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有心治國,無力回天 丟掉大明江山的崇禎皇帝其實是這樣的

[回味明朝之]悲壯的亡國之君——明朝崇禎帝端木松容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明思宗朱由檢, 也就是崇禎。 他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為勤勉的皇帝, 卻也是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

崇禎是統治全中國的最後一位漢族皇帝。 說他是一位典型的亡國之君, 恰如其分。

然而, 人又是複雜的。 如果只是單純就個人的品德而言, 崇禎皇帝真的不能說是一個昏君。 甚至, 從某種意義上說, 還能稱得上是一個“賢君”, 一個皇帝中的“勞模”。

為你一聲歎息

的確, 我們在他的身上能看到許多其先祖朱元璋的影子:自律、節儉、勤勉, 假若只是以這些個人的優秀品質來論定的話, 那麼, 這些“皇帝的美德”完全能夠使他躋身到中國古代賢君的行列。

誠如我們所知道的, 儘管貴為皇子皇孫, 但崇禎的童年卻極為不幸, 還在他5歲的時候, 他的母親便死了。 到他10歲的時候, 他那不幸的、只當了一個月皇帝的父親即明光宗朱常洛也一命嗚呼,

這使崇禎很小就成了孤兒。

平心而論, 在個人品質上, 崇禎朱由檢還真的稱得上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 雖然“不幸生在帝王家”, 從小沒有了雙親的怙恃, 在勢利冷漠的宮廷裡幾乎完全就是自由生長, 自生自滅。 但是, 他卻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 自甘墮落, 在不自覺中沾染上一些宮廷惡習, 而是從小就自律甚嚴, 非常節儉。

據《明史》記載, 崇禎小時候用仿影的方式練習書法, 如果紙張較大而範本的字較小的話, 他一定會先將紙的一邊對齊範本, 寫完後再把剩下的地方都寫滿, 捨不得有一點點浪費。

這種節儉的習慣, 即使是在他當了皇帝後也一如既往, 沒有改變。 史載, 坐上龍椅的崇禎生活依然非常簡樸,

從不鋪張。 就像一個苦行僧一樣, 他經常不吃葷菜, 只吃幾碟蔬菜下飯, 有時甚至只是像窮苦人一樣喝點稀粥、吃點鹹菜但求填飽肚子而已。

龍椅不是那麼好坐的

作為皇帝, 而且是一個守成之君, 能做到這一點, 委實是難能可貴。

要知道中國歷代的皇帝, 多半都生活奢華得離譜。 光是在吃的方面, 就非常考究, 一餐飯吃個幾十道甚至上百道菜實在是習以為常, 所以古代皇宮中專為皇帝一個人燒菜做飯的“廚司”通常就有好幾百人。 在這方面, 明朝其實也不例外。 如史料記載, 明代自正德以來, 皇帝的膳食費每天要花上萬兩銀子, 但崇禎為了節省, 卻下令減少到每天只用一百多兩。

在穿的方面, 崇禎就更是節儉得無以復加。 史載, 有一次在御座講筵時, 在那兒專心致志“聽講座”的崇禎不小心將內衣袖子給露了出來, 露出了衣袖上的補丁。 看到皇帝衣袖上打的補丁, 大臣們未免都很好奇, 也很驚奇。 於是, 都情不自禁地在底下交頭接耳, 竊竊私語,

且不時地朝他指指點點。

崇禎先還納悶, 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但很快他便反應過來, 發現大臣們是在拿自己衣袖上的補丁說事, 於是便不好意思地把破衣袖往裡塞。 據說, 有一位大臣深受感動, 站起來朝崇禎拜了一拜, 然後很是感動地流著淚說:“皇帝瘦而天下肥乃千古美談, 皇上您大可不必不好意思, 您是在為天下人做表率啊!”

的確, 在節儉方面, 崇禎真的可以說是古代皇帝中的一個樣板。 史載, 明代自萬曆以來, 按宮中慣例, 皇帝的衣服鞋帽應每天一換。 可是為了節省, 崇禎卻改成每月一換。 此外, 他還把宮中金銀之器盡皆撤去, 都換成陶器, 以厲行節約。

所以, 有大臣說他是“為天下人做表率”, 想來, 真的是一點兒也不誇張。

再說“色”,也即皇帝的性生活方面。從史書上看,崇禎一生可謂不貪女色,當皇帝十七年,從未放縱過自己,而宮中也從來沒有過聲色犬馬之事。在這方面,可以說,即使是自律甚嚴的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也自感不如。

之所以不貪女色,倒並不是崇禎在男性方面有什麼問題。事實上,他的男性荷爾蒙也很強烈。相傳,即位之初,有一次他在處理政務時,忽然聞到一股好聞的通常只有女人身上才有的“香氣”,這使他禁不住引發了男女之思。他深感疑惑,當即找來太監詢問。原來正是太監們在暗處焚香,且解釋為“此乃宮中舊方”。崇禎立刻把太監訓斥了一頓,下旨立即廢棄這種容易讓人想入非非、滋生淫蕩的“宮中舊方”,並深有感慨地說:“我父兄都是被這所害了的呀。”為了防止自己荒淫誤國,後來他還多次詔令停止采選良家婦女充實後宮。

能做到這樣,這在“後宮佳麗三千人”的古代皇帝中,雖然不能說是絕無僅有,但至少可以說是屈指可數,非常少見。

推薦一本與眾不同的寫明朝的書

在歷史上,崇禎的勤勉也是出了名的,沒有多少皇帝可比。

據史書記載,自登基之日起,崇禎就堅持隨時召見大臣,決斷國政,無論白天黑夜均是如此,還常常連飯都忘了吃。用現在的話說,他一直都是“5+2”,“白+黑”,夜以繼日地為國家大事辛勤操勞,一年到頭幾乎從來沒有過“星期天”和“節假日”。

其中,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崇禎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他因“偶感微恙”,大約也就是頭疼發熱之類的小病而臨時傳免了早朝。這要是在他的爺爺萬曆皇帝那裡,甭說是一次早朝,即便是十次、一百次“傳免”,大臣們也會習以為常,而萬曆自己顯然也不會把這當回事兒。可是,就因為崇禎一直早朝慣了,因而即便是那一次早朝未能“出席”,竟也遭到了內閣輔臣的批評,而崇禎本人也既感激又羞愧,特親筆寫了手敕,對輔臣的“批評”予以褒獎,同時對自己的錯誤自我批評,並真心向大臣們道歉。

如果你認為這個故事還不夠感人,或者認為它是否含有“作秀”成分的話,我們不妨再來看另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說,有一次崇禎去看望他的一個奶奶,也就是他爺爺明神宗朱翊鈞在世時寵愛的一個劉氏妃子。在崇禎小的時候,這個奶奶輩的劉太妃一直待他很好,沒少給他關愛,所以,崇禎一直與她的關係非常好。那天,祖孫倆見了面相談甚歡,周圍還有一些宮女和太監陪伴。可是談著談著,劉太妃忽然聽到崇禎的鼾聲,仔細一看,她發現崇禎不知什麼時候居然已經睡著了。

“皇上實在是太累了!”見此情景,劉太妃忽然一陣心酸,禁不住感歎著說。於是,她吩咐宮女趕快找來被子替崇禎蓋上,想讓他在這裡睡個好覺,並吩咐大家不要吵醒他。

可是,還才一會兒,崇禎似乎就被自己的鼾聲吵醒了,睜眼一看,見大家都在那兒悄無聲息地陪他,未免有些不好意思,便站起身向劉太妃表示歉意,同時也準備就此告辭。

劉太妃請他再休息一會兒,他搖搖頭,說還有許多要緊的事等著他回去處理。

望著這個做皇帝做得一臉憔悴的孫子,劉太妃心疼得話都來不及說,便已熱淚盈眶。

崇禎一邊安慰劉太妃一邊用不無歉疚的口氣說道:“爺爺在時,沒那麼多事。如今天下多災多難,我又沒本事,即使是這麼夜以繼日地勞累,也總是有那麼多處理不完的事!”

聽了崇禎的話,所有在場的人都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做皇帝做到這個份上,別人還有什麼話說?

實際上,不單勤政,崇禎似乎還很有些明君的樣子。比如,史書記載說,由於看到煙草對民間的危害後,崇禎曾兩次下詔,要求國民戒煙。再比如,他雷厲風行地剷除腐敗和利益集團——閹黨,等等。

可惜,大明王最終還是毀在了他的手裡。

可見,一個最高統治者無論多麼能幹,無論有多大的雄心壯志,當一個國家、一個王朝的肌體已經徹底腐爛、無可救藥時,悲劇就不可避免……

(如果對明朝感興趣,不妨看一看《龍爭虎鬥的明朝傳奇》這本書,鐵道社2017年3月版,或許會給您不一樣的感受。)

再說“色”,也即皇帝的性生活方面。從史書上看,崇禎一生可謂不貪女色,當皇帝十七年,從未放縱過自己,而宮中也從來沒有過聲色犬馬之事。在這方面,可以說,即使是自律甚嚴的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也自感不如。

之所以不貪女色,倒並不是崇禎在男性方面有什麼問題。事實上,他的男性荷爾蒙也很強烈。相傳,即位之初,有一次他在處理政務時,忽然聞到一股好聞的通常只有女人身上才有的“香氣”,這使他禁不住引發了男女之思。他深感疑惑,當即找來太監詢問。原來正是太監們在暗處焚香,且解釋為“此乃宮中舊方”。崇禎立刻把太監訓斥了一頓,下旨立即廢棄這種容易讓人想入非非、滋生淫蕩的“宮中舊方”,並深有感慨地說:“我父兄都是被這所害了的呀。”為了防止自己荒淫誤國,後來他還多次詔令停止采選良家婦女充實後宮。

能做到這樣,這在“後宮佳麗三千人”的古代皇帝中,雖然不能說是絕無僅有,但至少可以說是屈指可數,非常少見。

推薦一本與眾不同的寫明朝的書

在歷史上,崇禎的勤勉也是出了名的,沒有多少皇帝可比。

據史書記載,自登基之日起,崇禎就堅持隨時召見大臣,決斷國政,無論白天黑夜均是如此,還常常連飯都忘了吃。用現在的話說,他一直都是“5+2”,“白+黑”,夜以繼日地為國家大事辛勤操勞,一年到頭幾乎從來沒有過“星期天”和“節假日”。

其中,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崇禎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他因“偶感微恙”,大約也就是頭疼發熱之類的小病而臨時傳免了早朝。這要是在他的爺爺萬曆皇帝那裡,甭說是一次早朝,即便是十次、一百次“傳免”,大臣們也會習以為常,而萬曆自己顯然也不會把這當回事兒。可是,就因為崇禎一直早朝慣了,因而即便是那一次早朝未能“出席”,竟也遭到了內閣輔臣的批評,而崇禎本人也既感激又羞愧,特親筆寫了手敕,對輔臣的“批評”予以褒獎,同時對自己的錯誤自我批評,並真心向大臣們道歉。

如果你認為這個故事還不夠感人,或者認為它是否含有“作秀”成分的話,我們不妨再來看另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說,有一次崇禎去看望他的一個奶奶,也就是他爺爺明神宗朱翊鈞在世時寵愛的一個劉氏妃子。在崇禎小的時候,這個奶奶輩的劉太妃一直待他很好,沒少給他關愛,所以,崇禎一直與她的關係非常好。那天,祖孫倆見了面相談甚歡,周圍還有一些宮女和太監陪伴。可是談著談著,劉太妃忽然聽到崇禎的鼾聲,仔細一看,她發現崇禎不知什麼時候居然已經睡著了。

“皇上實在是太累了!”見此情景,劉太妃忽然一陣心酸,禁不住感歎著說。於是,她吩咐宮女趕快找來被子替崇禎蓋上,想讓他在這裡睡個好覺,並吩咐大家不要吵醒他。

可是,還才一會兒,崇禎似乎就被自己的鼾聲吵醒了,睜眼一看,見大家都在那兒悄無聲息地陪他,未免有些不好意思,便站起身向劉太妃表示歉意,同時也準備就此告辭。

劉太妃請他再休息一會兒,他搖搖頭,說還有許多要緊的事等著他回去處理。

望著這個做皇帝做得一臉憔悴的孫子,劉太妃心疼得話都來不及說,便已熱淚盈眶。

崇禎一邊安慰劉太妃一邊用不無歉疚的口氣說道:“爺爺在時,沒那麼多事。如今天下多災多難,我又沒本事,即使是這麼夜以繼日地勞累,也總是有那麼多處理不完的事!”

聽了崇禎的話,所有在場的人都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做皇帝做到這個份上,別人還有什麼話說?

實際上,不單勤政,崇禎似乎還很有些明君的樣子。比如,史書記載說,由於看到煙草對民間的危害後,崇禎曾兩次下詔,要求國民戒煙。再比如,他雷厲風行地剷除腐敗和利益集團——閹黨,等等。

可惜,大明王最終還是毀在了他的手裡。

可見,一個最高統治者無論多麼能幹,無論有多大的雄心壯志,當一個國家、一個王朝的肌體已經徹底腐爛、無可救藥時,悲劇就不可避免……

(如果對明朝感興趣,不妨看一看《龍爭虎鬥的明朝傳奇》這本書,鐵道社2017年3月版,或許會給您不一樣的感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