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廣州睇法」推進依法治市,廣州這些年做了什麼?取得哪些效果?

點擊↑“廣州普法”關注微信號

全面依法治國

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

必須堅持厲行法治,

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近些年來,

廣州法治建設獲得了哪些成就,

還需要做哪些努力?

廣州法治的成績

近年來, 廣州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 規範行政權力運行, 努力提高政務服務水準, 打造“全國一流”法治政府, 也取得了認可與成績。

今年5月, 廣州在《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17)》中位列前三名, 獲得“法治政府建設典範城市”稱號。

廣州法治在行動

科學民主立法,

停車場法規立法傾聽千萬網路民意

從1986年具備地方立法權之後, 到2016年的30年之間,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已制定法規148件, 另外還修改地方法規122件次, 廢止37件。 廣州作為全國地方立法的“排頭兵”,

始終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 在立法上創設一系列首開先河的制度機制。

今年, 《廣州市停車場建設和管理規定》再一次採取了網路立法聽證的方式。 網上立法聽證於8月1日至8月4日舉行, 關於停車場建設管理的話題引發激烈討論, 點燃公眾參與熱情。 一連4天的聽證會創新方式, 將網路聽證和現場辯論相結合並全程直播, 同時搭建公眾參與聽證的“無障礙”通道。

統計資料顯示, 聽證會頁面曝光量超過3.69億, 點擊量超過1508萬人次, 總投票數212萬次, 創造了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網路民主立法公眾參與的最高紀錄。

推行行政執法試點

用立法促進文明執法

2017年年初, 國務院推出“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即“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試點方案, 廣州是首批試點之一。

在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方面, 廣州市制定了行政執法資料公開辦法, 並於2017年3月公開全市行政執法機關2016年全部行政執法資料, 成為全國首個“曬”行政執法資料的城市。

在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方面,制定《廣州市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辦法》,分別對9類重大執法決定範圍的界定作出具體指引,同時明確法制審核機構、範圍、程式等內容,確保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合法公正。

《廣州市依法行政條例》

成全國首部地方依法行政“基本法”

《廣州市依法行政條例》於今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第一部對推進依法行政作系統規定的地方性法規。條例規定,重大行政決策都要經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集體討論和實施後評估等必經程式,避免“領導拍腦袋”,決策也不得因行政首長更換而叫停。

成立大資料管理局

望推動行政機關打破“資訊孤島”

除了行政執法資訊公開,廣州市在政府資訊共用上也邁開了步伐。過去,“辦證難”“辦事難”曾是社會熱點話題,讓人大吐苦水:缺了一份材料來回跑,辦錯一證重新辦……其中一個原因,是政府部門之間存在“資訊壁壘”——本可以在部門之間批量查詢的資訊,卻讓市民一個一個跑。

為打破“資訊孤島”,廣州市率先制定《廣州市政府資訊共用管理規定》以及配套實施細則,將戶籍、婚姻、出生死亡、企業和個體戶等16類基礎資訊納入政府資訊共用範疇;並成立大資料管理局,推動行政機關打破“資訊孤島”,彙集各部門資訊超17億條;還搭建統一平臺,將政府大量“沉睡”資源向公眾開放,為公眾所用。

持續革新審批制度

打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作為“法治政府建設”的內容之一,廣州市近年來持續革新審批制度,推進政府權力“瘦身”,著力打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放管服”改革和放權強區改革尤見成效。

近5年來,廣州市精簡204項行政審批備案事項,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終止了7批共434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商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實施“先照後證”“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基本形成四級網上辦事服務體系,99.6%的事項可在網上辦事大廳線上申辦,643個業務已實現“全市聯網通辦”。

廣州會更加努力!

廣州能夠取得《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17)》排名前三的成績值得慶賀,但在城市競爭激烈的全球化時代,面對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法治環境建設與法治文化軟實力需求,廣州的法治應該越來越完善,以促進法治建設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拓展閱讀

來源 | 廣州日報

在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方面,制定《廣州市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辦法》,分別對9類重大執法決定範圍的界定作出具體指引,同時明確法制審核機構、範圍、程式等內容,確保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合法公正。

《廣州市依法行政條例》

成全國首部地方依法行政“基本法”

《廣州市依法行政條例》於今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第一部對推進依法行政作系統規定的地方性法規。條例規定,重大行政決策都要經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集體討論和實施後評估等必經程式,避免“領導拍腦袋”,決策也不得因行政首長更換而叫停。

成立大資料管理局

望推動行政機關打破“資訊孤島”

除了行政執法資訊公開,廣州市在政府資訊共用上也邁開了步伐。過去,“辦證難”“辦事難”曾是社會熱點話題,讓人大吐苦水:缺了一份材料來回跑,辦錯一證重新辦……其中一個原因,是政府部門之間存在“資訊壁壘”——本可以在部門之間批量查詢的資訊,卻讓市民一個一個跑。

為打破“資訊孤島”,廣州市率先制定《廣州市政府資訊共用管理規定》以及配套實施細則,將戶籍、婚姻、出生死亡、企業和個體戶等16類基礎資訊納入政府資訊共用範疇;並成立大資料管理局,推動行政機關打破“資訊孤島”,彙集各部門資訊超17億條;還搭建統一平臺,將政府大量“沉睡”資源向公眾開放,為公眾所用。

持續革新審批制度

打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作為“法治政府建設”的內容之一,廣州市近年來持續革新審批制度,推進政府權力“瘦身”,著力打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放管服”改革和放權強區改革尤見成效。

近5年來,廣州市精簡204項行政審批備案事項,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終止了7批共434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商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實施“先照後證”“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基本形成四級網上辦事服務體系,99.6%的事項可在網上辦事大廳線上申辦,643個業務已實現“全市聯網通辦”。

廣州會更加努力!

廣州能夠取得《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17)》排名前三的成績值得慶賀,但在城市競爭激烈的全球化時代,面對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法治環境建設與法治文化軟實力需求,廣州的法治應該越來越完善,以促進法治建設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拓展閱讀

來源 | 廣州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