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京城的一些老行當

當年, 京城車馬最多, 在人力車、電車、汽車傳入以前曾是主要的代步、運輸工具。 趕驢腳夫也是一個老行當, 適合騎行的騸驢性情溫和, 一般不用鞍子, 而是用坐墊, 上面繡有漂亮的圖案, 驢脖頸上掛串鈴鐺, 走起來“叮噹”作響, 清脆悅耳, 在京城的巷道上可是一景。

雇用毛驢有專門的驢市, 老北京話兒“驢口兒”。 驢口兒就似當今的“汽車站”, 分為三種:一是“常口兒”, 就是固定站;二是“臨時口兒”, 相當於“臨時站”;三是“對槽口兒”, 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 你在前門大街的交通繁忙地兒想去趟東四, 這時候, 一招手, 槽口過來一趕驢腳夫,

牽著驢打探:你奔哪兒?哦, 東四, 得嘞, 您先上驢。 交了錢, 您騎著驢就走了, 趕驢腳夫不跟著, 到了東四, 或把驢交給東四的槽口, 或這驢自個兒溜達轉回前門大街去了。 這驢訓練有素, 走的是熟道, 自個兒上路絕對走丟不了。 您想快點兒、慢點兒, 或途中遇到了熟人停下來聊幾句, 都成。 但凡您半途中起了貪心, 想順手牽驢回家, 門兒都沒有, 驢的強脾氣一犯上來, 肯定牽不走。 對了, 這叫對槽驢。

攝於1917-19年, 京城一景, 對槽驢。

過去京城交通工具多為騾馬轎車、貨運馬車, 所以釘馬掌的店鋪必不可少, 大多設在交通繁忙的路口。 這些專為來往過客的騾馬換馬掌、釘馬掌的馬掌鋪門前埋有兩根粗木樁, 上邊一橫樑, 是給馬釘掌時捆綁固定馬而設立的吊馬樁。 鋪子裡的風箱和火爐, 是鍛燒馬蹄鐵的, 師傅要根據馬蹄的大小, 將馬蹄鐵在爐火中燒紅後再用鐵錘重新鍛打, 以配上不同大小的馬蹄。 通常馬蹄鐵磨損快的時候, 十來天就得換一套, 最多二十幾天, 就會被磨成薄薄的一片了,

會傷到蹄子。 京城的馬掌鋪多為規模稍大的鐵匠鋪兼營, 有一定的機械設備, 兼製作鐵皮爐子、澆鑄鐵鍋、鐵壺、加工煙筒等小五金件, 這樣的鐵匠鋪, 有店號, 也有匾額。 圖為位於崇文門內大街與麻線胡同西口的鐵匠鋪——德聚鐵工廠, 掛著“德泰永”匾額的馬掌鋪。 在Gamble的影像中, 師傅用大繩把騾馬綁在門前的吊馬架上後, 用鐵鉗夾嫺熟的將磨損的舊馬掌撬掉。 那騾馬似乎也已久經這陣仗, 通人性的它已識事體, 眯縫著眼, 安靜的等著換新掌了。

攝於1917-19年, 換馬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