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太祖努爾哈赤長子褚英被殺之謎 年僅36歲

明萬曆十一年, 努爾哈赤以父、祖十三副遺甲起兵, 開始了他長達半生的統一女真的征戰, 愛新覺羅·褚英, 又稱愛新覺羅·褚燕,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子, 這年剛滿3歲。 努爾哈赤起兵之初, 首先面對的是一些族人的對抗和暗殺。 有刺客來襲, 努爾哈赤就把兒子褚英、代善和女兒東果藏進板櫃底下。 褚英在格殺爭戰、險象環生的境況中長大, 刀光劍影、血雨腥風, 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勇敢和躁烈, 嚴酷的生活磨煉以及父親的悉心訓導, 使他很快成長為一個英姿勃發、壯懷激烈的勇武少年。

萬曆二十六年正月,

褚英受命與他的小叔巴雅喇、一等大臣費英東等, 率一千精兵征討東海女真安褚拉庫路。 這是褚英首次擔任主帥, 他率軍披星戴月, 晝夜兼程, 一連攻取二十餘座屯寨, 盡數招來所屬民眾, 大勝而歸。 對此, 努爾哈赤十分高興, 親賜褚英為洪巴圖魯(滿語“英勇”的音譯)的榮譽稱號, 並晉封他為貝勒。 這年褚英剛滿18歲。

萬曆三十五年正月, 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到赫圖阿拉歸服努爾哈赤, 請求建州派兵前去迎護家眷和部眾。 努爾哈赤便命他的弟弟舒爾哈齊、與長子褚英及次子代善等統兵三千前往蜚悠城。 行軍路上, 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天夜裡, 烏雲密佈, 伸手不見五指, 迎風招展的軍中大旗上忽然射出一道白光, 閃電般撕裂夜空,

刺人眼目。 兵士們放倒大旗細看, 旗上並無一點光亮。 但當他們重新將旗豎起, 旗上便又射出耀眼的白光。 舒爾哈奇大驚失色, 說:“我自幼跟大汗四處征討, 經歷的事說來不少, 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怪異的事。 這是不祥之兆!我們應該撤軍, 避開這個凶兆。 ”舒爾哈齊的話遭到褚英和代善的堅決反對。 在他們的堅持之下, 大軍終於到達蜚悠城。

在護佑著500戶蜚悠部眾返程途中, 建州軍在一個叫烏碣岩的地方, 遭到烏拉兵的堵截。 舒爾哈齊見敵軍過萬, 懼於敵眾我寡, 畏縮山前, 按兵不動。 褚英和代善見狀, 便鼓動眾將士說:“烏拉首領布占泰曾是我們建州的俘虜, 因其歸順父王, 父王才把他放回。 我們過去能把他放回去, 今天就能再把他抓回來。

他的兵雖然比我們多, 我們卻有老天的眷顧, 有父王的威名, 只要奮勇廝殺, 敵兵必破。 ”

部眾士氣受到了鼓舞, 軍心大振。 他們在山上立柵紮營, 派兵守護那500戶部眾。 由扈爾漢、揚古利率200人同烏拉軍前鋒殊死拼殺, 吸引敵軍的注意力。 而褚英則與代善各率兵500, 分兩路夾擊烏拉軍。 褚英率先沖入敵陣, 吼聲震天, 無人敢擋。 烏拉兵兵敗逃竄, “如天崩地裂”。 這一仗, 建州兵斬殺烏拉兵3000多人, 獲馬5000匹, 甲3000副, 代善擒斬了烏拉大將博克多。

烏碣岩大戰不僅大大地削弱了烏拉部的力量, 而且打通了建州通向烏蘇里江流域和黑龍江中下游地區的通道。 努爾哈赤自然欣喜萬分, 以褚英“奮勇當先”, 賜以“阿爾哈圖圖門”尊號。 阿爾哈圖圖門是滿語音譯,

即足智多謀之意。

之後, 在宜罕山城等戰役中, 褚英也是軍功卓著, 為努爾哈赤完成女真統一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堪稱建立後金王國的卓越功臣。

萬曆三十九年, 努爾哈赤53歲了。 那個時代, 女真人的平均壽命都不高, 五十多歲已是高夀, 努爾哈赤不得不對自己的身後事做出安排。 經過再三斟酌, 他于萬曆四十年六月, 正式立禇英為太子, 並授命其執掌國政。

褚英18歲開始領兵打仗, 22歲執掌白旗, 參與議政。 34歲被指定為儲君, 秉執國政, 是努爾哈赤親手培養的繼承人。 然而, 實際上不論資歷還是威望, 褚英都遠沒有父親那樣至高無上。 再加上年輕氣傲, 見識短淺, 心胸偏狹, 多年戎馬, 也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政治上的訓練,

在權力角逐和抗衡中, 不懂得韜晦綏靖, 所以, 做了很多蠢事。

此時, 他本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他卻對父王“愛如心肝”的四大貝勒和父王“信用恩養、同甘共苦”的五大臣心存忌憚, 總想著趁努爾哈赤在世時, 逐漸削奪四大貝勒和五大臣的權力, 鞏固自己的儲位, 為自己順利即位開平道路。 他的這種做法使四大貝勒和五大臣人人自危, 更促進了他們的聯合, 使自己陷於孤立。

更愚蠢的是, 褚英對自己的處境不但沒有省察自警, 反而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 竟號令諸貝勒與諸大臣對天發誓, 效忠自己。 四大貝勒和五大臣怎麼能買他的賬呢?於是, 紛紛上書告狀, 狀告其缺乏治國公心, 離間五大臣的關係;逼迫弟弟們在夜裡發誓, 背著父親忠於自己;並且威脅貝子們如不順從自己,將在父親死後斷絕對他們的供養,即位之後,弟弟和大臣們誰反對他,他就殺掉誰。

努爾哈赤接到這些告狀後,心情十分沉重。他拿著那些狀告文書當面對褚英說:“兒子,這是你四個弟弟和五大臣告發你的文書,你先看看,如有不實之處,你可以據理辯白。”這其實是給褚英一個檢討自己、痛思悔過的機會,只要他能把事情解釋清楚,承認自己狹隘偏私給兄弟和大臣造成的傷害,或許會得到父親的寬宥和一如既往的扶植。可是,褚英仍然固守己見,表示無話可說。他的態度惹怒了父親,本希望他通過執掌政務得到錘煉,能夠“棄其偏心,為心大公”,不想他一意孤行,不思悔改。於是,努爾哈赤下令削奪了他的權力,並將其所屬部民和牧群等悉數收回,分給了其他兒子。至此,褚英從被立為儲君到他最後失去執政權力,只經過了短短的三個月時間。

之後,努爾哈赤兩次率兵征伐烏拉時,都讓他留守建州,卻把守城之責先後委代善、莽古爾泰和皇太極,明顯表現出對他的不信任。對此,他不但沒有反躬自省,心中反而更加憤懣和不平。於是當父親出兵在外的時候,他竟焚表詛咒努爾哈赤及諸貝勒、眾大臣兵敗。並揚言說,如果他們兵敗回來,我是不會讓他們進城的。

努爾哈赤回兵後,褚英的詛咒被部下揭發。努爾哈赤盛怒之下將他囚禁。被押兩年之後,于明萬曆四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距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只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褚英被努爾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處死,年僅36歲。

背著父親忠於自己;並且威脅貝子們如不順從自己,將在父親死後斷絕對他們的供養,即位之後,弟弟和大臣們誰反對他,他就殺掉誰。

努爾哈赤接到這些告狀後,心情十分沉重。他拿著那些狀告文書當面對褚英說:“兒子,這是你四個弟弟和五大臣告發你的文書,你先看看,如有不實之處,你可以據理辯白。”這其實是給褚英一個檢討自己、痛思悔過的機會,只要他能把事情解釋清楚,承認自己狹隘偏私給兄弟和大臣造成的傷害,或許會得到父親的寬宥和一如既往的扶植。可是,褚英仍然固守己見,表示無話可說。他的態度惹怒了父親,本希望他通過執掌政務得到錘煉,能夠“棄其偏心,為心大公”,不想他一意孤行,不思悔改。於是,努爾哈赤下令削奪了他的權力,並將其所屬部民和牧群等悉數收回,分給了其他兒子。至此,褚英從被立為儲君到他最後失去執政權力,只經過了短短的三個月時間。

之後,努爾哈赤兩次率兵征伐烏拉時,都讓他留守建州,卻把守城之責先後委代善、莽古爾泰和皇太極,明顯表現出對他的不信任。對此,他不但沒有反躬自省,心中反而更加憤懣和不平。於是當父親出兵在外的時候,他竟焚表詛咒努爾哈赤及諸貝勒、眾大臣兵敗。並揚言說,如果他們兵敗回來,我是不會讓他們進城的。

努爾哈赤回兵後,褚英的詛咒被部下揭發。努爾哈赤盛怒之下將他囚禁。被押兩年之後,于明萬曆四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距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只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褚英被努爾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處死,年僅36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