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於鳳至的悲劇:等愛50年,終究被辜負

華哥說

一生只愛一個人, 一世只懷一種愁。

世界華人週刊專欄作者: 薺麥青青

洞燭幽微, 發掘名人世界的人性之光。

全文4277字, 讀完大約7分鐘

《尚書》裡說:“簫韶九成, 鳳皇來儀。 ”

鳳來而有容儀, 是謂祥瑞。

鳳至呢?類似於此。

但她的一生, 恰恰相反。

年輕的於鳳至

· 01 ·

中國的老派人講究“滴水之恩, 必當湧泉相報”。

于鳳至的父親當年救過張作霖的命, 張作霖感念于懷, 一心圖報。 聽說救命恩人的女兒正大仙容,

知書達理, 且屬鳳命, 當會福祿深厚, 恩澤綿長, 於是殷殷求親。

張作霖以為這是福報, 沒想到卻斷送了於鳳至一生的幸福。

那年, 於鳳至18歲, 嫁給張作霖最器重的兒子——張學良。

1916年, 張學良與於鳳至的結婚照

她清逸端莊, 賢良淑德。 但凡見過她的人皆交口稱讚。

愛新覺羅·溥傑曾驚豔於她的超凡脫俗之美, 以雨後清荷譽之。

然, 甲之蜜糖, 乙之砒霜。

張學良並不愛她。 這樁包辦婚姻於他而言, 只為遵從父命。

多年之後, 他憶及當初仍心有不甘:“我太太比我大三歲, 我們那時候都要訂親, 我根本就不知道她什麼樣的, 所以, 我跟我太太就是不太和氣的。 我不喜歡我的太太, 我們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我跟我太太說, 你嫁錯了人!”

電視劇《少帥》劇照

開始, 他也是百般抵抗, 最後是因為張作霖的一句話才讓他接受了這門婚事:你如果不同意舊式婚姻, 你和于家女兒成親後, 就叫你媳婦跟著你媽好了, 你在外面再找女人, 我可以不管!

當時的她並不知命運這只翻雲覆雨手, 為她悄然下的蠱。

她身為富商之女, 但嫁到張家, 卻毫無千金大小姐的做派, 不僅與公婆相處融洽, 就連對待僕從, 也從不疾言厲色, 以至帥府上下的各色人等, 都對她敬重有加。

張作霖脾氣暴躁, 發起火來一如狂飆, 但只要於鳳至輕言安慰, 他的怒氣便消減了大半。

張學良天生風流倜儻, 自詡“平生無憾事, 唯一愛女人。 ”尤其是得到父親的“特許”, 更是流連歡場, 樂此不疲。

有一年, 她重病在身, 危在旦夕。 張家和於家商量, 要張學良立即娶於鳳至的侄女, 以便日後照管他們的幾個孩子。

張學良堅拒:“我太太她現在病得這麼重, 你們真的要我現在就娶她的侄女, 那不是我這邊結婚, 那邊催她死嗎?那叫她心裡多難過?”

後來, 她奇跡般地康愈。 因感其對自己的體恤, 待他更加好過從前。 這點溫情猶如黑暗中搖曳的一點燭火, 讓她以為, 自己也是值得被愛的。

張學良與夫人于鳳至

· 02 ·

1927年,張學良在天津蔡公館的一場舞會上,與16歲的趙四小姐邂逅。

她有綺霞之貌,他英姿逸浮雲。一見鍾情的兩個人從流光溢彩的舞場上的四目交接,直到現實中的難捨難分。

為了和張學良在一起,趙四毅然退婚,不惜和家庭決裂。私自從天津逃到瀋陽,只為見他一面。

年輕時期的趙四小姐

他帶著她登門,很堅決地對於鳳至說:我要把她留下來。

她瞭解他的秉性,知他以往種種韻事,皆是過眼雲煙,但這一次,她從二人的眼角眉梢看到的卻是波光瀲灩,春風正濃。

她第一次覺得自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但面對趙四的苦苦相求,她不由得為之動容。眼前這個為了愛拋家舍業的女孩子不也是另一個自己嗎?她雖不及她的勇敢,但一樣有蹈死不顧的癡狂。

她遂應承下來,同時也提出了三個條件:一孩子不能姓張,二不能進帥府,三不能給名分。

她以為這樣就可以讓趙四知難而退,沒想到愛到如膠似漆的兩個人只要能在一起,便罔顧其他。

張學良將趙四安排進了自己的北陵別墅住下。

她的三個原則不但沒有分開他們,反倒讓他們愛得更加癡纏。無奈之下,於鳳至在帥府旁邊給趙四建了一棟小樓,讓她搬過來住。

于鳳至見趙四聰明伶俐,乖巧可人。於是對其漸生好感,二人遂以姐妹相稱。

張學良一直稱於鳳至為“大姐”,遇有難事常與她商量,徵求她的意見,特別是在苦悶憂悒時更被其妙語解頤。

張學良與夫人于鳳至

1928年,皇姑屯事件爆發,張作霖在返回瀋陽時被日軍炸死。張學良當時身在華北,東北形勢岌岌可危,日軍可能趁機發起侵略,張家大權也可能旁落。於鳳至力排眾議,做出“秘不發喪”的決定,巧與日本特務周旋,聲稱大帥只受了點輕傷,使各方勢力雖虎視眈眈,卻不敢輕舉妄動,協助張學良完成了東北軍政大權的順利移交。

1933年,張學良被迫下野。4月11日,於鳳至隨夫出訪義大利,途中曾填詞一首安慰沮喪中的丈夫:“問君此去何惆悵,蓄得青山樹千丈。述衷腸,實難忘,永志塞外恥辱帳。慢動悲愴戕。青史無虛謊,黑白分明,笑對世人謗!”

這等豪氣干雲的氣概,並不遜于鬚眉半分!

1936年,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扣押。時值於鳳至正在美國三藩市陪伴子女求學,得知消息後,她立即給宋子文發去電報“學良不良,心急如焚”,懇請宋子文居中調停。隨後,她由三藩市飛抵南京,求見蔣介石。蔣拒不接見。于鳳至只好請宋美齡及其母親出面一起做蔣工作。

(左起) 張學良、宋靄齡、於鳳至、宋美齡、蔣介石

宋美齡、孔祥熙在上海迎接她時,問她準備如何安排。於鳳至說他有不測,我當陪同赴黃泉為伴。

結髮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張學良先被判處十年徒刑,後被長期軟禁。于鳳至陪伴著張學良,一路輾轉,由南京到浙江奉化、安徽黃山、江西萍鄉、湖南郴州和沅陵,1940年又被轉移到貴州修文陽明洞。

1937.1奉化雪竇山 張學良與來探望的於鳳至

起初,張學良不時產生自殺的念頭,於鳳至力勸之:“西安事變的兵諫,是為國家存亡的革命行為。既然我們認為不僅無罪而且行為正確,今天受到非法的囚禁,那就要學文天祥等仁人志士為人才是,我們心有正義,歷史會有裁判,怎麼能喪失信心?”一番慨然有節的話,讓張學良熱淚縱橫。

但在長達三年的不斷遷徙,管束嚴苛,甚至刁難虐待的幽禁生活中,於鳳至與張學良共同經歷著由人間墮入地獄的驚惶與痛楚。靡日不憂,身心受創,再加上環境惡劣,於鳳至積郁成疾,不得不赴美求醫。

戴笠致電趙四,問她可否接替於鳳至來照顧張學良。趙四欣然應允。

於鳳至赴美治病,哪知這一走,便是永別。半世流離,二人再未相見。

張學良、于鳳至夫婦與長女張閭瑛在英國期間留影

· 03 ·

於鳳至得的是乳腺癌,國內的醫療條件有限,她在前美國駐北京公使詹森·甘迺迪和夫人莉娜幫助下,入住了著名的教會醫院。她的病情當時已經很嚴重,但為了保持身材,採用了保守療法,一年內歷經三次手術,數闖鬼門關。

誰知道天意弄人,不久,癌細胞又開始轉移,大夫再次提出切除乳房以保命的建議。

甘迺迪夫人莉娜也力勸她以生命為重。僵持幾個月後,於鳳至終妥協,無奈地,決絕地,接受了乳房切除手術。

手術之後,是痛苦的化療。那個時期,於鳳至的頭髮幾乎全部掉光,食不下嚥,瘦得形銷骨立。無數個疼痛得難以成眠的長夜,她淚濕衾枕。令她痛不欲生的不僅僅是來自身體的折磨,更有對張學良的無盡牽掛與思念。

有人說,太多的人是走不出思念的,都是用爬的。她呢?更是胼手胝足,日暮泅渡。

既然,生無可歡,死又何懼?只是,她要留住這具殘軀,這條性命,為了她的孩子們,不成為煢煢孑立,無所依傍的孤兒,同時,更為了與他的重逢日。

張學良常年在獄中,她沒有經濟來源,病癒之後,幾至一文不名。

張學良與趙四小姐

于鳳至咬緊牙關,開始琢磨賺錢之道。那時,張學良是她信念和力量的源泉。

她想多賺些錢,回國後可以保她和張學良以度餘年。可是,當他獲得自由身的日子遙遙無期時,她又想,不能讓他出獄後,怕已是白首之人卻身無分文。

剛來美國時,朋友曾經帶她去過華爾街股票交易大廳。並告訴她,這是一個瘋狂的地方,有的人可以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有的人可以一眨眼間成為窮光蛋。四處尋求生機時,於鳳至第一個就想到了這個股票大廳,別人能憑著炒股成為百萬富翁,我為什麼不能?她沒有瞻前顧後,身處絕境,只能放手一搏。她記起父親當年說過的一句話:“我閨女要是做買賣,肯定是把好手”。

於鳳至(右一)與外國朋友

其後,她在美國買了兩處豪華別墅。一處是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生前住過的林泉別墅,另一處是伊莉莎白·泰勒的舊居,兩處別墅毗鄰。

她把兩處別墅都按當年北京順城王府內家裡的居住式樣裝飾一新,她自己住一處,把另一處留給張學良。她對孫輩們說:我將所有的錢都用在買房子上,就是希望將來你們的祖父一旦有自由的時候,這別墅就可以作為他和趙綺霞兩人共度晚年的地方。這也是我給他的最好禮物了。

此時的她,還在幻想著與丈夫重聚的那一天。

· 04 ·

1960年,在宋美齡的介紹下,張學良信了基督教。基督教不容三妻四妾這樣的事。張學良進退維谷:要麼放棄和於鳳至的婚姻,要麼放棄趙四。為了追隨他,趙四和家裡斷絕關係,陪他度過了生命中淪為階下囚的三十年。並且為了照顧他,失去了女兒。

於鳳至呢,更是大眾眼裡的嘉德懿範。趙四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因為沒有名分,被於鳳至抱回帥府躬親撫養,視同己出;當他深陷囹圄時,她四處奔走,捨命救夫。她為他犧牲太多,他不忍心讓這個被他尊為“大姐”的人,在生命的暮年,淪為棄婦。

張學良歧路徘徊。不久,他們進行了一次通話,張學良透露了想要離婚的想法:我們是一直在一起的,無論如何不會分開。

陳珊妮有一首《來不及》:來不及送你一程,來不及問你什麼算永恆,甚至來不及哭出聲......我就是來不及說一聲,我愛你。”

只因為“我愛你”這三個字,她是用一生來演繹。

中年於鳳至

但愛到窮途,不放手又能如何?成全兩個人的幸福,也是成就三個人的體面。於是,她同意簽署離婚協議。

1964年7月4日,64歲的張學良與53歲的趙一荻在臺北舉辦了結婚典禮。

那廂苦盡甘來,終成連理。這邊,她生生掐滅了最後一絲希望。

納蘭容若在妻去世後寫道: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斷腸人寫斷腸句,傷心的人古今一同。

1971年耶誕節,於鳳至在美國洛杉磯家中拍攝的照片。這是她寄給張學良的最後一張照片

· 05 ·

於鳳至有四個孩子,幼子10歲時因一場醫療事故而亡。老大在德國的空襲中導致精神失常,後因敗血症去世,只活了37歲。次子1981年在美國由於車禍而撒手人寰。

晚年,她和女兒女婿生活在一起。每當暮色四合,夕陽沉墜時,她總會茫然地眺望遠方。萬里之遙,天涯海角。千帆過盡,不見離人。

一生只愛一個人,一世只懷一種愁。

於鳳至93歲在美國洛杉磯豪華別墅去世。

93歲時的於鳳至

在她的遺言中,特意交代:死後所有的財產都留給張學良,儘管他們之間已經五十年未見,儘管,他們已經簽署了離婚協議。

于鳳至死時在墓碑上寫的名字是張於鳳至,她冠以夫姓,還在旁邊留了一個空墓,希望張學良百年之後與之同穴。生而仳離,只願死後相伴。

於鳳至死後,張學良攜趙四去她的墓前拜祭,聽人講起她生前情意,撫碑長歎:生平無憾事,唯負此一人。

趙四去世後,葬在夏威夷東海岸著名的神殿之谷紀念陵園。2001年10月,張學良溘然長逝,也埋葬於此。他們生前廝守,死後相依。

於鳳至在洛杉磯福樂園的墓地

唐代詩人李冶曾感喟:至近至遠東西,至親至疏夫妻。

最近是你,最遠是你;最親是你,最疏亦是你!

她傾其一生,只獲得了他的敬,卻始終沒有得到他的愛。

你的咫尺之間,卻是我的萬水千山。

而這世上的悲涼莫過如此:徒手摘星,愛而不得。

佛家講,“我執”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但生而為人,誰又不是“我執”的囚徒?執于名利者為名利所困,執於感情者為感情所惑。能最終明心見性者,寥若晨星。

所以,我們都知道呵,煙花會謝,笙歌會停,留在這人間餘韻嫋嫋的,都是他人愛的傳奇......

張學良與夫人于鳳至

· 02 ·

1927年,張學良在天津蔡公館的一場舞會上,與16歲的趙四小姐邂逅。

她有綺霞之貌,他英姿逸浮雲。一見鍾情的兩個人從流光溢彩的舞場上的四目交接,直到現實中的難捨難分。

為了和張學良在一起,趙四毅然退婚,不惜和家庭決裂。私自從天津逃到瀋陽,只為見他一面。

年輕時期的趙四小姐

他帶著她登門,很堅決地對於鳳至說:我要把她留下來。

她瞭解他的秉性,知他以往種種韻事,皆是過眼雲煙,但這一次,她從二人的眼角眉梢看到的卻是波光瀲灩,春風正濃。

她第一次覺得自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但面對趙四的苦苦相求,她不由得為之動容。眼前這個為了愛拋家舍業的女孩子不也是另一個自己嗎?她雖不及她的勇敢,但一樣有蹈死不顧的癡狂。

她遂應承下來,同時也提出了三個條件:一孩子不能姓張,二不能進帥府,三不能給名分。

她以為這樣就可以讓趙四知難而退,沒想到愛到如膠似漆的兩個人只要能在一起,便罔顧其他。

張學良將趙四安排進了自己的北陵別墅住下。

她的三個原則不但沒有分開他們,反倒讓他們愛得更加癡纏。無奈之下,於鳳至在帥府旁邊給趙四建了一棟小樓,讓她搬過來住。

于鳳至見趙四聰明伶俐,乖巧可人。於是對其漸生好感,二人遂以姐妹相稱。

張學良一直稱於鳳至為“大姐”,遇有難事常與她商量,徵求她的意見,特別是在苦悶憂悒時更被其妙語解頤。

張學良與夫人于鳳至

1928年,皇姑屯事件爆發,張作霖在返回瀋陽時被日軍炸死。張學良當時身在華北,東北形勢岌岌可危,日軍可能趁機發起侵略,張家大權也可能旁落。於鳳至力排眾議,做出“秘不發喪”的決定,巧與日本特務周旋,聲稱大帥只受了點輕傷,使各方勢力雖虎視眈眈,卻不敢輕舉妄動,協助張學良完成了東北軍政大權的順利移交。

1933年,張學良被迫下野。4月11日,於鳳至隨夫出訪義大利,途中曾填詞一首安慰沮喪中的丈夫:“問君此去何惆悵,蓄得青山樹千丈。述衷腸,實難忘,永志塞外恥辱帳。慢動悲愴戕。青史無虛謊,黑白分明,笑對世人謗!”

這等豪氣干雲的氣概,並不遜于鬚眉半分!

1936年,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扣押。時值於鳳至正在美國三藩市陪伴子女求學,得知消息後,她立即給宋子文發去電報“學良不良,心急如焚”,懇請宋子文居中調停。隨後,她由三藩市飛抵南京,求見蔣介石。蔣拒不接見。于鳳至只好請宋美齡及其母親出面一起做蔣工作。

(左起) 張學良、宋靄齡、於鳳至、宋美齡、蔣介石

宋美齡、孔祥熙在上海迎接她時,問她準備如何安排。於鳳至說他有不測,我當陪同赴黃泉為伴。

結髮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張學良先被判處十年徒刑,後被長期軟禁。于鳳至陪伴著張學良,一路輾轉,由南京到浙江奉化、安徽黃山、江西萍鄉、湖南郴州和沅陵,1940年又被轉移到貴州修文陽明洞。

1937.1奉化雪竇山 張學良與來探望的於鳳至

起初,張學良不時產生自殺的念頭,於鳳至力勸之:“西安事變的兵諫,是為國家存亡的革命行為。既然我們認為不僅無罪而且行為正確,今天受到非法的囚禁,那就要學文天祥等仁人志士為人才是,我們心有正義,歷史會有裁判,怎麼能喪失信心?”一番慨然有節的話,讓張學良熱淚縱橫。

但在長達三年的不斷遷徙,管束嚴苛,甚至刁難虐待的幽禁生活中,於鳳至與張學良共同經歷著由人間墮入地獄的驚惶與痛楚。靡日不憂,身心受創,再加上環境惡劣,於鳳至積郁成疾,不得不赴美求醫。

戴笠致電趙四,問她可否接替於鳳至來照顧張學良。趙四欣然應允。

於鳳至赴美治病,哪知這一走,便是永別。半世流離,二人再未相見。

張學良、于鳳至夫婦與長女張閭瑛在英國期間留影

· 03 ·

於鳳至得的是乳腺癌,國內的醫療條件有限,她在前美國駐北京公使詹森·甘迺迪和夫人莉娜幫助下,入住了著名的教會醫院。她的病情當時已經很嚴重,但為了保持身材,採用了保守療法,一年內歷經三次手術,數闖鬼門關。

誰知道天意弄人,不久,癌細胞又開始轉移,大夫再次提出切除乳房以保命的建議。

甘迺迪夫人莉娜也力勸她以生命為重。僵持幾個月後,於鳳至終妥協,無奈地,決絕地,接受了乳房切除手術。

手術之後,是痛苦的化療。那個時期,於鳳至的頭髮幾乎全部掉光,食不下嚥,瘦得形銷骨立。無數個疼痛得難以成眠的長夜,她淚濕衾枕。令她痛不欲生的不僅僅是來自身體的折磨,更有對張學良的無盡牽掛與思念。

有人說,太多的人是走不出思念的,都是用爬的。她呢?更是胼手胝足,日暮泅渡。

既然,生無可歡,死又何懼?只是,她要留住這具殘軀,這條性命,為了她的孩子們,不成為煢煢孑立,無所依傍的孤兒,同時,更為了與他的重逢日。

張學良常年在獄中,她沒有經濟來源,病癒之後,幾至一文不名。

張學良與趙四小姐

于鳳至咬緊牙關,開始琢磨賺錢之道。那時,張學良是她信念和力量的源泉。

她想多賺些錢,回國後可以保她和張學良以度餘年。可是,當他獲得自由身的日子遙遙無期時,她又想,不能讓他出獄後,怕已是白首之人卻身無分文。

剛來美國時,朋友曾經帶她去過華爾街股票交易大廳。並告訴她,這是一個瘋狂的地方,有的人可以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有的人可以一眨眼間成為窮光蛋。四處尋求生機時,於鳳至第一個就想到了這個股票大廳,別人能憑著炒股成為百萬富翁,我為什麼不能?她沒有瞻前顧後,身處絕境,只能放手一搏。她記起父親當年說過的一句話:“我閨女要是做買賣,肯定是把好手”。

於鳳至(右一)與外國朋友

其後,她在美國買了兩處豪華別墅。一處是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生前住過的林泉別墅,另一處是伊莉莎白·泰勒的舊居,兩處別墅毗鄰。

她把兩處別墅都按當年北京順城王府內家裡的居住式樣裝飾一新,她自己住一處,把另一處留給張學良。她對孫輩們說:我將所有的錢都用在買房子上,就是希望將來你們的祖父一旦有自由的時候,這別墅就可以作為他和趙綺霞兩人共度晚年的地方。這也是我給他的最好禮物了。

此時的她,還在幻想著與丈夫重聚的那一天。

· 04 ·

1960年,在宋美齡的介紹下,張學良信了基督教。基督教不容三妻四妾這樣的事。張學良進退維谷:要麼放棄和於鳳至的婚姻,要麼放棄趙四。為了追隨他,趙四和家裡斷絕關係,陪他度過了生命中淪為階下囚的三十年。並且為了照顧他,失去了女兒。

於鳳至呢,更是大眾眼裡的嘉德懿範。趙四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因為沒有名分,被於鳳至抱回帥府躬親撫養,視同己出;當他深陷囹圄時,她四處奔走,捨命救夫。她為他犧牲太多,他不忍心讓這個被他尊為“大姐”的人,在生命的暮年,淪為棄婦。

張學良歧路徘徊。不久,他們進行了一次通話,張學良透露了想要離婚的想法:我們是一直在一起的,無論如何不會分開。

陳珊妮有一首《來不及》:來不及送你一程,來不及問你什麼算永恆,甚至來不及哭出聲......我就是來不及說一聲,我愛你。”

只因為“我愛你”這三個字,她是用一生來演繹。

中年於鳳至

但愛到窮途,不放手又能如何?成全兩個人的幸福,也是成就三個人的體面。於是,她同意簽署離婚協議。

1964年7月4日,64歲的張學良與53歲的趙一荻在臺北舉辦了結婚典禮。

那廂苦盡甘來,終成連理。這邊,她生生掐滅了最後一絲希望。

納蘭容若在妻去世後寫道: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斷腸人寫斷腸句,傷心的人古今一同。

1971年耶誕節,於鳳至在美國洛杉磯家中拍攝的照片。這是她寄給張學良的最後一張照片

· 05 ·

於鳳至有四個孩子,幼子10歲時因一場醫療事故而亡。老大在德國的空襲中導致精神失常,後因敗血症去世,只活了37歲。次子1981年在美國由於車禍而撒手人寰。

晚年,她和女兒女婿生活在一起。每當暮色四合,夕陽沉墜時,她總會茫然地眺望遠方。萬里之遙,天涯海角。千帆過盡,不見離人。

一生只愛一個人,一世只懷一種愁。

於鳳至93歲在美國洛杉磯豪華別墅去世。

93歲時的於鳳至

在她的遺言中,特意交代:死後所有的財產都留給張學良,儘管他們之間已經五十年未見,儘管,他們已經簽署了離婚協議。

于鳳至死時在墓碑上寫的名字是張於鳳至,她冠以夫姓,還在旁邊留了一個空墓,希望張學良百年之後與之同穴。生而仳離,只願死後相伴。

於鳳至死後,張學良攜趙四去她的墓前拜祭,聽人講起她生前情意,撫碑長歎:生平無憾事,唯負此一人。

趙四去世後,葬在夏威夷東海岸著名的神殿之谷紀念陵園。2001年10月,張學良溘然長逝,也埋葬於此。他們生前廝守,死後相依。

於鳳至在洛杉磯福樂園的墓地

唐代詩人李冶曾感喟:至近至遠東西,至親至疏夫妻。

最近是你,最遠是你;最親是你,最疏亦是你!

她傾其一生,只獲得了他的敬,卻始終沒有得到他的愛。

你的咫尺之間,卻是我的萬水千山。

而這世上的悲涼莫過如此:徒手摘星,愛而不得。

佛家講,“我執”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但生而為人,誰又不是“我執”的囚徒?執于名利者為名利所困,執於感情者為感情所惑。能最終明心見性者,寥若晨星。

所以,我們都知道呵,煙花會謝,笙歌會停,留在這人間餘韻嫋嫋的,都是他人愛的傳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