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司馬懿韜光養晦,熬死三位帝王,子孫三代成就西晉大業

司馬懿(西元179年—251年), 是曹魏政權的幾朝元老。 司馬家族名人輩出, 司馬懿的高祖是漢朝征西將軍, 曾祖是豫章太守, 祖父是潁川太守, 父親司馬防是京兆尹。 司馬懿少年之時就聰達滿譽, 很有才能。

曹操第一次當官, 就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推薦的。

西元208年, 建安十三年, 曹操當丞相, 丞相府的西曹掾崔琰說司馬懿聰明異常, 英勇果斷, 非常有才能, 曹操愛惜人才, 就命司馬懿到丞相府為文學掾, 司馬懿卻推說自己有風濕病, 曹操大怒要囚禁司馬懿, 司馬懿這才不得不上任。

西元216年, 曹操被封為魏王, 兩年後, 司馬懿任魏王太子中庶子, 輔佐曹丕。 後來, 司馬懿又轉任軍司馬, 協助曹操處理軍機大事。

西元219年, 建安二十四年, 關羽大破曹軍, 威震天下, 曹操想遷都, 司馬懿勸曹操聯合東吳, 讓東吳襲擊荊州後方, 關羽兵敗被殺。 西元220年, 曹操病死。 曹操時代, 司馬懿從未掌握軍權,

只是出謀劃策的謀士。

曹丕繼位後, 司馬懿的地位逐漸提高, 官至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 參與曹魏最高統治集團大政方針的決定和執行, 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 曹丕出征時, 司馬懿負責主持政務, 井然有序, 但是司馬懿從未真正領兵打仗。

西元226年, 執政僅六年的曹丕去世, 曹睿繼位。 曹丕指定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共同輔佐曹睿。

曹睿繼位後, 大興土木, 百役頻繁, 民怨沸騰, 司馬懿廣樹威信, 發現個人勢力。

西元227年, 司馬懿兼任都督荊州和豫州的軍事, 領兵屯宛城。 第二年, 諸葛亮開始北伐, 蜀國早已投降魏國的孟達, 鎮守長安, 又想叛魏降蜀, 被司馬懿日夜兼程趕到長安殺之。

西元231年, 大將軍曹真病死, 司馬懿全面負責對蜀漢諸葛亮的防禦。 在和諸葛亮的幾次對抗中, 曹操時期的大將戰死, 比如說張郃被蜀軍射死, 是司馬懿強命張郃追擊蜀軍的安排。

西元235年, 諸葛亮在五丈原病死, 蜀國北伐威脅暫時解除, 司馬懿被任命為太尉,

主管魏國軍事。

西元237年, 遼東太守公孫淵自立為燕王, 與曹魏對抗。 第二年, 司馬懿率四萬軍隊征伐, 公孫淵派大將卑衍、楊祚率軍數萬, 在遼河旁堅壁高壘, 抵禦魏軍。 司馬懿則出疑兵攻擊, 卻率主力去攻打公孫淵的大本營襄平(遼陽), 卑衍只好率軍回援, 司馬懿圍點打援, 三戰三捷, 消滅公孫淵的主力部隊。

司馬懿圍困公孫淵的大本營襄平, 秋季大雨, 平地水深數尺, 給魏軍造成極大困難。 但是司馬懿堅決不撤軍, 一個月之後, 水退去, 魏軍日夜攻城, 襄平城中糧盡, 人過相食, 公孫淵大將楊祚開門投降, 公孫淵率殘部突圍, 被魏軍斬殺于梁水。

西元238年, 司馬懿平定遼東班師回朝, 此時司馬懿的地位已經無人能及了, 隨後魏明帝曹睿病死,

其子八歲的曹芳繼位。 曹睿遺詔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共同輔佐曹芳。

司馬懿已經是四朝元老了, 擁有傑出的軍事才能, 這時他的政治才能又開始展現, 司馬懿對魏國國內輕徭薄賦, 節省民力, 崇尚節儉, 深得民心。

大將軍曹爽卻是無能之輩, 非常平庸。

曹芳即位初期, 對司馬懿非常尊重, 後來, 曹芳慢慢長大, 就想要奪權, 曹芳與空有才學之能的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人從往甚密, 這些人卻是只有才學、毫無政治能力的文人。 何晏被任為尚書, 其他人為尚書事或者司隸校尉, 專斷朝政, 不僅甚失有能之士之心, 也激化了曹魏集團和司馬氏集團的矛盾。

曹爽升司馬懿為太傅, 削弱實權, 又安排曹氏子弟控制要害部門, 司馬懿逐漸處於可有可無的地位,司馬懿一方面為曹魏服務幾十年失勢感到不滿,又感覺現在時機不成熟,曹氏家族的防備太強大,於是不管不問,任憑曹氏所作所為。

西元247年,司馬懿已經68歲了,以年老多病上書魏王曹芳退休。但是曹爽等人並沒有放鬆對司馬懿的監視,司馬懿回到老家河內郡後,曹爽讓河南尹李勝探訪司馬懿,司馬懿故意裝出大病在身的樣子,裝作又聾又傻,李勝信以為真。

李勝告訴曹爽,司馬懿病入膏肓,馬上就要死了,三國時期古人人均壽命三十歲,年過四十即為長壽。曹爽從此對司馬懿不加防備,曹爽還想奪取曹芳的帝位自立。

司馬懿決定奪回政權,他得到了朝中元老重臣太尉蔣濟的暗中支持,司馬懿長子司馬師任中護軍,掌握部分禁軍,又暗中畜養死士三千人,以備後用。

西元249年,大將軍曹爽帶著皇帝曹芳離開洛陽去拜高平陵,曹爽的弟弟曹羲、曹訓等都跟隨,洛陽城中曹氏家族空虛。

司馬懿趁機發動兵變,令司徒高柔代行大將軍事,佔據曹爽軍營;令太僕王觀任中領軍事,佔據曹羲軍營;解除了曹氏兄弟軍權後,司馬懿又以皇太后的名義關閉洛陽城門,佔領武器庫,派兵把守洛水浮橋,阻擋曹爽進城。

司馬懿上書魏帝曹芳,指出曹爽背棄先帝遺願,敗壞國家法制,排擠賢臣,結黨營私,有篡位之心,因此司馬懿不得不冒死兵諫,為國除害。

司馬懿又派人告訴曹爽,只要他認罪,交出兵權,就可以回來,並且指洛水為誓,只要交出兵權即可,絕不會傷害曹爽家人,保留封爵。

司馬懿發動兵變以後,曹爽集團的智囊桓范逃出洛陽城,桓范見到曹爽後,勸曹爽帶曹芳到許昌,然後召集魏國四方軍隊和司馬懿對戰,曹爽遲疑不決。桓范說,你們與天子在一起,發號施令,天下誰敢不從?曹氏兄弟卻沉默不語。桓範又說,此去許昌,很快就能用那裡的武器組裝大量軍隊,現在只缺軍糧,但是我是大司農,我還把大印帶了出來,完全可以在國內征糧。曹爽兄弟沉默到天明,曹爽才說,司馬懿不過是為了爭奪我的權力,我交出權力,還可以做一個富翁。

桓範氣得痛哭流涕,說到,你們的父親曹真是真英雄,沒想到生了你們幾個豬一樣的無能之輩,我真是瞎了眼,怎麼和你們這群窩囊廢在一起!曹氏家族就要完了!

曹爽帶領皇帝返回洛陽,曹爽認罪,開始的時候,司馬懿將曹爽關在曹府,不准外出,後來又把曹府的大門用磚壘上,曹爽一家人沒有食物,幾乎餓死,曹爽後悔不及。

司馬懿在掌握了全部大權之後,以謀反罪,將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人全部處死,誅其三族。從此,曹魏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了。

西元251年,太尉王淩在揚州發兵反對司馬懿,但是因為兗州刺史黃華告密,司馬懿先發制人,率兵南征,王淩措手不及,中計被擒後服毒自殺,其黨羽被誅九族。

討伐王淩不久,司馬懿死了,司馬懿活了72歲,在古代是非常長壽之人,他熬死了曹操和曹丕,在曹睿時代,獲得了領軍之權,並越做越大,曹芳時代,司馬懿已無敵手,朝中一多半官員皆依靠司馬懿。因此,發動政變易如反掌。

司馬懿死後,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皆非凡人,都是雄才大略,司馬師是大將軍、錄尚書事,接替司馬懿繼續專權。

西元253年,吳國太傅諸葛恪率兵攻打魏國,被司馬師以逸待勞,堅守不出,吳兵攻打不克士氣低迷時,包抄後路,吳兵大敗而走。

西元254年,尚書令李豐和曹芳皇后的父親張緝密謀除掉司馬師,事情敗露。司馬師誅殺李豐、張緝等人三族。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任安東將軍,廢掉了皇帝曹芳,立14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百官莫敢不從。

西元255年,揚州刺史文欽、鎮東將軍毋丘儉率軍五萬,假借太后的名義,發繳文於各州,討伐司馬師。司馬師親率大軍討伐,很快蕩平叛亂,但是司馬師回到洛陽不久就病死,司馬昭繼位大將軍。

征東大將軍諸葛誕見很多人被殺,內心很不安,他在揚州畜養死士數千人,在壽春擁有十萬人馬,以防不測。

司馬昭掌握大權後,派人試探諸葛誕,是否願意司馬氏取代曹氏,被諸葛誕斷然拒絕。司馬昭命諸葛誕進京,諸葛誕害怕,於是起兵造反,十五萬大軍固守壽春,連結東吳,以逸待勞。司馬昭率領二十六萬大軍平叛。

司馬昭沒有強攻壽春,而是示弱自己缺糧。諸葛誕以為吳國援軍很快到來,沒有節約糧食,結果吳軍沒有到來,壽春就已經缺糧。司馬昭又利用諸葛誕的部下和吳軍將領的矛盾,使得很多人投降。並善待投降將領,降低抵抗決心。第二年春,壽春糧食更加缺乏,司馬昭指揮大軍攻城,誅殺諸葛誕三族。

司馬昭鎮壓諸葛誕叛亂後,被封為丞相,加爵晉公,加九錫,位極人臣。

西元260年,魏帝曹髦召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說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想坐以待斃,我們一起討伐司馬昭”。尚書王經說“現在天下大勢所趨,地方官員都在為司馬氏賣命,陛下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靠,這樣做太危險!”曹髦不聽勸阻,親自率領侍中去攻打司馬昭府,司馬昭的中護軍賈充殺死了曹髦。

司馬昭又立15歲的陳留王曹奐當傀儡皇帝。

西元263年,魏滅蜀。

西元264年,司馬昭封晉王,第二年去世,兒子司馬炎繼承爵位,執掌魏國大權。

西元265年,八月,魏帝曹奐禪位給晉王司馬炎,晉朝(西晉)建立,司馬炎史稱晉武帝。司馬炎追尊祖父司馬懿為宣帝,伯父司馬師為景帝,父親司馬昭為文帝。

西元280年,晉滅吳,西晉實現全國統一。

司馬懿逐漸處於可有可無的地位,司馬懿一方面為曹魏服務幾十年失勢感到不滿,又感覺現在時機不成熟,曹氏家族的防備太強大,於是不管不問,任憑曹氏所作所為。

西元247年,司馬懿已經68歲了,以年老多病上書魏王曹芳退休。但是曹爽等人並沒有放鬆對司馬懿的監視,司馬懿回到老家河內郡後,曹爽讓河南尹李勝探訪司馬懿,司馬懿故意裝出大病在身的樣子,裝作又聾又傻,李勝信以為真。

李勝告訴曹爽,司馬懿病入膏肓,馬上就要死了,三國時期古人人均壽命三十歲,年過四十即為長壽。曹爽從此對司馬懿不加防備,曹爽還想奪取曹芳的帝位自立。

司馬懿決定奪回政權,他得到了朝中元老重臣太尉蔣濟的暗中支持,司馬懿長子司馬師任中護軍,掌握部分禁軍,又暗中畜養死士三千人,以備後用。

西元249年,大將軍曹爽帶著皇帝曹芳離開洛陽去拜高平陵,曹爽的弟弟曹羲、曹訓等都跟隨,洛陽城中曹氏家族空虛。

司馬懿趁機發動兵變,令司徒高柔代行大將軍事,佔據曹爽軍營;令太僕王觀任中領軍事,佔據曹羲軍營;解除了曹氏兄弟軍權後,司馬懿又以皇太后的名義關閉洛陽城門,佔領武器庫,派兵把守洛水浮橋,阻擋曹爽進城。

司馬懿上書魏帝曹芳,指出曹爽背棄先帝遺願,敗壞國家法制,排擠賢臣,結黨營私,有篡位之心,因此司馬懿不得不冒死兵諫,為國除害。

司馬懿又派人告訴曹爽,只要他認罪,交出兵權,就可以回來,並且指洛水為誓,只要交出兵權即可,絕不會傷害曹爽家人,保留封爵。

司馬懿發動兵變以後,曹爽集團的智囊桓范逃出洛陽城,桓范見到曹爽後,勸曹爽帶曹芳到許昌,然後召集魏國四方軍隊和司馬懿對戰,曹爽遲疑不決。桓范說,你們與天子在一起,發號施令,天下誰敢不從?曹氏兄弟卻沉默不語。桓範又說,此去許昌,很快就能用那裡的武器組裝大量軍隊,現在只缺軍糧,但是我是大司農,我還把大印帶了出來,完全可以在國內征糧。曹爽兄弟沉默到天明,曹爽才說,司馬懿不過是為了爭奪我的權力,我交出權力,還可以做一個富翁。

桓範氣得痛哭流涕,說到,你們的父親曹真是真英雄,沒想到生了你們幾個豬一樣的無能之輩,我真是瞎了眼,怎麼和你們這群窩囊廢在一起!曹氏家族就要完了!

曹爽帶領皇帝返回洛陽,曹爽認罪,開始的時候,司馬懿將曹爽關在曹府,不准外出,後來又把曹府的大門用磚壘上,曹爽一家人沒有食物,幾乎餓死,曹爽後悔不及。

司馬懿在掌握了全部大權之後,以謀反罪,將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人全部處死,誅其三族。從此,曹魏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了。

西元251年,太尉王淩在揚州發兵反對司馬懿,但是因為兗州刺史黃華告密,司馬懿先發制人,率兵南征,王淩措手不及,中計被擒後服毒自殺,其黨羽被誅九族。

討伐王淩不久,司馬懿死了,司馬懿活了72歲,在古代是非常長壽之人,他熬死了曹操和曹丕,在曹睿時代,獲得了領軍之權,並越做越大,曹芳時代,司馬懿已無敵手,朝中一多半官員皆依靠司馬懿。因此,發動政變易如反掌。

司馬懿死後,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皆非凡人,都是雄才大略,司馬師是大將軍、錄尚書事,接替司馬懿繼續專權。

西元253年,吳國太傅諸葛恪率兵攻打魏國,被司馬師以逸待勞,堅守不出,吳兵攻打不克士氣低迷時,包抄後路,吳兵大敗而走。

西元254年,尚書令李豐和曹芳皇后的父親張緝密謀除掉司馬師,事情敗露。司馬師誅殺李豐、張緝等人三族。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任安東將軍,廢掉了皇帝曹芳,立14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百官莫敢不從。

西元255年,揚州刺史文欽、鎮東將軍毋丘儉率軍五萬,假借太后的名義,發繳文於各州,討伐司馬師。司馬師親率大軍討伐,很快蕩平叛亂,但是司馬師回到洛陽不久就病死,司馬昭繼位大將軍。

征東大將軍諸葛誕見很多人被殺,內心很不安,他在揚州畜養死士數千人,在壽春擁有十萬人馬,以防不測。

司馬昭掌握大權後,派人試探諸葛誕,是否願意司馬氏取代曹氏,被諸葛誕斷然拒絕。司馬昭命諸葛誕進京,諸葛誕害怕,於是起兵造反,十五萬大軍固守壽春,連結東吳,以逸待勞。司馬昭率領二十六萬大軍平叛。

司馬昭沒有強攻壽春,而是示弱自己缺糧。諸葛誕以為吳國援軍很快到來,沒有節約糧食,結果吳軍沒有到來,壽春就已經缺糧。司馬昭又利用諸葛誕的部下和吳軍將領的矛盾,使得很多人投降。並善待投降將領,降低抵抗決心。第二年春,壽春糧食更加缺乏,司馬昭指揮大軍攻城,誅殺諸葛誕三族。

司馬昭鎮壓諸葛誕叛亂後,被封為丞相,加爵晉公,加九錫,位極人臣。

西元260年,魏帝曹髦召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說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想坐以待斃,我們一起討伐司馬昭”。尚書王經說“現在天下大勢所趨,地方官員都在為司馬氏賣命,陛下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靠,這樣做太危險!”曹髦不聽勸阻,親自率領侍中去攻打司馬昭府,司馬昭的中護軍賈充殺死了曹髦。

司馬昭又立15歲的陳留王曹奐當傀儡皇帝。

西元263年,魏滅蜀。

西元264年,司馬昭封晉王,第二年去世,兒子司馬炎繼承爵位,執掌魏國大權。

西元265年,八月,魏帝曹奐禪位給晉王司馬炎,晉朝(西晉)建立,司馬炎史稱晉武帝。司馬炎追尊祖父司馬懿為宣帝,伯父司馬師為景帝,父親司馬昭為文帝。

西元280年,晉滅吳,西晉實現全國統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