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成都1917年影像記錄

時間前溯一年, 1916年7月29日, 蔡鍔率護國軍進入成都, 標誌著護國運動的塵埃落定, 此時袁世凱也病死了。 1916年8月8日, 蔡鍔因疾離開成都, 遠赴日本就醫。 應了“山中無老虎, 猴子稱大王”的這句老話, 沒了有著“護國英雄”的威望和軍政才能的蔡鍔坐鎮督川, 此時坐在成都這座山頭的是原護國軍中的滇系羅佩金, 時任四川都督, 川系劉存厚, 時任川軍第一軍軍長, 黔系戴戡, 時任四川省長, 原本都是把著槍桿子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軍閥, 這時為了各自的利益, 都想做大王。 巴蜀大地上不可避免的演繹軍閥混戰的亂局。

1917年4月18日晚, 辛亥後的成都爆發了第一次巷戰, 即“川劉滇羅之戰”。 歷時7晝夜, 以滇軍撤出成都告終。

1917年7月5日, “川劉黔戴之戰”, 成都爆發第二次巷戰, 歷時12天。 黔系撤出成都, 川系勝出。 一切都是暫時的, 巴蜀之後更陷入軍閥割據混戰的怪圈...

Gambel在1917年6月11日從上海出發, 溯揚子江而上, 到達成都時, 用影像記錄了這兩次成都巷戰後的瘡痍景像。

皇城城牆邊被焚毀的民房

川劉滇羅在成都巷戰進行到第二天晚上, 滇軍將皇城周圍的民房商鋪全部灑上汽油, 予以焚燒, 說是要掃清視界, 同時防止川軍利用民房伏擊, 叫做“亮城”, 成都百姓對其切齒痛恨;為了突出滇軍的兇惡形象, 數百川軍又戴上紅邊邊軍帽, 扮成滇軍幫著四處縱火。

遠處明遠樓的屋頂隱約可見, 皇城外的大片民房已經毀於戰火。

戰火四起, 泥菩薩也難自保

彈殼彈片是打鐵的好材料, 這不利用上了!

戰火掠過, 遍地狼藉。

川劉黔戴在成都巷戰, 黔軍沿路連搶帶燒, 更讓成都居民憤恨不已, 認為黔軍比滇軍更壞, 群起幫助川軍, 為打巷戰的川軍指路。

皇城城牆被炸開的豁口。成都市民在皇城城牆豁口的外側看熱鬧 。

皇城城牆被炸開的豁口。皇城城牆豁口的內側,坍塌的豁口處站著是戴灰邊邊軍帽的川軍。

川劉黔戴的成都巷戰,川軍從民間徵用了一口柏木棺材,將火藥放進去,外面加上鐵箍,然後挖一隧道,直通皇城城牆底下,為的就是把火藥棺材放進去。當地雷爆炸時,聲音驚天動地,皇城城牆被炸開了三丈多長的豁口。

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於1902年設立在成都的行館,也在成都巷戰中遭了殃。

戰火停息,愛熱鬧的成都市民進入皇城。此處是在明遠樓北望致公堂。

皇城大門內。

石獅冷眼看風雲變幻。

經歷戰火後“四川督軍署”的牌子還掛著,門前用作掩體的青石板被挪開一邊,愛湊熱鬧的成都市民有機會來耍一下。

總督府,民國年間一會兒叫四川督軍署,一會兒叫省長公署,一會兒又叫四川省政府,不過不管名字怎麼變,它都是當時四川省的行政中心所在地。

皇城城牆被炸開的豁口。成都市民在皇城城牆豁口的外側看熱鬧 。

皇城城牆被炸開的豁口。皇城城牆豁口的內側,坍塌的豁口處站著是戴灰邊邊軍帽的川軍。

川劉黔戴的成都巷戰,川軍從民間徵用了一口柏木棺材,將火藥放進去,外面加上鐵箍,然後挖一隧道,直通皇城城牆底下,為的就是把火藥棺材放進去。當地雷爆炸時,聲音驚天動地,皇城城牆被炸開了三丈多長的豁口。

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於1902年設立在成都的行館,也在成都巷戰中遭了殃。

戰火停息,愛熱鬧的成都市民進入皇城。此處是在明遠樓北望致公堂。

皇城大門內。

石獅冷眼看風雲變幻。

經歷戰火後“四川督軍署”的牌子還掛著,門前用作掩體的青石板被挪開一邊,愛湊熱鬧的成都市民有機會來耍一下。

總督府,民國年間一會兒叫四川督軍署,一會兒叫省長公署,一會兒又叫四川省政府,不過不管名字怎麼變,它都是當時四川省的行政中心所在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