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她不滿十三歲就當了紅軍,晚年她給子女都講了些什麼?

女紅軍照片

紅軍家風代代傳

作者:胡冰

在我們家, 一年中除了傳統的幾個節日外, 還有一個節日是要隆重慶祝的, 那就是“八一”建軍節。

到了這天, 只要在本地的家人, 都會聚在一起, 暢談交流各人的工作學習情況, 這個習俗從外公外婆在世時一直保留到現在。

我外婆楊柏, 四川通江人, 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 當時還不滿十三歲。 1935年隨部隊西征, 爬雪山, 過草地, 是萬里長征上年紀最小的女戰士之一。 外公王釗是浙江紹興人, 1937年, 作為印刷技術人才被在上海的地下党帶到延安, 那會中央印刷廠剛剛有鉛印設備, 需要大量技術工人。 他們結婚後不久, 就跟隨劉少奇同志離開延安, 來到中原局, 創建中原局印刷廠。 後又到新四軍第四師, 創建拂曉報社印刷廠, 任廠長, 外婆在部隊當衛生員。

外公外婆一共養育了八個子女。 參加過萬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他們,

親身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 體會到長征精神和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支柱。

在很小的時候, 我就知道外公外婆是老紅軍。 每到“六一”兒童節時, 外婆就會被請到學校主席臺上, 給我們講長征故事, 講延安精神。 一直講到我上中學, 講到我的孩子上小學。 直到她年事已高, 無法自主行走。 二十多年的時間, 她以對党的無限忠誠和共產黨員的責任感、使命感, 全身心地致力於革命精神的弘揚和傳承。 在樅陽可以說無人不知, 無人不曉, 被省市多家媒體報導, 被譽為紅色革命老人。

在家裡, 為了把子女們培養成社會有用之才, 他們對每個子女的成長都予以極大關注, 要求子女們在各自工作崗位上“低調做人、踏實做事。

” 我大舅十六歲去外地當兵, 走的時候, 外婆撂下狠話:不入黨你就別回來。 大舅入黨以後, 外婆又發狠話說:不提幹你就別回家。 在一個老戰士眼裡, 能在部隊入黨提幹, 說明你才是一名合格的軍人。

我母親年少時, 書念得好, 外公特地把她送到安慶女子中學也就是後來的安慶二中讀書。 放暑假回家, 外公讓她去他們單位辦夜校, 教工人們識字。 念高中的最後一個暑假, 母親因為高考成績不理想, 想在家複習一年明年再考。 可一回到家, 外公就替她收拾好行李把她送到了“四清”工作隊, 說現在大建設時期, 特別需要有文化的人。 剛去工作隊, 母親因為不習慣農村生活, 跑回家哭過鬧過,

可外公外婆始終不為所動, 只強調說:你現在是有組織的人, 要聽組織的話, 不能隨心所欲。 沒辦法, 母親只好回到工作崗位。 那兩年, 母親說她吃了很多苦。 母親在日記中寫到, 在鄉下最怕下雨, 一下雨, 根本不能走路, 泥太厚, 路太滑。 但在工作隊工作結束時的日記中, 母親寫到:有一個處處要求嚴格的父母確實很累, 但能夠讓人生變得豐富, 變得更有意義。 我母親兄弟姐妹八人, 除了我大舅在部隊和我三姨從學校畢業直接招工, 其他的人先後都赴農村插隊勞動數年, 在基層接受艱苦的鍛煉。

外公外婆一生淡泊名利, 和那些犧牲的戰友相比, 他們認為自己是倖存者, 應該知足。 作為1933年參加紅軍, 延安時就參加革命的外公外婆,

只享受地專級待遇, 而比他們後參加革命的, 很多人的職務級別都比他們高。 當時許多人都勸他們, 要他們向上級申請調高待遇, 但都遭到他們的反對, 外公說:調什麼?戰爭時期死的人多了, 誰給他們調級去?

“文革”那幾年, 外公外婆受到嚴重的衝擊和批鬥, 但他們並沒有因為受了委屈意志消沉, 而是在困境中相互鼓勵, 堅信黨和國家。 一俟“解放”出來, 照樣一如既往地積極為黨工作。 他們淳厚踏實的品格, 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他們的子女以及後人, 教育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問題、面對困難時, 應該如何正確而積極去面對。

都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家風是世風的縮影。 確實, 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 優良的家風都是由父母言傳身教傳承給後人的, 父母是子女最親近也是最直接的人生楷模。

出生和成長在這樣一個家庭,是我的幸運。也許是“隔代親”吧,外公外婆對我不像對我母親那代人那般嚴厲,多是寵愛甚至是溺愛了。但涉及原則問題同樣不行。1988年,我去北京旅遊,外婆寫封信要我帶上,讓我代她與外公去看望當年跟隨他們參加革命的姜延斌爺爺。姜爺爺當時已是副部級領導了。我接過信開玩笑地說,正好讓姜爺爺在北京給我找份好工作。外婆聽到我這句話,當即黑了臉,疾言厲色地說,要這樣,你就別去北京了。嚇得我立即舉手向她保證堅決不說。我工作後,外婆不時都會向我嘮叨一句:要進步,要積極向組織靠攏,爭取早日入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外公外婆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指明了我們家一代又一代人正確而堅實的人生方向。從我母親那輩,到我們第三代,再延續到我們的孩子,在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中,“低調做人、踏實做事”的家風,在生活點滴中不斷地踐行。無論是經過自己勤奮努力成為精英,或者只是一名普通的勞動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不同崗位上努力工作,拼搏進取,用自覺的歷史使命擔當和嚴格自律的品行,身體力行地詮釋紅軍精神,讓革命前輩們為之終身奮鬥的共產主義理想薪火相傳。

父母是子女最親近也是最直接的人生楷模。

出生和成長在這樣一個家庭,是我的幸運。也許是“隔代親”吧,外公外婆對我不像對我母親那代人那般嚴厲,多是寵愛甚至是溺愛了。但涉及原則問題同樣不行。1988年,我去北京旅遊,外婆寫封信要我帶上,讓我代她與外公去看望當年跟隨他們參加革命的姜延斌爺爺。姜爺爺當時已是副部級領導了。我接過信開玩笑地說,正好讓姜爺爺在北京給我找份好工作。外婆聽到我這句話,當即黑了臉,疾言厲色地說,要這樣,你就別去北京了。嚇得我立即舉手向她保證堅決不說。我工作後,外婆不時都會向我嘮叨一句:要進步,要積極向組織靠攏,爭取早日入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外公外婆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指明了我們家一代又一代人正確而堅實的人生方向。從我母親那輩,到我們第三代,再延續到我們的孩子,在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中,“低調做人、踏實做事”的家風,在生活點滴中不斷地踐行。無論是經過自己勤奮努力成為精英,或者只是一名普通的勞動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不同崗位上努力工作,拼搏進取,用自覺的歷史使命擔當和嚴格自律的品行,身體力行地詮釋紅軍精神,讓革命前輩們為之終身奮鬥的共產主義理想薪火相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