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身為企業家的你要敬畏什麼?

上週末, 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 說是要問我借錢, 數目還不少, 我就問他發生了什麼, 然後朋友瞬間就崩潰了, 原來創業失敗了。

我這名朋友中年創業, 可以說把身家全都押上了。 創業失敗後, 欠了一屁股債, 整個人也蒼老了十歲, 我看著都覺得心酸。

說實話, 這麼多年, 我見過太多的失敗, 但是每個創業者對失敗的態度都不一樣, 有些人表面豁達, 內心痛苦;有些人怨天尤人, 一蹶不振;還有些人無視失敗, 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幾次爬不起來。 實際上, 這些態度我都不欣賞, 我認為呀, 這些人對失敗都缺少了敬畏之心, 包括我那位朋友也一樣。

什麼叫“敬畏”呢, 就是要敬重、要畏懼、要慎重對待。 就是說, 我們要理性對待失敗, 不能把失敗看的太嚴重, 也不能太不把失敗當一回事兒, 更不能對別人的失敗冷嘲熱諷。 那為啥要對創業失敗懷有敬畏之心?

首先, 當我們敬畏失敗的時候, 我們才會承認創業很難, 接受創業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我認識不少創業者, 他們都天真的認為創業很容易。 後來我總結了一下, 覺得可能是因為我們接受的教育, 以及充斥在我們身邊的案例, 比如說8分鐘就融到資這些, 都告訴我們創業很容易,

成功是可以複製的。 所以大家就信以為真了。

但是大家知道嗎,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達到4000萬家, 平均壽命還不到3年, 能夠持續經營5-10年的企業不超過15%。 所以, 我們必須要明白創業很難, 成功的概率很低。 當失敗的時候, 不要覺得丟人, 因為創業本來就是九死一生的事兒。

其次, 對失敗懷有敬畏之心, 才會全心全意投入, 直面風險、挑戰風險。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即使是最優秀的企業, 都可能會遭遇失敗。 微軟有一句名言, 我們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對於我們中小企業來說, 其實面臨的風險與挑戰並不比微軟小。 所以我們不能把創業當兒戲, 失敗了滿不在乎。 即使不能避免失敗,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降低風險。

最後, 敬畏失敗, 也就意味著理性看待失敗。 很多人在創業之前, 只想成功, 不想失敗。 所以一旦失敗, 就認為自己是個loser。 其實這種想法非常錯誤。 成功固然了不起, 但失敗也不可恥。 你嘗試了, 你努力了, 你知道這條路不行, 也許換條路, 下次你就成功了。

像史玉柱、褚時健, 他們都曾經歷過大起大落。 史玉柱當年因投資巨人大廈, 導致資金鏈斷裂破產, 欠下2.5億外債, 後來他憑藉腦白金和巨人遊戲, 再創傳奇;褚時健當年是著名的“煙草大王”, 在鋃鐺入獄後, 他沒有自暴自棄, 最終在80歲高齡, 憑藉 “褚橙”再次成為億萬富翁。 試想如果史玉柱和褚時健在失敗後, 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又怎麼會有日後的東山再起呢?

其實, 很多人之所以覺得失敗丟人, 也跟我們這個社會對失敗者不夠寬容有關。 我們這個社會有很多看客, 他們麻木冷漠, 看熱鬧不嫌事大。 別人失敗, 即使跟他沒關係, 也要指指點點, 這就導致很多創業者心理壓力很大。 所以, 在這種環境下, 創業者自身更要理性看待失敗, 不要被他人左右。

創業都是有風險的,除了成功的光鮮,還有失敗的可能。其實,我覺得成功的經驗重要,失敗的經驗也很重要。失敗乃成功之母,在我身邊,很多創業者就是經歷幾次創業失敗後才成功的,原因就是他們吸取了之前失敗的經驗教訓。我覺得,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這個社會,都應該對失敗者寬容一點,並懷有敬畏之心,因為如果大家都看不起失敗者,就沒有創業,大家都去打工,這個社會也就沒有人創新了。

不要被他人左右。

創業都是有風險的,除了成功的光鮮,還有失敗的可能。其實,我覺得成功的經驗重要,失敗的經驗也很重要。失敗乃成功之母,在我身邊,很多創業者就是經歷幾次創業失敗後才成功的,原因就是他們吸取了之前失敗的經驗教訓。我覺得,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這個社會,都應該對失敗者寬容一點,並懷有敬畏之心,因為如果大家都看不起失敗者,就沒有創業,大家都去打工,這個社會也就沒有人創新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