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總是回頭找媽媽的寶寶跑不遠,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一個被濫用的詞, 寶寶缺少安全感, 會哭鬧, 大人缺少安全感, 蜷縮起來睡覺, 好像全民陷入缺少安全感的氛圍中,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缺少了安全感。

安全感看不見, 摸不著, 卻攪動每個人心裡的一片平靜。

作為成年人, 我們盡力為自己創造安全感, 作為媽媽, 我們要竭力為寶寶創造安全感。

安全感是寶寶生存的基本需求。 寶寶是否感到環境、他人對他沒有威脅, 通常取決於帶養寶寶的人同寶寶之間的關係的品質, 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

【丫丫的例子】

丫丫6個月時, 媽媽銷假上班。 自此, 白天外婆來看護她, 下班以後媽媽再接手。 現在丫丫3歲4個月了, 她在陌生的環境裡總不敢主動表達自己的意願, 也從不主動與人交往, 在家則沒有這個問題。

其他寶寶搶她的東西, 她不知躲閃拒絕, 東西被搶走後她會對媽媽發脾氣;外人給她東西, 無論多麼想玩、想要、想吃,

也不敢自己拿, 必須讓媽媽幫著拿回來, 或拉上媽媽才行。 媽媽很頭痛為什麼她這麼沒有安全感。

【美國媽媽例子】

一位美國媽媽, 她有兩個寶寶, 大寶寶4歲多, 小寶寶1歲多。 無論媽媽手中正做著什麼事, 只要寶寶需要, 她都會立刻放下, 先照顧寶寶。

大寶寶永遠都全副精力地探索世界, 小貝貝也精力旺盛地在抓、拉、爬, 認識世界, 而她總是不遠不近地跟在後面, 讓寶寶在需要她時能看到她, 但同時, 她也不干擾寶寶。

她說:“我的寶寶不用回頭找媽媽, 而很多寶寶都會害怕媽媽不見了, 總是回頭找。 ”

【母子分離是自然過程】

原本, 寶寶小的時候, 媽媽不離開寶寶, 寶寶永遠在媽媽的視線內, 寶寶的呼喚媽媽永遠都能及時地回應。

等到寶寶長大些了, 探索的範圍更大, 寶寶需要的時候, 也能在媽媽勞作的地方找到媽媽, 不會產生離開媽媽的焦慮, 直到他有足夠的能力, 不再時時依賴媽媽的呵護。

【安全感怎麼獲得】

首先, 寶寶的安全感取決於一種關係, 而不是某個人

寶寶是否能得到帶給他安全感的愛, 取決於他生活中那個客觀存在的關係。 理想狀態下, 帶養寶寶的是媽媽。 若媽媽本身不能保證寶寶處在一種能給他帶來安全感的關係氛圍中, 那麼寶寶就會缺乏安全感。

例如:帶養她的成人, 即便是親生父母, 如果經常吵架, 寶寶待在旁邊也會感到害怕, 感到惶恐, 感到被拋棄。 這是一種情感上的被拋棄, 這種被拋棄在一邊的感受, 容讓寶寶缺乏安全感。

其次, 照看寶寶者傳遞給寶寶的資訊

帶養寶寶的成人在寶寶爬高時驚恐地說“會摔”;使用一樣東西的時候驚恐地說“會傷”;走在某個環境中時, 驚恐地認為寶寶“會丟”;端杯子的時候驚恐地說“會燙”等等。

這種非常害怕出事, 不給寶寶空間的擔憂的心態, 以及這種擔憂所派生出來的行為, 都能被寶寶感受到。

成人這種對待事物的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寶寶, 讓他感到外界是如此不安全。 而這一切並不由成人是否認為自己愛寶寶來決定。

最後, 更換照顧者給寶寶適應的過程

假如父母要把寶寶交送到另一個成人的手裡, 或者把家庭的環境轉換成了幼稚園的環境, 至少應該由媽媽和寶寶一起來熟悉這個人或者環境。

熟悉之後, 使寶寶體驗到轉入新環境、新關係中是有愛存在的, 才能夠談到如何幫助寶寶解決其他問題。

在寶寶沒有能力面對世界時, 及時關注, 不時撫慰, 處處關愛, 讓寶寶不用回頭找媽媽, 也知道媽媽一直在關注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