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清兩朝禁煙令再嚴酷為何仍然屢次失敗?

煙草作為一種嗜好品, 其傳播過程貫穿吸煙與反吸煙的對立與鬥爭。 學者指出, 明代崇禎皇帝反對吸煙, 下令禁止種植、私售煙草, 違者斬首示眾。

煙草驅寒祛病 肥田殺蟲成了最好的廣告

然而, 這種嚴厲的規定並沒有阻止人們對煙草的嗜好。 到了崇禎末年, 薊遼總督洪承疇以煙草可以驅寒祛病, 是軍中不可缺少之物, 向朝廷提出“弛禁”的請求。 當時正值明朝軍隊與清軍作戰, 崇禎皇帝迫于形勢, 取消了禁煙令。

煙草加工之後的下腳料具有肥田和殺蟲作用, 是煙草栽培發展的動力之一。 普遍的做法是在稻苗移栽時, 將煙草莖梗杵成末, 或截成一節節, 置於移栽的稻秧底下。 乾隆《重修鎮平縣誌》當中對此就有記載。

屢次失敗的禁煙令

1639年6月26日, 戶部下了一道正式的禁煙告示, 不許栽種, 不許吃賣煙草。 然而這時在許多人中, 吸煙已成為難以克服的嗜好。

所以禁煙也只是流於形式。

1641年, 撤銷禁煙令, 但是仍然不准煙葉進口, 只允許私人自由種植。 清朝皇帝對煙草的先禁後開及至嗜好吸煙, 客觀上抬高了煙草的身價, 助長了煙草的傳播。

眼花繚亂的煙草

除了普通煙, 鼻煙、雪茄、水煙等也陸續出現。 鼻煙相傳在明末傳入中國。 明末清初, 廣州專營進口商品的十三行中的“天寶行”和“怡和行”, 開始從歐洲進口鼻煙, 然後再銷往全國各地。

清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十分喜歡鼻煙, 當時廣東香山縣知縣每年都從澳門為皇帝進口鼻煙。 康熙時期的清宮內務府造辦處還發明了花熏鼻煙, 後來盛行於中國。

雪茄於清前期傳入中國, 最初吸食人群多為旅居中國的外國人和從事洋務的買辦、留學生等,

後傳至政界和商界人士。

最初傳入中國的雪茄多為菲律賓馬尼拉雪茄, 通稱呂宋煙。 早期的呂宋煙皆為進口, 後來廣東、四川的一些產煙區開始仿效呂宋煙, 將煙葉卷成筆管狀, 俗稱“葉捲煙”。

水煙起源于古代的波斯(今伊朗)和阿拉伯地區。 16世紀後期, 先傳到東歐、俄國, 後傳到中國, 在清康熙、乾隆年間較為普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