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遇見盆景童話

遇見

換另一個角度看盆景

“遇見--盆景側寫專欄第7期(換個角度看盆景)”正在進行時

換一個角度看盆景, 對盆景進行側寫,

讓盆景、盆景故事更加豐滿,

讓每一個盆景人都有一個“說愛”的地方。

讓盆景的藝術富含更多人類情感的寄託,

盆景藝術才更有魅力、更生動、更豐滿、更長久。

以下是“盆景童話”時間

“盆景童話”

讓我們在成人的世界裡, 用另一個角度

去看看孩童們眼裡的盆景世界,

盆景童話亦是盆景的童話。

01

樹琢滄桑 佛清靜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5班 黃銘軒

朝華之草, 戒旦零落;松柏之茂, 隆冬不衰。 ——題記

秋風清, 秋日明, 陽光暖洋洋地灑在身上, 我們六年五班的學生踏著輕快的步伐, 懷著激動的心情, 來到了憧憬已久的鴻江盆景。 一下車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清歡, 花香鳥鳴的清晨中, 我好奇地看著四周的環境。 帶我們參觀的姚老師告訴我們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是大有學問的。

腳下踩著的是宛若寶座的石墩, 沿著這條小路, 我們便來到了著名的“枯山水”景觀, 聽著姚老師的講解, 我們情不自禁地沉醉于“以石當山, 以沙為水”的美景之中, 感悟到它的寂靜與深遂。 真是“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 ”

飽覽完“枯山水”的風光隨後我們來到了一座池塘邊, 那一方池塘水自成天地, 那一條條錦鯉不正意味著“錦秀江山”嗎?目光向上移, 只見一個皺瘦漏透的太湖石正如“麒麟呈祥”一般臥在上面, 處處皆是好風光。

不知不覺中, 我們來到了一棵黑松旁邊, 這棵黑松棱角分明, 樹幹蒼勁有力, 如精神矍爍的老者一般。 樹皮灰中帶著點黑色, 葉子像針一樣, 一簇簇向外伸長著, 每一片都尖銳有力,

有著堅忍不拔, 寧折不彎的剛直與豪邁。

之後我們又一一參觀各種各樣植物:寓意深刻的七裡香, 擁有美麗傳說的羅漢松, 有著舍利幹的臺灣真柏…….各種千奇百怪的姿式:直幹式, 斜幹式, 懸崖式, 臥幹式, 風動式…….連自詡“茲游奇絕冠平生”的我也自歎弗如。

參觀完盆景就進入了今天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盆景DIY。 但在此之前我們要先瞭解盆景的歷史。 盆景起源於中國, 源遠流長, 新石器時期便存在, 一直延續至今, 不斷地發展, 進步。 吟誦著荀子“歲不寒, 無以知松柏;事不難, 無以知君子”的詩句, 令我對接下來的環節更加期待。

看完老師教科書般的示範, 我們四人一組, 齊心協力地完成盆景的製作。 首先我們先將鋁線一圈一圈地纏上樹幹,

像一條黑色的蛟龍, 旋轉著, 翻滾著, 扶搖直上。 然後再幫它轉移至陣地, 卻總有一根鋁線桀驁不馴, 總是跟我們作對, 只好把它給斬草除根。 接著點綴樹枝, 鋪草等一段手忙腳亂的時光後, 我們的盆景終於大功告成了。 仔細端祥著我們的“心血”, 在一棵青翠欲滴的柏樹下, 安祥地坐著一個纖塵不染的小僧, 讓人容易想起一名話“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青青松柏下, 祥意正濃濃。 而旁邊那株松柏更是蓬勃向上, 粗獷, 張揚, 凹凸起伏, 極具美感。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 真是盆栽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時光忽見晚, 我們與作品合完影后, 便戀戀不捨地離開了。 輕輕地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地來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鴻江盆景的雲彩。

02鴻江尋“寶”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五班 林善欽

鴻江盆景園, 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地了, 甚至還有些懷念。 還記得去年手工DIY多肉製作, 我還作為一名參賽者進入投票環節了!今天二度探秘, 將會有哪些新發現了, 我滿懷期待, 踏上了鴻江尋“寶”之旅。

尋寶一:小盆景 大世界

一路上同學們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到達目的地便迫不及待地下車,走進鴻江盆景。我抬頭一看,高大的假山怪石突兀,仿佛一個士兵日夜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走進盆景園,令人歎為觀止,真是盆景的天地。盆景裡的植物千奇百怪,有的斜幹式、直正式、懸崖式、曲幹式……導遊姐姐介紹:“這是黑松。它的葉子呈針式,是歲寒三友中的一個,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喜歡陽光,庭院、陽臺均可培養。”小小的黑松盆景竟然隱藏著這麼多秘密,我不禁感歎起來。導遊姐姐指著一盆盆景說:“這就叫七裡香,它能開白色的花,香味很濃。”“哇,好漂亮!”同學們說道。導遊姐姐又介紹了明朝時期的馬槽、雕塑馬、有毒的佛肚樹、羅漢松、臺灣真柏……

難怪老子曾經讚美盆景:“不出戶牖而知天下。”真是小盆景,大世界呀!

可這美妙的小世界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繼續探尋。

尋寶二:妙技法 獨匠心

“這盆景是怎麼做出來的呀?”同學們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驚喜了。導遊姐姐帶我們來到了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栩栩如生的萬馬奔騰雕塑,但我們無暇認真參觀便開始了盆景理論學習。

“盆景是中國人發明的,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經過了漢朝、唐朝、宋朝……直到了今日。”我們中國人真厲害,我心想。而老師又講到了“工匠精神”:“成景並非一朝一夕。從選材到造型的設計再到枝節的修剪,無不凝聚著我們師傅的心血,有的人為了修出自己滿意的造型,甚至修了數年。”真是十年磨一劍啊!我被他們高超的技法,獨具的匠心,持之以恆的精神深深折服了。

尋寶三:人心齊 泰山移

理論課後是動手實踐製作盆景。我本想單槍匹馬做一個盆景,但第一個步驟纏繞鋁線就把我難倒了,我只好向組裡的其他三個夥伴發出求救信號,鋁線很快被我們一起“制服”了,接著把真柏苗小心翼翼地放到花盆裡,有的扶著真柏苗固定住,有的負責填土,有的準備小碎石,不一會兒一盆精緻的盆景便出現在我們眼前。

該為我們的盆景取個好聽的名字了。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說:“就春曉吧!”“太無聊了,不行,叫冰火兩重天吧!”“還是叫一線生機吧!”正當不知如何是好,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我,我說:“就叫‘龍在天’吧!理由是,第一,這個名字霸氣,第二,這造型像龍在飛騰,最後,龍在我們中國是吉祥的象徵,取這個名字象徵著我們是像龍一樣朝氣蓬勃,一往無前。”大家一致同意,於是,作品‘龍在天’,在我們小組同學的努力下順利完成,我不禁感歎到:“做任何事如果人心齊,泰山也能移了。”

這次鴻江盆景之旅,我尋得了三件“寶”,這三件“寶”將伴隨著我一起成長。

03匠心獨具 盆景世界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五班 朱雨蘇

秋風習習,一群興致勃勃的少年在一輛大巴車上,興奮的討論著,車緩緩的駛入那個自然世界——鴻江盆景園。

一下子,一股清風挾帶著泥土的芬香和植物的清香沖入鼻門,令人感到神清氣爽。映入眼簾的是一匹石馬奔騰在山坡上,豪放不羈,仰天長嘶,稱為“麒麟呈祥”。下麵是一方水塘,色彩繽紛的錦魚遊動著,宛若一群自由自在的小精靈,更有一個“吸睛神器”——一條金燦燦的魚。我們有秩序地排好隊,老師用那甘醇蜜汁般的聲音,把我們帶到了那自然世界……

徜徉在綠海中的我們大飽眼福,恨不得多長幾個眼睛,好看個夠。有歲寒三友之一的黑松,葉子如同一根針,樹皮呈黑色,佈滿歲月的滄桑;有花白,果紅,葉香的七裡香;還有果實像一個羅漢的羅漢松……我最喜歡的是佛肚樹,樹幹圓滾滾的,十分粗大,像極了彌勒佛的肚子,更讓我們驚訝的是它的液體有毒,仿佛個個直瞪雙眼,嘴巴張得猶如箱子口那麼大。隨即,我們又看過了皺、瘦、漏、透的太湖石,踏過了由柱基建成的臺階,領略了以沙為水,以石當山的枯山水,遊園活動結束了,我們走進了DIY的製作中……

走進盆景DIY製作室,老師又給我們講解盆景源遠流長的歷史,一張張圖片中,懸崖式,直幹式,斜幹式……各個千姿百態,濃縮著古老的味道,傲然不屈中透露著一絲美,直有著: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的意味。這一個個盆景,不正是匠心所造。這時,我好似看見了一個個工匠的巧手上下飛舞,一個個盆景順手而生。

DIY開始製作了,一棵棵小松柏被擺放在桌上,幾根松枝交叉而出,上面有著幾片綠油油的松葉,嬌翠欲滴。還有幾團鋁線,一根叉子和一根鏟子。開始製作了,我動手把鋁線拆開,捊成一條直線,用手將它纏在真柏枝上,“真柏葉可真紮人。”我纏鋁線時,卻遭到小真柏的"不滿”。幾個小真柏葉如同針一般,紮著我的手,我咬著牙,完成了纏鋁線的任務,只見小真柏渾身佈滿了鋁線,像穿了一層防彈衣。接下來動手給它“搬家”了,移遷到一個古香古色的盆裡,再填土,灑白沙。再把小真柏換個造型,我們把小真柏用力一扳,沒想到平時一扳就斷的松枝,竟像橡皮筋一樣,想怎樣扳就怎樣扳。不一會兒,成功了,再放個正在打坐的小和尚,"松下小憩"就誕生了。

經過匠心的一番打造,像雕刻,木工……都有著匠心精神,鴻江盆景園,不枉此行。

04松柏長青,友誼長存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五班 陳宏銘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題記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這涼風習習的秋天裡,我們踏著輕盈的步伐,滿懷期待與激動,來到這了這偌大的園林——鴻江盆景。

一踏進這片園林,一股沁人的芳香便如“暖風熏得遊人醉”,令我不由自主地有些愛上了這充滿著園林特色的盆景基地,。

隨著小姚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充分地領略了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皺、瘦、漏、透”的太湖石,令我大開眼界;有奇特的枯山水,它與眾不同的是那“以石當山,以沙為水,”寂靜而深邃;在“麒麟呈祥”下,一些千奇百狀的華安石,靜靜的躺著。

來到盆栽景區裡,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葉如松針的黑松,在這秋風習習的環境下,仍然挺直著身軀;更有藥用價值極高的七裡香;在貴族家中顯而易見的羅漢松,並傳下了“家有羅漢松,一世不受窮”的佳話……

其中,我的最愛莫過於那屹立在秋風之中,卻仍挺直的臺灣真柏了,它既有“草木秋死,松柏獨存”那種堅強的精神,也有“千年松,萬年柏”那種屹立不倒的品質。與那銀白的舍利幹“枯榮互見,生死相依”,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令我不由得讚歎起來。

時間悄然而逝,最令人振奮的DIY活動猝然而至。我們個個躍躍欲試,稚嫩的面龐抹過一絲期待,認真的看著那棵臺灣真柏,在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心中的小火苗嗖得騰起,擼起袖子,四個人不約而同動起手來,拿起鋁線,小心地弄著,生怕折傷了它。第二步接踵而至,我用力把小苗連根拔起,放在盆中,開始了塑型。我們專心致志的把這寶貴的小苗埋好,把樹根輕輕彎了一個造型。望著這件半成品,我抹過一絲汗水。繼續了我們的“松下小憩”。終於,“工夫不負有心人”,一盆美麗的盆景在幾雙手下完成了。我內心激動地呐喊:“成功了!”望著這“松下小憩”,我的內心充滿喜悅與激動。

松柏長青,友誼長存,這株真柏見證了我們的友情,參觀園林是我受益匪淺。秋風依舊吹拂,我們的友誼依舊如松柏般,百折不撓!

05

鴻江之旅,其樂無窮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五班 曾雯雯

盆小天地大,樹老景物新。

——題記

金秋的陽光恬靜溫馨,侗鄉的秋風和煦輕柔,藍天白雲飄逸悠揚。六年五班的同學們,迎著陽光,踏迎著悠悠的秋光,灑一路歡聲笑語,來到了目的地——鴻江盆景基地。

一踏進園區,一股沁人心脾的泥土芳香便撲鼻而來,令人神清氣爽,同學們個個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好奇地東張西望,左顧右盼。不一會兒,在姚老師的帶領下,遊園活動正式開始了,“皺.瘦.漏.透”的太湖石;“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枯山水;享有“家有羅漢松,一世不受窮”美譽的羅漢松;香飄千里的七裡香;“枯榮相間,生死相依”的臺灣真柏……各種各樣渾然天成的盆景看得我眼花繚亂,它們有的亭亭玉立,清秀古雅﹔有的蒼健俊逸,縱橫奔放﹔有的意境深遠,清新明快﹔有的玲瓏瀟灑,鬱鬱蔥蔥。我專心致志地聽著姚老師的講解,生怕漏掉一個字,金色的陽光緩緩灑下,照在同學們天真無邪的臉上,沐浴在陽光中,遨遊在盆景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中,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盼星星,盼月亮,手工盆景製作環節開始了,望著桌上一應俱全的工具,同學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眉宇間有著掩飾不住的興奮。在老師的一聲令下,DIY製作活動開始了:纏鋁線,擺造型,灑白沙,鋪草坪,一切都井然有序的進行著,不一會兒,我們組的作品——“神龍擺尾”便閃亮登場了,看著勞動成果,我們組的隊員會心一笑,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哢嚓”一聲,攝像機為我們拍下一張充滿溫馨的留戀。此次的鴻江盆景之旅結束了,在同學們依依不捨的眼光中,我們坐上了歸途的大巴。旅途雖然結束了,但我們對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卻剛剛開始。鴻江之旅,其樂無窮﹗

06樂游鴻江盆景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五班 王茗涓

秋天,是一幅亦濃亦淡的畫,陽光溫馨而恬靜。“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我們605中隊吟著李白的詩句滿懷期待的來到了鴻江盆景園。

秋風像溫柔的母親般的手,夾帶著盆景的馨香拂過臉頰。在老師的安排下,我們“兵分兩路”,開始了盆景之旅。最先引入眼簾的是歲寒三友之一的黑松,葉子向上翹著,一副神清氣爽的樣兒;花白果紅果香的七裡香讓我們知道了他有著入藥價值;更有趣的是羅漢松,俗話說:家有羅漢松,一世不受窮,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都是我們驚歎不已;還有那長期因流水滲透而形成的鐘乳石,高大的石頭上有著幾個小洞,讓我們不得不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你看,明代的馬槽;液中有毒的佛肚樹;及那神奇的皺、瘦、漏、透的太湖石;更奇妙的是以沙為水以石當山的枯山水;臺灣真柏柏也仿佛在向我們招手致意......在這些爭奇鬥豔的盆景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外形奇特的舍利幹了,好多人聽過舍利子,那麼舍利幹到底是何方神聖?舍利幹古拙、粗獷、張揚、奔放,有非常強的山度感。天然的或精工雕鑿的舍利幹,與枝葉交相輝映,色彩對比強烈,凹凸起伏,剛柔相濟.極具美感,讓我和小夥伴們嘖嘖稱奇,在舍利幹中我仿佛看到了勇於挑戰的雕刻者 ,以及那勇於挑戰自然的舍利幹,足以讓我欽佩。

參觀完園林,我們來到了盆景製作室,只見一隻小巧可愛的鸚鵡在門口“迎接”著我們呢!製作室裡溫暖而舒適,大到茶几小到茶杯都滲透著工作人員對我們濃濃的熱情。一切準備就緒,我們開始進行課程訓練了,通過姚老師的詳細解說,我們進一步瞭解到了盆景起源於中國,是一種傳統藝術,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植物、盆、幾架的盆景基本構造了。我們還瞭解到盆景中有斜幹式、直幹式、懸崖式、臥幹式、曲幹式、風動式等等各種各樣的形狀,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懸崖式了,那蒼翠的樹枝及葉子如同一道道瀑布淩空飛旋浩浩蕩蕩的從懸崖山上飛騰而下,頗有一種“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的大將風範……

時間嘩啦啦過去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了,我們要開始製作盆景DIY,姚老師話音未落,同學們激情高昂,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們組領到了一小盆臺灣真柏,看著這挺直著“背脊”的樹幹,青翠欲滴的樹葉也讓我們無從下手,生怕弄疼它,那用長蛇一般的鋁線盤纏住的纖細的腰身,沒辦法,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四人組各自開工,我先把那些殘枝碎葉用老虎鉗剪去,再用一條更細的鋁絲將樹枝樹葉固定位置;由於我們女生力氣小,在做造型的時候,費了好大力氣才將這棵小真柏給“降服”,看著這造型奇葩的真柏,我們不禁面面相覷。最後經過移栽——蓋土——灑白碎石——鋪草坪等一波三折的工序,名為“菩提松下”的小盆景終於誕生了。

此行鴻江盆景讓我們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工匠精神,那一盆盆婀娜多姿的盆景和那一條條錦鯉魚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頑強不屈,不怕挫折的精神我一定會永遠牢記於心!鴻江盆景園我們來年再聚!

07一片園林,一方天地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五班 蘇衍川

秋風習習,涼爽而愜意,懷著期盼的心情,伴隨著滿載著懂憬的大巴緩緩停下,一隻只“小鳥”雀躍地奔向了期盼許久的鴻江盆景中心。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著有“皺、瘦、漏、透”之稱的太湖石,太湖石的石質細膩、坑坑窪窪,人工無法模仿,真不愧是大自然的產物,令我們歎為觀止。在嚮導姚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繼續來到了著有“以沙為水,以石為山,以綠色植物為島嶼”的枯山水,一水一山令我們瞠目結舌,欲罷不能。

眼前一處清澈見底的池塘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只見幾條五顏六色的金鯉魚在水中游來遊去,其中一條金鯉魚更是悠然自得,再看旁邊歲寒三友之一的黑松巍然屹立,如針一般的葉子覆蓋了枝葉,倒有了幾分相映成趣。

在姚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又認識了婀娜多姿的華安石;如蜂巢一般的鐘乳石;挺拔的羅漢松;以及那有巨大作用的七裡香。這些大自然的“神作”無不令我們讚不絕口,隨著踏入植物展覽館,遊園便告一段落,緊接著我們進行了富有趣味的挑戰——盆景DIY。

我打量著桌上的工具,考虎鉗,一株迷你松柏以及一個仿製漢朝小盆景,還有兩捆鋁絲,這讓我們好奇心大發:這到底拿來幹什麼用,難道專門拿來固定?隨著老師的講解,我們心中的疑惑便一一解開,盆景起源於新石器時代,隨著漸漸發展盆景開始變得美觀。聽了這些我們更加期待了,迫不及待地想大展身手。園藝師倒是不緊不慢地對我們進行了示範,用攀紮的方法將小真柏的小枝葉固定。四人為一小組的我們開始忙活了起來,小心翼翼地生怕折斷了小枝葉,慢慢地鋁絲繞上了小枝葉,接著園藝師教我們如何將樹幹“翻形”,我壓著底部,慢慢地壓彎了小真柏的腰,生怕折了,還好夠堅韌。我們輕輕地松了口氣,把擺好姿勢的真柏放進了盆景裡,蓋上了土還有鋪上了小草坪,再酒上了小碎石,連可愛的小和尚也來湊熱鬧坐在小碎石上打起坐來了。

最後,該給我們的“傑作”取名字了,“組員們個個抓耳撓腮……經過一番爭執,最後一致同意取名為“松下老人”,看著在樹下打坐的小和尚,以及那長青的松柏,我們相視一笑。

時光在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悄悄溜走,這次鴻江盆景之旅,讓我看到大自然的神奇之處,真可謂是“一盆一景一世界,半農半藝半神仙”!

08工匠精神,盆景之中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五班 賀逸凱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這涼風習習的秋天裡,我們即將奔赴鴻江盆景植物園。伴隨著“排好隊、排好隊”的叫喊聲, 一輛大巴車“轟轟” 地駛來,排氣管“呼” 的一下吞雲吐霧。老師安排好後,我懷惴著激動的心情,跟著隊伍,登上了大巴的階梯。

到達後,大家都興奮地下了車,東瞧瞧,西看看。領隊老師介紹:“這是黑松,它因葉子似針,樹皮灰黑,因此得名。它還是歲寒三友裡的一種呢!聽著介紹,我情不自禁偷偷地摸了摸樹皮——粗糙!似一隻生滿繭的手,既厚實,又粗壯,給人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感覺。

說著,領隊老師就向前走去,道:“這是七裡香,也叫九裡香,它花白,果紅,味香,也叫“止戰之殤”。以前,一位大夫就用它的根部和黃蓮製成了藥救了官員。接著就是羅漢松,它葉子寬而圓,果實像一顆顆珠子,曾有句話讚美它:“家有羅漢松,一世不會窮。”隨著老師的指點,我還瞭解了在石洞裡 的鐘乳石;明代製品馬槽;還有奇形怪狀的佛肚樹,樹幹由粗到細,聽老師一講,一瞧,咦,真的像彌勒佛的肚子呢!

老師領著我們繼續在陽光下行走,慢慢的,我們到了一棵“歪七扭八” 、“婀娜多姿” 的盆景前,陽光燦爛地灑在它上面,給它度了層金光。一塊白色的紋路似嵌上去的寶石一般,我忍不住用手輕拂它,光滑而細膩,不失風度。從老師的言語中,我知道了它叫“臺灣真柏” ,這白色的叫“舍利幹” 咦,“舍利幹” 是什麼東西?我只知道舍利子呀!我疑惑地皺起了眉。伴著剛才的瞭解,我又見識了“皺、瘦、漏、透” 的太湖石;“以沙為水,以石當山”的枯山水……

進了松柏示範基地,踏起腳下的石頭路,兩旁的松柏在微風下晃著身子,我不禁吟起了戰國末期思想家荀子的名句“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終於,我們期待的制做DIY到了!聽老師講解完部驟,同學們擼起袖子,躍躍欲試地開始制做起來。我把鋁線拉直,順著樹幹上的那條“金鱗巨蟒” 一圈一圈地往上纏,到葉子的地方,我們小組的成員就拿鉗子把鋁線剪斷,再掐住鋁線的頭,把葉子捆了個全身。就這樣反反復複,整個小樹苗被一條條“小黑蛇” 抽得緊緊的。最後抓著樹枝的底,把它彎了下去,再做了個好看的造型,將它連根拔起,放入石缸中,填上土,鋪上草坪,灑上白沙,取個名,就大功告成了。

汽車“轟轟” 地離駛開來,窗戶旁邊的我,留戀地瞥了一眼這地方,它讓我見識了許多“稀奇百怪” 的東西,讓我開闊眼界!

踏上了鴻江尋“寶”之旅。

尋寶一:小盆景 大世界

一路上同學們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到達目的地便迫不及待地下車,走進鴻江盆景。我抬頭一看,高大的假山怪石突兀,仿佛一個士兵日夜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走進盆景園,令人歎為觀止,真是盆景的天地。盆景裡的植物千奇百怪,有的斜幹式、直正式、懸崖式、曲幹式……導遊姐姐介紹:“這是黑松。它的葉子呈針式,是歲寒三友中的一個,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喜歡陽光,庭院、陽臺均可培養。”小小的黑松盆景竟然隱藏著這麼多秘密,我不禁感歎起來。導遊姐姐指著一盆盆景說:“這就叫七裡香,它能開白色的花,香味很濃。”“哇,好漂亮!”同學們說道。導遊姐姐又介紹了明朝時期的馬槽、雕塑馬、有毒的佛肚樹、羅漢松、臺灣真柏……

難怪老子曾經讚美盆景:“不出戶牖而知天下。”真是小盆景,大世界呀!

可這美妙的小世界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繼續探尋。

尋寶二:妙技法 獨匠心

“這盆景是怎麼做出來的呀?”同學們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驚喜了。導遊姐姐帶我們來到了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栩栩如生的萬馬奔騰雕塑,但我們無暇認真參觀便開始了盆景理論學習。

“盆景是中國人發明的,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經過了漢朝、唐朝、宋朝……直到了今日。”我們中國人真厲害,我心想。而老師又講到了“工匠精神”:“成景並非一朝一夕。從選材到造型的設計再到枝節的修剪,無不凝聚著我們師傅的心血,有的人為了修出自己滿意的造型,甚至修了數年。”真是十年磨一劍啊!我被他們高超的技法,獨具的匠心,持之以恆的精神深深折服了。

尋寶三:人心齊 泰山移

理論課後是動手實踐製作盆景。我本想單槍匹馬做一個盆景,但第一個步驟纏繞鋁線就把我難倒了,我只好向組裡的其他三個夥伴發出求救信號,鋁線很快被我們一起“制服”了,接著把真柏苗小心翼翼地放到花盆裡,有的扶著真柏苗固定住,有的負責填土,有的準備小碎石,不一會兒一盆精緻的盆景便出現在我們眼前。

該為我們的盆景取個好聽的名字了。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說:“就春曉吧!”“太無聊了,不行,叫冰火兩重天吧!”“還是叫一線生機吧!”正當不知如何是好,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我,我說:“就叫‘龍在天’吧!理由是,第一,這個名字霸氣,第二,這造型像龍在飛騰,最後,龍在我們中國是吉祥的象徵,取這個名字象徵著我們是像龍一樣朝氣蓬勃,一往無前。”大家一致同意,於是,作品‘龍在天’,在我們小組同學的努力下順利完成,我不禁感歎到:“做任何事如果人心齊,泰山也能移了。”

這次鴻江盆景之旅,我尋得了三件“寶”,這三件“寶”將伴隨著我一起成長。

03匠心獨具 盆景世界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五班 朱雨蘇

秋風習習,一群興致勃勃的少年在一輛大巴車上,興奮的討論著,車緩緩的駛入那個自然世界——鴻江盆景園。

一下子,一股清風挾帶著泥土的芬香和植物的清香沖入鼻門,令人感到神清氣爽。映入眼簾的是一匹石馬奔騰在山坡上,豪放不羈,仰天長嘶,稱為“麒麟呈祥”。下麵是一方水塘,色彩繽紛的錦魚遊動著,宛若一群自由自在的小精靈,更有一個“吸睛神器”——一條金燦燦的魚。我們有秩序地排好隊,老師用那甘醇蜜汁般的聲音,把我們帶到了那自然世界……

徜徉在綠海中的我們大飽眼福,恨不得多長幾個眼睛,好看個夠。有歲寒三友之一的黑松,葉子如同一根針,樹皮呈黑色,佈滿歲月的滄桑;有花白,果紅,葉香的七裡香;還有果實像一個羅漢的羅漢松……我最喜歡的是佛肚樹,樹幹圓滾滾的,十分粗大,像極了彌勒佛的肚子,更讓我們驚訝的是它的液體有毒,仿佛個個直瞪雙眼,嘴巴張得猶如箱子口那麼大。隨即,我們又看過了皺、瘦、漏、透的太湖石,踏過了由柱基建成的臺階,領略了以沙為水,以石當山的枯山水,遊園活動結束了,我們走進了DIY的製作中……

走進盆景DIY製作室,老師又給我們講解盆景源遠流長的歷史,一張張圖片中,懸崖式,直幹式,斜幹式……各個千姿百態,濃縮著古老的味道,傲然不屈中透露著一絲美,直有著: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的意味。這一個個盆景,不正是匠心所造。這時,我好似看見了一個個工匠的巧手上下飛舞,一個個盆景順手而生。

DIY開始製作了,一棵棵小松柏被擺放在桌上,幾根松枝交叉而出,上面有著幾片綠油油的松葉,嬌翠欲滴。還有幾團鋁線,一根叉子和一根鏟子。開始製作了,我動手把鋁線拆開,捊成一條直線,用手將它纏在真柏枝上,“真柏葉可真紮人。”我纏鋁線時,卻遭到小真柏的"不滿”。幾個小真柏葉如同針一般,紮著我的手,我咬著牙,完成了纏鋁線的任務,只見小真柏渾身佈滿了鋁線,像穿了一層防彈衣。接下來動手給它“搬家”了,移遷到一個古香古色的盆裡,再填土,灑白沙。再把小真柏換個造型,我們把小真柏用力一扳,沒想到平時一扳就斷的松枝,竟像橡皮筋一樣,想怎樣扳就怎樣扳。不一會兒,成功了,再放個正在打坐的小和尚,"松下小憩"就誕生了。

經過匠心的一番打造,像雕刻,木工……都有著匠心精神,鴻江盆景園,不枉此行。

04松柏長青,友誼長存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五班 陳宏銘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題記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這涼風習習的秋天裡,我們踏著輕盈的步伐,滿懷期待與激動,來到這了這偌大的園林——鴻江盆景。

一踏進這片園林,一股沁人的芳香便如“暖風熏得遊人醉”,令我不由自主地有些愛上了這充滿著園林特色的盆景基地,。

隨著小姚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充分地領略了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皺、瘦、漏、透”的太湖石,令我大開眼界;有奇特的枯山水,它與眾不同的是那“以石當山,以沙為水,”寂靜而深邃;在“麒麟呈祥”下,一些千奇百狀的華安石,靜靜的躺著。

來到盆栽景區裡,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葉如松針的黑松,在這秋風習習的環境下,仍然挺直著身軀;更有藥用價值極高的七裡香;在貴族家中顯而易見的羅漢松,並傳下了“家有羅漢松,一世不受窮”的佳話……

其中,我的最愛莫過於那屹立在秋風之中,卻仍挺直的臺灣真柏了,它既有“草木秋死,松柏獨存”那種堅強的精神,也有“千年松,萬年柏”那種屹立不倒的品質。與那銀白的舍利幹“枯榮互見,生死相依”,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令我不由得讚歎起來。

時間悄然而逝,最令人振奮的DIY活動猝然而至。我們個個躍躍欲試,稚嫩的面龐抹過一絲期待,認真的看著那棵臺灣真柏,在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心中的小火苗嗖得騰起,擼起袖子,四個人不約而同動起手來,拿起鋁線,小心地弄著,生怕折傷了它。第二步接踵而至,我用力把小苗連根拔起,放在盆中,開始了塑型。我們專心致志的把這寶貴的小苗埋好,把樹根輕輕彎了一個造型。望著這件半成品,我抹過一絲汗水。繼續了我們的“松下小憩”。終於,“工夫不負有心人”,一盆美麗的盆景在幾雙手下完成了。我內心激動地呐喊:“成功了!”望著這“松下小憩”,我的內心充滿喜悅與激動。

松柏長青,友誼長存,這株真柏見證了我們的友情,參觀園林是我受益匪淺。秋風依舊吹拂,我們的友誼依舊如松柏般,百折不撓!

05

鴻江之旅,其樂無窮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五班 曾雯雯

盆小天地大,樹老景物新。

——題記

金秋的陽光恬靜溫馨,侗鄉的秋風和煦輕柔,藍天白雲飄逸悠揚。六年五班的同學們,迎著陽光,踏迎著悠悠的秋光,灑一路歡聲笑語,來到了目的地——鴻江盆景基地。

一踏進園區,一股沁人心脾的泥土芳香便撲鼻而來,令人神清氣爽,同學們個個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好奇地東張西望,左顧右盼。不一會兒,在姚老師的帶領下,遊園活動正式開始了,“皺.瘦.漏.透”的太湖石;“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枯山水;享有“家有羅漢松,一世不受窮”美譽的羅漢松;香飄千里的七裡香;“枯榮相間,生死相依”的臺灣真柏……各種各樣渾然天成的盆景看得我眼花繚亂,它們有的亭亭玉立,清秀古雅﹔有的蒼健俊逸,縱橫奔放﹔有的意境深遠,清新明快﹔有的玲瓏瀟灑,鬱鬱蔥蔥。我專心致志地聽著姚老師的講解,生怕漏掉一個字,金色的陽光緩緩灑下,照在同學們天真無邪的臉上,沐浴在陽光中,遨遊在盆景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中,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盼星星,盼月亮,手工盆景製作環節開始了,望著桌上一應俱全的工具,同學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眉宇間有著掩飾不住的興奮。在老師的一聲令下,DIY製作活動開始了:纏鋁線,擺造型,灑白沙,鋪草坪,一切都井然有序的進行著,不一會兒,我們組的作品——“神龍擺尾”便閃亮登場了,看著勞動成果,我們組的隊員會心一笑,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哢嚓”一聲,攝像機為我們拍下一張充滿溫馨的留戀。此次的鴻江盆景之旅結束了,在同學們依依不捨的眼光中,我們坐上了歸途的大巴。旅途雖然結束了,但我們對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卻剛剛開始。鴻江之旅,其樂無窮﹗

06樂游鴻江盆景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五班 王茗涓

秋天,是一幅亦濃亦淡的畫,陽光溫馨而恬靜。“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我們605中隊吟著李白的詩句滿懷期待的來到了鴻江盆景園。

秋風像溫柔的母親般的手,夾帶著盆景的馨香拂過臉頰。在老師的安排下,我們“兵分兩路”,開始了盆景之旅。最先引入眼簾的是歲寒三友之一的黑松,葉子向上翹著,一副神清氣爽的樣兒;花白果紅果香的七裡香讓我們知道了他有著入藥價值;更有趣的是羅漢松,俗話說:家有羅漢松,一世不受窮,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都是我們驚歎不已;還有那長期因流水滲透而形成的鐘乳石,高大的石頭上有著幾個小洞,讓我們不得不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你看,明代的馬槽;液中有毒的佛肚樹;及那神奇的皺、瘦、漏、透的太湖石;更奇妙的是以沙為水以石當山的枯山水;臺灣真柏柏也仿佛在向我們招手致意......在這些爭奇鬥豔的盆景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外形奇特的舍利幹了,好多人聽過舍利子,那麼舍利幹到底是何方神聖?舍利幹古拙、粗獷、張揚、奔放,有非常強的山度感。天然的或精工雕鑿的舍利幹,與枝葉交相輝映,色彩對比強烈,凹凸起伏,剛柔相濟.極具美感,讓我和小夥伴們嘖嘖稱奇,在舍利幹中我仿佛看到了勇於挑戰的雕刻者 ,以及那勇於挑戰自然的舍利幹,足以讓我欽佩。

參觀完園林,我們來到了盆景製作室,只見一隻小巧可愛的鸚鵡在門口“迎接”著我們呢!製作室裡溫暖而舒適,大到茶几小到茶杯都滲透著工作人員對我們濃濃的熱情。一切準備就緒,我們開始進行課程訓練了,通過姚老師的詳細解說,我們進一步瞭解到了盆景起源於中國,是一種傳統藝術,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植物、盆、幾架的盆景基本構造了。我們還瞭解到盆景中有斜幹式、直幹式、懸崖式、臥幹式、曲幹式、風動式等等各種各樣的形狀,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懸崖式了,那蒼翠的樹枝及葉子如同一道道瀑布淩空飛旋浩浩蕩蕩的從懸崖山上飛騰而下,頗有一種“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的大將風範……

時間嘩啦啦過去了,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了,我們要開始製作盆景DIY,姚老師話音未落,同學們激情高昂,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們組領到了一小盆臺灣真柏,看著這挺直著“背脊”的樹幹,青翠欲滴的樹葉也讓我們無從下手,生怕弄疼它,那用長蛇一般的鋁線盤纏住的纖細的腰身,沒辦法,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四人組各自開工,我先把那些殘枝碎葉用老虎鉗剪去,再用一條更細的鋁絲將樹枝樹葉固定位置;由於我們女生力氣小,在做造型的時候,費了好大力氣才將這棵小真柏給“降服”,看著這造型奇葩的真柏,我們不禁面面相覷。最後經過移栽——蓋土——灑白碎石——鋪草坪等一波三折的工序,名為“菩提松下”的小盆景終於誕生了。

此行鴻江盆景讓我們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工匠精神,那一盆盆婀娜多姿的盆景和那一條條錦鯉魚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頑強不屈,不怕挫折的精神我一定會永遠牢記於心!鴻江盆景園我們來年再聚!

07一片園林,一方天地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五班 蘇衍川

秋風習習,涼爽而愜意,懷著期盼的心情,伴隨著滿載著懂憬的大巴緩緩停下,一隻只“小鳥”雀躍地奔向了期盼許久的鴻江盆景中心。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著有“皺、瘦、漏、透”之稱的太湖石,太湖石的石質細膩、坑坑窪窪,人工無法模仿,真不愧是大自然的產物,令我們歎為觀止。在嚮導姚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繼續來到了著有“以沙為水,以石為山,以綠色植物為島嶼”的枯山水,一水一山令我們瞠目結舌,欲罷不能。

眼前一處清澈見底的池塘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只見幾條五顏六色的金鯉魚在水中游來遊去,其中一條金鯉魚更是悠然自得,再看旁邊歲寒三友之一的黑松巍然屹立,如針一般的葉子覆蓋了枝葉,倒有了幾分相映成趣。

在姚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又認識了婀娜多姿的華安石;如蜂巢一般的鐘乳石;挺拔的羅漢松;以及那有巨大作用的七裡香。這些大自然的“神作”無不令我們讚不絕口,隨著踏入植物展覽館,遊園便告一段落,緊接著我們進行了富有趣味的挑戰——盆景DIY。

我打量著桌上的工具,考虎鉗,一株迷你松柏以及一個仿製漢朝小盆景,還有兩捆鋁絲,這讓我們好奇心大發:這到底拿來幹什麼用,難道專門拿來固定?隨著老師的講解,我們心中的疑惑便一一解開,盆景起源於新石器時代,隨著漸漸發展盆景開始變得美觀。聽了這些我們更加期待了,迫不及待地想大展身手。園藝師倒是不緊不慢地對我們進行了示範,用攀紮的方法將小真柏的小枝葉固定。四人為一小組的我們開始忙活了起來,小心翼翼地生怕折斷了小枝葉,慢慢地鋁絲繞上了小枝葉,接著園藝師教我們如何將樹幹“翻形”,我壓著底部,慢慢地壓彎了小真柏的腰,生怕折了,還好夠堅韌。我們輕輕地松了口氣,把擺好姿勢的真柏放進了盆景裡,蓋上了土還有鋪上了小草坪,再酒上了小碎石,連可愛的小和尚也來湊熱鬧坐在小碎石上打起坐來了。

最後,該給我們的“傑作”取名字了,“組員們個個抓耳撓腮……經過一番爭執,最後一致同意取名為“松下老人”,看著在樹下打坐的小和尚,以及那長青的松柏,我們相視一笑。

時光在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悄悄溜走,這次鴻江盆景之旅,讓我看到大自然的神奇之處,真可謂是“一盆一景一世界,半農半藝半神仙”!

08工匠精神,盆景之中

成功中心小學六年五班 賀逸凱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這涼風習習的秋天裡,我們即將奔赴鴻江盆景植物園。伴隨著“排好隊、排好隊”的叫喊聲, 一輛大巴車“轟轟” 地駛來,排氣管“呼” 的一下吞雲吐霧。老師安排好後,我懷惴著激動的心情,跟著隊伍,登上了大巴的階梯。

到達後,大家都興奮地下了車,東瞧瞧,西看看。領隊老師介紹:“這是黑松,它因葉子似針,樹皮灰黑,因此得名。它還是歲寒三友裡的一種呢!聽著介紹,我情不自禁偷偷地摸了摸樹皮——粗糙!似一隻生滿繭的手,既厚實,又粗壯,給人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感覺。

說著,領隊老師就向前走去,道:“這是七裡香,也叫九裡香,它花白,果紅,味香,也叫“止戰之殤”。以前,一位大夫就用它的根部和黃蓮製成了藥救了官員。接著就是羅漢松,它葉子寬而圓,果實像一顆顆珠子,曾有句話讚美它:“家有羅漢松,一世不會窮。”隨著老師的指點,我還瞭解了在石洞裡 的鐘乳石;明代製品馬槽;還有奇形怪狀的佛肚樹,樹幹由粗到細,聽老師一講,一瞧,咦,真的像彌勒佛的肚子呢!

老師領著我們繼續在陽光下行走,慢慢的,我們到了一棵“歪七扭八” 、“婀娜多姿” 的盆景前,陽光燦爛地灑在它上面,給它度了層金光。一塊白色的紋路似嵌上去的寶石一般,我忍不住用手輕拂它,光滑而細膩,不失風度。從老師的言語中,我知道了它叫“臺灣真柏” ,這白色的叫“舍利幹” 咦,“舍利幹” 是什麼東西?我只知道舍利子呀!我疑惑地皺起了眉。伴著剛才的瞭解,我又見識了“皺、瘦、漏、透” 的太湖石;“以沙為水,以石當山”的枯山水……

進了松柏示範基地,踏起腳下的石頭路,兩旁的松柏在微風下晃著身子,我不禁吟起了戰國末期思想家荀子的名句“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終於,我們期待的制做DIY到了!聽老師講解完部驟,同學們擼起袖子,躍躍欲試地開始制做起來。我把鋁線拉直,順著樹幹上的那條“金鱗巨蟒” 一圈一圈地往上纏,到葉子的地方,我們小組的成員就拿鉗子把鋁線剪斷,再掐住鋁線的頭,把葉子捆了個全身。就這樣反反復複,整個小樹苗被一條條“小黑蛇” 抽得緊緊的。最後抓著樹枝的底,把它彎了下去,再做了個好看的造型,將它連根拔起,放入石缸中,填上土,鋪上草坪,灑上白沙,取個名,就大功告成了。

汽車“轟轟” 地離駛開來,窗戶旁邊的我,留戀地瞥了一眼這地方,它讓我見識了許多“稀奇百怪” 的東西,讓我開闊眼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