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有的人在單位工作了十年,仍然還是一名科員?

為什麼有的人在單位工作了十年, 仍然還是一名科員?表面上看, 他們的起點並不低, 都是全日制大學本科學歷;他們自我感覺良好, 認為自己的工作能力比較強, 領導分配給自己的工作任務也不少, 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是單位裡出類拔萃的。 出現這樣的結果, 令人感到十分困惑, 也讓他們自己百思不得其解。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一個自我感覺良好, 自認為工作能力比較強的人, 始終在科員的級別原地踏步, 十年時間都得不到提拔?我認為, 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個原因, 是變換工作太頻繁, 且發生在同一層級。

比如說, 某個人之前是一個正處級單位的科員, 然後調到另一個正處級單位, 還是一名科員。 選擇在這樣兩個屬於同一層級的單位之間調動工作, 而不是紮根在一個單位, 積攢足夠的經驗和資歷, 這使得他總是處於新人的角色, 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從零開始。 也許在大眾心目中, 這個新單位比過去的單位更風光, 但是對他來說, 卻失去了過去兩年甚至三年的寶貴積累。

第二個原因, 是單位所處層級太低, “天花板”不高。 如果單位本身層級很低, 那麼想走上現職副科級的領導崗位, 本身就意味著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鍛煉。 如果單位還有老資歷的人選, 那麼在領導心目中, 作為一個年輕人, 今後的機會還有很多,

提拔的事就不急於一時, 這也是一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 是自身的成熟度不夠。 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強, 並不等於成熟, 也不等於領導就完全放心和信任。 這一點與潛規則無關, 而是說成熟度還沒有達到, 比如在處理人際關係、對機關規則的理解等方面還遠不夠成熟, 因此無法委任具體的職務。 在這種情況下, 即便給他一個職務幹, 他的領導力也不夠, 無法讓人信服。 有的人在操作技能方面的理解和學習能力比較強, 但在機關的規則、文化和基本規矩等軟文化方面, 領悟能力就很薄弱, 這就使得領導在官場環境下, 在反復的權衡比較中, 不能下定決心予以提拔。

第四個原因, 是與成功息息相關的運氣因素。 曾有一本書的名字就叫《成功與運氣》,

作為社會生活中的成年人, 一定要知道:一個人的成功是有很大運氣成分的。 成功, 不僅僅取決於自身的能力, 也需要運氣。 比如, 如果你沒有對新單位進行過深入瞭解, 那麼即使新單位名氣較大, 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強勢部門, 你依然不會知道, 這個新單位從你個人進步的角度來說, 也許並不是最理想的。 即便是同等的條件、同樣的能力, 在不同地區、不同單位, 甚至不同風格的領導手下工作, 職業的發展也是不盡相同的, 這就是職場。 他和我們做自然試驗不一樣, 自然試驗是在完全相同的環境和條件下, 出來的結果當然是一樣的。 但是在職場上, 影響進步的因素很多, 不會有完全相同的環境,
所以我們作為職場中人, 就要有這種思想準備, 要有豁達的心態和寬闊的胸懷。

最後,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對於工作, 我們是為了工作本身, 而不單純是為了提拔。 儘管提拔使我們獲得了認可, 獲得了欣賞, 滿足了我們個人的成就感, 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我們的工作,

並不完全是用提拔來衡量的。 我們任何一個人, 都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在平臺上的能力, 我們要懂得評判, 自己從事的工作、擁有的技能、具備的能力有怎樣的稀缺度和貢獻度。 如果工作本身的知識含金量不高, 思維含金量不高, 那這份工作還是處於一種體力性質的勞動, 這時對工作的貢獻度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也許你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效率, 但事實上換一個能力比你弱一點、效率比你低一點的人, 對單位的正常運轉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這就說明:你所幹的這項工作在稀缺度、專業度、貢獻度上, 並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 我認為, 如果在一個正處級的單位, 已經工作了七八年, 甚至是十來年, 依然停留科員的位置,我們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反思能力。這種反思能力是指,我們要對工作進行複盤和思考,對我們的職業規劃、專業能力建設、作為機關幹部的成熟度等各個方面深刻反思,並進行優化和調整。

依然停留科員的位置,我們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反思能力。這種反思能力是指,我們要對工作進行複盤和思考,對我們的職業規劃、專業能力建設、作為機關幹部的成熟度等各個方面深刻反思,並進行優化和調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