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趙薇的《六尺巷》,原來發生在安徽桐城這條百米長的小巷裡

你們熟悉的"六尺巷", 是趙薇裡的歌, 還是"千里家書只為牆, 讓出三尺又何妨”?

很多人都聽過, 趙薇的一首歌《六尺巷》:“我家二堵牆, 前後百米長, 德以中間走, 禮讓站二旁 ......”這也是2016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中廣為流傳的一首。 如果真真要追述六尺巷的故事, 可能要從清朝康熙年間說起:

清朝有一位安徽籍的宰相, 名叫張英, 有一天他收到一封家書, 說因為蓋房子與鄰里為了三尺寬的宅基地發生糾紛, 想讓張英出面。 而張英讀完家書後回信詩一首“千里家書只為牆, 讓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

寥寥數語, 卻寓意深長。 張家接到書信後, 深感愧疚, 便毫不遲疑地讓出了三尺地基。 吳家見狀, 覺得張家有權有勢, 卻不仗勢欺人, 被“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大度所感動, 於是也效仿張家向後退讓了三尺地基, 隨後二家院牆之間空出六尺寬的空道, 故“六尺巷”。 從此這一段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不知道這首“讓牆詩”你有沒有感覺, 小小以前在家也常言道“古人不值錢, 古話值錢。 ”在這浮躁的社會, 我們的傳統美德丟了沒?有幸的是六尺巷現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的文化遺產, 今天小小也非常榮幸此地遊玩一番, 我們懷著禮讓的傳統美德。 一起去看看如今的六尺巷美景: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

全長100米、寬2米。

在2006年11月21日, 我國時任國務委員唐家璿在參觀六尺巷後, 題辭:“桐城六尺巷, 和諧名城揚”。

2007年4月的時候, “桐城文廟-六尺巷”已經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在參觀遊覽的時候, 抓拍的二位老人, 正在認認真真的詳讀六尺巷典故。 是不是也挺可愛的!

歷經風霜的石獅子, 一看就很有年代感哦~

始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你看到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了嗎?

始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你看到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