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秋冬品茶,這些嶺南茗茶你想贊哪家?

說到喝茶, 你會想起什麼?

解渴?潤喉?待客必備?

都沒有錯~作為司空見慣的日常飲品,

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

茶一直深受廣大民眾的青睞。

而對喝茶習以為常的你,

可曾研究過手中那杯毫不起眼的茶?

向來愛好以茶會友的你,

又該怎樣向別人介紹自己家鄉的茶?

今天就由小編帶你認識嶺南的茶,

看那杯翠綠、橙紅或金黃的茶湯背後的故事~

清遠·英德紅茶

色澤:烏潤

顆粒:均勻結實

香氣:高銳

茶湯:紅亮

特點:滋味濃烈, 飲後甘美怡神, 清心爽口, 適合清飲。 加上牛奶、白糖後, 色、香、味俱佳。

△圖丨《鄉愁裡的廣東》(下同)

英紅鎮是英德紅茶最為核心的種植區, 全鎮有8000多畝的茶園。 英德的茶園則主要分佈在緩坡上, 茶園連綿起伏, 遠處多為秀麗神奇的喀斯特山峰, 他們共同組成了一幅美妙的英德茶園風情畫。

△英德紅茶一般只採摘“一芽兩葉”

英德紅茶出產于清遠英德, 是與“祁門紅茶”“雲南滇紅”齊名的三大紅茶之一。 英德種茶歷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 據唐代《茶經·八之出》 載:“嶺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 往往得之, 其味極佳。 ”當時韶州植茶包括英德、曲江等。 又據中國茶葉研究所《世界茶業100年》中研究論證:“唐朝、五代韶州的曲江、仁化、英德等縣均已產茶”“明代以前英德便成為當時省內11個產茶縣之一”……由此可見英德植茶和產茶歷史悠久。

在鼎盛時期, 英德紅茶年產銷4000噸, 飄香於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包括歐洲各皇室。 據傳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就十分愛喝英德紅茶,

“英紅9號”還曾榮獲英女王指定御用的“頂級紅茶”。

功效

英德紅茶所含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抵抗老化, 同時, 也有抗菌、降血脂、防齲齒、清口臭、美白及防紫外線、改善消化不良等多種功效。

知多D:茶葉飛天

別以為“上天”是人的專利, 大英德紅茶可是上過天的哦!2017年初, 英德紅茶“英紅九號”成功實現太空育種並順利帶回英德, 繼續開展新品種選育及配套產品研發。

與傳統育種相比, 太空育種其最大優勢是變異機率高、育種週期短, 可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創造出大批優質的種質資源。 這麼牛的紅茶, 是不是值得你去細細品嘗一番呢?

江門·新會柑普茶

茶葉:清香甘爽

茶性:溫和甘醇

特點:精選具有“千年人參, 百年陳皮”之美譽的新會柑皮與被譽為茶中減肥之冠的雲南陳年熟普洱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而成, 無任何添加劑。

△中國柑普茶網(下同)

柑普茶是五邑特產之一,雖然不算是高級名茶,但確實是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這可能與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注重飲食養生有關。

新會陳皮和雲南普洱的完美結合,混然天成,越陳越香。陳皮和普洱均為養生保健佳品,兩者特點都是以越陳越香、越陳功效越佳、越陳越有價值而著稱於世,柑普茶無論是外表還是內涵,均渾然天成,堪稱一絕。

功效

柑普茶疏肝潤肺、消積化滯、宜通五臟,維生素含量豐富,是潤肺、健胃、降脂、解酒、解煙毒、美容、減肥的首選佳品,老少皆宜。

知多D:一次感冒創造出的茶

我國用柑橘皮配茶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唐代茶聖陸羽在其所著的《茶經》就有提到加入橘皮煮茶的方法。而柑普茶則相傳為100多年前清朝道光年間新會棠下良溪村(現屬江門)的進士羅天池所始創。

羅天池曾辭官雲南後帶了很多普洱茶回鄉,他不慎染上感冒,妻子用陳皮煮水給他服用,他誤以為煮水給他泡茶,於是把陳皮湯倒入壺中。這才發現是鎮咳、化痰的陳皮湯,啜了一口,頓覺香味直透鼻孔,兩頰生香。喝了幾杯,便覺得咽喉舒暢,咳痰少了。連服兩天,感冒好轉。後來他發現將這兩物久置後再飲用,味道更佳,並傳授同鄉人。自此,柑普茶的製作方法逐漸廣泛流傳。

潮州·鳳凰單叢

外形:屬條形烏龍茶

品種:宋種東方紅、宋種芝蘭香、宋種蜜香單叢等

特點:性狀奇特,品質優良,每株年產幹茶10餘公斤。香氣幽雅,回甘力強,不同品種各有特點。

△鳳凰單叢的品種和香型非常多樣,品類更多達百種/《鄉愁裡的廣東》

鳳凰單叢正宗產地以有“潮汕屋脊”之稱的廣東潮安縣鳳凰山東南坡為主,歷史久遠,種植水仙茶樹種、制茶均已有900餘年,宋有《潮州府志》載:“鳳山名茶待韶茶,亦名貢茶”。

功效

鳳凰單叢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消滯去膩、減肥美容、防癌症抗衰老、降血脂等功效;由於茶內含有的多酚類具有抑制齒垢酵素產生的作用,飯後喝此茶也有預防蛀牙的功效。

知多D:種好單叢 年入百萬

鳳凰單叢古茶樹群曾被專家譽為“中國之重寶,是世界罕見的優稀茶樹資源”。2014年6月12日,潮安鳳凰單叢茶文化系統在農業部發佈第二批20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中榜上有名。自入選後,還有經過中央及省市區的電視臺、報社等各級媒體進行多方面宣傳報導,鳳凰單叢銷量一路上升,名氣也從廣東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鳳凰單叢古茶樹這一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讓潮安區烏崠村茶農視為“寶”,也讓他們致了富

在烏崠村,樹齡百年以上的古茶樹有四五十株,掛牌保護的有5棵。每棵古茶樹的茶葉年產量約為五六斤,高的有八到十斤。價格一般是每斤幾千元,最高的一斤賣到3萬元。有村民表示,每年賣茶收入可高達兩百萬元。

梅州·西岩烏龍茶

外形:緊結稍捲曲,葉底綠腹紅鑲邊

色澤:烏綠勻潤

香氣:馥鬱持久

茶湯:橙黃明亮

特點: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滑,耐沖泡。

大埔西岩烏龍茶為地理標誌產品,其歷史悠久,相傳唐代西岩西竺建寺時就有種茶。西岩茶以其清、香、甘、滑、醇的特點,早在清朝就極負盛名而銷往東南亞一帶。據記載,在清嘉慶年間,西岩山頂建造西竺寺後,周圍種茶萬株,年產茶千斤,產品收益以供香火。上山焚香者及鄉紳飲茶後,滿口芳香,提神醒腦,而廣傳揚名。

功效

西岩烏龍茶具有養顏、溶解脂肪、排毒、利便、抗化活性,消除細胞中的活性氧分子等功效。 中老年人經常喝烏龍茶有助於保持聽力。此茶除了保健作用還有藥療價值:突出表現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知多 D:特色茶鄉旅遊

梅州大埔縣充分挖掘整理當地茶歷史、文化遺存,弘揚茶文化,加大力度開發茶旅遊產品、開闢茶鄉旅遊觀光線路,致力打造西岩4A級茶鄉旅遊度假村,開闢崠頂湖、飛天馬、單竹山等茶園村野休閒度假目的地。

△西岩山崠頂湖茶場 梅州日報

△飛天馬茶園 梅州日報

△茶文化主題公園 梅州日報

韶關·仁化白毛茶

分類:紅茶和綠茶

外形:芽頭肥碩、茶毫滿披

香氣:帶蘭花香味

特點:滋味甘醇,茶內含物特別豐富,具有濃、醇、鮮、爽、香的品質特徵,以清明前後採收的“清明茶”品質最高。

仁化縣是嶺南白毛茶的故鄉,其中以紅山鎮產量為最高,名氣最大。曾有專家認為紅山白毛茶品質居粵北各茶之首,是嶺南茶之珍品。仁化白毛茶歷史悠久,創制於明代。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記載:“嶺南茶生韶州,其味極佳。韶州生黃茶,產於韶州各縣”;在明“嘉靖”年間,它已成為朝中貢品。

功效

仁化白毛茶具有健胃消滯止瀉之特殊功效,其茶多酚含量高,富含C、B、E、P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保健價值。常飲能減肥健美,防癌抗病,養顏益壽。

知多D:喝山泉水長大的茶

“這裡的白毛茶都是喝山泉水長大的,品質自然較好”,仁化紅山鎮的老茶農都會這樣自豪說到。

白毛茶茶蘊靈性,好山好水方才可育好茶,廣東省高坪自然保護區就坐落在仁化縣紅山鎮,也是縣城居民的食水源頭保護區。清澈冰涼的涓涓細水培育出的白毛茶滋味甘醇。

△仁化紅山鎮山清水秀,適合白毛茶生長/南方日報 張由瓊

仁化白毛茶產區處於原生態森林中,其天然獨特的地形地貌是無可複製的:山高霧漫、氣候濕潤、蒸騰量小、空氣中負離子成分高,晝夜溫差大及漫射的紫外線對芳香型茶葉的生長十分有利,空氣異常清新……這是孕育好茶得天獨厚的優勢。

汕頭·南澳島宋茶

香氣:風味獨特,帶點兒花香,分玉蘭香、芝蘭香、翠玉香、密蘭香等

茶湯:隨著沖泡的次數增加,原色越來越濃

特點:經過幾十次的沖泡,色彩原味不退

在南澳島有一個名叫“後花園”的村莊,這裡生長著一種神奇的植物——“宋茶”。傳說南宋末帝趙昺南曾徙駐于南澳島,島上也留有南宋時期的古井等設施,當地人也以宋名茶。這樣一來,一個積弱的王朝和敗走逃難的末代皇帝,便和我們正在喝的茶聯繫起來。

△後花園村的臨海茶園/《鄉愁裡的廣東》

若論名氣和工藝水準,宋茶並不出眾,但其生長環境卻是獨一無二,由於海洋的阻隔,南澳島擁有一個幾近封閉的生態體系。且南澳島以山地為主,後花園村則是島上海拔最高的村子,長年山高霧多。這裡少見成片平地,開發成梯田有難度,因此茶園只能一小撮散佈在山林,這使得其茶葉的生長環境如同野生。

△後花園下的自然村牛頭嶺/《鄉愁裡的廣東》

功效

宋茶,又名九節茶,有提神醒腦,清肺去痰,化積之功效。特別是治“老人咳”更有獨特的療效。

知多D:品嘗宋帝禦茶

後花園村正在大面積發展“宋茶”培苗、種植、加工,並把“宋茶”品種進行分類優化,科學嫁接,生產出以“宋茶單叢”品牌系列的無公害的十幾個香型茶種,如玉蘭香、芝蘭香、翠玉香、密蘭香等,產品經過精製包裝之後投向市場,受到社會各界的青睞。

△採茶景象構成一幅明媚的田園圖/汕頭都市報

另外,後花園正在致力開闢以“品償宋帝禦茶”為主題的生態旅遊建設,讓世人都能品嘗到皇帝茶的風味。

實際上,對於廣東人來說,

茶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社交。

喝茶不僅是一種飲食習俗,

也是一門交往的藝術~

廣府“飲早茶”

廣府人早上見面問候時喜歡說:“飲咗茶未(喝茶了嗎)?”。道別時也客氣來一句:“得閒一齊飲茶(有空一起喝茶)”。可見,“飲早茶”是廣府人生活方式的代表,也是廣東茶文化最具特色的內容之一。

△圖丨南方都市報

廣府人飲茶,講究環境,稱茶樓作“茶居”,有不同檔次之分。上乘茶居,門戶金碧輝煌,室內字畫高掛,瓷盅沏名茶,配以高級點心,名伶演唱,此為達官貴人的去處;較低層的茶居、茶寮、炒粉館,不設茶盅,用瓷茶壺,消費水準較低,薄茶足以解渴,閒聊可以溝通資訊、聯絡感情、消遣與歇息。

飲茶配以點心或炒粉、面,這是廣府人飲早茶特有的。“'一盅兩件'(一壺茶、兩件點心),慢慢'歎'(好好地享受)”由此聞名於外。燒麥、腸粉、糯米雞、艇仔粥、牛腩面……說不完的美食小吃你都可在“飲早茶”時吃到。

廣府人飲茶還有個好玩的禮節——叩手茶禮。傳說:乾隆皇帝微服出巡時,與貼身侍衛在茶樓飲早茶,乾隆給侍衛斟茶,按規矩作為下人是要叩頭謝恩,但因不能暴露身份,侍衛急中生智,曲起右手食指和中指,在茶盅旁連敲桌面三下,以示謝恩。這雖只是個傳說,但這禮節一直流傳至今。

“飲早茶”是一種鮮活的城市生活方式,表現了廣府人的從容不迫,務實穩重,不追求奢華,喜歡慢生活,應了那句“辛苦揾(賺錢)來自在歎(享)”!

潮汕“工夫茶”

潮汕的工夫茶是一種頗具功夫又溫文雅致的飲茶藝術,起于明代,盛於清代,成為潮州地區飲茶習俗的文化現象,也是廣東茶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以茶具精緻小巧、烹製考究與以茶寄情為特點。

工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壺、茶盤、茶杯、茶墊、茶罐、水瓶、龍缸、水缽、紅泥火爐、砂姚、茶擔、羽扇等,一般以12件為常見,如12件皆為精品,則稱“十二寶”,如其中有8件為精品,或4件為精品,則稱“八寶”或“四寶”。

工夫茶之工夫,全在茶之烹法。烹法有所謂“十法”,即活火、蝦須水、揀茶、裝茶、燙盅、熱罐、高沖、蓋沫、淋頂與低篩。也有人把烹製工夫茶的具體程式概括為:“高沖低灑,蓋沫重眉,金雞拾米,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或稱“八步法”。

潮汕工夫茶,不同於一般大口大杯喝茶,稱之為“吃茶”。品茶之意與其說為解渴,不如說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敘情;其次,工夫茶特別地講究吃茶的禮節,待茶沖完,主客總是謙讓一番,然後請長者、貴賓先嘗,杯沿接唇,茶面迎鼻,聞茶之香,一啜而盡。工夫茶這一套禮儀正是廣東傳統的“茶道”。

如今立冬雖過,

但秋天的躁暖卻還在持續,

斟一杯清茶,深深呼吸,靜靜細品,

那感覺真不是一般的愜意~

茶中有濃濃的人情味,

亦有歲月的沉澱和思考,

值得一輩子慢慢品嘗~

素材來源丨梅州日報、南方日報、博雅特產網、廣東新聞網、南方農村報、中國柑普茶網等

今日話題:當你說“得閒飲茶”的時候,你內心真實的os是?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中國柑普茶網(下同)

柑普茶是五邑特產之一,雖然不算是高級名茶,但確實是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這可能與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注重飲食養生有關。

新會陳皮和雲南普洱的完美結合,混然天成,越陳越香。陳皮和普洱均為養生保健佳品,兩者特點都是以越陳越香、越陳功效越佳、越陳越有價值而著稱於世,柑普茶無論是外表還是內涵,均渾然天成,堪稱一絕。

功效

柑普茶疏肝潤肺、消積化滯、宜通五臟,維生素含量豐富,是潤肺、健胃、降脂、解酒、解煙毒、美容、減肥的首選佳品,老少皆宜。

知多D:一次感冒創造出的茶

我國用柑橘皮配茶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唐代茶聖陸羽在其所著的《茶經》就有提到加入橘皮煮茶的方法。而柑普茶則相傳為100多年前清朝道光年間新會棠下良溪村(現屬江門)的進士羅天池所始創。

羅天池曾辭官雲南後帶了很多普洱茶回鄉,他不慎染上感冒,妻子用陳皮煮水給他服用,他誤以為煮水給他泡茶,於是把陳皮湯倒入壺中。這才發現是鎮咳、化痰的陳皮湯,啜了一口,頓覺香味直透鼻孔,兩頰生香。喝了幾杯,便覺得咽喉舒暢,咳痰少了。連服兩天,感冒好轉。後來他發現將這兩物久置後再飲用,味道更佳,並傳授同鄉人。自此,柑普茶的製作方法逐漸廣泛流傳。

潮州·鳳凰單叢

外形:屬條形烏龍茶

品種:宋種東方紅、宋種芝蘭香、宋種蜜香單叢等

特點:性狀奇特,品質優良,每株年產幹茶10餘公斤。香氣幽雅,回甘力強,不同品種各有特點。

△鳳凰單叢的品種和香型非常多樣,品類更多達百種/《鄉愁裡的廣東》

鳳凰單叢正宗產地以有“潮汕屋脊”之稱的廣東潮安縣鳳凰山東南坡為主,歷史久遠,種植水仙茶樹種、制茶均已有900餘年,宋有《潮州府志》載:“鳳山名茶待韶茶,亦名貢茶”。

功效

鳳凰單叢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消滯去膩、減肥美容、防癌症抗衰老、降血脂等功效;由於茶內含有的多酚類具有抑制齒垢酵素產生的作用,飯後喝此茶也有預防蛀牙的功效。

知多D:種好單叢 年入百萬

鳳凰單叢古茶樹群曾被專家譽為“中國之重寶,是世界罕見的優稀茶樹資源”。2014年6月12日,潮安鳳凰單叢茶文化系統在農業部發佈第二批20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中榜上有名。自入選後,還有經過中央及省市區的電視臺、報社等各級媒體進行多方面宣傳報導,鳳凰單叢銷量一路上升,名氣也從廣東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鳳凰單叢古茶樹這一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讓潮安區烏崠村茶農視為“寶”,也讓他們致了富

在烏崠村,樹齡百年以上的古茶樹有四五十株,掛牌保護的有5棵。每棵古茶樹的茶葉年產量約為五六斤,高的有八到十斤。價格一般是每斤幾千元,最高的一斤賣到3萬元。有村民表示,每年賣茶收入可高達兩百萬元。

梅州·西岩烏龍茶

外形:緊結稍捲曲,葉底綠腹紅鑲邊

色澤:烏綠勻潤

香氣:馥鬱持久

茶湯:橙黃明亮

特點: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滑,耐沖泡。

大埔西岩烏龍茶為地理標誌產品,其歷史悠久,相傳唐代西岩西竺建寺時就有種茶。西岩茶以其清、香、甘、滑、醇的特點,早在清朝就極負盛名而銷往東南亞一帶。據記載,在清嘉慶年間,西岩山頂建造西竺寺後,周圍種茶萬株,年產茶千斤,產品收益以供香火。上山焚香者及鄉紳飲茶後,滿口芳香,提神醒腦,而廣傳揚名。

功效

西岩烏龍茶具有養顏、溶解脂肪、排毒、利便、抗化活性,消除細胞中的活性氧分子等功效。 中老年人經常喝烏龍茶有助於保持聽力。此茶除了保健作用還有藥療價值:突出表現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知多 D:特色茶鄉旅遊

梅州大埔縣充分挖掘整理當地茶歷史、文化遺存,弘揚茶文化,加大力度開發茶旅遊產品、開闢茶鄉旅遊觀光線路,致力打造西岩4A級茶鄉旅遊度假村,開闢崠頂湖、飛天馬、單竹山等茶園村野休閒度假目的地。

△西岩山崠頂湖茶場 梅州日報

△飛天馬茶園 梅州日報

△茶文化主題公園 梅州日報

韶關·仁化白毛茶

分類:紅茶和綠茶

外形:芽頭肥碩、茶毫滿披

香氣:帶蘭花香味

特點:滋味甘醇,茶內含物特別豐富,具有濃、醇、鮮、爽、香的品質特徵,以清明前後採收的“清明茶”品質最高。

仁化縣是嶺南白毛茶的故鄉,其中以紅山鎮產量為最高,名氣最大。曾有專家認為紅山白毛茶品質居粵北各茶之首,是嶺南茶之珍品。仁化白毛茶歷史悠久,創制於明代。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記載:“嶺南茶生韶州,其味極佳。韶州生黃茶,產於韶州各縣”;在明“嘉靖”年間,它已成為朝中貢品。

功效

仁化白毛茶具有健胃消滯止瀉之特殊功效,其茶多酚含量高,富含C、B、E、P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保健價值。常飲能減肥健美,防癌抗病,養顏益壽。

知多D:喝山泉水長大的茶

“這裡的白毛茶都是喝山泉水長大的,品質自然較好”,仁化紅山鎮的老茶農都會這樣自豪說到。

白毛茶茶蘊靈性,好山好水方才可育好茶,廣東省高坪自然保護區就坐落在仁化縣紅山鎮,也是縣城居民的食水源頭保護區。清澈冰涼的涓涓細水培育出的白毛茶滋味甘醇。

△仁化紅山鎮山清水秀,適合白毛茶生長/南方日報 張由瓊

仁化白毛茶產區處於原生態森林中,其天然獨特的地形地貌是無可複製的:山高霧漫、氣候濕潤、蒸騰量小、空氣中負離子成分高,晝夜溫差大及漫射的紫外線對芳香型茶葉的生長十分有利,空氣異常清新……這是孕育好茶得天獨厚的優勢。

汕頭·南澳島宋茶

香氣:風味獨特,帶點兒花香,分玉蘭香、芝蘭香、翠玉香、密蘭香等

茶湯:隨著沖泡的次數增加,原色越來越濃

特點:經過幾十次的沖泡,色彩原味不退

在南澳島有一個名叫“後花園”的村莊,這裡生長著一種神奇的植物——“宋茶”。傳說南宋末帝趙昺南曾徙駐于南澳島,島上也留有南宋時期的古井等設施,當地人也以宋名茶。這樣一來,一個積弱的王朝和敗走逃難的末代皇帝,便和我們正在喝的茶聯繫起來。

△後花園村的臨海茶園/《鄉愁裡的廣東》

若論名氣和工藝水準,宋茶並不出眾,但其生長環境卻是獨一無二,由於海洋的阻隔,南澳島擁有一個幾近封閉的生態體系。且南澳島以山地為主,後花園村則是島上海拔最高的村子,長年山高霧多。這裡少見成片平地,開發成梯田有難度,因此茶園只能一小撮散佈在山林,這使得其茶葉的生長環境如同野生。

△後花園下的自然村牛頭嶺/《鄉愁裡的廣東》

功效

宋茶,又名九節茶,有提神醒腦,清肺去痰,化積之功效。特別是治“老人咳”更有獨特的療效。

知多D:品嘗宋帝禦茶

後花園村正在大面積發展“宋茶”培苗、種植、加工,並把“宋茶”品種進行分類優化,科學嫁接,生產出以“宋茶單叢”品牌系列的無公害的十幾個香型茶種,如玉蘭香、芝蘭香、翠玉香、密蘭香等,產品經過精製包裝之後投向市場,受到社會各界的青睞。

△採茶景象構成一幅明媚的田園圖/汕頭都市報

另外,後花園正在致力開闢以“品償宋帝禦茶”為主題的生態旅遊建設,讓世人都能品嘗到皇帝茶的風味。

實際上,對於廣東人來說,

茶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社交。

喝茶不僅是一種飲食習俗,

也是一門交往的藝術~

廣府“飲早茶”

廣府人早上見面問候時喜歡說:“飲咗茶未(喝茶了嗎)?”。道別時也客氣來一句:“得閒一齊飲茶(有空一起喝茶)”。可見,“飲早茶”是廣府人生活方式的代表,也是廣東茶文化最具特色的內容之一。

△圖丨南方都市報

廣府人飲茶,講究環境,稱茶樓作“茶居”,有不同檔次之分。上乘茶居,門戶金碧輝煌,室內字畫高掛,瓷盅沏名茶,配以高級點心,名伶演唱,此為達官貴人的去處;較低層的茶居、茶寮、炒粉館,不設茶盅,用瓷茶壺,消費水準較低,薄茶足以解渴,閒聊可以溝通資訊、聯絡感情、消遣與歇息。

飲茶配以點心或炒粉、面,這是廣府人飲早茶特有的。“'一盅兩件'(一壺茶、兩件點心),慢慢'歎'(好好地享受)”由此聞名於外。燒麥、腸粉、糯米雞、艇仔粥、牛腩面……說不完的美食小吃你都可在“飲早茶”時吃到。

廣府人飲茶還有個好玩的禮節——叩手茶禮。傳說:乾隆皇帝微服出巡時,與貼身侍衛在茶樓飲早茶,乾隆給侍衛斟茶,按規矩作為下人是要叩頭謝恩,但因不能暴露身份,侍衛急中生智,曲起右手食指和中指,在茶盅旁連敲桌面三下,以示謝恩。這雖只是個傳說,但這禮節一直流傳至今。

“飲早茶”是一種鮮活的城市生活方式,表現了廣府人的從容不迫,務實穩重,不追求奢華,喜歡慢生活,應了那句“辛苦揾(賺錢)來自在歎(享)”!

潮汕“工夫茶”

潮汕的工夫茶是一種頗具功夫又溫文雅致的飲茶藝術,起于明代,盛於清代,成為潮州地區飲茶習俗的文化現象,也是廣東茶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以茶具精緻小巧、烹製考究與以茶寄情為特點。

工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壺、茶盤、茶杯、茶墊、茶罐、水瓶、龍缸、水缽、紅泥火爐、砂姚、茶擔、羽扇等,一般以12件為常見,如12件皆為精品,則稱“十二寶”,如其中有8件為精品,或4件為精品,則稱“八寶”或“四寶”。

工夫茶之工夫,全在茶之烹法。烹法有所謂“十法”,即活火、蝦須水、揀茶、裝茶、燙盅、熱罐、高沖、蓋沫、淋頂與低篩。也有人把烹製工夫茶的具體程式概括為:“高沖低灑,蓋沫重眉,金雞拾米,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或稱“八步法”。

潮汕工夫茶,不同於一般大口大杯喝茶,稱之為“吃茶”。品茶之意與其說為解渴,不如說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敘情;其次,工夫茶特別地講究吃茶的禮節,待茶沖完,主客總是謙讓一番,然後請長者、貴賓先嘗,杯沿接唇,茶面迎鼻,聞茶之香,一啜而盡。工夫茶這一套禮儀正是廣東傳統的“茶道”。

如今立冬雖過,

但秋天的躁暖卻還在持續,

斟一杯清茶,深深呼吸,靜靜細品,

那感覺真不是一般的愜意~

茶中有濃濃的人情味,

亦有歲月的沉澱和思考,

值得一輩子慢慢品嘗~

素材來源丨梅州日報、南方日報、博雅特產網、廣東新聞網、南方農村報、中國柑普茶網等

今日話題:當你說“得閒飲茶”的時候,你內心真實的os是?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