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看段祺瑞和馮玉祥,在特殊敏感時期的交往,體會人際交往的藝術

當時直皖大戰以後段祺瑞就一直沒了消息, 其實這時候他並不是徹底的隱居, 而是在暗中積蓄著力量, 他曾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多次的和當時的各種勢力聯繫, 等待著一個合適的時機東山再起。

後來段祺瑞認為自己已經做足了準備工作了, 而且這時候馮玉祥倒戈進京, 直系曹錕、吳佩孚敗局已定。 段祺瑞認為自己的時代來了。

於是段祺瑞激動的不行, 只是苦於自己手裡沒有部隊, 所以只能當個張作霖和馮玉祥的背景。

不過這種關係也很微妙, 稍稍維持不好就是魚死網破。 於是人際交往的藝術就很重要了。 所幸段祺瑞是老江湖, 沒多久就和張作霖達成了共識, 不過在張作霖看來, 段祺瑞也不過是他的一個棋子。

這一切看的更明白的就是馮玉祥了, 段祺瑞和張作霖演的什麼戲, 他一眼就知道, 不過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 那就是當時進京以後,

馮玉祥主動提出讓段祺瑞任國民軍大元帥。

不過仔細思考的話, 這其中有很大的文章, 馮玉祥想的是先把自己放在一個道德制高點上。 這其中的種種段祺瑞何嘗不懂, 於是他索性直接躲起來不接馮玉祥的這個招, 因為接了這個大元帥的位置,

那麼以後就是數不盡的社會輿論和壓力。 索性就把這件事放在這裡, 不拒絕, 也不接受, 看馮玉祥還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其實這裡有一種人生的大智慧, 那就是當別人給你一個超級大的帽子的時候, 一定要思考自己能不能接住, 如果接不住的話就選擇盲目的去帶這樣一個高帽子的下場就是把自己壓死, 甚至死的不明不白。

不過這時候有人會想段祺瑞這樣做豈不是讓馮玉祥很沒面子, 其實政治場上就沒有什麼面子不面子的, 如果為了面子做事的話那麼一定會輸的很慘。 因為這個面子不僅僅會給段祺瑞帶來麻煩, 還會讓段祺瑞失去張作霖的信任, 如此得不償失的事, 段祺瑞是不會去做的。

社交的藝術正是如此, 關鍵的時候萬萬要擦清自己的眼睛, 好好的掂量自己的分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