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品牌有力產品給力,但松下家電中國卻一路下坡

讓很多同行和對手想不明白的是, 有品牌、有產品的松下小家電業務, 在進入中國市場多年來遲遲“不溫不火”也不著急。 更讓人想不明白的是,

處在中國市場邊緣角落的松下大家電, 接下來將走向何方, 也是模糊不清。

蔡青||撰稿

有夢總是好的, 但一直活在夢中並不好。 對於松下來說, 其大家電, 以及小家電業務, 最近10年多來在中國市場, 正是處在這樣一個尷尬的通道之中。 擁有產品和品牌, 但就是沒有辦法在中國市場搶佔一席之地, 只能從海外市場的領導者, 淪為中國市場的跟隨者。

今年以來, 松下正在試圖提升小家電業務在中國市場的占比, 並希望以此為突破口成為中國家電業務整合的一個標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便是一邊強化小家電線上上網店的銷售比重, 借助電商搶奪市場;另一邊則強化與線下區域家電連鎖商們的合作力度,

試圖借助中國正在引爆的一輪消費升級熱, 搶奪高端消費潮。

不過從松下整體的發展戰略來看, 特別是在加速推動B2C向B2B轉型的過程中, 無論是空冰洗等大家電, 還是美容護理等小家電, 早就不在其核心業務範圍內。 家電已經徹底淪為松下的一塊“雞肋”:市場機會好時就投入、市場機會不好就觀望。 反正這不是重心, 既不能大虧損, 但也絕對不會大投入。

松下大小家電業務還有戲嗎?

2018年, 將是松下創立一百周年的日子。 為了慶祝這一節日, 松下電器於今年在日本虎之門舉辦以“Change for the Next 100”為主題的發佈會, 宣佈未來100年的經營戰略規劃。 其中, 中國市場將在松下未來的戰略規劃中佔據著重要地位。

不過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家電品牌,

松下在家電消費市場還能重新煥發青春歡顏嗎?作為松下戰略市場的中國, 將不再扮演家電業務主戰場, 而是新能源電池、車載電子等商用業務的戰略高地。

其實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進入中國的松下, 曾一度非常輝煌, 巔峰時期佔據中國家電市場份額的近20%, 如今輝煌難捱已跌至2%以下。 尤其隨著中國家電品牌強勢的崛起, 松下家電(消費類產品)在中國的業績變得令人堪憂。

根據中怡康資料顯示, 松下在國內冰箱、空調市場排名被擠出前十, 洗衣機市場排名僅有第六。 而在小家電領域同樣未能進入主流, 比如為大眾熟知的松下電飯煲也由2011年的5.9%下降至2016年的3.7%, 由第四名滑落至第六名, 今年以來市場份額還在收縮。

並沒有因為中國高端消費的引爆而增長, 這讓松下盡顯尷尬與無奈。

現在, 家電業務因盈利能力薄弱逐漸淪為松下發展中的一塊雞肋。 公開信息顯示, 松下電器2016財年銷售額為73437億日元, 相比下跌4%;淨利潤為1493.6億日元, 同比下降10%。 這一業績將創下2012財年以來的盈利新低。 受此影響, 4月就任松下電器中國董事長的橫尾定顯更是將目光聚焦商用領域, 如車載電子等領域。

家電早已不是松下的主戰場!

儘管在家電市場上越來越萎縮, 但松下對中國家電市場仍然充滿著期待。 在松下電器的規劃中, 希望“2018年實現銷售額133億元人民幣, 外資白色家電品牌在中國認可度第一名”。 因此在今年4月, 松下電器也對中國區業務架構體系進行重大調整,

成立更具獨立性和靈活性的“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 意在整合資源重點發力中國市場。

松下中國的新團隊能否找到重振之路?

這一公司被松下視為戰略轉型的重要一步。 其核心就是廢除從日本複製過來的堅持了20多年的管理體制, 代之以更加適應中國市場變化的管理體制。通過“本地設計、生產、製造”的方式,推動家電業務在華的發展。對於松下來說,這塊試驗田寄予厚望,但顯然只能收穫失望,這家公司成立近半年來一直難以在中國家電市場上“施展拳腳”,反而疲于應付內部原有固化的組織和協同。

整個行業也不看好松下在中國家電業務上的這一調整。因為在整個大家電行業,格局已經穩固,以海爾、美的、格力、海信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已牢牢佔據了中國家電市場的龍頭地位。而且在目前的家電產業競爭層級中,低端市場一向由國產品牌強勢把握,中端市場國產品牌也正以中產階級崛起為契機進行升級換面,即使在高端市場也有了能拿得出手的形象品牌,更何況松下走中高端路線還將面臨著卡薩帝、西門子、博世的強勢打壓。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大家電對於當前的松下來說,只能是保守穩固一小塊土地,而很難有大的突破。但是目前松下對空冰洗業務的整合並不順利,只能轉戰小家電,尋求從機會更多的小家電領域切入。但小家電業務的局面會更容易突破嗎?

小家電整合難與大家電共振

相對於大家電來說,現在松下小家電似乎光環更耀眼一些。尤其2015年初,中國遊客赴日旅遊買馬桶蓋又把日本製造推向高峰。然而不少遊客從日本背回來的馬桶蓋產自杭州下沙,也就是松下的中國公司,這讓松下趁機火了一把。

對小家電來說,松下確實有技術和產品方面的優勢,而且品類豐富。從天貓松下電器旗艦店來看,有個人護理類(如美髮美容產品等)、清潔護理類(如電動剃鬚刀、電動牙刷等)、廚房護理類(如電飯煲,榨汁機等)、家居護理類(如吸塵器、空氣淨化器等),幾乎涵蓋小家電品類的方方面面。網紅智慧馬桶則由松下衛浴官方旗艦店銷售。

現在,松下小家電產品的線上銷售比例已經占到整體銷售的55%至60%,大家電也接近10%。不僅線上上,松下也加快了線上下發力小家電的步伐。如與五星電器進行深度合作,打造松下50家精品店,主推智慧馬桶蓋、美容家電、廚房家電和空調等深受消費者歡迎的品類,同時還加強獨有商品包銷合作,大力深耕中高端市場。

小家電確實是家電行業的白月光,是整體市場增長的第二條跑道。從市場絕對量來看,小家電整體占比達到12%左右,相對於其他家電類別,市場容量發展空間巨大。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是引領全球小家電市場增長的主力國家之一。據羅蘭貝格諮詢公司統計,2016年中國小家電市場規模突破1200億元,而到2020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4600億元。市場最大的地方也往往競爭最激烈。

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品牌躋身進入中國家電市場。根據GfK中國全國線上零售資料顯示,2013年線上市場超過600個品牌、5000個型號;2015年線上市場至少800個品牌、8000個型號。而2015年就有超過100個小家電品牌在高端市場持續發力。

現實中,松下小家電的優勢並沒有在市場上表現出來。目前松下還沒有進入小家電的第一集團軍。比如,在淨化器產品上,使用者更認霍尼韋爾和飛利浦。儘管在女性消費圈裡,松下首創的美容小家電口碑一直線上,這畢竟是小眾的市場,難以短時期內爆發。更別提松下知名度很高的電飯煲也被擠出行業主流。儘管有品牌也有產品,其實松下小家電自始至終並未進入到主流市場的選擇行列中。

這其中,當然有產品本身定位問題,比如一個智慧馬桶的售價在四五千元以上,智慧馬桶蓋上的功能很多,但很多消費者買回去大多只用便圈加熱和溫水沖洗功能。如此,多功能、高性價比的優勢並沒有讓消費者感受到。這可能也是松下並沒有很多忠實粉絲的原因所在。

儘管中國的小家電市場進入者非常之多,正處於市場潛力集中開掘和爆發的階段,但發展中初期階段,仍不能忽略一個事實:在普通大眾消費中小家電已形成了巨頭化的品牌發展格局,比如美的、飛利浦、九陽、蘇泊爾等。未來,在小家電市場,更多的品牌可能只能從小眾或細分市場切入。

將旗下產品品類進行跨界整合,無論是冠以全屋智慧還是健康家電的解決方案,松下家電面臨的問題都將十分不易。一方面,中國消費市場變化速度很快,管道、技術和消費心理;另一方面中國家電品牌動作也是十分迅猛,一旦發現一塊潛力市場就會迅速撲進去。就連松下電器中國董事長橫尾定顯也不得不說,“這裡發展非常快,如果不加快速度趕上變化,真的非常危險。”

意識到危險,往往是通向更安全道路的一種前兆。明年,松下就是個跨入百年的老字型大小了。而百歲松下的機會在哪裡?就在於它的改變和突破自我,但松下何時能突破自我呢?答案還不明了。

====

家電圈:中國家電覆蓋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代之以更加適應中國市場變化的管理體制。通過“本地設計、生產、製造”的方式,推動家電業務在華的發展。對於松下來說,這塊試驗田寄予厚望,但顯然只能收穫失望,這家公司成立近半年來一直難以在中國家電市場上“施展拳腳”,反而疲于應付內部原有固化的組織和協同。

整個行業也不看好松下在中國家電業務上的這一調整。因為在整個大家電行業,格局已經穩固,以海爾、美的、格力、海信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已牢牢佔據了中國家電市場的龍頭地位。而且在目前的家電產業競爭層級中,低端市場一向由國產品牌強勢把握,中端市場國產品牌也正以中產階級崛起為契機進行升級換面,即使在高端市場也有了能拿得出手的形象品牌,更何況松下走中高端路線還將面臨著卡薩帝、西門子、博世的強勢打壓。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大家電對於當前的松下來說,只能是保守穩固一小塊土地,而很難有大的突破。但是目前松下對空冰洗業務的整合並不順利,只能轉戰小家電,尋求從機會更多的小家電領域切入。但小家電業務的局面會更容易突破嗎?

小家電整合難與大家電共振

相對於大家電來說,現在松下小家電似乎光環更耀眼一些。尤其2015年初,中國遊客赴日旅遊買馬桶蓋又把日本製造推向高峰。然而不少遊客從日本背回來的馬桶蓋產自杭州下沙,也就是松下的中國公司,這讓松下趁機火了一把。

對小家電來說,松下確實有技術和產品方面的優勢,而且品類豐富。從天貓松下電器旗艦店來看,有個人護理類(如美髮美容產品等)、清潔護理類(如電動剃鬚刀、電動牙刷等)、廚房護理類(如電飯煲,榨汁機等)、家居護理類(如吸塵器、空氣淨化器等),幾乎涵蓋小家電品類的方方面面。網紅智慧馬桶則由松下衛浴官方旗艦店銷售。

現在,松下小家電產品的線上銷售比例已經占到整體銷售的55%至60%,大家電也接近10%。不僅線上上,松下也加快了線上下發力小家電的步伐。如與五星電器進行深度合作,打造松下50家精品店,主推智慧馬桶蓋、美容家電、廚房家電和空調等深受消費者歡迎的品類,同時還加強獨有商品包銷合作,大力深耕中高端市場。

小家電確實是家電行業的白月光,是整體市場增長的第二條跑道。從市場絕對量來看,小家電整體占比達到12%左右,相對於其他家電類別,市場容量發展空間巨大。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是引領全球小家電市場增長的主力國家之一。據羅蘭貝格諮詢公司統計,2016年中國小家電市場規模突破1200億元,而到2020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4600億元。市場最大的地方也往往競爭最激烈。

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品牌躋身進入中國家電市場。根據GfK中國全國線上零售資料顯示,2013年線上市場超過600個品牌、5000個型號;2015年線上市場至少800個品牌、8000個型號。而2015年就有超過100個小家電品牌在高端市場持續發力。

現實中,松下小家電的優勢並沒有在市場上表現出來。目前松下還沒有進入小家電的第一集團軍。比如,在淨化器產品上,使用者更認霍尼韋爾和飛利浦。儘管在女性消費圈裡,松下首創的美容小家電口碑一直線上,這畢竟是小眾的市場,難以短時期內爆發。更別提松下知名度很高的電飯煲也被擠出行業主流。儘管有品牌也有產品,其實松下小家電自始至終並未進入到主流市場的選擇行列中。

這其中,當然有產品本身定位問題,比如一個智慧馬桶的售價在四五千元以上,智慧馬桶蓋上的功能很多,但很多消費者買回去大多只用便圈加熱和溫水沖洗功能。如此,多功能、高性價比的優勢並沒有讓消費者感受到。這可能也是松下並沒有很多忠實粉絲的原因所在。

儘管中國的小家電市場進入者非常之多,正處於市場潛力集中開掘和爆發的階段,但發展中初期階段,仍不能忽略一個事實:在普通大眾消費中小家電已形成了巨頭化的品牌發展格局,比如美的、飛利浦、九陽、蘇泊爾等。未來,在小家電市場,更多的品牌可能只能從小眾或細分市場切入。

將旗下產品品類進行跨界整合,無論是冠以全屋智慧還是健康家電的解決方案,松下家電面臨的問題都將十分不易。一方面,中國消費市場變化速度很快,管道、技術和消費心理;另一方面中國家電品牌動作也是十分迅猛,一旦發現一塊潛力市場就會迅速撲進去。就連松下電器中國董事長橫尾定顯也不得不說,“這裡發展非常快,如果不加快速度趕上變化,真的非常危險。”

意識到危險,往往是通向更安全道路的一種前兆。明年,松下就是個跨入百年的老字型大小了。而百歲松下的機會在哪裡?就在於它的改變和突破自我,但松下何時能突破自我呢?答案還不明了。

====

家電圈:中國家電覆蓋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