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重口味VS清淡點,少吃鹽也會增加死亡風險?

在生活中, 我們一直提倡“吃得清淡點”, 但網路上一篇《每天攝鹽不能超6克?柳葉刀:淨瞎扯!》的文章將低鹽飲食推向了風口浪尖。

鹽吃多了不好, 鹽吃少了還會增加死亡風險?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這樣的吃鹽理論合理嗎?

少鹽會增加死亡風險?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及漢密爾頓健康科學中心發表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的一項觀察性研究報告指出:

鹽攝取量過低者, 也就是平均每天少於7.5克鹽(相當於3克的鈉), 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和死亡(任何原因)的風險。

對於此說法, 並不能說它沒有道理。 但是需因人而異, 全世界的公衛政策給所有人一個飲食指標, 要求民眾少吃鹽, 顯然是不太合理的, 人群不同, 需要攝入的鹽量也應不同。

首先, 其實經常不吃鹽的人, 體內的鹽分一般也都不少, 因為他們會吃很多碳水化合物, 胰島素會儲水儲鹽。 所以, 少鹽的人只是吃得少, 實際上體內的鹽還真的不少。

其次,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 鹽往往是攝入過量的, 除了正常飲食攝入的鹽以外, 還有很多“隱形鹽”的攝入, 並不僅僅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當中建議的“少於6克”。

生活中大部分人吃進去的各種鹽加起來往往處於一個過量的狀態,

在現階段, 多鹽造成的危害遠超於少鹽的危害, 因攝鹽不足導致疾病或死亡的案例也很少見到。

多鹽或少鹽的危害有哪些?多鹽的危害

食鹽過多會導致高血壓的發生。 高鹽飲食的人群, 其高血壓的發病率遠遠高於低鹽飲食的人群。

鹽多還會導致鈣流失。 食鹽過量會將過多的鈉隨尿液排除體外, 每排泄1000毫克的鈉, 同時會損耗掉大約26毫克的鈣。

鹽的攝入過多還會增加胃癌的發生幾率。 早在上個世紀 90 年代, 歐洲的科研人員就發現高鹽飲食的人群胃癌發生率高! 後來的一系列流行病學調查表明, 鹽攝入量和胃癌風險之間有正相關性。

食鹽過多, 除可使面色暗黃外, 也有可能導致面頰長出雀斑。 若同時攝入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過多, 則會影響肝臟正常代謝而使雀斑更顯眼。

少鹽的危害

很多人聽說“限鹽”健康, 所以就一味的過度限鹽, 但其實“過度缺鹽”也會產生極大的的危害。

鈉鹽攝入不足會導致機體細胞內外滲透壓失去平衡,

促使水分進入細胞內, 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腦水腫, 輕者會出現意識障礙, 嚴重的會導致心率加速、厭食、噁心等不良反應。

也就是說, 鹽不可多, 但是亦不能少, 適量才是王道。

每天該吃多少鹽?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一個人一天鹽的攝入量是小於6克, 其中2克鹽是人們日常吃進去的食物所包含的鹽量, 實際一天炒菜用鹽量應是4克。

一天攝入的鹽的量相當於把一個普通啤酒瓶蓋鋪平的量。

如何控鹽?

中國人向來“食鹽超標”,並不存在“食不達量”的問題,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學會控鹽。

烹調時多用醋、檸檬汁等酸味調味汁,替代一部分鹽和醬油。

多採用蒸煮等低溫烹調,少選用煎炸炒的方式。

用醬油等調味品時,用點、蘸等方式。

選擇低鈉鹽。普通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低鈉鹽含有70%左右的氯化鈉和 30% 左右的氯化鉀。 低鈉鹽的鹹味與普通精製食鹽相差不大,做到了減鈉補鉀不減鹹的效果。

低鈉鹽內還含有少量的硫酸鎂,對預防高血壓也有一定的幫助。

出鍋前才放鹽。出鍋前才放鹽是因為鹽在食物的表面而沒有滲透到食物內部,食用時舌頭也感受到鹹味,減少了“淡”的感覺,從而減少鹽的攝入。

吃飯慢一點。 人在狼吞虎嚥時,舌頭和食物接觸不充分,會首先感知到濃烈的味道,而很難體會食物原味,不知不覺中吃得更多,進食更多鹽。

隔天吃頓無鹽餐。 比如早餐以穀物片為主食,配一大杯豆漿或牛奶、優酪乳,加點葡萄乾、杏乾等水果乾調味,再吃些小番茄和水果就行了。

拒絕隱形鹽。在生活當中除了食用鹽之外,還含有非常多的“隱形鹽”。如,鹹魚、鹹蛋、醃菜、速食麵等。還有很多大家忽略的高鹽食物,如,甜飲料、掛麵、餅乾等。

鹽多鹽少都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請大家合理用鹽!

互動話題

話題

你的口味是重還是輕呢?

與你而言,如何飲食才健康呢?

|聲明:陝西科普綜合整理於科普中國、食安家等平臺,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如何控鹽?

中國人向來“食鹽超標”,並不存在“食不達量”的問題,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學會控鹽。

烹調時多用醋、檸檬汁等酸味調味汁,替代一部分鹽和醬油。

多採用蒸煮等低溫烹調,少選用煎炸炒的方式。

用醬油等調味品時,用點、蘸等方式。

選擇低鈉鹽。普通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低鈉鹽含有70%左右的氯化鈉和 30% 左右的氯化鉀。 低鈉鹽的鹹味與普通精製食鹽相差不大,做到了減鈉補鉀不減鹹的效果。

低鈉鹽內還含有少量的硫酸鎂,對預防高血壓也有一定的幫助。

出鍋前才放鹽。出鍋前才放鹽是因為鹽在食物的表面而沒有滲透到食物內部,食用時舌頭也感受到鹹味,減少了“淡”的感覺,從而減少鹽的攝入。

吃飯慢一點。 人在狼吞虎嚥時,舌頭和食物接觸不充分,會首先感知到濃烈的味道,而很難體會食物原味,不知不覺中吃得更多,進食更多鹽。

隔天吃頓無鹽餐。 比如早餐以穀物片為主食,配一大杯豆漿或牛奶、優酪乳,加點葡萄乾、杏乾等水果乾調味,再吃些小番茄和水果就行了。

拒絕隱形鹽。在生活當中除了食用鹽之外,還含有非常多的“隱形鹽”。如,鹹魚、鹹蛋、醃菜、速食麵等。還有很多大家忽略的高鹽食物,如,甜飲料、掛麵、餅乾等。

鹽多鹽少都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請大家合理用鹽!

互動話題

話題

你的口味是重還是輕呢?

與你而言,如何飲食才健康呢?

|聲明:陝西科普綜合整理於科普中國、食安家等平臺,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