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突破職場瓶頸心法

前幾天出差, 順便路過老家, 表弟不知道從哪兒收到的風聲, 我這剛到家, 行李還沒放好他就趕到了。

直接開門見山:“哥, 能帶我去深圳工作不?”

聽得我一哆嗦, 剛到嘴邊的水杯都嚇得放下了(這要答應了, 估計以後老家都不敢回了)

“在家不是幹得挺好的嘛。 工作不累、工資還行, 有房有老婆的, 到深圳去受啥罪呢?“

”好啥呀!我眼看就要30了, 天天干著一點挑戰都沒有的活, 再幹下去人都要廢了!我這輩子總不能就做個小主管吧?”

“那你準備去深圳幹啥工作呢?”

“我也不知道啊, 感覺現在出去好像一點優勢都沒有, 這不才逮著你回來, 讓你帶我去嘛。 反正至少深圳會比老家忙、壓力大, 怎麼都會成長更快吧”

無獨有偶, 當晚我一個諮詢客戶的業務主管發微信給我, 吐槽現在的工作又多又累, 而且呆了五年, 一點晉升機會都看不到。 信心滿滿地準備跳槽了, 她才發現自己的大公司背景和工作經驗,

幫助並不是很大。 感覺好像啥都可以, 但又啥獨特優勢都沒有, 高不成低不就的, 根本跳不到更高級的崗位工作。

表弟和客戶主管兩人的情況, 看似完全不一樣:一個是覺得工作挑戰不夠, 遇到成長瓶頸了;一個是工作很拼, 但碰到升職瓶頸了。 其實背後的本質卻一模一樣:都是沒有主動規劃能力、被動成長導致的。 這也是大多數20來歲剛進入職場、30多歲還想升職的人迷茫的原因。

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都會被動成長呢?

什麼是被動成長?

有這麼一個職場段子:

一個人跑去問老闆:我都有十年工作經驗了, 為什麼您還不給我漲薪水呢?

老闆回答說:你是有十年工作經驗呢, 還是一年工作經驗用了十年呢?

說一句刻薄又現實的話, “人到中年, 不如狗”, 用來形容那些, 努力工作五年、十年, 卻依然停留在20歲水準的人, 再合適不過。

為什麼他們明明很努力了, 想要的卻始終得不到呢?

其實很簡單, 主要是3個“不”導致的:

不想:不想有目標, 導致目標驅動力缺失

不會:不會將能力與目標匹配, 導致能力與目標錯位

不能:沒掌握正確的方法, 導致不能有效地積累能力

一、不想:目標驅動力缺失

趨樂避苦是人的本性。 本能上, 人人都怕有壓力, 沒目標無論怎麼做永遠都是對的, 而一旦定了目標就有了衡量, 壓力也就隨之而來了。

比如說, 談戀愛的時候, 我很少看到男孩子主動給女孩子一個可量化的目標承諾, 多得是用“我保證平時會好好疼你”這樣的甜言蜜語來做過程保證。

因為, 給了可預見的目標, 壓力就隨之而來, 這與人的趨樂避苦本性是相違背的。 職場上的目標和壓力也同理。

當然, 有些人不想定目標, 是因為被“習慣性失敗”嚇怕了, 從小到大, 定的目標裡面10個有九個半都沒能實現, 實在不願意再折磨自己的內心了。

二、不會:能力與目標錯位

有人是有目標、也願意承擔壓力, 但不幸的是能力與目標之間發生了錯位, 你可以理解成“野蠻生長”, 也就是說積累的能力與實現目標所需的能力不匹配。

每天忙忙碌碌、工作確實也很努力, 但其實浪費了很多主動鍛煉目標能力的機會, 只知道做事, 卻不知道更應該借助做事刻意提煉能力, 陷入在“低水準奮鬥”陷阱中,

自己還不自知。

三、不能:缺乏有效積累能力的方法

俗話說, 你可以白手起家, 但不能手無寸鐵。 有的人, 清楚了自己的目標, 也知道需要怎樣的資歷、經驗、能力和知識, 但可惜的是沒掌握正確的方法, 盲目學習, 越學越發現自己無能, 除了讓自己陷入在深深的學習焦慮中外, 能力毫無寸進。

那怎樣才能破除這三個“不”:不想、不會、不能, 從被動成長, 轉為主動成長呢?其實也不難, 只要做到下面三個步驟就行:定個目標、搭個框架、揚長補短。

第一步 定個目標

關於目標的真正價值, 我至少在3篇文章裡囉嗦過了, 今天還得再囉嗦一次, 直到你徹底記住:目標最大的價值不在於被實現, 而在於給了能力聚焦和綜合運用的方向, 因此這個目標即使定錯了也無!所!謂!

有目標下的能力成長,會遠遠超過無目標下的能力成長,哪怕目標是錯的。因為不同工作之間,70%左右的能力是通用的,也就是所謂的可遷移能力。這些能力得到積累和提升後,你再做其它任何工作、實現下一個目標時就更容易了。

舉個例子,我給你兩個指令:一個是一直往前跑,另一個跑到10公里外的小賣部。你覺得在哪個指令下,你更容易跑到目的地?毫無疑問,一定是第2個指令。

假如等你跑到小賣部後,我告訴你,你跑反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收穫也會高於第1個指令,因為你至少多鍛煉了:目標導向的經驗、實現目標的意志力、跑得更遠所需的耐力。

我知道,剛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大多並不會把目標的重要性放在心上,因為大家幹的都是企業裡最底層的工作,只要肯努力,按部就班,把績效考核做好了,三五年內升為一個小主管,問題並不大。但這往往就已經為你埋下了成長的陷阱,越往後,你會越吃力。

第二步 搭個框架

有了目標,就要從目標出發,搭建崗位能力樹(框架)。

不知道你有沒有玩過“魔獸世界”或者別的網遊?

如果有,那麼你一定清楚“天賦樹(技能樹)”的重要性。技能樹有多個專精方向,玩家每升一級就會獲得一個技能點,逐漸點亮天賦樹的技能,角色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同樣的,想要在職場上打怪升級,首先就要構建自己的“職場天賦樹”,逐漸點亮其中所需的技能,你自己不就越來越強大了嗎?

只有以實現目標為導向,你才能真正識別出所需的能力,避免能力與目標錯位。

同時,也才能保證你有足夠的機會去鍛煉這些能力,否則就會出現你學習的技能和知識沒有用武之地,隨著遺忘曲線忘得一乾二淨,然後再花時間學習,再遺忘,永遠在低水準層次上不停地堆沙堆。

在搭建崗位能力樹時,我特別提醒你兩點:

第一點,有意識地積累可遷移能力。

也就是說,即使你做著low到爆的工作,即使你做的專案一敗塗地,在這個過程中,無論目標是否正確、是否能實現,你都一定會很有收穫:萬能的可遷移能力。

第二點,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的學習一定要嚴格從目標出發去選定,不要貪多。

如果沒有即學即用的機會,你即使學了也基本會忘得乾乾淨淨,白白浪費時間。所以,閑著沒事千萬別想著“要看99本必備工具書”.....

能否構建出目標導向的崗位能力樹,對一個職業人士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呢?回答是:幾乎決定了你職場天花板的高度。

第三步 “揚長補短”

與崗位目標一致的能力樹搭建好後,如何學以致用呢?是全部去學習一遍,讓自己掌握嗎?顯然不行,無論是時間、還是精力都決定了這是絕對做不到的。

特別是已經擔任了管理者的職業經理人,就更要做到“揚長補短”了:“揚長”,就是要最大化自己的優勢能力;“補短”,則是用團隊彌補自己的劣勢能力。

首先,要從第二步搭建的崗位能力框架中,識別出自己的優勢能力,比如演講能力,然後就要在工作中最大化地強化和運用這個能力。像馬雲,就是將他善於演講的這個優勢能力發揮到極致,讓阿裡團隊的人跟打了雞血一般,拼死跟著他幹。

其次,要從崗位能力框架中,識別出自己的劣勢能力,比如寫文案的短板。那麼,在組建或調整團隊時,就要有目的地搭配一個文案寫作能力不錯的團隊成員,運用她的能力彌補你這方面的不足。

沒有人是全能的,總有不擅長的地方,一個好的管理者不是事事都自己親自去做,而是要能善於調配資源。

當然,我們強調揚長補短,不是說你短板的地方就一點都不要去學習和提高,你至少要具備基本的合格水準。如果對短板能力,以合格水準做要求的話,根據80/20法則的經驗,你花很少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達到了。

就像學習打羽毛球一樣,你30分鐘就能達到揮拍接球的水準了;但如果要達到專業扣殺的水準,那至少得練上大半年;如果要達到林丹那樣的水準,因為天賦不夠可能你練習一輩子都做不到。

這就是為何強調一定要揚長補短的原因:因為天賦不同,相較於花時間去彌補短板,你以更少的時間和精力更能放大你的優勢能力。

因此這個目標即使定錯了也無!所!謂!

有目標下的能力成長,會遠遠超過無目標下的能力成長,哪怕目標是錯的。因為不同工作之間,70%左右的能力是通用的,也就是所謂的可遷移能力。這些能力得到積累和提升後,你再做其它任何工作、實現下一個目標時就更容易了。

舉個例子,我給你兩個指令:一個是一直往前跑,另一個跑到10公里外的小賣部。你覺得在哪個指令下,你更容易跑到目的地?毫無疑問,一定是第2個指令。

假如等你跑到小賣部後,我告訴你,你跑反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收穫也會高於第1個指令,因為你至少多鍛煉了:目標導向的經驗、實現目標的意志力、跑得更遠所需的耐力。

我知道,剛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大多並不會把目標的重要性放在心上,因為大家幹的都是企業裡最底層的工作,只要肯努力,按部就班,把績效考核做好了,三五年內升為一個小主管,問題並不大。但這往往就已經為你埋下了成長的陷阱,越往後,你會越吃力。

第二步 搭個框架

有了目標,就要從目標出發,搭建崗位能力樹(框架)。

不知道你有沒有玩過“魔獸世界”或者別的網遊?

如果有,那麼你一定清楚“天賦樹(技能樹)”的重要性。技能樹有多個專精方向,玩家每升一級就會獲得一個技能點,逐漸點亮天賦樹的技能,角色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同樣的,想要在職場上打怪升級,首先就要構建自己的“職場天賦樹”,逐漸點亮其中所需的技能,你自己不就越來越強大了嗎?

只有以實現目標為導向,你才能真正識別出所需的能力,避免能力與目標錯位。

同時,也才能保證你有足夠的機會去鍛煉這些能力,否則就會出現你學習的技能和知識沒有用武之地,隨著遺忘曲線忘得一乾二淨,然後再花時間學習,再遺忘,永遠在低水準層次上不停地堆沙堆。

在搭建崗位能力樹時,我特別提醒你兩點:

第一點,有意識地積累可遷移能力。

也就是說,即使你做著low到爆的工作,即使你做的專案一敗塗地,在這個過程中,無論目標是否正確、是否能實現,你都一定會很有收穫:萬能的可遷移能力。

第二點,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的學習一定要嚴格從目標出發去選定,不要貪多。

如果沒有即學即用的機會,你即使學了也基本會忘得乾乾淨淨,白白浪費時間。所以,閑著沒事千萬別想著“要看99本必備工具書”.....

能否構建出目標導向的崗位能力樹,對一個職業人士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呢?回答是:幾乎決定了你職場天花板的高度。

第三步 “揚長補短”

與崗位目標一致的能力樹搭建好後,如何學以致用呢?是全部去學習一遍,讓自己掌握嗎?顯然不行,無論是時間、還是精力都決定了這是絕對做不到的。

特別是已經擔任了管理者的職業經理人,就更要做到“揚長補短”了:“揚長”,就是要最大化自己的優勢能力;“補短”,則是用團隊彌補自己的劣勢能力。

首先,要從第二步搭建的崗位能力框架中,識別出自己的優勢能力,比如演講能力,然後就要在工作中最大化地強化和運用這個能力。像馬雲,就是將他善於演講的這個優勢能力發揮到極致,讓阿裡團隊的人跟打了雞血一般,拼死跟著他幹。

其次,要從崗位能力框架中,識別出自己的劣勢能力,比如寫文案的短板。那麼,在組建或調整團隊時,就要有目的地搭配一個文案寫作能力不錯的團隊成員,運用她的能力彌補你這方面的不足。

沒有人是全能的,總有不擅長的地方,一個好的管理者不是事事都自己親自去做,而是要能善於調配資源。

當然,我們強調揚長補短,不是說你短板的地方就一點都不要去學習和提高,你至少要具備基本的合格水準。如果對短板能力,以合格水準做要求的話,根據80/20法則的經驗,你花很少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達到了。

就像學習打羽毛球一樣,你30分鐘就能達到揮拍接球的水準了;但如果要達到專業扣殺的水準,那至少得練上大半年;如果要達到林丹那樣的水準,因為天賦不夠可能你練習一輩子都做不到。

這就是為何強調一定要揚長補短的原因:因為天賦不同,相較於花時間去彌補短板,你以更少的時間和精力更能放大你的優勢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