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情懷|天津煎餅果子研究報告

煎餅果子, 在天津人心中, 應該是地位最高的早餐。 天津人把煎餅果子看做最美好的早餐。 要說這些年, 全國各地的美食在天津遍地都是,

可煎餅果子依舊是天津人的心頭好。 今天包包就給各位吃貨帶來 地道專業的天津煎餅果子研究報告。 敬請閱讀!

煎餅果子, 在天津人心中, 應該是地位最高的早餐。

包包在很多地方看到的煎餅果子是這樣子的↓

但是天津, 作為煎餅果子的老家,

真正的樣子是這樣的↓

都知道天津人講究, 而天津人對付煎餅的時候更講究, 什麼麵糊、什麼果子、撒什麼料, 絕不能保持沉默。

在天津人心中, 煎餅果子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不敢說“煎餅果子”是天津人的信仰, 但是毫無疑問, 天津人對煎餅果子是嚴肅的認真的, 所以在天津吃煎餅果子千萬不要隨便讓老闆加那些亂七八糟的, 誰加跟誰急!

“一個雞蛋倆雞蛋”

“倆雞蛋”

“果子還是果篦兒?”

“果子”

“單果子雙果子?”

“雙果子”

“要蔥花辣子嗎?”

“蔥花, 麵醬, 不要辣子。 ”

這是獨屬於天津人的城市暗語, 每天都流傳在每一個煎餅果子攤前。 三醬一配菜, 錯一步就是邪教。

那時候, 誰沒有過怕砸了雞蛋的記憶。

有人說, 天津的吃食, 在外人眼裡, 七分靠包子, 兩分靠煎餅,還有一分就是麻花了,雖然煎餅沒有狗不理那樣名揚海內外,但它依然是獨一無二的、最美好的早餐。

天津衛賣煎餅果子的小販,大多推著一輛小車,車上有櫥窗,防風保溫。正當中擺著一塊圓形鐵鐺,被下面旺盛的爐火燒得滾燙;四周擺著各式調料工具,先吃現做,立等可取。

正宗的天津煎餅果子,必須是綠豆磨成面作為主料,白麵和黃豆麵按比例搭配,當然各家也有各家的神秘配方,咱不抬杠,“餜子”就是油條,後來大家寫著寫著就變成了“果子”,那必須是剛炸出料的,熱乎的!

煎餅攤好再加雞蛋了,之後就是甜麵醬、蒜蓉辣醬或者油炸辣子,一份完美的煎餅果子就這樣上手了!

面上沒個洞,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正宗。這些小洞是綠豆麵糊的身份證,綠豆面的人行不比白麵,推子走一遭,綠豆面就會磕磕絆絆出很多小洞。

單手打雞蛋,可視為煎餅果子界的能工巧匠。一隻手拿著推子,另一隻手抓起雞蛋來,一磕一掰,推子又是一轉,滿眼黃白錯落、交相輝映。

翻個兒是門技術活,怕是一不小心就整破。等待蛋熟的空當兒,拿著特製的薄鐵片兒,小心地沿著邊兒把煎餅皮兒鏟起來,一翻個兒,蔥花貼上熱乎的鐵板,一股香氣歡樂的竄進鼻子裡。

很多人都說,出了天津,再也沒有吃過正宗的煎餅果子,也許這就是天津人戀家的原因之一吧!

在大數據時代下,煎餅果子在群眾心中的分量比天津“三絕”還要重。要不怎麼說那是天津衛嘴子的心尖兒呢~

(注:最上面藍色線是煎餅果子,最下面的綠線是狗不理,中間的橙色是麻花,至於炸糕,連指數都查不到)

如果你問一個天津人哪裡的煎餅果子最正宗,你能夠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會是:

我們家樓下的那家最好吃!

天津人排隊買煎餅,還有帶雞蛋,用雞蛋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在天津,還有一條煎餅街。

話說就在衛津路和鞍山道交叉路口,大概在07-08年的時候,有一家叫趙師傅煎餅果子的店,晚上10點出攤,早上6點收攤,那叫一個火啊,8個小時永遠在排隊!

很多人還是10套-20套的買,比現在X茶什麼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再往後,二嫂子也來了,那時候的二嫂子還是安安靜靜的二嫂子,還沒有上《舌尖上的中國》《天天向上》,還沒有入選非遺,但是阻擋不了天津吃餅群眾對他們家的喜愛啊!

除了二嫂子,還有一家入選非遺的就是德祿齋了。“德祿齋”的煎餅入口回甘,餜子酥軟適口,醬料醇香,深受食客喜愛。

兩家店,父子倆一人看一家,24小時營業,讓美味全天不斷。這也是少數的幾家可以24小時營業的煎餅店。

而在《舌尖上的中國》裡,煎餅果子也是不止提到一家,另一家就是楊姐了,這家店位於襄陽道,道路不寬,兩旁是居民區,不過緊鄰濱江道中心商業區,並不算難找。

當然,在天津,任何一個說正宗天津話的人開的煎餅攤,味道都不差。還有一家叫津老味煎餅果子的,據說已經有100多年歷史了,據說最早的時候老祖宗就是帶著提盒做煎餅的。

如果說加火腿腸和生菜是邪教,不如說那是一種口味,而原始的煎餅果子,包包覺得可以命名為“天津味”。

全天津賣煎餅的,有牌有名的有近600家,除了那些知名的,其實在犄角旮旯,或者那些拐角的小推車處,更能吃到“天津味”的煎餅果子。

那種樸實的一家小店,雖然沒有那麼大名氣,就在那些居民樓裡,很不起眼,但是他們執著地做著老天津衛老百姓原始的小吃,為了自己的生計,養著無數天津人的胃。

西康路的陳秀雲也食津城老味兒,也難怪每天都是排隊的人,她們家的煎餅果子,敢號稱“中國的麥當勞”,是有底氣的!煎餅有點脆脆的口感,果子用的油怎麼樣,吃一口就能吃出來,真香啊!

位於三路汽車總站,地鐵下瓦房店站D口東側的徐姐水磨煎餅是天津地道煎餅的傑出代表,從早上5點到11點,每天只做六個小時,生意一做就是20多年。

河西區隆昌路口那家小小的“南樓煎餅”,是日銷千套“天津味兒”,皮香餜子脆,來買的都是土著常客。

濱江道的老李煎餅果子從20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攤煎餅果子,一直幹到現在有四十餘年,他家的果篦兒是一絕,再配上他家秘制腐乳、麵醬和辣醬,不顧燙嘴地咬一大口,口感酥脆鹹香,醬香濃郁,每一口都吃到嫩嫩的雞蛋!

在寶龍灣社區廣開四馬路那邊,有一家老兩口子開的夫妻店,叫胡五煎餅果子,許多回頭客都告訴我那是天津最好吃的煎餅果子,老顧客很多很多,還有從各個地方來的,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什麼是江湖?在天津,煎餅果子就是江湖。

有人說,北京和天津的距離,就是一套煎餅果子的距離,多少老北京為了那一口特意跑一趟天津。

這兩年的天津,有一股新勢力在崛起,他們深知天津人對煎餅的喜愛,但是又容不得玷污煎餅果子的血統,於是把那些加火腿腸和生菜的,開了一個新流派,叫“大餅夾一切”。

如果你在天津的煎餅果子攤問老闆:“能加火腿腸和生菜嗎?”,老闆一定毫不猶豫地回答你:“嘛玩意,一邊找大餅夾一切去。”

大餅夾一切,這名字一聽仿佛擁有了全世界,那麼大餅夾一切有什麼呀?

雞排、素串兒、臘腸、香腸、蟹棒、洋白菜、青椒、雞柳、雞皮、茄夾、藕夾、卷圈、鵪鶉蛋……抹上麵醬、番茄醬、辣椒、孜然;再放些土豆絲、豆皮兒碎、黃瓜絲、海帶絲、鹹菜、炸花生仁,最後用一小張或半張或一角餅一卷!

這不就是大家口中的煎餅果子邪教麼!

天津的煎餅果子攤是這樣的,簡單,實在!

天津的大餅夾一切攤是這樣的

天津的煎餅果子是這樣的!餜箅兒就是煎餅果子血統的認證!

天津的大餅夾一切是這樣的,在外地見過外地版“煎餅果子”的有沒有覺得有點眼熟?

有些天津人後來又發明了大餅夾餃子

大餅夾燜子

但是大餅夾一切就是大餅夾一切,永遠也取代不了煎餅果子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煎餅果子,既能像麻辣的川菜一樣兇猛地侵略我們的味覺,也能潤物細無聲地讓我們的舌尖領略鮮味的美好。

既在“五味”之內,又超越了“五味”,這種味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情、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兩分靠煎餅,還有一分就是麻花了,雖然煎餅沒有狗不理那樣名揚海內外,但它依然是獨一無二的、最美好的早餐。

天津衛賣煎餅果子的小販,大多推著一輛小車,車上有櫥窗,防風保溫。正當中擺著一塊圓形鐵鐺,被下面旺盛的爐火燒得滾燙;四周擺著各式調料工具,先吃現做,立等可取。

正宗的天津煎餅果子,必須是綠豆磨成面作為主料,白麵和黃豆麵按比例搭配,當然各家也有各家的神秘配方,咱不抬杠,“餜子”就是油條,後來大家寫著寫著就變成了“果子”,那必須是剛炸出料的,熱乎的!

煎餅攤好再加雞蛋了,之後就是甜麵醬、蒜蓉辣醬或者油炸辣子,一份完美的煎餅果子就這樣上手了!

面上沒個洞,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正宗。這些小洞是綠豆麵糊的身份證,綠豆面的人行不比白麵,推子走一遭,綠豆面就會磕磕絆絆出很多小洞。

單手打雞蛋,可視為煎餅果子界的能工巧匠。一隻手拿著推子,另一隻手抓起雞蛋來,一磕一掰,推子又是一轉,滿眼黃白錯落、交相輝映。

翻個兒是門技術活,怕是一不小心就整破。等待蛋熟的空當兒,拿著特製的薄鐵片兒,小心地沿著邊兒把煎餅皮兒鏟起來,一翻個兒,蔥花貼上熱乎的鐵板,一股香氣歡樂的竄進鼻子裡。

很多人都說,出了天津,再也沒有吃過正宗的煎餅果子,也許這就是天津人戀家的原因之一吧!

在大數據時代下,煎餅果子在群眾心中的分量比天津“三絕”還要重。要不怎麼說那是天津衛嘴子的心尖兒呢~

(注:最上面藍色線是煎餅果子,最下面的綠線是狗不理,中間的橙色是麻花,至於炸糕,連指數都查不到)

如果你問一個天津人哪裡的煎餅果子最正宗,你能夠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會是:

我們家樓下的那家最好吃!

天津人排隊買煎餅,還有帶雞蛋,用雞蛋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在天津,還有一條煎餅街。

話說就在衛津路和鞍山道交叉路口,大概在07-08年的時候,有一家叫趙師傅煎餅果子的店,晚上10點出攤,早上6點收攤,那叫一個火啊,8個小時永遠在排隊!

很多人還是10套-20套的買,比現在X茶什麼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再往後,二嫂子也來了,那時候的二嫂子還是安安靜靜的二嫂子,還沒有上《舌尖上的中國》《天天向上》,還沒有入選非遺,但是阻擋不了天津吃餅群眾對他們家的喜愛啊!

除了二嫂子,還有一家入選非遺的就是德祿齋了。“德祿齋”的煎餅入口回甘,餜子酥軟適口,醬料醇香,深受食客喜愛。

兩家店,父子倆一人看一家,24小時營業,讓美味全天不斷。這也是少數的幾家可以24小時營業的煎餅店。

而在《舌尖上的中國》裡,煎餅果子也是不止提到一家,另一家就是楊姐了,這家店位於襄陽道,道路不寬,兩旁是居民區,不過緊鄰濱江道中心商業區,並不算難找。

當然,在天津,任何一個說正宗天津話的人開的煎餅攤,味道都不差。還有一家叫津老味煎餅果子的,據說已經有100多年歷史了,據說最早的時候老祖宗就是帶著提盒做煎餅的。

如果說加火腿腸和生菜是邪教,不如說那是一種口味,而原始的煎餅果子,包包覺得可以命名為“天津味”。

全天津賣煎餅的,有牌有名的有近600家,除了那些知名的,其實在犄角旮旯,或者那些拐角的小推車處,更能吃到“天津味”的煎餅果子。

那種樸實的一家小店,雖然沒有那麼大名氣,就在那些居民樓裡,很不起眼,但是他們執著地做著老天津衛老百姓原始的小吃,為了自己的生計,養著無數天津人的胃。

西康路的陳秀雲也食津城老味兒,也難怪每天都是排隊的人,她們家的煎餅果子,敢號稱“中國的麥當勞”,是有底氣的!煎餅有點脆脆的口感,果子用的油怎麼樣,吃一口就能吃出來,真香啊!

位於三路汽車總站,地鐵下瓦房店站D口東側的徐姐水磨煎餅是天津地道煎餅的傑出代表,從早上5點到11點,每天只做六個小時,生意一做就是20多年。

河西區隆昌路口那家小小的“南樓煎餅”,是日銷千套“天津味兒”,皮香餜子脆,來買的都是土著常客。

濱江道的老李煎餅果子從20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攤煎餅果子,一直幹到現在有四十餘年,他家的果篦兒是一絕,再配上他家秘制腐乳、麵醬和辣醬,不顧燙嘴地咬一大口,口感酥脆鹹香,醬香濃郁,每一口都吃到嫩嫩的雞蛋!

在寶龍灣社區廣開四馬路那邊,有一家老兩口子開的夫妻店,叫胡五煎餅果子,許多回頭客都告訴我那是天津最好吃的煎餅果子,老顧客很多很多,還有從各個地方來的,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什麼是江湖?在天津,煎餅果子就是江湖。

有人說,北京和天津的距離,就是一套煎餅果子的距離,多少老北京為了那一口特意跑一趟天津。

這兩年的天津,有一股新勢力在崛起,他們深知天津人對煎餅的喜愛,但是又容不得玷污煎餅果子的血統,於是把那些加火腿腸和生菜的,開了一個新流派,叫“大餅夾一切”。

如果你在天津的煎餅果子攤問老闆:“能加火腿腸和生菜嗎?”,老闆一定毫不猶豫地回答你:“嘛玩意,一邊找大餅夾一切去。”

大餅夾一切,這名字一聽仿佛擁有了全世界,那麼大餅夾一切有什麼呀?

雞排、素串兒、臘腸、香腸、蟹棒、洋白菜、青椒、雞柳、雞皮、茄夾、藕夾、卷圈、鵪鶉蛋……抹上麵醬、番茄醬、辣椒、孜然;再放些土豆絲、豆皮兒碎、黃瓜絲、海帶絲、鹹菜、炸花生仁,最後用一小張或半張或一角餅一卷!

這不就是大家口中的煎餅果子邪教麼!

天津的煎餅果子攤是這樣的,簡單,實在!

天津的大餅夾一切攤是這樣的

天津的煎餅果子是這樣的!餜箅兒就是煎餅果子血統的認證!

天津的大餅夾一切是這樣的,在外地見過外地版“煎餅果子”的有沒有覺得有點眼熟?

有些天津人後來又發明了大餅夾餃子

大餅夾燜子

但是大餅夾一切就是大餅夾一切,永遠也取代不了煎餅果子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煎餅果子,既能像麻辣的川菜一樣兇猛地侵略我們的味覺,也能潤物細無聲地讓我們的舌尖領略鮮味的美好。

既在“五味”之內,又超越了“五味”,這種味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情、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