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最早時不願意對付劉備其實是另有打算

西元196年, 呂布攻打劉備, 劉備大敗, 走投無路之時, 投靠了曹操。 曹操親自設宴款待, 視為上賓。 當時曹操謀士對劉備也有兩種意見。 荀彧認為劉備不是久居人下之人, 要趁早結果了他;而郭嘉則認為曹操起兵就是為了除暴安良, 這樣的情況下就要依靠信義招攬人心, 結果劉備不是明智之舉。 曹操很中意郭嘉的意見, 就沒有對付劉備。

這件事看似是曹操不願意對付劉備, 實際上曹操則是另有打算。 作為曹操最為倚重的兩個謀士, 荀彧和郭嘉在重大事件上都有不謀而合的看法, 無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還是堅持戰袁紹等, 他們總是看法相同, 但是在對待劉備這件事上, 兩人卻意見相左。 曹操最後卻聽從了郭嘉的建議, 沒有對劉備下手, 並且表奏劉備出任豫州牧, 給了劉備兵馬器械, 讓劉備去豫州上任。

西元198年, 劉備再次被呂布打敗, 最後在梁城外與曹操相遇,

曹操深感同情, 於是帶兵幫助劉備, 最後白門樓殺了呂布, 劉備也跟隨著曹操。 此後不久, 荀彧再次提醒劉備小心劉備, 曹操沒有聽從, 覺得荀彧想的太多, 在那以後, 荀彧對於劉備之事就沒有和曹操說過。 不久劉備加入董承謀反一事, 為了怕自己暴露, 劉備請求阻攔袁術, 曹操同意了。 此後曹操懊悔不已, 這件事對以後的三國也造成了影響。 對於曹操最早不願意對付劉備, 眾說紛紜。 但是曹操最後還是放了劉備, 還是有一番考量的。

首先, 為當時天下大勢所不允許。 在劉備投靠曹操時, 儘管曹操己挾天子, 但依然還是天下群雄中的小角色, 長江以南有孫策、袁術、劉表、劉焉、北方有公孫瓚, 袁紹、馬騰、韓遂, 西南有張魯、劉璋, 大則跨有三四州, 地方幾千里, 小的也戶口百萬, 屯兵十余萬。 尤其是佔據冀州、青州、並州的袁紹, 正在強力攻打公孫瓚, 一旦戰勝, 袁紹就擁有四州之地, 是天下實力最雄厚的諸侯。 而曹操僅僅是佔據了一個兗州, 他的霸業還遠遠的沒有完成,

正是用人之際, 如果殺了劉皇叔, 那麼天下英雄將望而生畏, 對自己的名聲不好。

其次, 是曹操認為劉備沒有能人相輔, 手中無兵, 也沒有根據地, 在短時間裡根本成不了氣候!若現在對付劉備, 有點操之過急。

最後, 是因為無真憑實據, 若冒然殺劉備, 于情於理都有點說不通。

況且皇帝剛認劉備為皇叔, 是決不同意曹操殺劉備的, 雖然漢獻帝毫無權力, 但畢竟還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 曹操還想保住“忠臣”這塊金子招牌以招天下英雄, 所以在任命劉備為左將軍、賞給劉備豫州牧的高官等大事, 儘管都是曹操的意思, 但也要漢獻帝說出來才顯得名正言順, 況且四方諸侯都末臣服, 在嚇唬各路諸侯時, 漢獻帝這張老虎皮也用得上, 故也不能為殺劉備而公開和皇帝鬧翻。 曹操想找個名正言順的理由來對付劉備, 這就需要其他辦法。

出乎曹操的意料,劉備逃走後竟迅速發展,依劉表、遇孔明、靠孫權、借荊州、吞西蜀,最後竟成了三足鼎立之勢。當時為了政治需要和全域的考慮,放走劉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恐怕這是一個最壞的好結果。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出乎曹操的意料,劉備逃走後竟迅速發展,依劉表、遇孔明、靠孫權、借荊州、吞西蜀,最後竟成了三足鼎立之勢。當時為了政治需要和全域的考慮,放走劉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恐怕這是一個最壞的好結果。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