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斗”有多牛?聽聽中科院 後美女研究員怎麼說

《魯濱遜漂流記》中, 主人公魯濱遜·克盧梭因出海遭遇災難, 最後漂流到無人小島, 在島上生活了28年後才回到原來生活的社會,

令人唏噓不已。

如果魯濱遜能夠使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既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 還能夠把位置發送給千里之外的人, 等待救援的時間也就用不著幾十年了。

導航是什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有什麼特別之處?

上週六, 由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 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務中心和杭州日報科學松果會聯合承辦的杭州科學大講堂第115講, 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建院以來最年輕的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科普中國形象大使徐穎, 來和小“果凍”們聊聊衛星導航系統。

古代人的導航很簡單

“如果你在森林裡迷了路怎麼辦?”公開課一開始, 徐穎就向小“果凍”們拋出了問題。

“看樹葉。 ”“看年輪。 ”“看青苔。

”小“果凍”們馬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大家說得都很對, 可以利用地面上的特性來判斷方位。 ”徐穎說, 導航, 顧名思義, 就是引導你找到方向。

除了地文導航, 天文導航也是古代人常用的導航方式。

“古人有雲:大海茫茫, 不辨東西, 觀日月星而行。 ”徐穎說, 除了東升西落的太陽, 古代人還會根據月相和其他行星運動的軌跡來判斷方位, 這對海上的航船來說, 格外有用。

當然, 隨著科技的進步, 指南針、子午儀等工具的發明大大方便了古人判斷方位、確定位置。

我們的“北斗”非常牛

“把人造衛星發射到天上用來導航, 是不是多此一舉?”小“果凍”們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用人造衛星來導航, 有它自己的優勢。 ”徐穎說, 人造衛星是按照一定的軌道,

在宇宙中圍繞地球做週期性運行, 衛星導航能夠一年365天不分晝夜、不分海陸地運行, 而且還很精准。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不僅能夠指引方向, 在其他方面也有廣泛的應用。

“汶川地震時, 重災區的通信完全中斷, 第一束生命急救電波就是首批武警官兵通過攜帶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終端機發出來的。 ”徐穎說, 除了抗震救災,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交通物流、天氣監測、智慧駕考、森林救火、動物保護等方面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哇, 原來北斗這麼厲害!”小“果凍”們大開眼界。

“藏羚羊、丹頂鶴可以佩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項圈, 那麼, 這種項圈可以安裝在蜜蜂身上嗎?”提問環節, 有小“果凍”舉手問道。

“蜜蜂的體積太小了, 現在還做不到。 等你們長大了, 仍對導航感興趣, 也許有一天, 你們就能設計出來了。 ”徐穎的回答點燃了孩子們心裡對科學的嚮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