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華為小米步步進逼,三星和蘋果為何還敢囂張

很長一段時間已來, 對於部分使用者來說, 國外品牌一直是“高檔”的代名詞, 進而受到大家的瘋狂追捧。 表現在手機領域, 前有諾基亞、摩托羅拉;今有蘋果、三星。 各個品牌都曾憑藉著其出色的產品在國內發展了一批忠誠的用戶。 然而今日, 某些東西似乎有些變味了。

自從庫克掌門後, 蘋果公司便開始了由極客工匠向產品商人的轉變之路。 蘋果已經不再是當初的蘋果, 從iPhone5到iPhone8, 蘋果所做的便只是“bigger than bigger”, 除了週期性的硬體升級、螢幕變大、價格變貴之外再無一絲讓人驚豔的感覺。 而近日的“蘋果提醒用戶:iPhone X燒屏是正常現象“的“貼心”小tips,

更是讓消費者感到特別的不自在。

這讓我們不禁疑問, 中國市場歷來是蘋果、三星的銷售額中占比巨大, 而三星、蘋果那些售價高昂的“高端手機”同樣也深受消費者喜愛。 為什麼真心換來的卻不是真心?又是什麼讓他們日趨膨脹,

敢於在中國市場如此囂張?

蘋果:帶你裝逼帶你飛

從喬幫主開始蘋果介紹自家產品, 從來都是強調我們的技術多麼的好, 卻很少提及我們的什麼功能是用戶迫切需求的。

喬幫主是個天才, 所以那句“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

他們就發現, 這是我要的東西”可以理解為技術狂人的自信與偏執, 因為他真的有遠見有能力來引導消費者的需求。 但是如今斯人已逝, 剩下的只有商人的銅臭與資本的傲慢, 以及“唯我獨尊”的逼格。

確實, 蘋果手機初次登陸中國市場的時候, 以其前衛的設計、精湛的工藝、以及高昂的價格迅速征服了國人, 成為了高端機中的高端機。 成為了手機主人品味、牌面的象徵。 甚至後來, 蘋果已經隱然脫離了手機本身進化成了某種崇拜產物。 開始有人為了買蘋果手機不惜割腎賣血, 使得神機進化為了“腎機”。

有著如此“忠誠”的粉絲, 蘋果自然是底氣十足。

三星:不叫爸爸不給貨

至於三星, 則是體量巨大, 同時緊緊掌控了手機產業鏈的上游。

於是圈子裡就有了一句玩笑話:三星炸了, 記憶體漲了。

要知道在DRAM記憶體領域, 三星份額去年達到創紀錄的64.5%, 老二SK海力士也是韓國公司。 在NAAD快閃記憶體市場, 三星份額達到37%, 大幅領先日本東芝。 三星依靠其在記憶體顆粒領域的統治地位,

間接控制著手機產業格局。 同時面板業務方面, 三星幾乎全面壟斷了OLED產能。

通過掌握上游供應鏈優勢, 使得國產手機的產能緊緊掌握在三星手裡, 而三星也從不吝惜運用這種話語權。 而其掌控力度之大, 從今年年初的國產手機集體漲價中, 便可看出端倪。

難怪雖然三星手機份額在中國市場下降之後, 三星還能酸一把“不依靠中國市場我們也能賺錢“了。

國內廠商:真心不給力

說完了國外的, 再來說說國產手機, 雖然我很想誇讚一下, 但是就目前來講, 大多數廠商和機型還是不夠優秀。 整體起步較晚, 專利技術缺失, 產業鏈不完整是整個行業的痛點。 所謂的國產手機, 更像是“國組手機“, 使用著他人的螢幕、記憶體、基帶、CPU、自己搞個外殼, 組裝手機,僅此而已。

供應鏈掌握在別人手中,日子自然不好過。不僅時常面臨著貨物斷供的危機,更是不得不與人分享本就微薄的利潤。

就比如魅族,因為得罪了高通,只得萬年使用聯發科,終於在去年花大代價搞到了三星的CPU,卻也時常面臨貨源不足的困擾。

小米忍不了“替高通清庫存“的日子了,便開始效法華為自家研製晶片,但前方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本命脈被掌握在別人手中,國產手機自然是硬氣不起來了。

結語

在占盡優勢的情況下,三星、蘋果自然是底氣十足。但是沒有所謂的長盛不衰,所有的倡狂也都只能是暫時的。

同時還有個現象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國內的廠商京東方宣佈螢幕量產了,於是蘋果馬上開始尋求合作;我國開始投入一百多億研製記憶體顆粒,一直“產能不足”的三星馬上擴大產能20%了。雖然能力還比較弱,但是國內廠商的進步卻是有目共睹,他們需要的只是一點時間。

組裝手機,僅此而已。

供應鏈掌握在別人手中,日子自然不好過。不僅時常面臨著貨物斷供的危機,更是不得不與人分享本就微薄的利潤。

就比如魅族,因為得罪了高通,只得萬年使用聯發科,終於在去年花大代價搞到了三星的CPU,卻也時常面臨貨源不足的困擾。

小米忍不了“替高通清庫存“的日子了,便開始效法華為自家研製晶片,但前方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本命脈被掌握在別人手中,國產手機自然是硬氣不起來了。

結語

在占盡優勢的情況下,三星、蘋果自然是底氣十足。但是沒有所謂的長盛不衰,所有的倡狂也都只能是暫時的。

同時還有個現象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國內的廠商京東方宣佈螢幕量產了,於是蘋果馬上開始尋求合作;我國開始投入一百多億研製記憶體顆粒,一直“產能不足”的三星馬上擴大產能20%了。雖然能力還比較弱,但是國內廠商的進步卻是有目共睹,他們需要的只是一點時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