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認識大腦供血不足

中午吃完飯, 上下眼皮不停的打架, 好像一入冬, 吃飽了就犯困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了, 不知道各位易友有沒有這種感覺?那麼,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吃飽了就困呢?

大腦供血不足的說法, 不靠譜!

關於吃飽了就困, 大家聽到最多的說法大概是“在吃完飯後, 血液湧進胃部幫助消化, 供應大腦的血液減少, 所以會犯困想睡覺”, 但讓人震驚的是, 這個說法其實只是個美麗的“傳說”!

事實上, 正常的機體有獨特的機制讓大腦的供血保持平穩, 即便其他器官的血液分配有所改變, 也不會對大腦的供血造成影響。

人體對於缺血的應答機制最首選保全的就是“司令部”大腦, 也有實驗證據顯示, 在用餐前後, 頸動脈內的血液量是沒有明顯改變的。 但是為了更好的消化食物, 血液確實更多的進入了胃部。 這些血供一部分來自骨骼肌施捨的血液, 另一部分通過心臟的加班加點來實現。

吃飽就想睡的真正原因?科學家們還在為此爭吵

其實關於吃飽了就犯困的問題, 科學家們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大胸妹盤點了幾個比較站得住腳的答案:

1.胰島素大量分泌惹的禍

碳水化合物被攝入之後, 會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 構成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 隨後, 胰腺會釋放胰島素, 胰島素與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結合, 使細胞允許葡萄糖進入,

作為能量儲存或者被立即使用。 但與此同時, 胰島素會抑制蛋白質的分解和促進褪黑素的形成, 使人產生睡意。

2.副交感神經亢奮

食物的刺激會讓我們的副交感神經相對亢奮, 興奮的副交感神經會幫助我們增強消化功能、吸收營養物質、補充能量, 但是同時它也會讓我們血壓下降、心率減慢、體溫降低、呼吸減慢, 讓我們進入一個容易入睡的狀態。

3.食欲素在搗鬼

提起食欲素, 大家都會覺得有些陌生, 食欲素也叫下丘腦泌素, 是下丘腦分泌的一類激素。 當我們體內的食欲素含量低, 就會覺得昏昏欲睡懶得動;而食欲素含量高時, 我們則會變得清醒且活躍。 有研究發現, 進食會導致血糖升高, 當血糖濃度高時, 會抑制食欲素的分泌,

食欲素含量降低, 我們就會犯困。

看完了讓我們犯困的這些猜想, 我們再回歸到犯困本身這件事上。 有人說自己吃完飯從來不犯困, 那麼, 吃完飯就困的人, 是身體出問題了嗎?吃完就睡, 會不會讓我們生病呢?

日常飲食中, 一次攝入太多的白糖、白麵粉和甜飲料等碳水化合物, 容易導致血糖突然升高、胰島素分泌增多, 使得胰島素受體無法正常發揮作用, 細胞停止接收葡萄糖, 導致過量的葡萄糖堆積在血液裡。 如果經常飯後犯困, 吃完就身體疲憊, 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報警信號。 它在警告你, 目前的飲食結構不夠健康, 可能會患糖尿病。 所以吃完飯就犯困的人, 趕快檢討一下, 看看自己的飲食結構是不是不太健康吧!

另外, 吃完就困, 困了就睡的人也要注意了, 進食後馬上入睡, 不利於食物的消化, 還可能引起食物反流, 刺激食道。 如果實在想睡, 在睡覺的時間上也不是隨心所欲就好, 午休的時間過短, 會達不到休息的效果, 而時間過長, 則會出現一睡不知所醒的狀況, 醒了甚至會覺得輕微的頭痛和全身無力。 午休15~30分鐘最適宜, 擔心到點醒不來的易友, 鬧鐘是你的好夥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