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有怎樣的父母?這位作家媽媽的育兒經值得學習

我兒張弛成了電影導演和編劇, 在我們家裡幾乎是一件相當平常的事情。

在他很小的時候, 我問他長大以後想做什麼, 他像一個最正常的小孩一樣回答“我不知道”。

我對他說, 那你就當藝術家吧, 比如當導演。 當時我這麼說純粹是信口開河, 因為我也同樣信口開河地對他說過“你可以在樓下開個二十四小時為人民服務小超市”這類的話。 他熱愛藝術大約還是他可以比較自由地選擇自己的愛好吧。

吃好飯, 去看戲

張弛九歲的時候我帶他去人藝看話劇, 當時並沒有培養他興趣的意思, 一是因為有贈票, 二是家裡沒人看孩子。 他第一次看的是《等待戈多》, 要說這個戲真不適合小孩子看, 上下兩部分內容幾乎一模一樣, 只有很微小的差異, 我不能說張弛看得興趣盎然, 但至少從頭到尾耐心地看完了, 沒有中途退場。

在這之後, 看話劇就成了張弛非常樂意接受的一項生活內容;作為看戲的附加項,

每次看戲前, 我都帶他去人藝旁邊的凱旋西餐廳吃頓晚飯。 如今這家西餐廳早已不見了, 當時無論是建築還是菜式, 凱旋西餐廳都很洋氣, 西式的風格相當純正, 那股子時髦的勁頭很吸引張弛。 我個人的經驗是帶小孩去吃吃喝喝, 孩子總歸是歡喜的, 張弛也由此順理成章地愛上了戲劇。

九年以後他去美國波士頓州立大學留學, 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戲劇專業, 我馬上想到最大的可能就是當年人藝邊上那個凱旋西餐廳給他留下了非常不錯的印象。

出於職業的原因, 家裡自然會有很多書。 於是, 我會把讀到的書裡的精彩部分說給他聽, 有的是故事, 有的不是故事, 就是一些有趣的想法、好玩的句子,

甚至只是一些獨特的情緒, 我也不管他聽得懂聽不懂, 有興趣沒興趣。 天長日久, 估計是受了滋養和薰陶, 他一個箭步就邁到了藝術的道路上。

談名家, 議經典

張愛玲的《小團圓》出版, 我和張弛聊到張愛玲, 他盛讚張愛玲寫得好, 尤其是人情冷暖一針見血。 他認為張愛玲除了本人的天才, 她的文學成就還得益於她的家庭背景, 如果不是出生在那樣一個家庭, 要成為這樣一個張愛玲恐怕很難——我對他的說法深表贊同。

我真沒想到像張弛這樣的年輕孩子天然就會喜歡張愛玲, 這說明優秀作家是穿越時代的, 我當然也很高興自家孩子讀得懂這樣一位好作家。

一高興, 我就跟張弛聊起了張愛玲的散文,

他說他很喜歡, 但讀得不太多, 我正好可以在他這位小朋友面前賣弄一下。 我拿起手邊的一本《張愛玲文集》給他推薦, 我說你讀一讀她的《天才夢》《更衣記》《公寓生活記趣》《私語》《我看蘇青》《姑姑語錄》, 這些都寫得極好, 你讀過的《燼餘錄》也是我特別喜歡的, 我覺得這些都值得反復讀。

還有, 《夜營的喇叭》我也很喜歡, 寫夜營裡深夜飄過來的喇叭聲, 似有若無的, 簡直就像人生和未來的不確切。 還有《氣短情長及其他》也很有意思, 都是些小片段小感悟, 非常好讀。

張弛很認真地聽著, 我說一句他答應一句, 他說會把這些文章都好好看一看。 我覺得能跟他談談這些真是愉快。 張弛也很得意, 他說我終於意識到了他的過人之處——就是他不懂的東西,

還能裝得像懂一樣。 而隨便換一個小孩, 父母跟他們談這些, 恐怕是要嫌煩的。 他說實際上他是真的有興趣, 也真的喜歡, 所以跟我真的是很有共同語言。

細觀察, 慢體味

有一天, 我們說到家庭教育, 張弛說:“家庭教育我覺得太重要了, 這種教育一開始看不出來,但小孩慢慢成長,效果就顯出來了。”他又說:“比如文學方面我覺得自己自然而然就入門了,起碼那些作家的名字是熟悉的,很多人的作品都是看過的。我聽人在說某某作家,他的小說我太熟悉了,去年剛看了他主要的幾本,把他的感覺全拿住了。他的東西看起來很黑暗很無奈,刨去題材也沒有太多東西。”

我建議他平常隨手做些筆記,把生活中的一些事記下來,以後在工作的空檔中寫本書。其實寫不寫書倒在其次,注重觀察這可能對他以後從事的事情很有幫助。他從善如流地接受了我的建議,說他出門旅行呀什麼的都一直做筆記的。

張弛很認真地跟我說,其實他對生活是很注意觀察的,人物的狀態、性格、語言尤其是他關注的重點,別人不一定留心的細節他會很留意。他認為要走文學的道路光靠細膩的心思還不夠,他寫作必須要從主題、故事、人物、細節、意義這幾方面都想通才可以下筆。

張弛希望過高品質的生活,比如談論一下莎士比亞、易蔔生,家裡的書架上自然要有希臘、羅馬的戲劇書,當然還得有《紅樓夢》《金瓶梅》,本來肯定是必須有《英漢大詞典》,但現在電子詞典普遍得很,就不一定了。

除此之外,還要有香噴噴的麵包、好吃的點心、醇香的咖啡和滾燙的清茶。這些相對簡單,可以有。等都有了,他就要批評和抨擊他的媽媽了,冷嘲熱諷,揶揄挖苦,哪壺不開提哪壺,而且他絕對不從學術出發,出語極其銳利刻薄。這樣的時候,他的可敬的母親也是毫不相讓,與他針尖對麥芒,八兩絕對不讓半斤。這樣的時候,對張弛同學來說,麵包可能才真正冒出香味,下午茶也真正成了精緻生活的尺規。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這種教育一開始看不出來,但小孩慢慢成長,效果就顯出來了。”他又說:“比如文學方面我覺得自己自然而然就入門了,起碼那些作家的名字是熟悉的,很多人的作品都是看過的。我聽人在說某某作家,他的小說我太熟悉了,去年剛看了他主要的幾本,把他的感覺全拿住了。他的東西看起來很黑暗很無奈,刨去題材也沒有太多東西。”

我建議他平常隨手做些筆記,把生活中的一些事記下來,以後在工作的空檔中寫本書。其實寫不寫書倒在其次,注重觀察這可能對他以後從事的事情很有幫助。他從善如流地接受了我的建議,說他出門旅行呀什麼的都一直做筆記的。

張弛很認真地跟我說,其實他對生活是很注意觀察的,人物的狀態、性格、語言尤其是他關注的重點,別人不一定留心的細節他會很留意。他認為要走文學的道路光靠細膩的心思還不夠,他寫作必須要從主題、故事、人物、細節、意義這幾方面都想通才可以下筆。

張弛希望過高品質的生活,比如談論一下莎士比亞、易蔔生,家裡的書架上自然要有希臘、羅馬的戲劇書,當然還得有《紅樓夢》《金瓶梅》,本來肯定是必須有《英漢大詞典》,但現在電子詞典普遍得很,就不一定了。

除此之外,還要有香噴噴的麵包、好吃的點心、醇香的咖啡和滾燙的清茶。這些相對簡單,可以有。等都有了,他就要批評和抨擊他的媽媽了,冷嘲熱諷,揶揄挖苦,哪壺不開提哪壺,而且他絕對不從學術出發,出語極其銳利刻薄。這樣的時候,他的可敬的母親也是毫不相讓,與他針尖對麥芒,八兩絕對不讓半斤。這樣的時候,對張弛同學來說,麵包可能才真正冒出香味,下午茶也真正成了精緻生活的尺規。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