔則會使上海陸家嘴金融區的建築呈現“品”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勢。

今日的上海, 不光是中國重要的科技、貿易、金融和資訊中心, 更是一個國際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 上海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經濟和貿易中心。 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會成為未來的全球城市。 國際主流媒體更將上海形容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典範”。

NO3. 北京---------中國政治經濟中心

全球只有極少數城市像北京一樣長時間作為一個國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不列顛百科全書》將北京形容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全球最偉大的城市之一), 而且斷言, “這座城市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中國過去的八個世紀裡, 不論歷史是否悠久, 幾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築都擁有著不可磨滅的民族和歷史意義”。

故宮、天壇、頤和園、北海等等數不勝數的古跡也為這座城市添加了更絢爛的色彩。

今日的北京, 更已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金融街早已是中國名副其實的金融管理中心;北京商務中心區更是北京對外開放和經濟實力的象徵。 此外, 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鳥巢”等建築也成為了北京的現代符號。 遊走在北京的胡同小巷之間, 全世界的各色人種你都可以看到。 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時尚的全新面貌, 迎接每年超過1億4700萬的旅客。

NO4. 深圳---------中國高新經濟中心

深圳(Shēnzhèn)與香港山水相連。 在短短的27年裡, 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 人均GDP位居中國(港、澳、台除外)第一, 創造了世界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奇跡。

深圳是中國口岸最多和惟一擁有海陸空口岸的城市, 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主要門戶之一, 有著強勁的經濟支撐與現代化的城市基礎設施。 深圳的城市綜合競爭力位列內地城市第一。 到2010年,深圳將建設成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區域性金融中心、資訊中心、商貿中心、運輸中心及旅遊勝地,將成為現代化的國際性城市。

NO5. 廣州---------中國交易經濟中心

廣州是一座有2222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早在西元前九世紀的周代,這裡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建有“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33年(西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後建南海郡(郡治設在“番禺”,即今天的廣州)。西元226年,孫權為便於統治,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廣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廳,特指廣州這座城市。

廣州是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均發生在廣州。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黃埔軍校,曾經三次建立了臨時政權。毛澤東在這裡創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革命骨幹力量。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在這裡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廣州起義,並建立了廣州蘇維埃政權“廣州公社”。魯迅、郭沫若、郁達夫、彭湃、馬思聰、鄒小楊、鐘傑武等也曾來廣州傳播先進文化。

NO6. 蘇州---------中國外資經濟中心

中國城市,古稱吳,現簡稱蘇,擁有姑蘇、吳都、吳中、東吳、吳門和平江等多個古稱和別稱。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隋文帝開皇九年(西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沿稱至今。蘇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城市,經國務院批准的較大的市,江蘇省省轄市,行政級別為地級市,實際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是江蘇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蘇州坐落於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京杭大運河、京滬鐵路和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蘇州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也是4個全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一。蘇州東鄰上海,瀕臨東海;西抱太湖,背靠無錫,隔湖遙望常州;南臨浙江,與嘉興接壤,所轄太湖水面緊鄰湖州;北枕長江,與南通、泰州隔江相望。市中心西距南京市219千米,東距上海市區80千米。是江蘇省的東南門戶,上海的咽喉,蘇中和蘇北通往浙江的必經之地。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裡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

NO7. 青島---------中國品牌經濟中心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南端(北緯35°35'-37°09',東經119°30'-121°00')、黃海之濱。是全國70個大中城市之一。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臺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青島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海濱城市。全市海岸線(含所屬海島岸線)總長為870公里,其中大陸岸線730公里,占山東省岸線的1/4。海岸曲折,岬灣相間。青島現轄七區五市,總面積10654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761.56萬人,其中市區1159平方公里,人口276.25萬人;五市(縣級)485.3萬人。

NO8. 溫州---------中國輸出經濟中心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簡稱“甌”。甌是一種陶制器皿的名稱。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並製作陶器。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年)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都地。流經溫州的河流叫甌江。留學海外的溫州學子在看到香港被稱作HONGKONG的時候根據溫州的甌語(溫州話)發明了YUJEU這個稱呼。

溫州古城建於東晉明帝太甯元年(西元323年),因地在溫嶠嶺南,“雖隆冬而恒燠”,四季溫和濕潤,故名溫州。《溫州府志》載,當年建城時,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圍諸山,錯立如鬥,便對當地百姓說:城饒山外,當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於山,則寇不入鬥,可長保安逸。於是他仿照北斗星體位置,圍繞諸山築城,故稱鬥城。傳說在築城時,有只白鹿銜花疾奔而來把花吐在城牆上,然後化作一團樣雲冉冉飛入天際,白鹿跑過的地方,一片鳥語花香。人們為取吉利,稱為白鹿城或鹿城。

NO9. 寧波---------中國民營經濟中心

寧波還是著名的僑鄉,有30多萬寧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寧波幫”已成為聯結寧波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樑和紐帶。

寧波不僅山清水秀,還自古以“四香”(米香、魚香、書香、墨香)傳揚天下,物產極為豐富。主要特產可分為海鮮、海幹產品、特色食品,時令果品,傳統工藝品,服裝等幾大類。海鮮、幹海產品寧波地處長江入東海口,海岸線縱長,是咸水、淡水交匯的地方,水中微生物極為豐富,因此海鮮味道特別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寧波是中國盛產海鮮的主要區域之一,黃魚、帶魚、墨魚、石斑魚、香魚、彈塗魚、海鰻、梭子蟹、海蝦、蚶子、蟶子、牡蠣、泥螺、貢幹、海蜇、海帶、苔菜等各類海鮮一應俱全。幹海產品中數黃魚鯗、明府鯗、紅膏熗蟹、醉泥螺、蝦幹、對蝦幹、蝦皮、新風鰻鯗、海蜇頭、海帶、苔菜、烤魚片等最有名,寧波人很喜歡以此特產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NO10. 大連---------中國環境經濟中心

大連地區至少有17000年的人類活動歷史。戰國至秦漢屬遼東郡。漢設遝。唐屬安東都護府。遼設蘇、複州。金改蘇州為金州。元設金複州萬戶府。明設金州衛。清設金州廳。

19世紀,這裡還是一個名叫青泥窪的小漁村。100多年前,俄國人開建了這個城市,給她起名“達裡尼”特別市,意為遙遠的城市,一個遠離莫斯科和聖彼德堡的地方。1895年底,日軍因侵佔中國領土而損害了其他帝國主義的利益,在俄、德、法等國干涉下,清政府以3000萬兩白銀向日本買回遼東半島。此後,沙俄以100萬兩白銀重賄李鴻章,於1898年3月27日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大連地區都是主要戰場,並先後被俄日帝國主義者佔據近五十年。1898年開始,俄日在大連灣南岸的青泥窪一帶建立大連市。

到2010年,深圳將建設成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區域性金融中心、資訊中心、商貿中心、運輸中心及旅遊勝地,將成為現代化的國際性城市。

NO5. 廣州---------中國交易經濟中心

廣州是一座有2222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早在西元前九世紀的周代,這裡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建有“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33年(西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後建南海郡(郡治設在“番禺”,即今天的廣州)。西元226年,孫權為便於統治,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廣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廳,特指廣州這座城市。

廣州是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均發生在廣州。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黃埔軍校,曾經三次建立了臨時政權。毛澤東在這裡創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革命骨幹力量。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在這裡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廣州起義,並建立了廣州蘇維埃政權“廣州公社”。魯迅、郭沫若、郁達夫、彭湃、馬思聰、鄒小楊、鐘傑武等也曾來廣州傳播先進文化。

NO6. 蘇州---------中國外資經濟中心

中國城市,古稱吳,現簡稱蘇,擁有姑蘇、吳都、吳中、東吳、吳門和平江等多個古稱和別稱。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隋文帝開皇九年(西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沿稱至今。蘇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城市,經國務院批准的較大的市,江蘇省省轄市,行政級別為地級市,實際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是江蘇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蘇州坐落於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京杭大運河、京滬鐵路和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蘇州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也是4個全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一。蘇州東鄰上海,瀕臨東海;西抱太湖,背靠無錫,隔湖遙望常州;南臨浙江,與嘉興接壤,所轄太湖水面緊鄰湖州;北枕長江,與南通、泰州隔江相望。市中心西距南京市219千米,東距上海市區80千米。是江蘇省的東南門戶,上海的咽喉,蘇中和蘇北通往浙江的必經之地。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裡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

NO7. 青島---------中國品牌經濟中心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南端(北緯35°35'-37°09',東經119°30'-121°00')、黃海之濱。是全國70個大中城市之一。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臺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青島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海濱城市。全市海岸線(含所屬海島岸線)總長為870公里,其中大陸岸線730公里,占山東省岸線的1/4。海岸曲折,岬灣相間。青島現轄七區五市,總面積10654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761.56萬人,其中市區1159平方公里,人口276.25萬人;五市(縣級)485.3萬人。

NO8. 溫州---------中國輸出經濟中心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簡稱“甌”。甌是一種陶制器皿的名稱。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並製作陶器。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年)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都地。流經溫州的河流叫甌江。留學海外的溫州學子在看到香港被稱作HONGKONG的時候根據溫州的甌語(溫州話)發明了YUJEU這個稱呼。

溫州古城建於東晉明帝太甯元年(西元323年),因地在溫嶠嶺南,“雖隆冬而恒燠”,四季溫和濕潤,故名溫州。《溫州府志》載,當年建城時,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圍諸山,錯立如鬥,便對當地百姓說:城饒山外,當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於山,則寇不入鬥,可長保安逸。於是他仿照北斗星體位置,圍繞諸山築城,故稱鬥城。傳說在築城時,有只白鹿銜花疾奔而來把花吐在城牆上,然後化作一團樣雲冉冉飛入天際,白鹿跑過的地方,一片鳥語花香。人們為取吉利,稱為白鹿城或鹿城。

NO9. 寧波---------中國民營經濟中心

寧波還是著名的僑鄉,有30多萬寧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寧波幫”已成為聯結寧波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樑和紐帶。

寧波不僅山清水秀,還自古以“四香”(米香、魚香、書香、墨香)傳揚天下,物產極為豐富。主要特產可分為海鮮、海幹產品、特色食品,時令果品,傳統工藝品,服裝等幾大類。海鮮、幹海產品寧波地處長江入東海口,海岸線縱長,是咸水、淡水交匯的地方,水中微生物極為豐富,因此海鮮味道特別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寧波是中國盛產海鮮的主要區域之一,黃魚、帶魚、墨魚、石斑魚、香魚、彈塗魚、海鰻、梭子蟹、海蝦、蚶子、蟶子、牡蠣、泥螺、貢幹、海蜇、海帶、苔菜等各類海鮮一應俱全。幹海產品中數黃魚鯗、明府鯗、紅膏熗蟹、醉泥螺、蝦幹、對蝦幹、蝦皮、新風鰻鯗、海蜇頭、海帶、苔菜、烤魚片等最有名,寧波人很喜歡以此特產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NO10. 大連---------中國環境經濟中心

大連地區至少有17000年的人類活動歷史。戰國至秦漢屬遼東郡。漢設遝。唐屬安東都護府。遼設蘇、複州。金改蘇州為金州。元設金複州萬戶府。明設金州衛。清設金州廳。

19世紀,這裡還是一個名叫青泥窪的小漁村。100多年前,俄國人開建了這個城市,給她起名“達裡尼”特別市,意為遙遠的城市,一個遠離莫斯科和聖彼德堡的地方。1895年底,日軍因侵佔中國領土而損害了其他帝國主義的利益,在俄、德、法等國干涉下,清政府以3000萬兩白銀向日本買回遼東半島。此後,沙俄以100萬兩白銀重賄李鴻章,於1898年3月27日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大連地區都是主要戰場,並先後被俄日帝國主義者佔據近五十年。1898年開始,俄日在大連灣南岸的青泥窪一帶建立大連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