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日本為何沒有太監,日本天皇不怕綠?

在古代, 強盛的中國可一直是日本的老師, 甚至唐朝時日本推行了全面向中國學習的政策, 還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來中國學習。 到了近代, 日本看到了西方的強大, 又開始全面西化, 把原先的文化都斥為“糟粕”。 在皇宮內廷, 皇太后、太妃, 皇后後、妃以及宮女等等, 女人占了絕大的一部分, 如果允許男侍出入, 難免會發生穢亂宮帷的事。 所以絕不允許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宮內當差, 但是很多的體力活是普通女子幹不了的, 所以這時就出現了太監。

中國古代有個制度就是太監制度, 服侍後宮女人的男人, 要經過閹割, 這樣後宮女人們的丈夫皇帝才能安心。 那麼這個制度為什麼沒被古代全面學習中國的日本學習呢?現代有日本學者說, 我們的祖先明智, 沒有學來這些糟粕。

事實上, 第一個推行全面學習中國的, 是日本的第一個女天皇推古天皇。 既然是女性統治者,

就沒有綠不綠的問題了, 所以太監制度沒有在日本得到推行。

日本天皇的後宮可沒有後宮三千這樣的宏大規模, 要麼一個皇后兩個妃子, 多點兒的一個皇后、兩三個妃, 兩三個夫人, 所以伺候這個後宮的人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多, 天皇的老婆也沒有多到要時刻防著被綠的風險。 因此, 太監制度仍然派不上用場。 再加上古代日本人口稀少, 又不斷陷入戰亂, 所以繁衍人口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看重的, 太監沒有生殖能力, 那麼這種制度自然不被推崇。

日本人之所以不學, 或如文化人類學家石田英一郎所言:去勢本來是一種畜牧技術, 被文明國家應用到宮廷生活中來。 從文化史或文化圈來看, 大陸文化要素未傳入日本或者日本未普及的, 大部分直接或間接地屬於畜牧性文化系統。 和吃肉的遊牧民族相比, 日本是吃米的民族, 畜牧業從未發達。

雖然彌生時代也養過豬, 但不知何故, 平安時代以降, 直至17世紀, 不再飼養。 普遍吃雞, 大街小巷賣“燒鳥”, 是江戶時代以後的事。 吃“牛鍋”(一種煎牛肉的料理方法) 更是拜文明開化之賜, 但到底壓不過吃魚, 他們吃魚內臟, 卻至今不愛吃豬牛下水。 這樣的民族自然不關心閹割, 不會騸馬, 也不會騸人, 終於沒騸出宦官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